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苛刻言词碎心灵警醒!1997年 | 8月8日
-
-
苛刻言词碎心灵
“你这个蠢才!”日本一名妇人对这句话久久不能忘怀,因为她小时候常常被人这样谩骂。谁这样骂她?同学吗?还是兄弟姊妹?通通不是,而是她的父母。妇人忆述说:“爸妈的辱骂令我的心伤透了,我感到很难堪。”
在美国,一个男子记得年幼时,每当爸爸回家就令他提心吊胆、精神紧张。“直到今天,爸爸驾车驶上车行道的声音仍在我的耳边,”他回忆说,“那个声音使我心里直打寒噤。妹妹则会躲起来。爸爸要求我们在凡事上做到十全十美的,稍有差池,他必定会把我们痛骂一顿。”
这个男子的姊姊说:“我记不起爸妈在什么时候搂过我们、亲吻我们,或有没有向我们说过‘我爱你’、‘你真棒’一类的话了。对于小孩子来说,从没有听过父母对自己说‘我爱你’,就听到父母对自己说‘我讨厌你’,在他一生里,这种感觉无日无之。”
有些人也许认为,这些人小时候尝到的苦恼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诚然,儿童受到苛斥、谩骂或刻薄的对待并非罕见。这类事件用不着报章以大字标题报道,也不是电视剧扣人心弦的题材。辱骂儿童所造成的损害,表面上是看不见的。然而,要是父母常常辱骂孩子,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1990年,研究人员跟进一个在1951年所做的研究,对象是一组五岁大的儿童,目的是探讨他们父母抚育儿女的方法。现在,那些儿童已是中年人了,研究人员尽力跟他们保持联络,以便了解这些抚育方法对他们的长远影响。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有些孩子成年后面对不少困难,他们情绪不稳、婚姻关系紧张、缺乏良朋,甚至在工作方面也不如意。可是,这些儿童不一定是穷家孩子,也不一定是富家子弟,甚至父母也不一定有问题。事实是,他们的父母跟他们的关系十分疏远,缺乏温情,从不对他们表示爱意。
这个研究结果只是反映出一个真理罢了,这个真理在大约2000年前已写了下来:“你们做父亲的,不要激恼孩子,免得他们灰心丧气。”(歌罗西书3:21)父母的言词要是尖酸刻薄,在感情上苦待儿女,这无疑会叫儿女感到气恼,最后也可以使他们灰心丧气。
《忧伤中成长》一书指出,不久前,医生还认为世上根本没有儿童抑郁症这回事。可是,随着时间过去,加上经验日增,事实表明儿童抑郁症是实实在在的。现在,不少作者都声称,医学界已确认了儿童抑郁症,这个病也相当普遍。病因很多,其中包括父母的厌弃和虐待。作者指出:“有些父母常常批评儿女,令他们无地自容。另一些父母跟儿女的关系非常疏远,他们从不向儿女表示爱意。……这类父母的儿女尤其可悲,因为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感受到为人所爱就好比植物需要阳光和水分同样重要。”
父母如果能够以清晰而公开的方式向儿女表示爱意,儿女就可以领会到一个重要真理:他们是可爱的,是有价值的。许多人把这种观念误以为是自高自大、自我中心的表现。可是,觉得为人所爱跟自高自大根本是两回事。一名女作家就这个题目写道:“孩子的自我价值观影响到他生活的许多方面,包括他所拣选的朋友、怎样跟人相处、与什么人结婚,以及一生可以有什么成就等。”论到第二条最大的诫命,圣经也指出人对自己怀有平衡而不自大的看法相当重要,经文说:“要爱邻人,像爱自己一样。”——马太福音22:38,39。
哪有正常的父母故意去蹂躏孩子宝贵而脆弱的自尊心?这简直难以想象。既然这样,为什么这类事件又屡见不鲜?这些不幸的事可以避免吗?
-
-
父母四面受压警醒!1997年 | 8月8日
-
-
父母四面受压
初为人父或初为人母的往往兴奋不已。婴儿的一举一动几乎都令他们欣喜若狂。对他们来说,婴儿初展笑颜、首次牙牙学语,或第一次学步都是天大的事情。这些父母绘影绘声地向亲友讲述小乖乖的趣事,或兴奋地向他们展示孩子可爱的照片。毫无疑问,他们深爱自己的儿女。
然而,随着时间过去,有些家庭出现了可悲的现象。父母逗趣儿的言谈被恶言恶语所取代;亲子之间温馨的拥抱被愤怒的拳头替代;有的关系非常疏远,毫无肌肤之亲可言。有些父母以往因儿女而自豪,现在儿女却成了他们的眼中钉。不少父母说:“我本来就不该生儿育女。”有些家庭的情形更为可悲,儿女甚至在婴儿时已得不着父母的爱!问题在哪里呢?究竟还有没有骨肉之情?
年幼的子女当然无法推究问题的症结所在。可是,他们却会自行揣度答案来。在孩子的内心深处,他也许这样推断:“我必定是有点儿不对劲,爸妈才不疼我。我必定是个坏孩子了。”这个想法可以根植在孩子的心里,足以在孩子的一生中造成各种伤害。
其实,父母未能给子女所需的爱护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无可否认的是,现今为人父母压力重重,其中有些是前所未见的。父母要是未能以适当的方式应付压力,这些压力就会削弱他们履行父母职责的能力。一句古老的至理名言说:“[压迫]使智慧人变为愚妄。”——传道书7:7。
“难以应付的凶险时代”
许多人都曾期望本世纪会是一个理想时代——经济压力、饥荒、旱灾和战争通通成为过去!可是,他们的希望并没有实现。刚相反,现今这个世界的情况,跟公元1世纪一位圣经执笔者所预告的一模一样。他指出,在我们的日子,人要面对“难以应付的凶险时代”。(提摩太后书3:1-5)大多数父母都会由衷地同意这句话。
在现今这个世界里,养育儿女花费高昂,叫不少初次为人父母的大为咋舌。父母双方往往都要出外谋生,才能应付日常的开支。许多父母每月都要缴付大量帐单和生活费用:医药开支、衣服消费、学费、日间托儿服务费,甚至食物和住所开销;他们为口奔驰,几乎透不过气来。现今的经济状况这么恶劣,研究圣经的人不禁想起圣经曾预告,在末时,人要花一天的工资才能维持一天的基本生活需要!——启示录6:6。
孩童无法体谅到父母所承受的种种压力。他们天生就渴望得到别人的爱和关注。此外,传媒和同学都大力鼓吹最新款的玩具、服式和电子游戏,为了跟别人看齐,孩子于是絮絮叨叨地要求父母满足他们没完没了的物欲。
父母还要面对另一种压力,就是反叛精神。事实上,这种精神现今正每况愈下。值得注意的是,圣经预言在我们这段动荡不安的时期有一个特色,就是儿女普遍不服从父母。(提摩太后书3:2)不错,关于管教儿童的棘手问题久已存在。可是,父母不该由于孩子行为不检就虐待他们。不过,你岂不同意在现今这个充满反叛精神的文化环境里,父母必须多费心力去养育儿女吗?流行音乐鼓吹愤懑、反叛和颓废的精神;电视节目把父母描绘成错误百出的傻瓜,儿女则自以为是、精明乖巧;此外,电影也颂扬罔顾后果的暴力行为——今天的儿童正大受这样的不利影响。要是孩子接受了这种反叛的思想行为,并加以效尤,那么,父母要好好教养儿女就会极为困难了。
“毫无亲情”
上述同一个古代预言还有另一个层面,预示到现今的家庭将要面对更多难题。预言透露许多人会“毫无亲情”。(提摩太后书3:3)亲情正是维系家人关系的要素。甚至对于圣经预言诸多怀疑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时代里,家庭生活正分崩离析,严重程度令人震惊。世界各地的离婚率大幅增加。在不少社区里,单亲和继亲的家庭比传统家庭更为普遍。单亲家长和继父母有时必须面对特殊的艰难情况和压力,以致难以对孩子表现他们所需的爱护。
然而,还有一个因素足以对家庭造成深邃的影响。现今有不少父母本身都是出自破碎的家庭,家人之间甚少表现亲情,甚至毫无亲情可言。这些家庭由于父母与人通奸、离婚等问题而变得支离破碎;有些家庭则被冷漠和仇恨所摧毁;在另一些家庭里,咒骂、感情折磨、身体虐待或淫辱甚至是家常便饭。这样的家庭环境不但影响到儿童的身心成长,甚至也祸及他们成年后的生活。统计资料显示到一个可悲的现象:假如父母小时候曾遭虐待,他们大多数也会虐待自己的儿女。在圣经时代,犹太人有这样的一句话:“父亲吃了酸葡萄,儿子的牙酸倒了。”——以西结书18:2。
然而,上帝告诉他的子民,事情的发展不一定总是这样的。(以西结书18:3)在这方面,有一点非常重要。即使父母面对种种巨大的压力,他们是否就无法不虐待儿女呢?当然不是!假如你是个家长,同时正竭力应付上述这些压力,并且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做个好父亲或好母亲的话,不要灰心丧气!你是可以把事情改写过来的。你的未来无须硬受过去所支配。
圣经肯确地表明情形是可以改善的。与此一致地,《养育之道》评论:“要是[你]没有刻意以一种跟你父母截然不同的方式养育儿女,那么,无论你是否喜欢,你童年的生活模式也会重复发生。为了终止这个循环,你必须不时检讨,看看自己有没有保持着上一代不良的模式,然后设法加以调整。”
不错,如有必要,你是可以终止这个恶性循环的!此外,虽然现今各种压力都十分巨大,叫父母在教养儿女方面困难重重,可是,你是能够应付这些压力的。方法是什么?关于以健全的方式养育儿女,你可以从哪里学习到最佳、最可靠的准则呢?下一篇文章将会探讨这些问题。
-
-
帮助孩子茁壮成长警醒!1997年 | 8月8日
-
-
帮助孩子茁壮成长
许多父母煞费苦心,东寻西觅,为要找着养儿之道,其实答案近在咫尺,就在他们的家里。盈千累万的家庭都有圣经,可是,人往往只是把圣经搁在书架上,任由尘封,却从没有把其中有关的劝告实行出来。
不错,现今许多人都质疑圣经是否值得用来作为家庭生活的指南。他们认为圣经已经落伍,不合时宜,或过于严谨。可是,人只要不偏不倚地考查圣经,就会发觉其中的劝告切合实际,造益整家人。让我们看看圣经的主张怎样发挥作用吧。
适当的环境
圣经告诉做父亲的,要把儿女视为‘围绕桌子的橄榄栽子’。(诗篇128:3,4)幼嫩的树苗要是得不着悉心的栽培,缺乏适当的养分、土壤和水分,就不能长成一棵可以开花结果的大树来。类似地,父母如果想养儿得法,就必须作出努力,对儿女小心栽培。儿童需要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成长。
要营造这样的一个环境,第一个要素就是爱——夫妻之间的爱,以及父母儿女之间的爱。(以弗所书5:33;提多书2:4)不少家人其实都彼此相爱,可是,他们未能看出这种爱必须表达出来。试想想:假如你写信给朋友,可是,你从没有在信封上写上对方的地址,或从没有贴上邮票,甚或没有把信寄出,你可以说自己已跟他通信吗?类似的是,圣经指出,真爱不仅是存在于内心的一种温馨感觉,而是通过言词或行动表现出来的。(请参考约翰福音14:15和约翰一书5:3。)在这方面,上帝为我们立下榜样,用言词把自己对儿子的爱表达出来:“这是我的儿子,是亲爱的,是我所认可的。”——马太福音3:17。
称赞
父母可以怎样把爱儿女之心表达出来呢?首先,要留意儿女的优点。要在孩子身上挑错并不难。每一天,小孩子在许多事上都可以把他们幼稚、缺乏经验和自私的特质显露出来。(箴言22:15)然而,每一天,他们也会做了不少好的事情来。你特别留意他们的缺点还是优点呢?上帝并没有老是想到我们的过错,刚相反,他记念我们优良的作为。(诗篇130:3;希伯来书6:10)我们也应当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儿女。
一个年轻人说:“我在家里从没有人称赞过我,无论我已经把家里的杂务做好,还是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爸妈也从没有称赞过我。”父母们,千万不可忽略孩子这个不可少的需要!所有孩子都需要受人赞赏,要是他们做得好,就要敏于称赞。这样,孩子就不致长大后变得“灰心丧气”,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歌罗西书3:21。
沟通
关于向儿女表达爱意,另一个好方法就是听从雅各书1:19的劝告:“要快一点听,慢一点才讲,慢一点才动烈怒。”你有没有耐心地探问孩子的心事,然后真正聆听他们的倾诉?假如孩子知道他还没有把话说完,就会给你教训一番,或预料到你一旦知道他们的真正感觉,就会大动肝火的话,那么,他们就不会向你披露自己的感受了。然而,要是孩子知道你会真正聆听他们的倾诉,他们就会较乐于向你开诚布公。——箴言20:5。
然而,要是他们向你披露的感觉是不对的又怎样?这时你就要立即忿然责骂,把他训斥一顿,或把他惩戒一下吗?诚然,有些孩子的确出言不逊,令父母很难“慢一点才讲,慢一点才动烈怒”。可是,请再次想想上帝对待儿女的方式。他有没有营造一个充满病态恐惧的气氛,叫儿女害怕把自己的感觉如实地表达出来呢?绝对没有!诗篇62:8说:“你们众民当时时倚靠[上帝],在他面前倾心吐意;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
由于这缘故,当亚伯拉罕担心上帝会毁灭所多玛和蛾摩拉这两个城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对天父说:“这断不是你所行的。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耶和华不但没有严词斥责亚伯拉罕,反而耐心地聆听他的倾诉,减轻他的恐惧。(创世记18:20-33)事实上,即使上帝的儿女向他大发牢骚,无理地喃喃埋怨,上帝也能够表现异乎寻常的忍耐和温和。——约拿书3:10-4:11。
父母也照样须要营造一个令儿女感到安全的气氛,这样,无论他们的内心有多困扰,也会坦然无惧地诉说衷情。因此,即使孩子出言不逊,也要留心听。与其厉声责骂,不如认同孩子的感受,并探知事情背后的因由。例如,你可以这样说:“听来你正生某某的气。你可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
抑制怒气
诚然,属人父母所表现的忍耐绝对无法跟耶和华相比。此外,孩子也可以是相当桀骜不驯,令父母的容忍达至极点。假如你不时向儿女动怒,不要因此就担心自己不是个好父亲或好母亲。有时候,你感到不悦是不无理由的。上帝也曾向他的儿女发义愤,其中有些是他深爱的。(出埃及记4:14;申命记34:10)然而,他的话语教导我们要抑制怒气。——以弗所书4:26。
方法是什么?有时索性停下来不说话一会儿也许会有帮助,这样,你就可以有机会让自己平息怒气。(箴言17:14)要记住,他只是个孩子罢了!不要期望孩子行事像成年人一样,或思想成熟。(哥林多前书13:11)要是你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做出某件事情来,这也有助于消减你的怒气。(箴言19:11)不要忘记,做了一件恶事跟彻头彻尾是个恶人根本是两回事。你把孩子骂做坏东西并没有什么好处,这只会使他想到:“那我为什么要做个好孩子呢?”父母应当以仁爱的方式纠正孩子的过错,这样,下一次孩子就会有较佳的表现。
循规蹈矩、尊重别人
父母必须教导孩子守规矩和尊重别人,这样做殊不容易。在现今这个放任的世界里,许多人甚至质疑是否该对孩子施以任何形式的管束。圣经回答说:“杖打和责备能加增智慧;放纵的儿子使母亲羞愧。”(箴言29:15)许多人认为“杖”一词象征某种形式的虐儿行为,以致避而不谈。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杖”的希伯来词所指的是一根棒子,例如牧人用来带领——而非击打——羊群的那种棒子。a因此,杖一词代表管教。
在圣经里,管教一词主要是指教导。因此,箴言一书曾四次提到要“听[管教]”。(箴言1:8;4:1;8:33;19:27,《新世》)孩子需要明白做对的事会带来奖赏,犯错则会招致恶果。惩罚可以加深孩子的印象,让他紧记作恶招恶果的教训;奖赏——例如称赞——则可以激励孩子继续表现好行为。(请参看申命记11:26-28。)在惩罚孩子方面,要是父母效法上帝的榜样,效果就会更为理想,因为上帝曾告诉手下的子民,他要“按公正”惩治他们。(耶利米书46:28,《新译》)有些孩子只要受过几句口头的责备,就自会守规矩了;另一些孩子则需要较严厉的管教,才会听话一点。可是,要是父母“按公正”惩戒孩子,就绝不会做出任何足以对孩子的感情或身体造成真正伤害的事来。
平衡的管教应当包括教导孩子有关各事的界限或限度。关于这些界限或限度,其中有不少清楚见于上帝的话语里。圣经教导人要尊重别人物业的地界。(申命记19:14)它为人定出身体上的界限,清楚指出喜爱强暴或蓄意伤害别人都是不对的。(诗篇11:5;马太福音7:12)此外,圣经为性也定出界限,并且谴责乱伦。(利未记18:6-18)圣经甚至吩咐人要尊重别人在感情上的界限,禁止我们用粗鄙的话称呼人,或以其他方式辱骂人。(马太福音5:22)父母必须通过言词和榜样,教导儿女认识这些限度和界线,这样做对于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非常重要。
为要在家里维持秩序、家人彼此尊重,家庭成员必须明白各分子的角色。今天,不少家庭把这些角色弄得模糊不清。在一些家庭里,父亲或母亲常常向孩子倾吐内心的烦恼,这些烦恼根本是孩子无法解决的。在另一些家庭里,儿女就像个小独裁者一样,他们放肆到可为整家人作决定的地步。这样做不但错误,而且有害。父母有义务满足年幼儿女在身体、感情和灵性上的需要,而不是由年幼儿女满足父母这些需要。(哥林多后书12:14;提摩太前书5:8)请想想雅各的榜样,他调整家人和随从的步调,以免孩子过于吃力。他了解孩子的能力限度,并按着这种了解行事。——创世记33:13,14。
满足家人的灵性需要
要建立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没有事情比灵性状况更重要。(马太福音5:3)儿童在灵性上有莫大的渴求。他们常常问道:为什么世上有人?谁造地球、动物、树木和海洋?为什么人会死?人死了会怎样?为什么好人会受苦?诸如此类的问题没完没了。许多时父母反而懒得想到这些问题。b
圣经劝勉父母要花时间与儿女一起,予他们属灵的训练。圣经以暖人心窝的方式谈到这样的训练,就像父母和儿女之间一种接连不断的交谈。无论父母和儿女一起行走、一起安坐家里、在睡前,还是在其他时候,都可以教导儿女认识上帝和他的话语。——申命记6:6,7;以弗所书6:4。
圣经不单向人推荐这样的一个属灵计划,它也提供所需的属灵教材。毕竟,关于孩子所提出的上述问题,你可以从哪里找着答案呢?圣经载有这些问题的答案。这些答案明确清晰、引人入胜,并且在这个无望的世界里予人光明的希望。不但这样,要是你的儿女学会圣经的智慧,这可以使他们在现今这个混乱的时代里,得着坚固的“锚”,就是肯确的指引。务要帮助儿女获得圣经的智慧,这样,他们就能够在现今和未来真正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