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崩溃,席卷全球警醒!2007年 | 4月
-
-
道德崩溃,席卷全球
“欺诈行为比比皆是。”作者戴维·卡拉汉在他最近写成的《欺诈行为蔚然成风》(英语),说了以上的话。他指出美国人的欺骗行为各种各样,包括“中学生和大学生作弊”,电影和音乐光碟“被人盗版”,“员工偷窃公司物品”,“骗子疯狂推销骗财的保健计划和产品”,以及运动员服用类固醇。他说:“纵观各种形式的不道德和违法行为,你会看出,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危机。”
《纽约时报》报道,2005年8月,飓风卡特里娜吹袭美国,飓风过后,“骗局、欺诈行为大量涌现;政府官员表现无能,令人难以置信。以上种种情况是现代历史上少有的”。一个美国参议员报道:“骗徒明目张胆、欺骗手法层出不穷、大量公帑被人浪费,叫人震惊。”
虽然如此,仍会有人善待别人,表现无私的精神。(使徒行传27:3;28:2)可是,我们却常常听到别人说:“这对我有什么好处?我从中得着什么?”以己为先的自我中心态度,看来已普遍受人接纳。
在以往,导致古代文明没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民自私、道德堕落;罗马帝国就是一个先例。现今道德如此堕落,是否预示将有更重大的事情要发生?圣经预言,世上“不法的事增加”,表明这个制度就快要结束。那么,现时世上的所有国家是否都受到“不法的事增加”所影响?(马太福音24:3-8,12-14;提摩太后书3:1-5)
道德堕落,充斥全球
《非洲新闻报》2006年6月22日刊报道了一个研讨会,探讨关于乌干达贫民区里“性侵犯与色情作品的问题”。该报指出,由于“父母疏忽照顾儿女,导致区内卖淫和毒品问题恶化”。该报也报道:“卡温佩镇警察局的保护儿童与家庭小组主管达班吉-沙隆高说,淫辱儿童和家庭暴力案件大幅增加。”
印度的一个医生说,“社会的传统价值观正日渐消失”;当地的一个导演说,“毒品与性杂交等问题渐趋恶化,是印度走向‘西方道德沉沦’的另一个证据”。
北京的中国性学会秘书长胡佩诚指出:“以往人们的是非感很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今天可就不同了,人们想做就做,无所顾忌。”《今日中国》杂志的一篇文章这样说:“社会对婚外情越来越宽容。”
英国的《约克郡邮报》最近评论说,“在电视屏幕上,看来人人都愿意脱衣服,以性招徕观众。回想上一代,假如有这样的事发生,必定会引起公愤。但在今天的社会,色情画面随处可见,排山倒海般冲着我们而来!色情文化……已成了主流文化”。报章说:“曾几何时,有些书刊和电影只许给十八岁以上的人看,以免影响青少年和儿童;但到了今天,就算整家人一起看这些书刊和电影,也视作平常。有些参加反色情运动的人指出,这些书刊和电影,往往以儿童为主要的销售对象。”
《纽约时报杂志》说:“[一些少年人]谈到[自己的性行为]时,他们不当什么一回事,就像在食堂午膳时跟人谈论选什么饭菜那样平常。”《少年心底话》(这本杂志提供指导给有8至12岁子女的父母,英语)指出,“有一个女孩用了小孩的笔迹,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妈妈不断迫我,要我跟男孩约会,跟他们发生关系,我只有12岁……该怎么办?’”
世界真的改变了!加拿大《多伦多星报》说,没多久前,“如果同性恋者公然同居,是天理不容的事”。然而,渥太华卡尔顿大学的社会历史科讲师芭芭拉·弗雷曼说:“今天,人们会说:‘私生活就是私生活嘛!才不关别人的事。’”
毫无疑问,过去几十年,全球许多地方的道德标准已急速下降。这个剧烈的改变背后有什么原因?你对这个改变有什么看法?这个改变预示将来会怎样?
-
-
道德败坏,始于何时?警醒!2007年 | 4月
-
-
道德败坏,始于何时?
你认为全球道德败坏,始于何时?在你这一代,还是在你年长亲友的那一代?有人说是始于1914年,即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一年。从那时起,人类就踏进一个道德败坏的纪元,堕落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历史学教授罗伯特·沃尔在他所著的《经历1914年的那代人》(英语)说:“经历过大战的人都深信,1914年8月以前是一个世界,以后却是另一个世界。”
历史家诺曼·坎托说:“道德标准本来已经开始下降,现在更一落千丈,这种情况随处可见。既然政客和将领把千百万人民当作牲畜一样,送往屠场,那么,还有什么教规或道德规范,能阻止人像残暴的野兽一样,彼此杀戮?……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的血腥屠杀,彻底地贬低了人命的价值。”
英国历史家威尔斯在他的著作《历史纲要》里指出,自从人接受了进化论以后,“社会的道德就开始堕落”。为什么会这样?有些进化论者主张,人类和动物没有什么分别,人类只不过是较高等的生物。威尔斯是个进化论者,他在1920年写道:“[进化论者]认为,人类跟印度的野狗一样,不过是群居动物而已,……所以,在他们看来,强壮的就应该欺凌和制伏弱小的,这是理所当然的。”
坎托也留意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歪曲了人的是非观念。他说:“人们认为,上一代人是信不过的,不论是政治观点也好,衣着方式也好,性观念也好,什么都是错的。”一般的教会都认同进化论,鼓励人参战,背弃了基督的教训,结果社会道德江河日下,教会实在难辞其咎。英国陆军准将弗兰克·克罗泽说:“没有谁能像教会一样,善于煽动人心,鼓励人诉诸暴力。教会的‘长处’我们也尽量利用。”
道德规范,荡然无存
有人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十年,称为“繁荣的二十年代”。在这段时期,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被人弃若敝屣,取而代之的处世准则是:什么都可以做,想做就去做。历史家弗雷德里克·艾伦评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十年也许有另一个更贴切的名称,就是‘不讲礼貌的年代’。……传统的价值标准能丰富人生,使人活得有意义,可惜随着旧制度消逝,这套价值标准也成为过去,要找一套新的价值标准取而代之,谈何容易。”
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霎时间许多人变得一贫如洗,这时候他们才如梦初醒。不过,到了30年代末叶,世界投入一场更残酷的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开始研制威力惊人的可怕武器,由于这样,全球的经济就从大萧条中走了出来。可是与此同时,世界也开始了一场恐怖的战争,人类所受的苦楚,是笔墨无法形容的。二次大战结束时,无数城市变成颓垣断壁;单单一个原子弹,就能摧毁一个城市,日本有两个城市就这样被夷为平地!至于死在集中营的人数也有数百万。整体而言,这场战争共夺去了5000万个男女孩童的生命。
二次大战期间,民生极其困苦。在这段时期,人们不再谨守一直受人重视的传统道德规范,相反,各人自定行为准则。《性、爱、战争——价值观的改变,1939-1945年》(英语)一书说:“看来在大战期间,人们认为没有必要在性行为上克制自己。战场上的人不用自我克制,这种态度也影响了后方的平民百姓。……战乱期间,生命转瞬即逝,世事变幻无常,令人惶恐不安,道德规范也因此被抛诸脑后;许多生活在后方的人,看来跟战场上的人一样,都觉得生命朝不保夕,毫无价值。”
由于死亡的威胁挥之不去,因此人渴望在感情上有所寄托,即使关系不能长久也没有问题。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头,人们对性关系看得很随便。一个英国家庭主妇有这样的解释:“是战争时期嘛,我们才这样做。老实说,我们也不是没有道德观念的人。”一个美国士兵承认:“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没有道德感;不过,我们这么年轻,明天就可能要死了,还计较这么多吗?”
由于目睹战争的可怖情景,战后余生的人没法抚平创伤。经历过战争的人,包括一些战时仍是孩童的人,到了今天,也偶尔会想起痛苦的回忆,仿佛旧事重现眼前。许多人对上帝的信心尽失,是非标准也变得模糊。由于不再尊重那些有权定立规则的人,人们就开始认为,凡事只是相对的,根本没有绝对的标准。
新的社会准则
二次大战后,一些关于人类性行为的研究报告面世,其中一个研究是在40年代于美国进行的,称为甘西报告(金赛报告),这个报告厚八百多页。报告发表后,许多人开始公开谈论与性有关的事情;以往,人们通常不会随便就讨论这个话题。在甘西报告里,报道了同性恋者和其他有异常性行为的人的统计数字,虽然后来证明是夸张失实的,但报告却反映出人们的道德水平在战后一落千丈。
有一段时期,人们仍设法在外表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例如,收音机、电影或电视的节目受到审查,禁止播放不道德的节目,但情况维持不了多久。美国教育部的前任部长威廉·贝内特说:“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道德标准急剧下降,毫无阻力,美国的文明可说是倒退了。”除美国外,这个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为什么道德行为会在60年代急速败坏?
6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展开了,性革命也差不多同时进行,随之而来的就是所谓的新道德。此外,新发明的避孕药很有成效。人们随时可以享受性爱,而女子也无须担忧性行为会导致怀孕,于是“自由性爱”,或“无须承担责任的性关系”,开始普遍起来。
与此同时,报刊、电影和电视也放宽了对节目内容的限制。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前任主席布热津斯基,就电视给人的价值观作了评论:“很明显,电视鼓励人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并赞扬自私的行为,淡化了极端和残忍的暴行,[并且]鼓吹性杂交。”
到了70年代,录像机开始普及,人们可以在家里私下观看一些淫秽、露骨的色情影片,这些影片是他们从来不会到戏院里观看的,生怕被人看见。及至最近,任何人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上网;甚至最淫猥下流的色情资讯,也可以从世界各地的网站搜寻得到。
上述情况所导致的后果,在许多方面都叫人吃惊。不久前,美国一个监狱狱长说:“十年前,一些青少年被抓进来时,我都能劝导他们,他们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今天,抓进来的小伙子,完全不明白我说什么。”
求助无门?
我们不能求助于世上的宗教,期望宗教给我们道德上的指引。一般的教会不单没有效学耶稣和1世纪的基督徒,谨守正义的原则,反而跟世界打成一片,而且还跟世人一起行恶。一个作家问道:“有什么战争,交战双方不是说上帝站在自己一方的呢?”至于教会有没有拥护上帝的道德标准,多年前纽约一个牧师曾这样说:“教会是世上唯一的组织,对想加入教会的人的要求,比公共汽车对乘客的要求,还要宽松。”
毫无疑问,道德沦丧已遍及全球,要拨乱反正,实在刻不容缓。但怎样才能使道德返回正轨?哪些方面需要作出改变?谁有能力促成改变?这件事会怎样成就?
[第5页的精选语句]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的血腥屠杀彻底地贬低了人命的价值”
[第6页的附栏]
道德观还是价值观
人们的道德观,在以往是很清晰明确的。一个人要么就是诚实、忠心、贞洁和正直,要么就不是。然而在今天,道德观已被价值观这个概念取代了。可是,这产生了一个问题。历史家格特鲁德·茜梅法白在她所著的《走向道德沦丧的社会》(英语)一书说:“人可以说有自己的价值观,但不能说有自己的道德观,……人人自定一套道德观,这是说不通的。”
茜梅法白说,价值观是指“任何人、团体或社群,在任何时候,基于任何理由,认为是重要的事。这可以指人的信仰、观点、态度、感觉、习惯、习俗、喜好、成见,甚至怪癖”。在今天这个自由社会,人人都觉得有权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就如在超级市场选购食品一样。可是,如果人人都这样做的话,还会有正确的道德观吗?
[第6,7页的图片]
下流的娱乐越来越普遍
-
-
世界正走向何方?警醒!2007年 | 4月
-
-
世界正走向何方?
圣经在很久以前已预言到今天道德败坏的情况,说:“到了最后的日子,必有难以应付的非常时期。那时候,人必专爱自己,贪爱钱财,……忤逆父母,忘恩负义,不忠贞,没有亲情,……凶悍,不爱良善,出卖别人,刚愎自用,骄傲自大,爱享乐不爱上帝,有敬虔的形式,却没有体现敬虔的力量。”(提摩太后书3:1-5)
也许你会同意,圣经这个预言真的说中了现今世界的情况。然而,这个预言是在差不多两千年前写下来的!预言开头就说“最后的日子”。那么,“最后的日子”是什么意思呢?
“最后的日子”是什么意思?
最近,一本叫做《最后的日子——战争中的美国失去纯真,1917-1918年》(英语)的书出版了。书的序言指出,书中谈及的“最后的日子”是指一段独特时期,其间,社会的道德一落千丈。
该书的序言还说:“1914年,美国经历了迅速的改变,这是前所未有的。”在那一年,世界卷入了一场全球的战争中,这场大战史无前例。这本书指出:“这是人类第一次的总体战,这场冲突不仅是军队攻打军队,也是民族攻打民族,各国的人民都牵涉在战争中。”圣经说,在“最后的日子”的起头会爆发这样的大战。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看看。
圣经指出,世界会经历一段特别的时期,叫做“最后的日子”,然后世界才会结束。事实上,圣经说有一个世界曾经存在,现却消逝了;经文这样说:“当时 的世界被洪水淹没,就毁灭了。”“当时”是指哪个时候?是哪个世界被毁灭呢?就是许久以前,生活在挪亚时代的那个“不敬虔的人类世界”。同样,今天这个世界也将会结束。不过,像挪亚一家一样,事奉上帝的人能够渡过世界的末日。(彼得后书2:5;3:6;创世记7:21-24;约翰一书2:17)
耶稣谈及世界的终结
耶稣也谈到“挪亚的日子”,说“洪水来到,把他们全都冲走”。耶稣将“这个制度的末期”的情况,跟洪水来到之前(当时世界终结之前)的地上情况作比较。(马太福音24:3,37-39)有些圣经译本没有使用“这个制度的末期”这个词组,例如,《和合本》说“世界的末了”,《新译本》则说“这世代的终结”。
耶稣预言这个世界结束之前,地上的情况会怎样。关于战争,耶稣预言,“民族要攻打民族,王国要攻打王国”。历史家留意到,这样的战争在1914年爆发了。因此,上文提到的书在序言指出,1914年开始了人类第一次的“总体战,……不仅是军队攻打军队,也是民族攻打民族,各国的人民都牵涉在战争中”。
耶稣接着预言:“一处接一处有粮荒和地震,这一切像产痛一样,只是重重苦难的开始。”耶稣还继续预告末期的征象,其中有“不法的事增加”。(马太福音24:7-14)我们无疑看见这个征象在今天得到应验。现今社会道德败坏,情况非常严重,这的确应验了圣经的预言!
在这个道德败坏的世界里,我们该怎样行事为人呢?请留意使徒保罗写信给罗马的基督徒时,怎样论及当日道德堕落的情况。他谈到有人“放纵可耻的肉欲”,说:“他们女的改变了身体的自然功用,做出违反自然的事,男的也无视女人的自然功用,男人和男人彼此贪恋,欲火焚身,做出猥亵的事”。(罗马书1:26,27)
历史家说,虽然1世纪的社会,道德越来越败坏,但“当时有一小群基督徒却洁身自爱,表现出敬虔的品质,令那些喜爱纵情作乐的异教徒感到困扰”。因此,我们该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和我的朋友又怎样呢?别人能否看出我们与众不同,是道德高尚的人,不会跟道德败坏的人同流合污吗?”(彼得前书4:3,4)
我们要打的一场仗
圣经教导我们,即使周遭的人道德沦亡,我们也要“无可指责、清白无邪,在这一代歪邪不正的人当中,做上帝毫无瑕疵的儿女”。要做到这点,我们必须“紧握生命的话语”。(腓立比书2:15,16)基督徒怎样 才能出淤泥而不染?腓立比书这段经文提出了成功的要诀:要紧紧持守圣经的真理,承认圣经的道德标准是最佳的生活指南,使人活得成功快乐。
“现行制度的神”魔鬼撒但正竭尽所能,使所有人都跟从他。(哥林多后书4:4)圣经告诉我们,撒但“时常假扮光明的天使”,此外,跟从他的人也仿效他,时常假扮正义的仆人。(哥林多后书11:14,15)这些人应许给人自由和快乐,但圣经告诉我们,他们“自己却一直是腐败的奴隶”。(彼得后书2:19)
千万不要受骗!漠视上帝道德标准的人,会有可悲的下场。诗篇的执笔者说:“救恩远离邪恶的人,因为他们没有探究[上帝]的条例。”(诗篇119:155;箴言5:22,23)我们对这番话深信不疑吗?若是的话,我们就要好好保护自己的思想和内心,不要被这世界所鼓吹的放任生活吸引。
可是,许多人却不智地认为:“如果我所做的事没有违法,那就没有问题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们的天父满有爱心,他给你道德指引,不是要叫你生活沉闷或限制你的自由,而是要保护你。他“教导你使你得益处”。他想你远离祸患,活得快乐。正如圣经说,事奉上帝的人“不论现在还是未来,都能……得着应许的生命”。能够在他应许的新世界里得享永生,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以赛亚书48:17,18;提摩太前书4:8;6:19)
因此,要认真想想,按照圣经的教训而生活怎样使你得益;也要想想,不跟从圣经的教诲最终怎样使人心碎。毫无疑问,人听从上帝的话,得蒙上帝的喜悦,就是最佳的生活方式!上帝保证,“听从我的却安然居住,得享安宁,不怕灾祸”。(箴言1:33)
道德高尚的社会
圣经说这个邪恶的世界被毁灭以后,“恶人就不再存在”。圣经也告诉我们:“正直的人才能在地上安居,无过的人才能在地上存留。”(诗篇37:10,11;箴言2:20-22)因此,地上所有不道德的事届时都会被彻底清除,那些拒绝听从造物主优良教诲的人不会再存在。爱戴上帝的人会合力使地球渐渐成为一个乐园,就像上帝为第一对人类所预备的伊甸园一样,这个乐园最终会扩展至整个地球。(创世记2:7-9)
想一想,地球会成为一个美丽的乐园,能够生活在乐园里是多么快乐的事!此外,千千万万从死里复活的人也会有幸看见这个乐园。所以,我们要因上帝的应许而欢喜雀跃。上帝应许:“义人必得着大地,永远在地上安居。”“上帝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上帝要擦去他们的所有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哀恸、呼号、痛苦。从前的事已经过去了。”(诗篇37:29;启示录21:3,4)
[第9页的精选语句]
古代的世界被毁灭,但敬畏上帝的人却能渡过浩劫
[第10页的图片]
现今的邪恶世界过去之后,地球会成为一个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