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临在会有什么标记?’守望台1994年 | 2月15日
-
-
使徒们想知道
7.使徒们特别问及什么事?耶稣的回答在范围上有多大?
7 耶稣被钉死之前几天,他宣布上帝已经舍弃了犹太人的首都耶路撒冷。这个城和其中宏伟的圣殿会被摧毁。由于这缘故,有些使徒请耶稣提出一个‘标记,将他的临在和事物制度的末期标明出来’。(马太福音23:37-24:3,《新世》)无疑,他们所想到的主要是犹太制度和耶路撒冷,因为他们并不领会到未来的事的全面。可是,耶稣回答他们的时候,他不但想到耶路撒冷在公元70年被罗马大军所毁以及在此之前所发生的各事,他还想到这个年代之后很久的时期。——路加福音19:11;使徒行传1:6,7。
8.耶稣预告会有些什么发展?
8 正如你能够在三项福音记载里读到,耶稣谈及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会发生饥荒、地震,以及有令人生畏的景象和天上的标记出现。从耶稣提出这个标记(公元33年)到耶路撒冷沦为荒凉(公元66-70年),在这段时期中会有好些假先知和假基督兴起。犹太人会对努力宣扬耶稣的信息的基督徒大肆逼迫。
9.耶稣的预言怎样在公元第一世纪获得应验?
9 正如历史家约瑟夫斯证实,标记的这些特色确曾发生。他在著作中提及,在罗马人未发动进攻之前,有些假弥赛亚怂恿人民作反。在犹太地区和其他地方有猛烈的地震发生。在罗马帝国的许多部分有战争爆发。当时有大饥荒发生吗?的确有。(可参阅使徒行传11:27-30。)宣扬王国的工作又如何?到歌罗西书写成的时候(公元60或61年),关于上帝王国的‘福音盼望’已广为人知,在非洲、亚洲和欧洲莫不皆然。b——歌罗西书1:23。
“然后”终结便会来到
10.为什么我们应当留意托特 这个希腊字词?这个字词含有什么意思?
10 在若干方面,耶稣把未来的事件按照先后次序提出。他说:“这王国的好消息要传遍有人居住的大地,……然后终结便会来到。”(《新世》)“然后”这个字词的英文(then)在圣经里意思时常仅是指“所以”或“那么”。(马可福音4:15,17;13:23,《新世》)可是,在马太福音24:14,“然后”一词基于希腊文的副词托特。c据希腊文的专家解释,托特是个“与时间有关的指示副词”,目的是要“介绍随后发生的事”或“介绍一件后来的事”。因此,耶稣预告王国的好消息会传遍天下,然后(意即‘在此之后’)“终结”便会来到。哪一个终结?
11.耶稣怎样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直接与耶路撒冷的毁灭有关的事上?
11 从第一世纪导至犹太制度终结的各项事件,我们见到耶稣的预言获得了一次应验。耶稣所预告的战争、地震、粮食短缺和其他事件的确在这三十年间一一发生。可是,从马太福音24:15、马可福音13:14和路加福音21:20开始,我们读到一些事件是与即将临到的毁灭有直接关系的,当时事物制度的终结已经迫在眉睫了。——请留意图表中的单点线。
12.马太福音24:15的应验怎样牵涉到罗马的军队?
12 由于犹太人在公元66年起来反叛,绍塞斯·迦勒斯率领罗马大军进攻耶路撒冷,把这个被犹太人视为神圣的城市围住。(马太福音5:35)虽然犹太人发动反攻,罗马人却得以攻进城内。这样,正如耶稣在马太福音24:15和马可福音13:14预告,罗马人开始“站在圣地”上。然后发生了一件出人意表的事。罗马人虽然已将城围住,竟突然撤退。基督徒立即看出,耶稣的预言已经应验了;罗马军队的撤退容许他们从犹太地区逃往约旦河东岸的比利亚山区。历史表明他们的确这样行。
13.为什么基督徒能够听从耶稣的警告逃出险境?
13 但是,既然罗马人已经撤退而不再包围耶路撒冷,为什么人还需要逃走呢?因为耶稣的话显示,当时所发生的事证明‘耶路撒冷成为荒场的日子近了’。(路加福音21:20)不错,这个城要沦为荒凉。耶稣预告“那时必有大灾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大约三年半之后,在公元70年,耶路撒冷实际经历一场“大灾难”,是由提多将军率领下的罗马大军所带来的。(马太福音24:21;马可福音13:19)可是,为什么耶稣把这件事形容为一场空前绝后的大灾难呢?
14.为什么我们可以说,在公元70年发生于耶路撒冷的事是一场空前绝后的“大灾难”?
14 耶路撒冷曾在公元前607年被巴比伦人所毁;在本世纪,这个城市也经历过一些惨烈的战争。即使如此,在公元70年发生的事却与别不同而可以称之为一场大灾难。在延续了大约五个月的战事中,提多手下的战士击败了犹太人。他们杀死了大约110万人,将差不多10万人掳去为奴。不但如此,罗马人更将耶路撒冷彻底摧毁。这场灾祸证明,那以圣殿为中心的犹太崇拜制度虽然以前蒙上帝认可,现在已永远结束了。(希伯来书1:2)不错,我们有理由把在公元70年发生的事件视为‘从世界起头从未[在这个城市、民族和制度上]发生过,以后也不会再发生的大灾难’。——马太福音24:21,《新世》。d
-
-
‘你的临在会有什么标记?’守望台1994年 | 2月15日
-
-
d 英国作家马修·亨利评论说:“耶路撒冷在迦勒底人手中遭受的毁灭诚然十分可怖,但这场毁灭却有过之无不及。这场灾劫威胁到要将所有……犹太人杀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