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噪声——现代生活的烦恼
    警醒!1997年 | 11月8日
    • 噪声——现代生活的烦恼

      《儆醒!》驻英国通讯员报道

      “生活一大重压。”——马基斯·察波加斯,世界卫生组织顾问。

      “弥漫美国全地的有害物质。”——美国《波士顿星期日环球报》。

      “当今为害最烈的污染物质。”——英国伦敦《每日快报》。

      噪声既看不见、又嗅不到。人不能品尝噪声的滋味,也不能伸手触摸。噪声一直是现代城市生活的一大苦恼,但如今连乡村居民也身受其害。

      美国一个博物学家花了大约十六年的时间,录制自然界的声音。他觉得越来越难把天籁录下来。1984年,他在美国华盛顿州探寻录取天籁的胜地,找到21个宁静地点。这些地点间歇有15分钟或以上的时段,完全不受噪声干扰。五年后,这样的宁静地带只剩下三个。

      世上有许多居民认为,要找出三个不受噪声污染的地方,实在很困难。1991年,在日本全国发表的一篇报道指出,投诉噪声的个案比其他类型污染的要多。伦敦《泰晤士报》形容噪声是“当代的头号祸害”,简直一语破的。狗汪汪狂吠,惹人厌烦。邻居的立体声唱机震天价响。汽车的防盗警报器发出刺耳的响声、收音机开足音量。由此可见,在大城市噪声污染是家常便饭。噪声污染其实由来已久,并不是现代社会独有的现象。

      问题由来已久

      尤利乌斯·凯撒下令,禁止轮式车辆在白昼驶入罗马市中心,以防交通堵塞。凯撒到头来却为自己和罗马人带来极大的不便。一到晚上,“装有木轮或铁轮的大车就辘辘地驶过铺石路面”,吵得居民不能安睡。(《城市发展史》,芒福德)一百多年后,诗人尤维纳利斯抱怨,噪声夜夜不停,把罗马人吵得痛苦难眠。

      到16世纪,英格兰的首都伦敦成了熙攘热闹的大都会。艾莉森·普洛登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英格兰》写道:“游客初访的印象,就是……市声喧闹:工场此起彼落地传出哐啷声;马车隆隆行进、嘎吱作响;牛群给赶上集市,发出哞哞叫声;流动小贩提高嗓门儿,用粗哑的声音叫卖。”

      工业革命在18世纪萌芽。机器发出的响声损害了工人的听觉,噪声所造成的恶果渐渐变得明显。连远离工厂区的市民也抱怨,机器噪声越来越吵人。为了避开公鸡啼叫、邻居传来的琴声,以及行人车辆的嘈杂声,历史家托马斯·卡莱尔躲到伦敦住所屋顶的“隔音室”去。《泰晤士报》报道:“连这个法子也不中用。”为什么?“他遭到另一类噪声折磨,内河船和火车的汽笛声几乎把他逼疯了”!

      到处弥漫的现代污染物质

      今天,机场噪声成了人们抗议的焦点。航空公司却高唱反调,竭力阻止政府立法管制噪声污染。超音速协和式飞机每次起飞,英国曼彻斯特机场都照例处以罚款。这个措施有效吗?毫无效用。一个机长承认,协和式飞机的噪声度很高,少载燃油无疑可以消减噪声,但飞机就不能直飞多伦多或纽约了。

      要减低车辆噪声的滋扰也同样棘手。且以德国为例。研究表明,该国有百分之64的人口受噪声吵扰。据报,噪声强度是社会交通工具机动化以前的一千倍,问题还有恶化的趋势。希腊一篇报告评论:“在欧洲,雅典是其中一个喧闹沸腾的城市。嘈杂声不绝于耳,妨害雅典人的健康。”类似地,日本的环境厅指出,车辆发出的噪声有增无已。当局认为,原因在于驾驶汽车的人越来越多。汽车要是以低速行驶,噪声主要来自发动机,但如果以每小时60公里以上的速度行驶,发出噪声的主要是轮胎。

      在英国,投诉噪声的个案以家居噪声为主。1996年,英王特许环境卫生协会指出,投诉邻居喧闹的个案增加了百分之10。该协会的女发言人评论:“旁人很难明白个中原由。一个因素可能是,居民日间工作繁忙紧张,放工回家自然想清静地休息,所以对吵扰的邻居显得格外烦躁。”1994年,在英国的噪声投诉个案中,邻居深夜播放音乐、汽车发动机发出噪声、警报器响个不停、司机不耐烦地按汽车喇叭等事例占三分之二。据估计,有百分之70的受害人因为怕遭到报复,不敢向当局投诉,默然忍受噪声。他们又怎么样?噪音污染的确无所不在。

      考虑到大众对噪声不胜厌烦,环保组织于是施加压力,迫使政府立法管制噪声。比方说,美国有些社区已通过地方条例,限制居民使用高噪声电动工具去美化庭院。英国也颁布新的噪声条例,专门对付喧闹的邻居。在晚上11时到清晨7时之间凡违例的,当局有权即时处以罚款。地方当局也有权充公发出噪声的立体声装置。尽管这样,噪声还是到处弥漫。

      既然噪声污染日趋严重,你可能在想,受害人到底有什么方法应付呢。反过来,你又可以怎样避免发出噪声?持久的平静和安宁的环境,世人可以享有吗?你如果想知道答案,请读读以下的文章。

  • 噪声——有什么对策
    警醒!1997年 | 11月8日
    • 噪声——有什么对策

      累了一整天,你不觉睡着了,而且睡得很熟。附近的家犬忽然狂吠起来,把你吵醒。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盼着恼人的吠声快些停止。但狗吠之声还是不绝于耳。家犬一再汪汪乱叫。你辗转不眠,心里很烦躁。你既然睡不着觉,就不禁猜想,邻居怎么可能忍受这样的聒噪。

      忍受噪声的能力因人而异,可以有很大差别。要是大家都住在跑道附近,机场的职工觉得飞机噪声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别的住户就感到不胜其烦了。家庭主妇常用多功能切碎机,忍受机器噪声的能耐,自然比在隔壁房间阅读或看电视的家人强得多。

      何谓噪声污染?

      不同的国家对噪声污染有不同的定义。在墨西哥,噪声是“惹人恼火、妨害健康的聒耳声音”。在新西兰,噪声要是“不合情理地扰人安宁、使人感到不适,或给人带来不便”,就算做过度。

      两位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跟测量声音的方法息息相关。他们就是发明电话的贝尔和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贝尔是计量声音强度相对大小的单位,但分贝(十分之一贝尔)这个术语较为常用。赫兹是计量声调或音频的单位。测量噪声的报告通常用分贝数表示吵人的声音有多强。a

      谁断定声音有多吵人?当然是听者本人!伦敦《独立报》指出,“关于噪声烦扰人的程度,人耳始终是最敏锐的测量器”。

      噪声害人不浅

      既然耳朵是“最敏锐”的声音“测量器”,不用说,这个器官也很容易受噪声伤害。灵敏的内耳神经细胞一旦受损,就可能导致永久失聪。诚然,人对响声的反应各不相同。不过,人要是经常听到80至90分贝以上的响声,就会渐渐失去听觉。趁听觉还没受损,你得记住:噪声越大,每天接触的时间就越短越好。

      《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多种在法国出售的随身轻便音响,输出音量的最高极限竟然强达113分贝。该杂志引述一篇研究报告说:“试把随身激光唱机的音量开到最大,听足一小时的摇滚乐。结果发现,在这小时内,声音强度大多超越100分贝,有时甚至高达127分贝。”在现场直播的音乐会上,噪声所造成的影响就更加严重了。一个研究员发现,听众在堆放扬声器的架子附近挤作一团,头脑迷糊、神志不清。他说:“我的视线变得模糊不清,低音节拍在体腔激起阵阵回响,耳朵给响声刺痛了。”

      噪声对你有什么影响?一位专家说:“连续不断的噪声,不管是中强度还是高强度的,能使人精神紧张、身体疲乏、脾气暴躁。”德国吉森大学的格拉尔德·弗莱舍教授评论:“给噪声不停地折磨,人又怎么会开心,就连身心健康也大受损害。”马基斯·察波加斯教授指出,生活的种种压力,连同噪声骚扰,既可令人产生抑郁情绪,也可诱发器官性疾病。

      长时间受噪声吵扰,对人的个性能产生坏影响。英国政府的研究人员问一批受害人,他们怎样看制造噪声的街坊邻舍。这些受害人表示,他们满腔仇恨,很想报复,甚至不惜把喧闹的邻居置于死地。在另一方面,发出噪声的住户因屡遭投诉而变得咄咄逼人。抗噪声运动的发起人说:“噪声不但损害别人的福利,而且挑启纷争,引发敌对行动。”

      受噪音骚扰的人大都察觉,自己渐渐变得不耐烦。他们跟一个妇人心有同感。妇人的邻居常常播放吵闹的音乐。她抱怨说:“你不想听,却又被迫要听,长此下去,身心健康大受损害。……即使噪声停止了,我们也不自觉地等着,吵人的音乐不知什么时候会再响起来。”

      这是不是说,噪声污染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你可以怎样做

      由于噪声无孔不入,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骚扰别人。要是他们知道真相,有些人可能会停止吵扰邻舍。考虑到这点,不妨用友善的态度向喧闹的邻居直言,这样做是行得通的。一个男子的住所发出噪声,邻舍齐向当局投诉,他为此大发脾气。男子说:“他们要是为噪声问题感到困扰,大可以走过来跟我面对面说个清楚。”一个母亲给孩子举行儿童“派对”。令她吃惊的是,警察突然到场调查,因为有邻居抱怨噪声扰人。她说:“如果投诉我的邻居敲门告诉我声浪太大,那就好办了。”难怪英国一个环境卫生官员大感惊讶,他发现原来有百分之80的投诉人从没先跟邻居讲讲,请他们减低声浪。

      受噪声吵扰的住户不肯同对方沟通。由此可见,双方互不尊重。他们料想对方会说:“我要放音乐,就放音乐。我有权这样做!”一如所料,他们果然听到这样的回应。他们不敢贸然请求邻居调低音量,生怕对方认为自己小题大做,结果引发冲突。当今社会的人情味实在少得可怜!圣经说得不错,在这个“难以应付的凶险时代”,一般人会“专爱自己”、“高傲”、“凶悍”、“刚愎自用”!——提摩太后书3:1-4。

      情况能否改善,主要取决于受害人的态度。恶声恶气地向邻居抱怨,准会适得其反。《妇女周刊》建议受害人采用以下方法,缓和紧张气氛:“用亲切、体谅的口吻说‘对不起,我刚才大发脾气。由于无法入睡,我感到十分困倦’。这番话大概可以安抚[好辩驳的邻居]。”他们也许乐意把扩音设备从毗连的墙壁移开,并且放低音量。

      从现实角度来看,跟邻居和睦相处很重要。有些地方政府提供调停服务,帮助不和的邻舍调解纷争。既然高姿态的投诉可能惹起强烈的反感,受噪声吵扰的住户若非“万不得已”,就最好不要向执法机关投诉。

      你如果打算另觅居所,明智的做法就是,在签订契约以前,先探查哪些街坊邻舍会发出噪声。地产经纪提议,你在不同时间前往你打算搬进去的住宅区,实地查看噪声污染有多严重。你可以向邻居探询,听取他们的意见。你搬进新居后,要是遭到邻居吵扰,就得用和善的态度解决问题。采取法律行动只会激起敌意。

      左右邻舍恣意喧闹,你又没有经济能力迁居他处,那又怎么样?这是不是说,你惟有强忍下去?你不一定要默默忍受。

      怎样防止噪声

      不妨看看,你可以怎样给住所隔音。检查墙壁、地板,细心察看有没有破洞,然后加以填补。要格外留意电源插座的位置。插座安装得稳妥吗?

      噪声常常通过门窗钻入住宅。给窗户配置多一层玻璃(双层玻璃)可消减噪声。沿门框贴上一层薄薄的泡沫塑料条;这样,门一关上就严实无缝了。不妨在屋门前加建门廊,多设一重门可防止行人车辆的噪声钻进室内。

      车辆发出的噪声不断加剧,情况令人不安。其实汽车制造商已不停地研制消音材料、发展新技术,以求降低汽车的噪声强度。给汽车安装低噪声轮胎也有效用。试验过不同类型的路面后,许多国家都采用“低噪声混凝土”一类的产品铺路面。混凝土有部分骨料在路面浮露,轮胎只跟凸出的骨料接触。据报,轻型车辆在这样的路面上行驶,发出的噪声减了2分贝,重型货车的噪声则降低1分贝。表面上,这个数量算不得什么,但平均说来,噪声程度下降3分贝就等于把马路上的噪声减半了!

      道路建筑师现在设计的公路,都有屏障或土堆遮挡两旁。这个构思对消减噪声卓有成效。要是没有空间建造屏障,公路两旁可安装特别设计的围栏。伦敦东部的公路围栏是用柳树枝条和常绿植物交织而成的。这样的围栏有隔音作用,使公路附近的居民不致受噪声骚扰。

      在办公室一类的环境,用白噪声b(例如静电噪声或急速流动的空气声)掩盖令人分心的声音相当有效。在日本,无声钢琴已在市场上出售。钢琴上的音键弹不响,因为音锤不会撞击琴弦,只会开动电子电路,把音调传送到弹奏者的耳机去。

      科学家花了很长时间钻研所谓的反噪声措施。基本说来,他们利用另一种声音去产生振动,从而抵消噪声。这样做当然要添置额外的装备,也要增加开支,但难题还是解决不了。《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论:“在人人都视噪声为音响垃圾以前,要享受片刻的宁静,反噪声措施也许是惟一的选择。”情况可能是这样,但单靠灭声就可以解决噪声污染的烦恼吗?

      在个人的住所和居住区,你可有希望享受宁静宜人的环境吗?请读读下篇文章,你会深感鼓舞。

      [脚注]

      a 噪声强度一般是用分贝计测定的。既然人耳对某些音频较为敏感,分贝计的用途就是要把相似的反应显示出来。

      b 正如白光是所有光谱频率的混合体,白噪声就是人耳能听到的全部声波频率的混合体,声频强度大致相等。

      [第6页的附栏]

      怎样避免吵扰邻居

      ● 你的活动如果发出噪声,就要顾及邻舍,最好事前通知他们。

      ● 邻居要是请你放低声量,就得通力合作。

      ● 要明白,个人的快乐不该为左右邻舍带来苦恼。

      ● 别忘记,噪音振动可轻易通过走廊和地板传入室内。

      ● 把高噪声的家用设备放在软垫上。

      ● 要预先确保,万一住所和汽车的防盗器误鸣,你可以即时找着工人修理。

      ● 夜阑人静时,不要进行高噪声工作,也不要使用带噪声的家用器具。

      ● 避免把唱机音量开大,以致惹邻居反感。

      ● 不要长时间撇下家犬,无人照管。

      ● 吩咐孩子不要在地板上跳来跳去,以免骚扰楼下住宅的住户。

      ● 夜阑人静时,不要按汽车喇叭、使劲把门关上,也不要加快发动机的转速。

      [第7页的附栏或图片]

      噪声与你

      《泰晤士报》评论:“今天,在英国的工业事故中,噪声为害最烈,常常把工人震聋了。”有几篇职业卫生研究报告表示,85分贝以上的噪声可妨害胎儿发育。除了听觉受损外,婴儿日后还可能有内分泌失调和其他先天性缺陷。

      聒噪能使血管收缩,降低输往各个器官的血量。身体于是产生激素,使血压上升、心跳加速,但有时也会诱发心悸或心绞痛。

      你的日常规律要是给噪声扰乱,其他难题就会相继出现。断断续续的睡眠能影响日间反应的灵敏度。噪声虽不至减缓工作速度,却可以使你在工作上频常出错。

      [第9页的附栏或图片]

      在工作地方预防噪声

      工作地方的噪声要是难以忍受,不妨考虑戴护耳器。* 耳套跟头戴式受话器类似,能抵挡高强度噪声。你戴上耳套后,可能觉得很难确定声源,但好处在于:你仍可听到口头信息和机器发出的警告信号。耳塞要大小适中,才能减低噪声干扰。你如果有耳病或耳管过敏症,就不适宜用耳塞了。

      好好保养机器,可减缓振动干扰。把器械放在橡胶座架上能减低噪声污染,用屏风隔开高噪声机器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 许多国家都立法规定,雇主要确保工人戴上适当的护耳设备,以防听觉受损。

  • 有一天人人都可以享有宁静宜人的环境吗?
    警醒!1997年 | 11月8日
    • 有一天人人都可以享有宁静宜人的环境吗?

      有人问英国的旅客,他们往外地度假旨在追求什么。差不多十居其八回答:“平平静静、安安宁宁。”鉴于噪声污染蔓延全球,许多人觉得,要过完全平静、安宁的生活,简直是痴人说梦。

      世人不遗余力,设法减少噪声污染,期望有一天噪声会全然消失。你不禁怀疑,这样的想法是否合乎现实。别人要是对噪声的感觉跟你不同,那又怎么样?

      克服重重障碍

      跟怀着敌意的人交谈已经不容易,要说服他们认同自己的看法,就难上加难了。一群青少年经常在罗因所住的楼房外面喧嚷。罗因主动跟他们交朋友,熟悉他们的名字,还帮助其中一个修理脚踏车。从那时起,这群青少年就不再在楼房外面吵扰了。

      看看玛乔丽的事例。她是单身家长,跟十多岁的女儿同住。她们的住房夹在喧闹的邻舍当中。楼上的住户没有给地板铺上地毯。玛乔丽发觉,孩子穿四轮溜冰鞋在地板上滑行、拍球弹球、从床上往下跳等嘈杂声通通从楼上传往下层。这还不止,孩子的母亲竟然在家里穿高跟鞋。玛乔丽友善地请求邻居减少制造噪声,但由于言语障碍,大家很难沟通。当地的市政委员会建议派个翻译员来,帮助双方解决问题。玛乔丽只好耐心等候,期望情况有好转的一天。

      住在玛乔丽楼下的男子,每天早上7时至8时都大声播放音乐,雄劲的低音拍子嘭嘭地响个不停。她圆通地向对方述说个中苦处。楼下的房客却表示,他得靠响亮的音乐“振作精神,为工作鼓足干劲”。玛乔丽怎样应付这个问题?

      “我努力培养自制,好好锻炼耐性。”她说,“我调整自己的生活常规,不管噪声有多聒耳,我还是坐下来阅读。我发觉自己很快就被书中内容吸引住,不再理会噪声了。”

      看看另一个事例。从希瑟的住房眺望,可以看到一个夜总会。这个夜总会通宵开放,到清晨6时左右才停止营业,顾客彻夜狂欢吵闹。希瑟最后向地方当局投诉,但情况始终没有多大的改善。

      噪声终会消失?

      “不少人觉得,万籁俱寂可怕极了,令人忐忑不安。”罗斯·科尔斯博士这样评论。他是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辖下的听觉研究学会成员。雀鸟啁啾婉转的曲调。波涛轻轻拍打着岸上的沙土。孩子玩得兴奋忘形,发出阵阵欢闹声。这些悦耳的声音,连同其他动听的音乐,给我们平添不少生趣。目前我们也许渴望获得舒解,不再受噪声折磨。尽管这样,我们却庆幸有益友良朋作伴,互相交谈。上帝已经应允,他的忠仆必享宁静宜人的生活。

      圣经诗篇的执笔者说:“谦卑人必承受地土,以丰盛的平安为乐。”(诗篇37:11)不久,上帝的属天王国政府就会介入人类的事务。(但以理书2:44)在基督耶稣的统治下,“四境太平,直到月亮不再重现”。——诗篇72:7,《新译》;以赛亚书9:6,7。

      你可以确信,上帝既然插手干预世事,就必定会带来人人所向往的安谧生活,正如预言者以赛亚预告:“公义的果效必是平安,公义的效验必是平静与安稳,直到永远。那时,我的子民必住在……不受骚扰的安息之处。”——以赛亚书32:17,18,《新译》。

      就是在今天,你也可以在本地举行的耶和华见证人聚会,享受宁静的属灵环境。他们不时举行大会。在这些场合,成千上万的见证人欢聚一堂、崇拜上帝。在场的男女孩童“人数众多,……[十分]热闹”;虽然人声嘈杂,却不至惹人生厌,反而令人舒畅。(弥迦书2:12,《当代》)你如果想亲身体验一下,不妨同本地的见证人联络,或写信给本刊第5页的地址。跟他们交往无疑会令你精神愉快、心境平静,不单是现在,而是直到永远。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