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观念哪里去了?警醒!2000年 | 4月8日
-
-
道德观念哪里去了?
1999年4月一个早上,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利特尔顿镇的连串枪响,把小镇的宁谧顿时粉碎了。两个身穿黑色战壕雨衣的青年闯进一所中学,不由分说地向着学生老师乱枪扫射,还引爆炸弹。结果,12名学生和1名老师遭杀害,20多人受伤。狂徒大开杀戒,事后吞枪自尽。两个青年分别只有17和18岁,据称对校内一些人早已仇视甚深。
可悲的是,上述一类的事屡见不鲜。在世界各地,同类新闻在报章、收音机、电视均时有报道。据全国教育统计中心透露,于1997年年间,持械的校园暴力案件在美国共有1万1000多宗。在德国汉堡,暴力案件在1997年增加了百分之10,百分之44的疑犯竟是21岁以下的青少年。
此外,政客以及政府官员涉及贪污渎职的新闻无日无之。1998年,据欧洲联盟专员阿妮塔·格拉丁透露,单在1997年,欧洲联盟内部的贪污事件涉及金额估计达14亿美元之巨。舞弊营私的范围甚广,由撤销违例泊车罚款以至骗取农业及其他欧盟拨款不等,难以尽录。欧盟雇员收受犯罪集团的贿款,对大规模的瞒汇漏税,私运军火及毒品的勾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在1999年,整个欧盟(委员会)被迫引咎辞职。
可是,尔虞我诈的事并不局限于社会的高层。据欧盟(委员会)就非法劳工问题发表的报告显示,欧盟国民生产总值中,有百分之16是未经注册及没有依法缴税的商业公司付给工人的工资。在俄罗斯,全国工资据报至少有一半是非法的。另一方面,在美国,诈骗行为审查员协会指出,美国公司每年因雇员盗窃金钱和物资而损失的金额高达4000亿美元。
有恋童癖的人时常利用互联网来诱骗儿童,以及未成年的少男少女从事非法的性活动。救助儿童会在瑞典的发言人表示,越来越多人关注在互联网上,儿童色情作品泛滥的问题。1997年在挪威,救助儿童会接获互联网上登载儿童色情作品的举报共1883宗。次年,这个数字飙升至近5000宗。在一些国家里,政府根本无法监管令人恶心的色情行业,这类儿童色情作品正是在这些地区制作的。
真的今非昔比吗?
不少人很惊讶,因为现时的道德水平实在十分低落,他们也许会十分怀念父母或祖父母的年代,那些人人和衷共济的日子。他们大抵听说过,以往的生活是怎么的平静而安宁,人人怎样待人以诚,怎样重视道德操守,社会上下莫不皆然云云。老一辈的人更是津津乐道,那时人人工作认真勤恳,守望相助,亲情重于一切。昔日的年轻人都爱在父母的农庄或工场帮忙干活,敬业乐业。
问题是:人们以往的道德操守真的远胜过今天吗?还是怀旧之情已把我们的记忆弄得模糊呢?对于上述的问题,且让历史家和其他社会分析员来作答好了。
-
-
道德观念真的今非昔比吗?警醒!2000年 | 4月8日
-
-
道德观念真的今非昔比吗?
要是你问历史家:“现代人的道德观念相对于以往各时代,究竟孰优孰劣呢?”有人也许认为,比较不同时代的道德水平殊非易事。我们得按每个时代的背景去作评价才算公允。
请看看自16世纪以来,在欧洲暴力罪行的趋势。四百年前,杀人流血的事其实并不罕见,不少人更动辄以武力自行向仇人施报复,家族与部族之间的仇杀也十分普遍。
可是,历史家阿恩·亚里克以及约翰·瑟德贝里在《人性尊严与权力》一书中指出,从1600年至1850年期间,在一些国家里,“人们的生活取向的确转趋文明,更讲求教养”。他们愿意为他人设想,较富同情心。其他历史家指出,偷窃或侵犯私有财产的罪行在16世纪远较今日为少。尤其在乡村小镇,有组织的盗窃行为在那些年代实属罕见。
当然,历史上最严重的罪行却是随着奴隶制度的设立而来的,其中包括欧洲商人贩卖非洲人口,令数以百万计的奴隶留落异乡,饱受残暴不仁的虐待。
因此,反观过去多个世纪,历史表明以往的社会有的方面比现在优胜,也有的方面比现在更糟。然而,一种独特而严峻,前所未见的情势却在20世纪出现,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20世纪——一个转捩点
历史家亚里克和瑟德贝里评论说:“在30年代,谋杀和凶杀案件开始有上升的趋势;很不幸地,这种趋势一直持续了超过半个世纪。”
据另外一些评论员指出,20世纪的道德水平确实是一直走下坡路。一篇以道德伦理为题的文章写道:“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在过去30-40年间,一般人对于性爱,对于合乎道德的行为标准已大为改观。从以往社会订定道德规范,标准明确,对错分明,到今天自由放任,为所欲为的精神大行其道,两者实在相去甚远。”
换言之,性行为以及其他道德问题,今天已成了人人可自定准则的范畴。为了说明这点,文章引述了一项统计数字,显示在1960年,美国只有百分之5.3的儿童是非婚生的,在1990年这个数字已升至百分之28。
在美国圣母大学的一次讲座上,美国参议院议员乔·利伯曼把现时的道德情况称为“价值标准真空时代,……也就是说,传统的是非对错观念已逐渐消失于无形”。据利伯曼指出,这种现象“早于两代前已经开始酝酿”。
生活模式世俗化
那末,历史家和其他分析员认为,20世纪道德观念急剧转变的原因何在呢?《人性尊严与权力》一书认为:“在过去两个世纪,社会上最重大的转变是生活模式世俗化。”生活模式世俗化的意思是:“人人可自行决定接受或者不接受某种观念或见解。这种思想模式……源于18世纪推行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他们是首批主张……毋须以圣经作为真理唯一基准的人。”自此以后,人们不再像以往一样,凡事向宗教,尤其所谓的基督教,寻求道德上的指引。
然而,为什么一种早在18世纪成形的哲学理论,要等到200年后才流行起来呢?上文引述的书补充说:“这类见解不容易渗透民间。因此,生活模式趋于世俗化的进程十分缓慢。”
话虽如此,在过去200年间,尽管传统道德标准以及基督教价值观念没有一下子被人摈弃,到了20世纪,人们的道德取向却急剧改变。尤其在近数十年来,这种转变的势头更是难以逆转的了。转变的成因是什么呢?
自私与贪婪
一个重要因素是,20世纪的社会在科技及经济方面发展突飞猛进。德语版《时代》杂志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动力,千变万化的新时代,跟以往死气沉沉,停滞不前的社会有天壤之别”。文章指出,新近引进的市场经济体系完全建基于竞争精神,以自利之心为原动力。
文章补充说:“这种自利之心阻也阻不了。结果,现代社会的特色就是不讲情、不讲义,贪污腐败的行为更腐蚀了不少国家的政府高层。人人普遍只顾自己,但求一己私欲得到最大的满足。”
普林斯顿大学的社会学家罗伯特·武特诺经过一番深入研究和民意调查后,发觉这一代的美国人普遍比上一代更看重金钱。据报告指出:“不少美国人担心,在金钱挂帅的社会中,尊重别人、待人以诚以及关心社群的美德早已销声匿迹了。”
此外,由于商界行政人员一方面给自己大幅加薪,炮制优厚的退休福利,另一方面却呼吁下属对微薄的薪酬表现知足,无形中助长了社会上唯利是图的精神。瑞典基督教联合会的伦理学与神学副教授谢尔·奥韦·尼尔森评论说:“商界领袖那种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精神造成了上行下效的恶性循环。结果,社会的道德标准也随之降低。……毫无疑问,这些歪风对于社会及个人的道德观念,均深具破坏。”
传媒文化
到了20世纪的下半叶,令社会道德更形低落的另一罪魁是传媒文化。参议院议员利伯曼说:“今天,传播价值观的最新媒介就是电视制作人、电影业巨头、时装界广告从业员、帮派吟快板乐手,以及电子综合文化的各类歌手。这些开创新风气的人对于我们的社会文化,对于我们的孩子,均操有强大无比的影响;可惜这些媒介对于自己传播的有害文化却完全不觉得要负上任何责任。”
利伯曼以一张由“食人僵尸”重金属乐队灌录的唱片为例说明这点。其中一首歌曲绘声绘影地描述一个女子怎样在利刃威逼下被人强奸。利伯曼跟另一位同僚合力呼吁唱片公司把有问题的唱片撤回,可惜却劳而无功。
今天,为争夺儿女受哪一方的模铸和培育,有责任感的父母不得不跟传媒文化来一番苦战。然而,如果父母爱理不理又怎样呢?利伯曼说:“那么,传媒文化就明正言顺成为道德标准的权威,孩子的是非感,怎样看人生的主次轻重就任由电视、电影以及光碟唱机所传播的信息来塑造了。”从最新趋势看来,互联网的影响大概是少不了的!
返回“道德的石器时代”
那末,传媒文化造成的种种负面影响从青少年身上清楚可见吗?不说别的,单就暴力行为来看,儿童及青少年以凶残方式虐待其他儿童和成年人的个案,在近年确有上升的趋势。
1998年,瑞典发生了一宗骇人听闻的命案,两个分别只有五岁和七岁的男孩把四岁的玩伴窒息至死。很多人问:小孩子不是天生就有克制能力,懂得什么时候就得停手的吗?一个儿童心理学家一语道破问题所在:“这种内在的克制能力是需要学习得来的。”她再说:“关键也许在于……他们以谁为典范,四周的成年人立下什么榜样。”
对于性情暴戾的危险罪犯,其实情形也一样。据瑞典一位精神科教授斯滕·莱万德指出,现时在监狱囚犯中,百分之15至20都是精神变态的人,他们极度自我,对人冷酷无情,根本无法,也不愿意接受是非对错的观念。观察员留意,甚至一些看来正常的儿童及青少年,他们的道德感也变得迟钝。哲学系教授克里斯蒂娜·霍夫·萨默斯慨叹道:“我们已返回道德的石器时代。”她发觉在课堂上,年轻的学生每逢面对是非抉择时,大都感到不自在。他们的反应是,世上根本就没有所谓对或错。他们认为,人人都应看看什么对自己最有利,然后作出抉择。
近期,她的一些学生甚至否认人类生命是具有独特的尊严和价值的。例如,当学生被问及,如果他们只能在救宠物一命还是救一个陌生人一命之间择其一,他们会决定救哪一个;许多人竟然说他们宁愿救宠物。
萨默斯教授说:“问题不在于他们年少无知,不容易信任别人,性格凶残或者变化莫测。说得直率一点,他们根本毫无是非对错的观念。”她指出,这么多年轻人竟然质疑世间上是否有对与错之分,她认为这就是社会的最大危机。
今天,人的道德水平低落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可能导致可怕的后果。上文引述的《时代》杂志认为,现行的自由市场经济可能会逐步“衰退,甚至有一天像社会主义制度般完全塌下来”。
社会世风日下,人类最终的结局将会是怎样的呢?我们的前景是光明的还是黯淡的呢?
[第6,7页的图片]
“传播价值观的最新媒介就是电视制作人、电影业巨头、时装界广告从业员、帮派吟快板乐手……”
-
-
人类前景如何?警醒!2000年 | 4月8日
-
-
人类前景如何?
只要你仔细分析近年的道德趋势,事实是明显不过的。毫无疑问,许多人的道德水平越来越低落。这种趋势背后究竟意义何在呢?
有人声称文明社会以至全人类已寿终正寝,注定灭亡了——这种说法有多真确呢?有人则认为道德水平高高低低也不过是历史洪流中常见的盛衰交替现象罢了。
不少人认同后一种看法。他们认为这个时代的道德崩溃只是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潮流”之一罢了。他们深信,时局必然像钟摆般总会否极泰来,到时社会的道德水平又会再次提升。这种说法可信吗?
“最后的日子”
现在,让我们根据一本多个世纪以来,被公认为道德规范权威的书去考虑以上的问题,这本书就是上帝的话语圣经。如果你把社会现况,跟圣经预言人类历史上最举足轻重的时代所作的描述作个对照,你准会有茅塞顿开之感。圣经把这段时期称为“最后的日子”或“事物制度的末期”。(提摩太后书3:1;马太福音24:3)顾名思义,这段时期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上帝的话语预告,最后的日子将会是一个“难以应付的凶险时代”。为了帮助留意世事发展的人清楚辨认这个最后的日子,圣经提供的细节勾勒出一个独特时期的面貌,也就是说,一个综合的标征。
人心不古
请留意,标征的一个特色在今天十分显著:“人会……有敬神虔诚的形式,却没有体现敬神虔诚的力量。”(提摩太后书3:2,5)历史上,人们的生活从没有这么彻头彻尾的世俗化。上帝不再被视作唯一的道德权威,圣经也不再被奉为真理的唯一基准。诚然,许多宗教仍然存在,可是大部分宗教对人的影响力已经微乎其微。说穿了,这些宗教成了有名无实的一种虚饰而已。
圣经指出标征的另一个特色,说:“人会……漫无自制,凶悍”,并且“因为不法的事增加,大多数人的爱心都会冷却下来”。(提摩太后书3:2,3;马太福音24:12)译作“凶悍”的希腊词语意思包括:“麻木不仁,毫无恻隐之心”。今天,就连儿童也变得“凶悍”,犯案儿童的年纪越来越轻,暴行数字也不断上升。
此外,科技与经济增长迅速也诱发了不少贪婪之心,使越来越多人把昔日的价值观抛诸脑后。不少人绞尽脑汁,不择手段要赚取更多金钱,完全不顾他人死活。从赌风之盛以及过去数十年的罪案数字已经可见一斑。
另一个普遍的时代特色是:“人会……爱享乐不爱上帝。”(提摩太后书3:2,4)举例说:人们只求感官上的欢愉,却不愿承担跟配偶长相厮守所带来的责任。结果,家庭制度分崩离析,儿童缺乏归属感、郁郁寡欢,单亲父母及性传染病激增等现象已成了横扫社会的阵阵狂潮。
标征的另一个特色是:“人会专爱自己,贪爱钱财。”(提摩太后书3:2)据德语版的《时代》杂志评论,“推动[现行经济]制度的动力纯然就是自私自利之心”。从没有一个时代比现在有更多人以追逐名利为一生的首要目标。人们利欲熏心,什么价值标准也得抛诸九霄云外了。
世界大事
除了描述社会上价值观崩溃外,圣经也预告在最后的日子,世上会接二连三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例如,“国族会起来对抗国族,王国会起来对抗王国;屡屡有大地震,一处接一处有瘟疫和粮食短缺”。——路加福音21:10,11。
在20世纪短短数十年间,震撼世界的种种灾祸殃及的人数不胜数,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见的。举例说,仅数十年间,死于战争的人逾一亿之巨,相对于以往多个世纪以来死于战争的人数总和还要多很多倍。发生于20世纪的这两场战争是这么的与众不同,历史家称之为世界 大战。这种规模的国际性冲突是史无前例的。
背后的恶势力
另一方面,圣经同时透露,一个能力高强的邪恶灵体,“叫做魔鬼,又叫撒但”,正千方百计引诱人偏离正确的价值标准,使人陷于道德败坏的泥淖里。圣经说,在最后的日子,魔鬼会到地上来“因为[他]知道自己时候无多,就大为愤怒”。——启示录12:9,12。
圣经把魔鬼称为“那统治空气的;这种空气操有权柄,就是目前在不服从的众子身上发挥作用的灵”。(以弗所书2:2)经文暗示,在世人不自知的情况下,魔鬼其实对他们操有强大的影响,即如弥漫于空气中,一些无色无臭的有害物质不易被人察觉一般。
举例说,许多现代通讯媒体其实正潜藏着撒但的影响:包括录像带、电影、电视、互联网、广告、书籍杂志以及报章等。这些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尤其以少不更事的青少年为对象的,大都以极端、惹人反感的歪风为题材,诸如种族歧视、玄秘术、性不道德和发泄、虐待狂的暴力行为等。
许多诚心正意的人读到圣经里,就最后的日子的描述,跟社会现况这么的吻合,不禁为之惊叹。不错,20世纪之前也许有些事态发展看来跟有关预言不谋而合。可是,我们可以说,综合标征在20世纪及刚开始的21世纪全盘获得应验。
将临的新时代
不错,有人认为人类正濒临灭绝危机,也有人认为万事万物将循环不息地延续下去。可是圣经清楚表明,世上现存的社会制度将被全新的面貌所取代。
耶稣把最后的日子的标征列举出来之后补充说:“照样,你们一看见这些事,也就知道上帝的王国近了。”(路加福音21:31)耶稣的传道主题就是上帝在天上的王国。(马太福音6:9,10)耶稣被上帝立为这王国的君王,这个政府行将统管天下。——路加福音8:1;启示录11:15;20:1-6。
在最后的日子结束时,在基督的统领下,上帝天上的王国将毁灭王国的一切仇敌,包括魔鬼和他的支持者,并把这个道德沦亡的社会改换一新,引进一个公义的新世界。(但以理书2:44)在这个新世界里,心地正直的人将在普世的乐园里享受永远的生命。——路加福音23:43;彼得后书3:13;启示录21:3,4。
对于现时道德崩溃深感厌恶,并且看出最后的日子的综合标征正在现代应验的人,大可瞻望未来这个奇妙无比的前途。我们为此深深感激全能的上帝,感激他对人类关怀备至,感激他为地球——他的精心杰作——定下伟大的旨意。——诗篇37:10,11,29;彼得前书5:6,7。
耶和华见证人邀请你多多认识有关我们仁爱的造物主的知识,并且认识他向寻求他的人所提出的前途,就是生活在一个道德洁净的世界里的盼望。正如圣经说:“他们不断吸收知识,认识你这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就可以有永远的生命。”——约翰福音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