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仇恨到处蔓延
    守望台2000年 | 8月15日
    • 仇恨到处蔓延

      “人从来就不了解自己所憎恨的人。”——詹姆斯·拉塞尔·洛威尔,散文家兼外交家。

      今天,仇恨弥漫四周,仿佛把我们团团围住。像东帝汶、科索沃、利比里亚、利特尔顿、萨拉热窝一类的地名,还有新纳粹党、光头党、白人至上主义者等名称,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每逢听到这些名称,我们的脑海里不禁又浮现出一些令人难过的景象,例如烧焦的废墟、新近挖掘的万人冢、一堆堆的尸骸等。

      世人指望未来能够摆脱仇恨、冲突和暴力。很可惜,他们的梦想破灭了。已故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遗孀荙妮埃尔回想起年轻的日子,说:“那时人人都向往在一个互相信赖的社会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彼此亲如兄弟,在精诚团结的大家庭里和洽共处。他们也盼望身体健康、生活安宁,人人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在繁荣富强的世界里太太平平地过日子。”这些理想有没有实现呢?她嗟叹说:“事隔半个世纪,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我们遇到重重挫折。”

      仇恨的浪潮再次汹涌,这个现象是不容忽视的。仇恨不断扩散开去,发泄方式也越来越明目张胆。大众过去一直把人身安全视作理所当然。今天,无理性的仇恨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一次比一次更恐怖,弄得人人自危,生怕受到连累。即使我们在家里或在本国没有遭人仇视,这也不能保证,我们不会在其他地方成为别人仇恨的对象。从电视台天天播放的新闻及时事节目中,我们不难看到仇恨浪潮四起的明证。仇恨甚至蔓延到互联网上去。请看看以下几个例子。

      民族主义在过去十年间抬头,声势之大是前所未见的。哈佛国际事务中心总干事小约瑟夫·奈说:“在世上几乎所有地方,民族主义的声势都不断壮大,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全球各地不再融合为一村了,而是分成不同的村落。每个村落都怀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大家相互之间存有戒心。由于互不信任,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大增。”

      仇视他人的行为不一定轰动国际。在一个国家境内或在某个地区内所发生的仇杀事件,有些是鲜为人知的。在加拿大,五个光头党成员杀了一个年长的锡克教徒。“有些人认为,这宗凶案显示,在一个以宽容异族著称的国家里,仇视外侨的罪行正死灰复燃。”在德国,极端分子袭击异族的事件曾连续几年稳步下降,但到1997年却止降回升,增加了百分之27。内政部长曼弗雷德·坎特说:“这个趋势实在令人沮丧。”

      据报道,阿尔巴尼亚北部有六千多个儿童被困在家里,不能外出,因为他们的父母生怕子女遭到仇敌射杀。这些孩童受世仇所累,成了笼中鸟。为了防范仇人报复,“盈千累万的家庭终日提心吊胆,无法过正常的生活”。美国联邦调查局透露,“1998年,同仇怨有关的罪行,共有7755宗记录在案,当中有过半是出于种族歧视的”。至于其余的罪行,有些是偏见引起的。罪犯不是对受害人的宗教、族裔有偏见,就是歧视伤残人士。

      此外,排外事件也十分猖獗,报章天天都用大字标题报道。受害人主要是飘泊异乡的难民,他们目前为数超过二千一百万。说来遗憾,公然仇视外侨的,十有八九都是年轻人。原因是,不负责任的政治人物常常教唆他们这样做;其他人则企图诿过于外来人。排外行为不一定是显而易见的,有些迹象是不大显眼的,例如不信任外族、不容异己、对异族抱有成见等。

      仇恨为什么到处蔓延呢?世人该怎样办才能消除仇恨?接续的文章会探讨这些问题。

  • 消除仇恨的唯一方法
    守望台2000年 | 8月15日
    • 消除仇恨的唯一方法

      “仇恨和恐惧是不可分割的。……凡我们所惧怕的,我们都憎恨。可见,仇恨背后潜藏着恐惧。”——西里尔·康诺利,文学批评家兼编辑。

      不少社会学家认为,仇恨根植于人的潜意识,根深蒂固,难以拔除。一个政治学家说,“仇恨有很大部分可能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人的本性。

      研究者对人性下这样的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的研究对象,不论男女,全都是“在罪孽里生的”,生下来就“有了罪”,正如受灵示的圣经记载所描述一样。(诗篇51:5)几千年前,创造主曾审察不完美的人,“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世记6:5。

      对别人抱有偏见,歧视他人的行为能煽起仇恨。这一切所以发生,是因为人生来就不完美,只顾追求自身利益。(申命记32:5)令人遗憾的是,世上的政府机关,不管它们推行什么政策,没有一个能用立法手段把人的心思意念改变过来,使人消除偏见和仇恨,不再歧视别人。驻外记者乔安娜·麦吉里说:“由于仇恨作祟,波斯尼亚、索马里、利比里亚、克什米尔和高加索地区战火纷飞,血流成河。世界警察不管势力有多强大,也无法从中调停,使族裔之间的仇恨烟消云散。”

      在我们寻求解决办法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仇恨是由什么促成的。

      忧惧激发仇恨

      怀恨的原因不一而足,泄恨的手法五花八门。作家安德鲁·沙利文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说:“仇恨有的出于恐惧,有的只是表示轻蔑而已;有人利用权势煽动仇恨,有人因失势而怀恨在心;有人复仇雪耻,有人因妒生恨。……压迫者满怀憎恨,受害人怨愤难平。仇恨之火,有的慢慢燃烧,有的渐渐熄灭;有的一发不可收拾,有的怎么也点不着。”

      在我们的日子,仇恨激起了无数的冲突。这些冲突无疑涉及很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和经济两方面。在多民族的地区,经济命脉要是掌握在少数民族手里,多数民族就会感到愤愤不平。各民族之间往往存有强烈的偏见,复仇泄恨的事件频频发生。在其他地区,外地移民纷至沓来,使社区居民的生计大受威胁,仇外情绪因此汹涌澎湃。

      有些人可能觉得,新移民为了跟他们争夺工作,不惜降低工资。他们也担心,新移民大量涌入会使房地产的价格下跌。这些人是否真有理由感到忧惧不安,则是另一回事。人们担心 经济蒙受损失,担心 社会标准或生活标准会下降。这样的忧惧能发挥强大的作用,使人对新移民产生偏见、心怀怨恨。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