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与宗教——水火不容?警醒!2002年 | 8月8日
-
-
科学与宗教——水火不容?
宗教是一种思想的传染病,这样说最贴切不过吧?——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
宗教与科学有时被人视作不共戴天的两个派系。在一些人看来,两大阵营之间剑拔弩张,永无宁日,只有等到其中一方寿终正寝,另一方才能高奏凯歌。
驻守一方阵营的是一些科学家,譬如化学家彼得·阿特金斯,他认为宗教与科学彼此兼容是“不可能”的。阿特金斯声称,“把任何东西的起源归于上帝,都是一种智力低下的行为,更不用说把上帝视作万物之源了”。
另一阵营则由一些笃信宗教的人组成。他们认为,科学使人对上帝的信心全然崩溃。这些人坚信,今日大行其道的科学是个骗人的东西;科学揭示的客观事实或许不离真相,但科学对于客观事实的曲解,却逐渐削弱了虔诚信徒对上帝的信心。生物学家威廉·普罗文就曾说过,达尔文主义意味着“伦理道德没有根基,生命没有终极意义”。
然而,壁垒双方的错误主张,或是无从证实的臆断,也有分促成这种对立局面。多个世纪以来,宗教领袖一直提倡谬误教条和神话传说。他们的教导不但与现代科学发现相悖,也跟圣经背道而驰。例如,罗马天主教会曾经非难伽利略,因为他正确地推断出,地球是环绕太阳旋转的。伽利略的观点与圣经没有丝毫矛盾之处,只不过与当日教会的教导唱了反调。另一方面,科学家声称生命是与上帝无关的,万物是从无生命的物质进化而来;这一回,他们就错把无从验证的理论当作客观事实了。难怪他们嘲笑宗教信仰不合科学。
那么,科学与宗教可以并行不悖吗?可以。事实上,已被实践证明的科学与正确的宗教并不矛盾,反而互相补足。
-
-
万物起源,哪里寻得?警醒!2002年 | 8月8日
-
-
万物起源,哪里寻得?
科学没有宗教,就是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是瞎子。——爱因斯坦
我们所处的时代日新月异,规模前所未及。来自太空的新发现迫使天文学家不断调整关于万物起源的观点。许多人对宇宙着迷不已,人类在宇宙中的存在,激发他们提出两个古而有之的疑问:宇宙与生命从何而来?为何存在?
让我们把目光转到另一个方向,看看人类本身。新近完成的人类基因组图谱也提出了两个问题:纷繁密集、形态各异的生命从何而有?如果有一位造物主,他是谁?人类基因蓝图错综复杂,一位美国总统有感而发:“我们正在学习上帝用来创造生命的语言。”参与基因解码的一位主要科学家谦卑地说:“我们对自己的操作指南扫了第一眼;从前这本册子只有上帝知道。”但是,问题依然悬而未决:生命从何而来?为何存在?
“两扇窗子”
一些科学家声称,宇宙的一切运作都能通过科学的理性分析来解释,根本不需超自然的智慧。但是许多人,包括科学家在内,对这个观点存有异议。他们既钻研科学,也查考宗教,结合两者来认识世界。他们觉得,科学的作用是探讨人类和宇宙的来源,宗教的主要作用则是揭示这一切存在的原因。
对于这种认识世界的双重角度,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这样解释:“科学和宗教好比两扇窗子,人们透过窗子向外张望,试图理解外面那茫茫宇宙。”
作家威廉·里斯-莫格说:“科学研究可计量的物体,宗教则探究那不可计量的。科学既不能证明某种道德理念或审美观念是否高超,也不能证明它们是否卑劣。同样,科学既不能证明上帝存在,也不能证明他不存在。我们不需科学根据,也会关爱邻人、尊重人的生命。……有人说,没有什么存在的东西是科学不能加以证明的;这种说法荒谬之至,几乎把我们生活中所珍重的一切都排除在外了,既排除了上帝、人性,也排除了爱、诗歌、音乐。”
“拜科学教”
科学家的理论常常依赖假设,这些假设似乎要求某种宗教般的信念。举个例子,论到生命的起源,大多数进化论者持守的见解,都需要他们对于某些“教义”表现信心。理论与事实常常混为一谈。当科学家利用自己的权威影响人盲目相信进化论时,他们的潜台词其实是:“你用不着为自己的品行负责,因为你只不过是生物、化学、物理的产物。”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说,宇宙“没有设计,没有目的,没有善恶之分;人和物各不相干,一切都无关重要”。
为了维护这样的信念,一些科学家存心忽略其他科学家巨量的研究,因这些研究成果抵触了他们理论的根基。活细胞的产生有赖于复杂分子的合成;根据数学的或然率分析,即便我们等上数十亿年的时间,复杂分子也不可能碰巧产生。a因此,在生命起源这一问题上,许多教科书传授的“教条”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信生命碰巧产生比相信创造更需要信心。天文学家戴维·布洛克评论:“不相信有造物主的人,需要比相信的人有更坚定的信念。人如果声称上帝不存在,他的说法其实只是依靠信念支持的空泛假设,是无从验证的。”
科学发现确实使得一些科学家肃然起敬。爱因斯坦承认:“思想比较细密的科学家几乎都有某种宗教情怀。……自然法则显得和谐,展现出一种超卓不凡的智慧,叫人惊异错愕,不能自已,于是宗教情怀油然而生。与这种智慧相比,人类所有的理性思维及活动都不足称道,难与为匹。”然而,这种宗教情怀不一定叫科学家相信有一位造物主,一位有个性、有感情的上帝。
科学的局限
对科学知识与成就表现恰如其分的尊重是适宜的。然而,许多人会同意,尽管科学研究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却不是知识的唯一 源头。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界定自然现象,探讨分析这些现象怎样 产生。
科学使我们得以洞悉物质宇宙,即一切能被观察得到的事物。但是,不论科学研究多么深入,它永远不能解答关于目的的疑问:宇宙究竟为什么存在?
作家汤姆·厄特利说:“有一些疑团是科学家永远无法解开的。也许,120亿年前确曾发生过一场大爆炸,但是为什么?……粒子究竟从何而来?大爆炸发生之前,宇宙中有什么呢?”厄特利总结:“科学家永远无法满足人类的求知欲,这一点似乎越来越清楚了。”
不懈的求索探问为人类积累了科学知识;这些知识从未证明人类不需要一位上帝,只是证实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多么复杂精妙,多么令人懔然生畏。许多热爱思考的人都觉得,合理的结论是:无论是遗传基因、惊人的生物多样性,还是物理法则、化学反应,都说明了造物主的存在。没有无可辩驳的证据指向相反的结论。
“相信上帝不是迷信”
如果宇宙的背后确有一位造物主存在,我们不可能凭借望远镜、显微镜或其他科学仪器去认识他,去理解他的旨意。看看陶匠和他塑造的一个花瓶吧。对于花瓶本身的研究再充分,也不能解答它为什么被造。要想知道为什么,得问问陶匠本人。
对于宗教怎样帮助填补科学留下的真空,分子生物学家弗朗西斯·科林斯说:“我不会运用宗教去解决基因组排序的问题;同理,我也不会借助科学去了解超自然的事物。在解答诸如‘我们为什么活在世上?’或者‘人类为什么具有属灵需要?’此类令人关注的大问题上,我发觉科学不能叫人满意。很多迷信观念曾经风行一时,随即销声匿迹。对上帝的信仰不是这种昙花一现的东西,这说明了相信上帝不是迷信。”
解释人类存在的意义
在回答人类为何存在、提出人生目的的同时,正确的宗教还会提供生活指引,也会给人价值、道德、伦理的标准。谈到这一点,科学家艾伦·桑德奇说:“我不会到一本生物学专著里去寻找生活指引。”
全球各地有几百万人已经知道,到哪里能找到生活指引。关于以下问题,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寻得正确而令人满意的答案:我们为什么活在世上?我们何去何从?问题是有答案的。答案在哪里呢?在最古老、最广为分发的神圣典籍——圣经里。
圣经告诉我们,上帝创造地球时特别以人的福利为念。以赛亚书45:18说:“他创造大地,不是徒劳的;他塑造大地,[目的]是要给人居住。”他使大地具备人所需的一切,不是仅仅维持人的生命,而是要使人充分享有生活的乐趣。
上帝授予人类职责去管理地球,“耕种”“料理”大地。(创世记2:15)圣经还告诉我们,知识和智慧是上帝的恩赐;我们应该以爱心和公正彼此相待。(约伯记28:20,25,27;但以理书2:20-23)人如果认识并接受上帝对人的旨意,就能找到人生的目的和意义。b
科学与宗教之间看来存在巨大的分歧,热爱思考的现代人怎样才能弥合这一裂痕?有什么指导原则能助人成功呢?
[脚注]
b 详见《人生有什么目的?你怎样才能寻得?》册子,耶和华见证人出版。
[第7页的附栏或图片]
科学家怎样说
有些人以为,既然科学家大多没有宗教信仰,也不想卷入科学与宗教之争,对于宗教和神学的话题,他们大概都会三缄其口吧!诚然,有些科学家确实如此,但我们绝不可一概而论。请听听以下几位科学家怎样说:
宇宙是有开始的。宇宙为什么会从无到有呢?科学家没法解释。答案就是上帝。我相信圣经是真理,是上帝启示的。生命那么精妙、那么复杂,背后非有一个智慧的主宰不行。——肯·塔纳加,美国地质测量局恒星地质学家
各种知识之间的歧异,科学与宗教之间的矛盾,大都是人为造成的。……认识创造物跟认识造物主互相关联。——恩里克·埃尔南德斯,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物理及理论化学系教授兼研究员
我们越深入研究[人类基因组],就越了解内里复杂的结构,越清楚其中巧妙的相互关系。我们看出,这一切都是来自一位智慧超卓的创造主,一个有智慧的本源。——杜安·吉什,生物化学家
科学和宗教没有矛盾,两者都在追寻同一真理。科学表明,上帝是存在的。——化学教授D.H.R.巴顿,得克萨斯
[鸣谢]
NASA/U.S. Geological Survey
图片:www.comstock.com
NASA and The Hubble Heritage Team (STScI/AURA)
[第5页的图片]
科学研究能回答我们为什么活在世上吗?
[鸣谢]
Courtesy Arecibo Observatory/David Parker/Science Photo Library
[第6页的图片鸣谢]
第2,3,5和7页的星星:National Optical Astronomy Observatories
-
-
科学与宗教兼收并蓄警醒!2002年 | 8月8日
-
-
科学与宗教兼收并蓄
人们不再认为,科学和宗教水火不容。——伦敦《每日电讯报》,1999年5月26日
科学与宗教两者崇高的宗旨,都离不开探求真理。凭着科学探索,人发现自然界充满奇妙的定律、井然的秩序;这清楚显示,宇宙万物是精心的设计、智慧的结晶。通过正确的宗教,人得以明白这些科学发现的意义,认识到设计精妙的宇宙万物,正好反映出造物主的无比智慧。
分子生物学家弗朗西斯·科林斯说:“宗教极大地加深了我对科学的理解。”他又说:“研究人类基因组的时候,我每有什么发现,都不禁惊叹生命是多么奥妙!我不禁自忖:‘啊,这个奥秘从前只有上帝才知道!’这种感觉妙极了,不但使我为之动容,对上帝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也使我觉得科学研究更有意义。”
我们怎样才能把科学和宗教兼收并蓄呢?
无尽的探求
人非万能 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也永无休止。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说:“人类的好奇心永不满足。我们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推究,想要解开宇宙的一切奥秘。我怎么也不能想象会有那么一天,大家都松口气说:‘好了,现在什么都明白了!’人类不会停步,宇宙永永远远都是个谜。”
同样,宗教真理也是无边无涯、探索不尽的。圣经执笔者保罗说:“现在我们好像用金属镜子观看,只看见模糊的轮廓……我只有片面的知识。”(哥林多前书13:12)
可是,未能完全理解科学和宗教的课题,并不等于说,我们无法根据已知的事实作出正确的结论。我们是否需要彻底理解太阳的起源,才能绝对肯定明天它会升起呢?
事实为本 寻求真理,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不论我们探究的是科学事实还是宗教真谛,如果我们作为立论根本的证据不足以信,就很容易误入歧途。现今,各大图书馆中科学文献卷帙浩繁,老实说,有谁能把所有科学知识与理论逐一细考呢?另一方面,圣经包含发人深省的丰富属灵教训,却便于查考。已知事实表明,圣经是值得信赖的。a
从总体上看,研究任何课题,科学也好,宗教也好,我们都得细心考证,力求辨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猜测;什么有真凭实据,什么只是凭空捏造。圣经执笔者保罗劝告我们,不可相信那些“伪称‘知识’的矛盾论调”。(提摩太前书6:20)因此,如果要把科学发现与圣经知识调和起来,就绝不可凭空臆测,妄下结论。相反,必须以事实为本,考究各项事实如何彼此支持、互为补足。
举个例,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如果我们明白,圣经所说的“一日”其实代表一段时间,我们就可以看出,圣经创世记谈到的六个创造日,跟科学结论没有冲突。况且圣经表明,早在第一个创造日以前,地球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具体长度圣经没有指明。(见附栏“创造日——每日24小时?”)因此,无论日后科学家就地球的年龄提出什么修正,圣经记载仍然合乎科学。以上和其他事例证明,科学没有否定圣经。反之,科学提供大量补充资料,帮助我们了解由古至今的世界。
信而有据 通过圣经,我们可以认识上帝,认识他的旨意。这种知识是别处无法寻得的。为什么我们可以信赖圣经呢?圣经本身促请人去查考,看看它是否真确无误。请想想,圣经记载怎样跟历史完全吻合,其中教训怎样切合实际,执笔者怎样坦诚无伪,圣经的内容又怎样首尾一贯。每当涉及科学,圣经总是跟科学事实一致的。更令人信服的是,数以百计的圣经预言,能够历经千秋万代,百无一误地完全应验。有些预言还在我们今天应验呢!查考过这些证据,人就会确信不疑,圣经的确是上帝的话语。因此,人相信圣经,绝不是贸然轻信,而是信而有据的。
尊重科学,珍视信仰 耶和华见证人邀请思想开明的人,不论是相信科学精神的,还是抱有宗教情怀的,跟他们一起,以诚恳的态度探求科学和宗教的真理。见证人鼓励人尊重科学,尊重证据确凿的科学发现;他们更努力培养人对圣经的信心,指出圣经是宗教真理的唯一来源。圣经直言自己是上帝的话语;不胜枚举的证据也叫人深信,圣经确实所言不虚。使徒保罗说:“我们把上帝的话语传给你们,你们听见就接纳了,不认为是人的话语,而认为是上帝的话语。这真真正正是上帝的话语。”(帖撒罗尼迦前书2:13)
当然,宗教跟科学一样,难免受到虚假道理和谬误主张的玷污。因此,世上既有正确的宗教,也有错误的信仰。今天,很多人对自己所信的宗教感到失望。这些宗教组织虽然一向被视为主流宗教,却宁愿继续跟从谬误的传统、采纳荒诞的神话传说,不肯改弦易辙,接纳业已揭示的真理。因此,不少人毅然离开自己隶属的宗教组织,加入耶和华见证人的会众。
借着深入分析圣经,认识造物主以及他对地球与人类的旨意,真基督徒找到了人生的真谛。我们为什么活在世上?我们何去何从?耶和华见证人已经从圣经寻得合理的解释。他们十分乐意跟你一起讨论这些问题的答案。
[脚注]
a 见《圣经——上帝的话语抑或人的话语?》,耶和华见证人出版。
[第10页的附栏]
创造日——每日24小时?
原教旨主义者(基要主义者)不相信进化论,他们用特创论来解释万物怎样开始。他们声称,在6000至1万年前,宇宙万物在实际的6日里受造,每日只有24小时。非常遗憾,这个不符合圣经的见解,使得圣经受尽奚落。
圣经所说的“日”,是否一贯按照字面意思,每日等于24小时呢?创世记2:4说:“在那一日,耶和华上帝造了地和天。”这节经文所说的“一日”,包含了创世记第一章论及的六个创造日。圣经说的一日,所指的其实是一段特定时间,长度可以是千年或万年。圣经的创造日,每个都可以长达几千年。还有,在这些创造日开始以前,地球已经存在了。(创世记1:1)在这方面,圣经的记载是跟科学事实一致的。(彼得后书3:8)
对于每个创造日只有24小时的说法,分子生物学家弗朗西斯·科林斯评论:“论到对信仰上帝的冲击,现代历史上唯特创论影响最大。”
[第11页的附栏]
科学就是道德典范?
由于宗教阻碍科学进步,也由于宗教伪善、残酷、劣迹昭彰,科学界的人大多抗拒宗教;这是可以理解的。微生物学教授约翰·波斯特盖特指出:“世上各宗教……涉及到种种恐怖行径,诸如以人为祭、十字军、大屠杀、异端裁判所等等。跟科学截然不同,宗教具有鲜明的立场,往往不容异己。在现代,这种精神对人类社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另一方面,科学给人的印象是:理性、客观、严谨。因此,波斯特盖特说:“在人的心目中,科学逐渐成了道德典范。”
科学真的堪称道德典范吗?答案是否定的。波斯特盖特本人也承认:“科学界也不乏妒忌、贪婪、偏见、嫉恨的事。”他也指出:“在纳粹德国和日本战俘营发生的事,说明少数科学家可以怎样借研究之名行伤天害理的事。”《国家地理杂志》曾经委派一名记者,专门调查一块伪造的化石,怎么被写进论文、发表在他们的杂志上。他说其中内幕充斥着“愚忠愚信、自以为是。科学家妄自尊大,凭空臆断;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诋毁他人,显扬自己;说谎[和]贿赂[更是不在话下]”。
不要忘记,是科学给人类带来了各式叫人闻风丧胆的战争武器,教晓我们什么是:生物武器、毒气、导弹、“聪明”炸弹和核弹。
[第8,9页的图片]
蚂蚁星云(Menzel 3 星云),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
[鸣谢]
NASA, ESA and The Hubble Heritage Team (STScI/AURA)
[第9页的图片]
科学清楚证明:世界无处不是精心的设计、智慧的结晶
[第10页的图片]
耶和华见证人尊重真正的科学,也珍视圣经的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