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应该改变信仰吗?守望台1988年 | 9月1日
-
-
我应该改变信仰吗?
飞行员刚载着101个乘客在冲绳县的那霸机场起飞。忽然他发现前头有三架天气侦察机正朝他迎面飞过来。飞行员迅速向左急转,才得以避免半空相撞,从而挽救了自己和乘客的生命。这则飞机幸免相撞的新闻由日本北部一份报章加以报道。它正好说明为了挽救生命,有时毅然作出果敢的改变是必需的。
可是,倘若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宗教,许多人就觉得是另一回事了。他们会开始感到强烈的恐惧。他们害怕开始走一条陌生的路。正在研究圣经的馆井太太道出自己的意见,说:“由于宗教和宗教活动常常都着眼于金钱,所以在我所认识的人当中,有很多人都对宗教有所怀疑。但我们从小时直到如今,所知所见的全都是宗教节日和习俗。我们从没有深思过保司[hoji,佛教为死者举行的定期纪念仪式]究竟有什么属灵意义。我们通常只想到保司是和亲友邻舍欢聚的日子。一想到要放弃这一切,或者更糟的是,给家人撵走,我就恐惧不已。”你当地的人也许对改变信仰亦有同感。
人也惧怕其他事情。在许多地方,人害怕他们若改信其他宗教,就不知会遭受怎样的天谴。日本有个女子刚开始研究圣经。她的亲戚说她之所以在健康和家庭方面都出现难题,皆因她“数典忘祖”,研究“外国宗教”而触怒了祖先的缘故。
另一个使人裹足不前,不敢改变信仰的原因是害怕使配偶或父母不悦。在许多东方国家里,人认为忠于父母和家庭特别重要。人通常期望新娶回来的妻子支持夫家的宗教观。即使夫妻二人都不是特别虔信宗教,但跟家庭保持良好关系及维持宗教现状却被视为极度重要。一对夫妇在“家庭会议”中受到极大压力之后,就不再研究圣经了。后来丈夫重新研究圣经,他解释说:“基本上说来,我们惧怕人。我们觉得应该服从父母,符合他们的期望。我们不想因改变信仰使父母伤心。”
这使我们想起另一个原因,何以这么多人害怕改变信仰:人都不想给人视作不同。在上文提及的家庭里,父母阻止儿女研究圣经的理由之一是不想儿女被人视为古怪奇特,或受人排挤于社区的活动之外。
因此,‘我应该改变信仰吗?’这个问题牵涉到强烈的恐惧。结果许多人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你信什么宗教其实无关重要,对吗?所有宗教岂不仅是殊途同归而已?’一提到宗教,他们就像那三只为人熟知的猴子一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但有些人确曾改变信仰。为什么呢?有时某个宗教应许给人立时的健康或经济利益,于是有些人就一方面加入新宗教,同时又维持自己的传统宗教思想和行为。可是,另一些人却真真正正、完完全全的改变过来。然而你也许怀疑,‘我真的有充分理由要改变自己的信仰吗?为什么有些人会愿意改变信仰呢?改变信仰能对我的生活有实在的影响吗?’我们邀请你查考一下接着的文章所提出的答案。
[第3页的图片]
什么原因促使人墨守传统的宗教习俗?
-
-
何以有些人改变信仰守望台1988年 | 9月1日
-
-
何以有些人改变信仰
假若一个人采取果敢的行动改变信仰,他就必定有充分的理由,而且这样行必定是利多于弊的。
你会认为认识造物主而和他建立关系是改变信仰的好理由吗?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个好理由。如要跟某人缔结关系,我们就必须清楚知道他的为人。正如小孩子不敢拉着陌生人的手,我们也必须先清楚认识真神,然后才可以信赖他。不错,大部分宗教都有个中心人物,把他当作上帝来崇拜。但同样真确的是,就大多数人而论,上帝是抽象、遥远的,性格更是模糊不清。既然如此,我们怎样才能认识他呢?
我们若看看四周,就会发觉万物实在叫人懔然生畏。我们从受造的万物发现优美、智慧、能力。这些东西的起源使许多人感到困惑,但有一本书却把这件事解释清楚。这本书就是圣经。我们从中获悉这些奇妙的事物都来自一位慈父般的造物主。他既有名字,也有个性。只要我们小心研究圣经,上帝的个性也就变得清晰明确了。我们发觉他原来是位仁爱而又关心人的上帝。圣经说:“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4:8)上帝的这些伟大品德吸引我们。他在爱心、智慧、公平、能力之间保持完美的平衡。于是我们便能和上帝缔结虔诚的关系。
美佐枝就曾有这样的经历。她解释说:‘我自小就听人说世上有很多神。水有神,树有神,连房子也有神。虽然我怀疑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神,但我却相信一定有位真神存在。我自小所受的严格佛教和神道教教育使我以为上帝是个叫人惧怕的神;人稍有过犯,他就施以惩罚。尽管我很想到教堂去认识一下基督教的上帝,我的佛教背景却令我裹足不前。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女士到我家里来,提议和我研究圣经。研究过圣经后,我知道上帝有个名字——耶和华。原来耶和华并不可怕,相反,他是个仁爱的上帝;他时刻察看我们,不是为了惩罚我们,而是要帮助我们。知道这点令我兴奋不已。我渴望事奉这位上帝,所以改变了自己的信仰。’现在她和上帝缔结关系已差不多有29年了,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心满意足。
予人自由和希望的关系
有很多人由于和上帝归结关系,结果得到额外的裨益。随着其他的关系在他们的生活上渐居次位,许多人因此摆脱了对人的奴性畏惧,同时也摆脱一些毫无意义也无价值的累人习俗。此外,他们无须再付出沉重的代价去维持面子和传统;许多家庭因为要这样做而常常欠债。圣经警告说:“惧怕人的,陷入网罗;”并且提出保证,“倚靠耶和华的,必得安稳。”——箴言29:25。
人所能得到的另一种自由是无须恐惧死亡的自由。上文提及的美佐枝说:“22岁那年,我患上伤寒。那时候我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听见朋友和家人的谈话。他们以为我必死无疑了。但我怕死。当时我只想到要活下去。幸好此后我的病况好转过来。后来我研读圣经,这才使我不再怕死。我知道死亡不过是不再存在而已。”圣经说:“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传道书9:5,10)如果有人死去,他可以有复活的希望,因为在上帝的记忆中,死者也是活的。——约翰福音5:28,29。
还有很多人研究过圣经之后同样发觉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为自己的生活带来真正的意义和希望。这是圣经的写作目的之一,那就是,人因此“可以得着盼望”。(罗马书15:4)佛教根本不教人认识一位造物主或上帝。这种宗教声称罪恶、痛苦自古常存,并且会因轮回转世而永远继续下去。大部分西方宗教都主张好人会上天堂。但至于那里的情形如何和人在那儿会做些什么,他们却不大清楚。这些宗教理论并没有给人明确的希望,也没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意义。但圣经却刚相反。圣经告诉我们,上帝造人是要人在地上永远享受生命,管理地球。(创世记2:15-17;以赛亚书45:18)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命不该只用来积聚财富,满足自己;相反,人应该不自私的事奉上帝及为他人服务。——传道书12:13;马太福音22:37-39。
赢得真理和真正朋友
还有其他理由促使有些人改变自己的信仰。他们希望找到宗教真理。当然,许多人觉得根本没有绝对的真理这回事。正如圣经所说一般,他们“不肯去寻求”。——诗篇10:4,《当代圣经》。
但有些人却切实作了一番“寻求”。住在日本中部的阪荣25年来从一个佛教宗派转到另一个佛教宗派去,为的是寻找真理;可是她从未找到一个令她满意的宗教。每当她在某个组织中升至负责的职位时,她总是看到诸如商业精神、不道德、剥削一类叫她跌倒的事。她甚至远赴印度,到佛陀曾一度生活、教人的地方去寻找佛教的根源。她发觉在这个印度教国家里,对佛教感兴趣的人根本很少。她自然非常失望。后来她和耶和华见证人谈话。见证人告诉她不是所有宗教都来自上帝。相反,其实当中有很多都是来自上帝的仇敌魔鬼撒但。——哥林多前书10:20。
这使阪荣十分愕然,但也促使她思考研究这个问题。她阅读了《宗教对人类有何贡献?》(英文)a一书和其他的圣经刊物。她开始看出,虽然佛教在日本经历过很多转变,圣经却数千年来一如既往。最后,她的研究得到了报酬。她找到了她多年来一直找寻的真理。她的喜乐就像耶稣的比喻中在地里发现宝藏的人所感到的喜乐一样:“[那人]欢欢喜喜的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马太福音13:44。
那些已经寻得宗教真理的人“体恤”其他正在寻求真理的人。(彼得前书3:8)事实上,许多人最初之所以研究圣经,皆因为受他们热烈、真诚的爱心所吸引。耶稣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3:35)今天我们可以在哪里找到这样的友爱气氛呢?名古屋和彦曾在东京《读卖新闻》自己的专栏里评论耶和华见证人。论到自己在参观见证人的聚会地方时所受到的热诚招待,名古屋说:“我看到他们的笑容,以为他们在以前的聚会中已经认识我,现在见我再来,所以感到高兴。”但实情并非如此。“我认真看过他们的面孔后,才发觉他们确是陌生人。”后来再有两个人走过来向他微笑,那时“我觉得很高兴,”名古屋回忆说。“他们在聚会里见到陌生人时就是这样微笑的。”
这种温情和友爱并不单是由于他们经常在同一地方聚集而互相熟悉的缘故。其实这是他们研究圣经,并且在生活上身体力行其中的原则所导致的结果。许多人曾应邀到外地出席1985-1986年耶和华见证人的“紧守忠诚者”区务大会。他们见到当地见证人向他们表现的爱心和亲切招待,都深受感动。一对年轻的日本夫妇参加过菲律宾的大会后,评论说:“结束时,大家聚集起来,各用本国语言一起唱诗。那时我们都深深受到感动。我们初次感受到属于一个普世弟兄团体究竟是什么意思。”
最后,许多人会告诉你,由于他们研读圣经,实行其中的教训,他们的生活因而改变极大。有些人从前的性格也许像豺狼一样,另一些人则仿如羊羔,但如今他们都在基督徒的聚会里聚首一堂。(以赛亚书11:6)从前,他们当中有些人喜怒无常,对人毫不友善,个性暴躁易怒,甚至脾气暴烈得可怕;有些人沮丧、消沉;还有些人则性格内向,以自我为中心。此外,许多人曾有各种坏习惯需要克服。但由于他们继续不断作出努力,并且渴望取悦上帝,他们得以彻底改变。
你又如何?以上提及的各个理由中,可有吸引你的?倘若以上有合你心意的理由,我们鼓励你认真研究一下圣经。圣经指出所有伪宗教都和圣经的上帝有所抵触。正如上一篇文章所提及的飞行员一样,你可能也必须果敢行事,以求挽救自己和你所爱的人的生命。耶稣说:“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马太福音7:13,14)不错,如果你正在走的路是‘既宽且大’的那一条,你就有充分理由要改变自己的信仰了!
[脚注]
a 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
[第5页的图片]
我自小受到严格的佛教和神道教教育,使我以为上帝是个叫人惧怕的神
[第7页的图片]
“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