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人有希望延长寿命吗?
    警醒!1995年 | 10月22日
    • 医学能为人添寿吗?

      《科学》周刊评论说:“1900年,[美国的]婴儿诞生后,预计只可以活到47岁;到了1988年,人的预期寿命已延长至75年左右。”由于卫生标准不断提高,婴孩所摄取的营养也比以前丰富得多,所以夭折率持续下降;美国人现在可以期望,一生的年日约莫跟摩西所述说的一样。虽然如此,就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还可以期望寿命会明显地延长吗?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衰老的首要权威伦纳德·海弗利克在《我们如何及为何衰老》一书里所说的话:“在本世纪,生物医学研究已取得相当进展,现已实施的医疗服务也不断提高质素,这一切对延年益寿无疑起了重大作用,但只是容许更多人活到寿命的固定上限罢了。”他解释说:“预期寿命的确延长了,寿命期限却没有改变;两者的差别关系重大。”

      人类寿命的“固定上限”是什么?关于近期有没有人活到115岁以上,有些人声称至今仍未能确定。然而,《科学》周刊却指出:“直至1990年,活得最久的人瑞是刚120岁出头,这人的年龄已证明属实。”今年年初,在大批记者和摄影师陪同下,法国的卫生部长前往阿尔勒探访刚满120岁的让娜·卡尔蒙,给她庆祝寿辰。摩西也活到120岁才死去,远远超过一般人的平均寿命。——申命记34:7。

      科学家有没有表明,一般人可以指望活到这个岁数,甚或享有更长的寿命呢?不,大多数科学家都没有。《底特律新闻》以大字标题报道:“研究人员声称平均寿命的上限也许是85岁。”研究衰老的公认权威杰伊·奥利尚斯基在文章里声称:“超过85岁的老人家大都死于多种器官衰竭。他们停止呼吸。归根究底,他们是因为老迈体弱而死去。年老根本药石罔效。”他补充说:“除非人可以把身体分子的老化过程逆转过来,否则就无法把预期寿命大大延长。”

      《科学》周刊指出,即使“人类的寿数已到了极限,死亡率也未必会进一步骤降”。据说如果死亡证所记录的死因是可以一一除去的话,预期寿命就能够延长,但最多亦仅以20年为限。

      因此,关于人类寿命的短暂,许多科学家都觉得不足为奇,也不认为会有任何改变。

  • 设计成永远活下去
    警醒!1995年 | 10月22日
    • 设计成有自行修复的能力

      生物学家艾于斯达德在《博物学》杂志把大众的看法表达出来:“我们往往把自己和其他动物当作机器看待,认为损耗是无可避免的。”但这样的想法并不正确。艾于斯达德说:“生物的组织结构基本上跟机器迥然有别。生物能够自行修复:伤口愈合,断骨复元,疾病痊愈等。”

      因此,令人费解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会衰老?正如艾于斯达德问道:“[生物]为什么会像机器一样渐渐损耗?”既然身体组织能够产生新陈代谢作用,这种机能为什么不可以永远延续下去?

      相信进化论的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发现》杂志提到,身体的组织结构有自行修复的奇妙能力。他写道:“人体具有治愈损伤的能力,最明显的例证莫过于伤口自行愈合,把受损的皮肤修复。许多动物都有自行修复的能力,甚至远远超越人体所能成就的:蜥蜴的尾巴如被切除会重新长出,海星会再生触手,螃蟹会长出新的螯,海参也会长出新的肠子。”

      谈到更换牙齿,戴蒙德指出,“人一生长牙两次,大象六次,鲨鱼则次数不定。”他接着解释说:“在显微镜下,我们也可以看见细胞定期更换。肠壁细胞每隔数天更换一次,膀胱壁的细胞每两个月便会全部替换,红血球则每四个月更换一次。

      “从分子结构层面看来,我们的蛋白质分子也连续不断地更替,速度视乎个别蛋白质的特性而定;这样,损坏的分子就不会积存体内。因此,今天你要是把自己的样子跟一个月前的对比,你可能发觉看起来没有什么分别,但实际上构成身体的个别分子大都更替了。蛋一经破碎,谁也无法修复,然而大自然却能天天把我们拆开,然后再装配起来。”

      身体大部分细胞都定期发挥新陈代谢的作用。但有些细胞,例如脑神经元,却可能永不会更替。可是,海弗利克解释说:“细胞如果每部分都替换过,就不再是同一的细胞了。与生俱来的神经元跟现有的看起来可能一模一样,但事实上,从出生到现在,构成神经元的众多分子都……给新的取替。因此,有些细胞虽然不会发生分裂,但跟最初的模样已截然不同了!”原因在于细胞成分给替换了。由此可见,从理论上说来,只要构成人体的物质不断更替,我们是可以活到永远的!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