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赎价
    洞悉圣经(下册)
    • “利特龙”取自动词lyʹo(利奥),意即“解开”,希腊作家多用来指为了让战俘或奴隶获释而付出的赎金。(参看来11:35)“利特龙”在圣经出现过两次,用来形容基督“献出生命,作为许多人的赎价”。(太20:28;可10:45)相关的词语an·tiʹly·tron(安蒂利特龙)则见于提摩太前书2:6。根据帕克赫斯特的《新约希腊语英语词典》,“安蒂利特龙”是指“赎价,救赎的代价或对应的赎价”。帕克赫斯特引述希佩里乌斯的话,说:“这个词是指把俘虏从敌人手中赎回来的代价;特别指用一个人的生命去换取另一个人的生命 的交换 安排。”他总结说:“因此,亚里士多德用相关的动词[an·ti·ly·troʹo安蒂利特罗奥]去指以生命救赎生命。”(伦敦,1845,47页)圣经说,基督“舍了自己做对应的赎价,救赎所有人”。(提前2:5,6)其他的相关词语包括ly·troʹo·mai(利特罗奥迈),意思是“借赎价解开”(多2:14;彼前1:18,19),以及a·po·lyʹtro·sis(阿波利特罗西斯),意思是“凭赎价获得释放”。(弗1:7,14;西1:14)显然,这些希腊语词的用法跟上文提过的希伯来语词的用法都很类似,谈的不是一般的购买或释放,而是专指付出对应的赎金或赎价,让人得到解救或救赎。

      尽管人人都有机会获得救赎,但不是人人都愿意接受基督所献出的赎价祭物。圣经说,“上帝的愤怒”必留在这些人身上;起初接受后来却把赎价视作等闲的人,结局也一样。(约3:36;来10:26-29;对照罗5:9,10)他们不会得到救赎,罪和死必一直作王管辖他们。(罗5:21)摩西律法规定,故意杀人的,没有任何赎价能救得了他。亚当蓄意犯罪,使全人类陷入死亡的魔掌,名副其实是个杀人凶手。(罗5:12)因此,上帝绝不会用耶稣牺牲生命献出的赎价来救赎亚当。

      然而,在亚当的后代中,谁愿意接受赎价的安排,上帝都乐意救赎他们。正如保罗指出,“因一个人的悖逆,众人就列为罪人;照样,因一个人的服从,众人也就列为义人了”。(罗5:18,19)亚当犯罪被判死刑时,他的后代尚未出生,因此全人类都仿佛在他体内,跟他一同死去。(参看来7:4-10)耶稣是“末后的亚当”(林前15:45),他是完美的,在人类当中只有他才能提供赎价,拯救亚当那些尚未出生的后代。他按照上帝的旨意,甘愿献出自己完美无罪的生命作为祭牲。(来10:5)耶稣将会行使耶和华授予的权柄,把生命赐给一切愿意接受赎价安排的人。(林前15:45;另见罗5:15-17)

      耶稣不折不扣是个“对应的赎价”,但他要救赎的不是故意犯罪的亚当,而是亚当的子子孙孙。在天上,耶稣把赎价祭物的价值呈在绝对公正的上帝面前,借此购赎亚当的后代,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家人。(来9:24)

  • 赎价
    洞悉圣经(下册)
    • 同样,这些祭牲所预表的赎价祭物,就是能实际除罪的那个人,也必须是完美无罪、无瑕无疵的。他必须是一个完美的人,跟起初完美的亚当完全对等,这样他才能付出对应的赎价,救赎亚当的后代摆脱罪的奴役,清还亚当使他后代欠下的那笔债。(参看罗7:14;诗51:5)惟有付出这样的赎价,他才能满足上帝的公正要求,符合“以命偿命”的原则。(出21:23-25;申19:21)

      上帝对公正的要求十分严格,人类自己根本不可能找到救赎者。(诗49:6-9)

  • 赎价
    洞悉圣经(下册)
    • 因此耶稣出生时并没有承受任何从遗传而来的罪或不完美。耶稣仿佛“无瑕疵、无污点的绵羊羔”,因此他流出的血是蒙上帝悦纳的祭物。(路1:35;约1:29;彼前1:18,19)

  • 赎价
    洞悉圣经(下册)
    • 正因为这样,上帝的爱心和慈悲就显得特别伟大了,因为上帝为了符合公正的原则,不惜付出最高的代价,就是牺牲他的爱子作为赎价,救赎人类。(罗5:6-8)这个儿子必须降生为人,才能跟完美的人亚当完全对等。

  • 赎价
    洞悉圣经(下册)
    • 他既成了“血肉之躯”,就是人类的近亲了,而且他拥有非常宝贵的东西——完美的生命,这是他历尽考验仍然紧守忠义而保存的完美生命,因此可以用来救赎人类,使他们脱离罪和死的魔掌。(来2:14,15)

  • 赎价
    洞悉圣经(下册)
    • 《希腊语经卷》清楚表明,人得以摆脱罪和死亡,确实跟付出代价有关。圣经说基督徒是用“重价买来的”(林前6:20;7:23),说有主人“买了他们”(彼后2:1),还说耶稣是“曾被宰杀”的绵羊羔,“用自己的血从各部族、语言、民族、国族中买了人来归于上帝”(启5:9)。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