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你对罪有什么看法?
    守望台1992年 | 11月1日
    • 你对罪有什么看法?

      “她为什么在祷告里不断祈求上帝赦免我们的 罪?听起来我好像是个罪犯似的。”一位跟耶和华见证人研究圣经的家庭主妇这样抱怨说。像这个妇人一般,今日很多人并不意识到自己有罪,除非他们真的犯了法。

      在东方,这种情形尤其显著。传统说来,不像犹太教-基督教所主张一般,东方人并没有人生来便有罪的观念。(创世记3:1-5,16-19;罗马书5:12)举个例说,神道教徒把罪视为污秽。他们认为只要神道祠官挥舞顶端缀着纸条或亚麻布的树枝,就能够轻易除去罪秽。在这项洁净过程中,人无需悔罪。为什么?《讲谈社日本百科全书》解释:“因为称为楚米[罪]的东西不独包括恶行,也包括人无法控制的自然灾祸在内。”人无需为楚米 或自然灾祸负责。反之,他们认为,凭着净化的仪式,这些罪都能够一一终止。

      由于这缘故,他们认为一切的罪,包括蓄意犯的恶行(刑事罪行除外),都可以凭着净化的仪式除去。《纽约时报》在“日本的政治洁净仪式”这个标题下提及这种心态,并且指出,涉及丑闻的日本政治家一旦再被选民推举,就会认为自己已“净化”了。这样,他们并未真正受到纠正,于是类似的丑闻可能再次重演。

      佛教徒相信轮回或转世投生,对业的主张则有不同的看法。《新大英百科全书》解释说,“根据业 的主张,善行会带来惬意、愉快的结局,激励人照样行善。恶行则会招致恶报,并且促成恶行循环不息的倾向。”换句话说,恶行会带来恶果。业的观念与转世投生的观念息息相关,因为根据业的主张,人有时要在犯罪后许多世才遭受到报应。

      这项主张对信徒有什么影响呢?一个对业深信不疑的女佛教徒说:“我觉得人要为一些自己毫不知情,却生来便要负责的事受苦实属无稽。但我却不得不接受这是命中注定的。念经及力求过一种问心无愧的生活并不能解决我的难题。我变得脾气暴躁、不满现状、满腹牢骚。”佛教恶有恶报的主张只为她带来了一片空虚。

      儒家(另一个东方信仰)提倡以不同的方法应付人类的罪恶。被视为儒家三大思想家之一的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近乎自私。为了在有犯罪倾向的人类当中维持社会秩序,他强调礼(意即行为的规范、礼貌、事物的秩序)十分重要。另一位儒家学者孟子则对人性怀有刚相反的看法。他意识到社会邪恶,但相信人性本善,因此可以借着自我改进而解决难题。无论主张性善抑或性恶,儒家学者无不认为,为了帮助人抵抗世上的罪,教育和训练十分重要。虽然这些学者一致主张礼是不可或缺的,但他们对罪和恶的观念却十分模糊。——可参看诗篇14:3;51:5。

      在西方,罪的观念日益淡薄

      在西方,罪的观念向来明确清楚。大多数的人都意识到世上有罪存在,人应该避免犯罪。不过,今日西方人对罪的看法已逐渐改变。许多人把罪的一切意识抛诸脑后,把良心的谴责称为“罪咎感”而避之若浼。40多年前,教皇庇护十二世评论说:“这个世纪的罪便是失去了对罪的一切意识。”据一份天主教周报(Le Pèlerin)所载的调查透露,在法国,大部分人都宣称自己是罗马天主教徒,但令人惊讶的是,百分之90的人竟不再相信有罪这回事。

      的确,不论东西方,现今大多数的人看来都安于现状,丝毫不受罪的意识所影响。然而,这意味到没有罪这回事吗?我们真的能够把罪置诸不理而不受损害吗?罪会有一天终止吗?

  • 一个没有罪的世界——如何实现?
    守望台1992年 | 11月1日
    • 一个没有罪的世界——如何实现?

      喊救命的尖叫声划破冬日清晨的寂静,把东京一个地区的宁谧破坏无遗。一名派报妇人被狂徒追赶五至十分钟之久,身体多处遭利器刺伤。有十多人听见她拼命喊叫,却没有人愿意查探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妇人失血过多而死。一名调查员说:“假如这些人一听见喊叫声便报警,她也许就不致丧命了。”

      听见垂死妇人喊叫的人只是没有理会她,但他们能够问心无愧地说自己清白无罪吗?一名曾听见妇人喊叫的男子说:“我获悉这宗谋杀案后,星期五那天我整日饱受良心煎熬。”这使我们不禁纳罕,罪究竟是什么?

      罪是什么?

      日本东京辅清大学文学评论家兼荣誉教授小田切秀雄指出,人是意识到罪这回事的。《朝日新闻》引述他的话说:“我无法把以往意识到自己有罪的清晰记忆一概抹掉,例如孩童丑恶的自大、可耻的嫉妒、暗里出卖别人等。我就读小学时,这种意识已深印在我脑海里,今日依然折磨着我。”你曾有过这样的感觉吗?如果你做了一些自知是不对的事,你的内心会谴责你吗?也许你并没有实际犯罪,但一股不自在的感觉却徘徊不去,沉重地压在心头。这便是良心作用,以下来自圣经的一段话足以表明这点:“没有律法的外族人,如果按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这就表明律法的作用是刻在他们心里,有他们的良心一同作证,他们的思想互相较量,或作控告、或作辩护。”(罗马书2:14,15,《新译》)不错,大多数人的本性都会对通奸、偷窃、撒谎等行为感到忐忑不安,因为他们的良心作证这便是罪。

      可是,人若屡次罔顾良心发出的警告,良心就不会再予人安全的指引了。良心会变成麻木、污秽。(提多书1:15)它会对坏事失去敏锐的感觉。事实上,对于罪,今日大部分人的良心已失去功用了。

      良心是衡量罪的惟一工具吗?抑或还有别的工具可以作为绝对的标准,用来衡量什么是罪,什么不是罪吗?3000多年前,上帝赐给他的选民一套律法;通过这套律法,罪就“显出真是罪”了。(罗马书7:13)甚至一些以前受人认可的行为,现今却显出是罪来。律法表明上帝的选民以色列人都是罪人,他们都被定了罪。

      良心使我们意识到自己有罪,摩西律法则明确地列出各种罪来;那末,这些罪究竟是什么呢?按照圣经的用法,罪的意思是未能达到上帝的标准。凡是与上帝的品格、标准、行事方式和旨意不一致的事物,都是罪。受造物若未能达到上帝设立的标准,上帝就不能让这生物长久继续活下去。是故,第一世纪的一位律法专家警告希伯来裔的基督徒说:“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上帝离弃了。”(希伯来书3:12)不错,对创造主缺乏信心乃是大罪。因此,圣经所解释的罪在范围上比一般人视为罪的事广阔得多。圣经甚至进一步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马书3:23。

      罪的起源

      这意味到上帝将人造成是个罪人吗?绝不然。耶和华上帝——人类生命的始源——把第一个人造成完美无瑕。(创世记1:26,27;申命记32:4)可是,第一对人类却未能达到上帝的标准。他们违反了上帝当时定下的惟一禁令,吃了上帝不许人吃的“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创世记2:17)他们虽被造成完美,现在却未能达到完全服从天父的标准。他们变成了罪人,因此被判处死刑。

      这项古代历史与今日的罪有什么关系?圣经解释说:“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马书5:12)我们人人,无一例外,生来便都是罪人。因此,我们都要死。——传道书7:20。

      人设法把罪除去

      亚当把罪遗传给后代,但也同时把上帝赋予人的良心作用遗传下来。罪可以使人感到内疚。正如本文在以上提及,人曾试图用各种方法减轻这些内疚感。但是,这些方法真的有效吗?

      不论在东方抑或西方,人用来应付罪所生的影响的方法,若不是改变标准,就是干脆否认有罪这回事。(提摩太前书4:1,2)人类的有罪情况好比一个发烧的病人。罪有如引起病征的病毒,良心的不安就像令人感到不适的热病。把体温计打碎并不会改变病人发高热的事实。照样,把道德标准舍弃(正如基督教国许多人所为一般)及把良心的指责置诸不理,也不能就此把罪抹去。

      人也许用冰袋降温,这与人试图通过神道的净化仪式去减轻良心的折磨颇相似。冰袋也许可以使发高热的人暂时降温,但却无法把发烧的原因除去。在耶利米的日子,祭司和先知们企图用类似的方法医治当时的以色列人。他们“轻轻忽忽地”医治百姓在灵性和道德上的损伤,说:“平安了!平安了!”(耶利米书6:14;8:11)但仅是借着宗教仪式,以及大唱“平安了!”一类的高调,绝不能医治上帝子民当中的道德崩溃;净化的仪式也无法改变今日世人的堕落道德标准。

      服食退热药也许能使发烧的人退热,可是病毒却仍然留在病人体内。儒家借着教育去对付罪恶一事便与此相仿。表面上,儒家帮助人改邪归正。但实践礼 只能压制犯罪的行为,却无法把人与生俱来的犯罪倾向除去。其实,这种犯罪倾向才是一切恶行的成因。——创世记8:21。

      据佛教主张,达到涅槃境界的人能够把犯罪的倾向除去。这个主张又如何?涅槃(意思是“吹熄”)的境界据说是无法形容的;这意味到一切欲望的终止。有些人宣称这意味到个人存在的终止。听起来,这岂不像告诉一个发高热的病人,他必须先死去,然后才会获得舒解吗?不但如此,据称涅槃的境界是很难达到的,甚至不可能达到。这样的主张听来对良心有愧的人有所帮助吗?

      摆脱罪的缚束

      显然,论及生命和犯罪倾向的人为哲学充其量只是安抚人的良心而已。它们绝不能把有罪的情况除去。(提摩太前书6:20)既然如此,有任何方法能够将罪除去吗?我们能够从一本在近东写成的古书——圣经——寻得摆脱罪的方法。“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你们若甘心听从,必吃地上的美物。”(以赛亚书1:18,19)耶和华在这里向以色列人说话。这些人虽是上帝的选民,却未能达到上帝的标准而对他保持忠诚。同样的原则对全人类也适用。甘愿听从创造主的话便是把罪洁净、洗掉的要诀。

      至于把人类的罪洗掉,上帝的话语告诉我们什么?圣经说,因一个人犯罪,全人类都成为罪人;照样,因另一个人对上帝完全顺从,顺服的人类便得以脱离苦难。(罗马书5:18,19)这件事怎样成就呢?“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5:8)耶稣基督生来是个完美无罪的人,与未犯罪以前的亚当相等,因此能够把人类的罪除去。(以赛亚书53:12;约翰福音1:14;彼得前书2:24)耶稣被人以罪犯的身分钉死在苦刑柱上,借此把全人类从罪和死的捆绑中释放出来。保罗向罗马的基督徒解释这件事说:“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样,恩典也借着义作王,叫人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永生。”——罗马书5:6,21。

      基督为全人类牺牲生命,使亚当所破坏的均衡得以恢复过来。这项安排称为“赎价”。(马太福音20:28)这项安排好比对付发高热病毒的药物。借着把耶稣赎价的价值应用在全人类身上,人类从罪而来的有病情况(包括死亡在内)就能够获得医治。圣经最后一本书以比喻的方式描述这项医治过程说:“在河这边与那边有生命树,结十二样果子,每月都结果子;树上的叶子乃为医治万民。”(启示录22:2)请想想!一道充满生命水的比喻性的河在生命树之间流过,目的是要医治人类。上帝所感示的这些象征代表上帝使人类恢复身心完美的安排,而这项安排是以基督的赎价祭物为基础的。

      启示录一书的预言性异象不久便会实现了。(启示录22:6,7)届时,耶稣的赎价祭物的价值便会完全应用在人类身上。所有心地正直的人都会成为完美,从而“脱离败坏的奴役,得着上帝儿女荣耀的自由”。(罗马书8:21,《新译》)圣经预言的应验表明,这项光荣的解放已近了。(启示录6:1-8)不久,上帝便要把全球各地的罪恶铲除,人类会在地上的乐园里享永生。(约翰福音3:16)不错,那的确会是一个没有罪的世界!

      [第7页的图片]

      耶稣的赎价祭物能使这样的家庭得享永远的快乐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