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乱世儿女警醒!1996年 | 8月22日
-
-
今天,千百万人都饱经以上的凄风苦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难民专员办事处)指出,环球各地有2700万人因逃避战乱、迫害而流亡国外。此外,另有2300万人在国内无家可归、无处安身。总之,世界上每115人就有1个被迫出逃,而大部分都是妇孺。为了逃避战祸,难民被迫流离失所,任凭机遇摆布。但说来遗憾,世上没有国家愿意收容他们。难民遭人厌弃,不是在于他们的为人,而是在于他们的身分。
-
-
难民涌现警醒!1996年 | 8月22日
-
-
难民涌现
人类历史充满了战争、饥荒、迫害等事,可说劣迹昭彰。所以,长久以来人类一直有民众外逃避难的现象。过去,不少国族曾伸出援手,给予逃难者所需的庇护。
古代的阿兹特克人、亚述人、希腊人、希伯来人、穆斯林,以及其他族群也有谨守法律规定,向避难者提供庇护。2300多年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写道:“外侨既已跟同胞、家人分离,大众理应对他关怀备至,神灵也会大大保佑他。所以,务要采取一切措施,以防外侨蒙冤受屈。”
在20世纪,难民人数剧增。为了救助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遗下的150万个难民,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难民专员办事处)在1951年正式成立。这个办事处预计只会维持三年,因为当局认为,余下的难民只要寻得庇护,在避难国家安顿下来,很快就可融入当地社会。安置难民的工作一旦完成,这个组织就可以解散。
可是,数十年来,难民人数不断增加,难以抑制。到1975年,他们的数目已上升至240万。1985年,流离失所的难民多达1050万。到1995年,从难民专员办事处获得保护和救助的人数激增至2740万!
许多人本以为冷战结束后,全球的难民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不过,他们的希望破灭了。众国族因为旧仇宿怨、种族歧见而变得四分五裂,结果冲突连连爆发。国家饱受战火蹂躏,人民不得不外逃避难,他们深知本国政府既不能,也不会给予他们庇护。举例说,1991年,差不多有200万伊拉克人涌进邻邦。自那年以来,逃离前南斯拉夫的难民估计有73万5000人。卢旺达共有730万人口。1994年,该国爆发内战,半数以上的国民被迫离乡背井。约有210万卢旺达人逃往邻近的非洲国家避难。
难题为何日益恶化?
难民人数日增,是由好几个因素促成的。在一些地方,例如阿富汗和索马里,国家政府垮台后,大权就落入武装民兵组织手中。他们见东西就抢,把农村地区洗劫一空,人民因此大起恐慌,仓皇逃命。
在其他地方,错综复杂的种族纠纷、宗教歧见激化成武装冲突。交战各方旨在把平民百姓驱逐出境。论到前南斯拉夫的战事,联合国一名代表在1995年中嗟叹说:“提起这场战争,许多人都觉得,很难理解其中底蕴:交战者是谁、为何要出兵。作战期间,一方有大批难民逃往国外,三星期后另一方又有大批民众出逃。有些人密切注意战事发展,连他们也认为很难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齐射火箭发射器、导弹、火炮等现代武器具有高度破坏力,不但使战场尸横遍野,还把冲突范围扩大。结果,难民与日俱增。近年来,世界上约有百分之80的难民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他们逃往邻近的发展中国家寻求庇护,其实这些邻邦也自身难保。
在多场冲突中,民众所以外逃避难,是因为粮食实在短缺。护送救援物品的部队也许中途出事,挨饿的百姓不得不离乡背井,搜寻食物充饥。《纽约时报》留意到:“在许多地方,例如非洲之角,由于干旱频仍、战争此起彼伏,土地已大受破坏,不再适宜耕种了。盈千累万的人离开家园,到底是为了逃避饥饿还是逃避战乱,这个问题已变得无足轻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