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科学家真的找着黑洞了吗?
    警醒!1998年 | 7月22日
    • 科学家真的找着黑洞了吗?

      黑洞!以往颇为光亮的恒星,逐渐变得暗淡无光,在自身引力的影响下不断坍缩,到了最后,不管什么东西,哪怕是光,也敌不住强大引力而被吸入其中,再也逃不出来。听起来可像科幻小说的情节?不过,许多天文学家却认为,黑洞在宇宙中也许十分常见。你有兴趣多认识它一下吗?让我们从北天球的星座之一——迷人的天鹅座——说起吧!

      天鹅座X-1是黑洞吗?

      自6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一直对天鹅座的一个特殊区域深感兴趣。根据在地球大气层以外运行的观测器的发现,这个区域是个强力的X射线源,称为天鹅座X-1。

      科学家早就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释放出的波长较短、能量较高的电磁波就越多。你要是把铁块放在高温的熔炉里烧,铁块会逐渐变红。随着铁块的温度持续上升,铁块的颜色就由红色转为黄色,最后由黄色转为白色。恒星在这方面跟铁块十分相似。温度相对较低的恒星,即温度为3000K(开尔文温标a)左右的恒星,表面呈红色;温度相对较高的恒星,像表面温度接近6000K的太阳,则呈黄色。不过,星际气体的温度得增加至数百万开氏度,才会释出像天鹅座X-1那么强烈的X-射线辐射。然而,天上可没有恒星会有这么高的表面温度。

      在天鹅座X-1的天区位置中,天文学家发现一颗表面温度估计有3万K的恒星——不错,温度确实很高,却仍然跟发出强力X-射线的温度相距甚远。这颗恒星的编号是HDE226868,据估计质量约是太阳的30倍,跟地球相距6000光年。这颗超巨星有一颗伴星,两者互相绕转,周期为5.6天。科学家计算出这颗伴星跟HDE226868的距离只有数百万公里。据若干资料显示,伴星的质量大约相当于十个太阳。可是,这颗伴星却有点不对劲——它是隐而不现的。一般来说,体积这么巨大,距离地球又不远的恒星,应该是我们肉眼看得见的。科学家说,这样的庞然大物,看来释出强烈的X-射线之余,却没有发出可见的光,就很可能是个黑洞了。

      黑洞之旅

      试想象你有幸到天鹅座X-1一游。假若它真的是个黑洞,你看见的就很可能像17页的插图所描绘的一样了。图中的巨大恒星就是HDE226868。虽然这颗星的直径达数百万公里,黑洞的直径却也许只有60公里。这团发光气体的旋涡中央的小黑点就是视界,即黑洞的边界。视界不是有形可见的,而是像一团黑影。视界把黑洞和外面的宇宙划分开来;视界以内的范围是个极强的引力场,以致连恒星本身所发出的光也逃不出来。不少科学家认为,在视界以内黑洞的正中央,有个称为奇点的区域。奇点没有体积,密度却无限高,所有掉进黑洞去的东西就都在这里全然消失。

      黑洞正不断吸取伴星的外层气体。伴星的气体开始旋转得越来越快,并且与黑洞的四周发生摩擦,温度持续急升,而顿时变得像个发光的碟子。气体在黑洞强大引力的影响之下,速度激增至无法想象的地步,于是,这个温度极高的气体碟子就在黑洞以外发出X-射线。当然,气体一旦给扯进黑洞里去,就再没有X-射线——或任何别的东西——可以逃出来了。

      天鹅座X-1无疑蔚为奇观,不过你可千万别靠得太近!天鹅座X-1所发出的X-射线不但能置人于死,它本身的强大引力也足以杀人于无形。你要是站在地球上,你的头和脚所受的引力是稍有不同的。这种引力方面的差异会产生拉力,只是拉力极小,人们感受不到。可是,在天鹅座X-1的区域中,这种引力差异会骤增1500亿倍,这时候,引力差异所导致的拉力就仿佛一双无形的手,能实际把你的头和脚往相反方向拉开,立时教你粉身碎骨!

  • 科学家真的找着黑洞了吗?
    警醒!1998年 | 7月22日
    • 黑洞的形成

      按现代科学家理解,恒星的引力和核子力无休止地互相抗衡,于是令恒星发光。要是没有引力把气体挤进恒星的深处去,核聚变就不能产生。在另一方面,要是没有核聚变跟向内的引力抗衡,恒星就可能经历一些奇异的变化。

      科学家认为,像我们的太阳一般大小的恒星一旦耗尽氢和氦这两种核燃料,就会给自己的引力压缩,成为大小像地球一样、温度高的白矮星。白矮星的质量也许跟太阳相等,可是却给挤在只得太阳体积的百万分之一的空间之中。

      请想想一般物质的结构是怎样的:在构成物质的原子内,大部分是空间,而质量则差不多全都集中在细小的核心附近,核心四周围着电子云,电子云所占的空间比核心部分大得多。可是,在白矮星的内部,引力把电子云挤在只有原来体积的一小部分的空间之中,使恒星体积变得只有行星一般大。像我们太阳般大小的恒星发展到这个地步时,引力和被挤在一起的电子所产生的排斥力就达到平衡,而恒星也就不再坍缩下去。

      不过,恒星要是比太阳重,自身引力随之而增,情形又会怎样呢?恒星的质量若是太阳的1.4倍以上,由于自身引力更大,电子云就会给压缩至不再存在。于是,质子和电子合并成中子。引力要是不太强,中子的力会足以抵抗引力的压力,恒星也就停止坍缩。这时候,恒星不再是只有行星般大小的白矮星,而是演化成体积像小行星一样的中子星。据知,中子星是由宇宙中密度最高的物质所组成的。

      那末,引力要是再进一步增加,又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科学家认为,恒星的质量要是有太阳三倍那么大,引力就会强大到连中子也抵受不了。事实上,以物理学家所知,世上根本没有任何物质能与这股强大的引力抗衡。因此,小行星般大小的中子星会无限地向核心坍缩,也不只是坍缩成更小的球体,而是坍缩成一点,称为奇点,或某种尚未能以理论解释得清楚的东西。到了这个地步,恒星看来消失了,在恒星原来所在之处残留下来的就只有引力和黑洞。黑洞取代了恒星原来的位置,形成像团黑影般的引力场。黑洞是个极强的引力场,因此不管什么东西,哪怕是光,也休想逃得出它的魔掌。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