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真理是什么?’
    守望台1995年 | 7月1日
    • ‘真理是什么?’

      两个迥然不同的男子面对面望着对方。一个是家境富有、为人刻薄、充满野心的政治家,但求官运亨通,就不择手段。另一个男子是个淡薄名利的教师,为了拯救别人,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不用说,这两个男子的观点并不一致!特别在真理这个问题上,他们的看法更判若云泥。

      这两个男子一个是彼拉多,一个是耶稣。耶稣站在彼拉多面前,他是阶下囚。为了什么缘故?耶稣解释个中因由,归根结底是为了一件事:真理。事实上,耶稣来到地上执行服事职务就是为了真理的缘故。他宣告说:“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约翰福音18:37。

      彼拉多的回应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真理是什么呢?”(约翰福音18:38)他真的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吗?很可能并不是。通常无论别人向耶稣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对方是诚恳的,耶稣都会一一解答。但这次耶稣却没有回答彼拉多。圣经记载说,彼拉多提出问题之后,就走到外边去了。这个罗马总督可能抱着挖苦和怀疑的态度提出这个问题,他仿佛说:“真理?真理是什么?根本就没有真理这回事!”a

      彼拉多对真理表示怀疑;这种态度在今日十分普遍。许多人认为真理是相对的。换言之,对一个人来说是真实的事,对另一个人却不一定真实,因此两种看法都是“对的”。这种见解非常普遍,人们甚至为它起了一个名称:“相对主义”。你对真理也怀着这样的看法吗?若然,你是否未作过彻底查究就贸然接受了这种看法?即使你没有采纳这样的看法,你知道这种见解对你的生活有多大影响吗?

      攻击真理

      彼拉多并非第一个不相信有绝对真理存在的人。事实上,有些古希腊哲学家的一生致力于鼓励人要凡事都怀疑!在彼拉多之前五个世纪,被誉为欧洲形而上学之父的巴门尼德认为,真正的知识是无法获致的。被人公认为“最伟大的古代哲学家”的德谟克利特断言:“真理莫测高深。……我们所知的,没有一样是肯定的。”这些学者当中,最受人尊崇的莫过于苏格拉底。他说,他真正肯定的,只是自己什么也不知道。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怀疑真理是可以获知的。例如有些哲学家说,既然知识是通过感官传达给我们的,感官有被骗倒的可能,因此没有任何知识是能够证实的。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儿决定把所有他认为是肯定的事重新加以考证。结果他抛弃了以前所信的一切,只有一项真理是他认为无法推翻的:“我思,故我在。”

      相对论方兴未艾

      鼓吹相对论的人不仅限于哲学家。这个主张受到宗教领袖所提倡,学校把这个见解灌输给学生,新闻媒介将它广传开去。几年前,美国圣公会会督约翰·斯庞说:“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想法,不应再认为自己拥有真理,别人非接受我们的见解不可。我们必须意识到,绝对的真理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斯庞所主张的相对论跟今日大多数教士的见解类似;他们甘愿舍弃圣经的道德教训,转而鼓吹“人人都可以自下结论”的见解。例如,为了使同性恋者在圣公会内感到较“自在”,斯庞写了一本书,声称使徒保罗也是个同性恋者!

      在许多国家,学校制度看来也提倡同一类的想法。阿伦·布卢姆在《关闭美国人的心窍》一书中说:“大学教授可以绝对肯定一件事:几乎每个入大学的学生都相信,或声称自己相信,真理是相对的。”布卢姆发现,如果他在这件事上挑战学生的信念,他们就会大感惊讶,“仿佛他竟对2+2=4这件事表示怀疑似的”。

      这个世界也以其他无数方式助长类似的想法。例如电视和报章的记者看来关心讨观众喜欢过于关心报道事情的真相。有些新闻节目为了看来较戏剧化,甚至不惜窜改或伪造影片。在娱乐界,真理受到甚至更猛烈的攻击。我们的父母和先人所奉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早已被人弃若敝屣,时常更饱受人的嘲笑。

      当然,有些人可能认为,相对主义其实代表头脑开明,因此对社会具有正面的影响。这真的是实情吗?相对主义对你有什么影响?你相信真理是相对的,甚至根本没有真理这回事吗?若然,你也许觉得寻找真理是枉费心机的事。这样的看法会对你的前途大有影响。

      [脚注]

      a 据圣经学者伦斯基说,彼拉多的“声调俨如一个满不在乎的世俗人;他只是用这个问题去表明,一切与宗教真理有关的主张都是无用的揣测而已”。

  • 为什么要寻找真理?
    守望台1995年 | 7月1日
    • 为什么要寻找真理?

      许多宗教组织都声称自己拥有真理,而且热中于向人推介这些主张。然而,他们向人提供的所谓“真理”只是一大堆莫衷一是、叫人眼花缭乱的主张。这是否足以证明,所有真理都是相对的,世上根本没有绝对的真理存在呢?并不然。

      鲁杰罗教授在《思考的艺术》一书中指出,甚至有思想的人有时也声称真理是相对的;这令他感到意外。他解释说:“如果人人都自行决定什么是真理,就没有一个人的见解比别人高明了。所有主张都是同等的。如果所有见解都不分高下,又何必钻研任何问题呢?何必要发掘地下去解答考古学的问题?何必要调查中东紧张的原因?何必寻找医治癌病的药物?何必要探测银河系?除非有些答案比其他答案好,除非真理是与众不同的,而且不受别人的看法左右,否则这一切活动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事实上,没有人真正 相信世上并没有真理存在。在一些实际问题上,诸如医药、数学、物理律则,即使最坚定的相对主义者都会相信,有些事情是确凿不移的。假如我们不相信空气动力学的律则是绝对真理,试问有谁敢坐飞机呢?因此,能够证实的真理是的确存在的,在我们四周随处可见,我们甚至愿意用生命来担保它们的可靠性。

      相对主义代价高昂

      相对主义最明显的错误是在道德方面,在这方面所造成的损害也最严重。《美国百科全书》指出这件事说:“有人曾认真怀疑,究竟人是否能够获悉……真正的知识或真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每逢人拒绝承认真理和知识的双重观念,将它视为不切实际或有害,人类社会就逐渐衰败。”

      或者你已留意到人类社会正经历这种衰败。例如,圣经的道德教训清楚表明,性不道德是不对的,但这样的想法已很少被视为真理了。道德观应变论——“由你自行决定什么对你 来说是对的事”——是时下流行的主张。谁敢断言目前社会的腐败情况并不是 相对主义的看法所造成的恶果?毫无疑问,普世流行的性传染病、分崩离析的家庭、青少年怀孕等已足以将事情的真相显露出来。

      真理是什么?

      因此,让我们撇下相对主义的污水,转而查考圣经所说的纯净的真理之水。(约翰福音4:14;启示录22:17)在圣经里,“真理”跟哲学家所辩论的各种抽象、复杂的观念有天渊之别。

      耶稣曾说,他降世的目的是要向人传讲真理;他所谈及的真理乃是忠心的犹太人珍视了多个世纪的东西。在他们的神圣著作里,犹太人一向将“真理”视为确凿不移的事而非仅是理论。在圣经里,“真理”一词译自希伯来字“厄梅特”。这个字所含的意思是稳确、牢固,也许最重要的是,可靠。

      犹太人有充分理由对真理怀有这样的看法。他们称他们的上帝耶和华为“[真理]的上帝”。(诗篇31:5)耶和华是个言出必行的上帝。每逢他许下诺言,他必定加以履行。他感示人写下预言,就必定使这些预言获得应验。每逢他作出最后判决,这些判决一定会被切实执行。有千百万以色列人曾目击这些真实事件。上帝感示的圣经执笔者将这些事件记录下来,这些都是无庸置疑的历史事实。圣经跟其他被视为圣典的书截然不同的一点是,圣经的记载绝没有以神话或传说为背景。反之它的记载是以有稽可考的事实为根据的,包括历史、考古、科学和社会方面的真实事件。难怪诗篇执笔者论及耶和华说:“你的法律是真理。……你全部的法律都是真理!你法律的中心乃是真理”!——诗篇119:142,151,160,《现译》。

      耶稣在祷告中复述诗篇所说的话:“你的道就是真理。”(约翰福音17:17)耶稣深知天父所说的一切话都是绝对稳确,绝对可靠的。同样,耶稣自己也“满有……真理”。(约翰福音1:14,《新译》)他的跟从者以目击证人的身分获悉这些资料,然后将其记录下来,向后世作证耶稣所说的一切话都是确凿不移的真理。a

      可是,耶稣告诉彼拉多他来到地上是要传讲真理时,他所想到的是特别某种真理。彼拉多问他:“你是王吗?”耶稣回应这个问题时作了以上关于真理的声明。(约翰福音18:37)上帝的王国,以及耶稣所具有的君王身分,乃是耶稣在地上传道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路加福音4:43)这个王国会使耶和华的名成圣,证明他的至高统治权是正当的,并使忠心的人类重获永远、快乐的生命。这一切就是所有真正基督徒所寄望的“真理”。既然耶稣在实现上帝的应许方面担任这么举足轻重的角色,既然上帝的所有应许都由于耶稣而成为“阿们”,成为实在,耶稣自然能够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14:6;哥林多后书1:20;启示录3:14。

      对今日的基督徒来说,看出这些真理是绝对可靠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意味到他们对上帝的信心,以及对他的应许所怀的盼望,都是基于事实和合乎现实的。

      将真理付诸实行

      圣经将真理与行为相提并论,这件事不应使我们感到意外。(撒母耳记上12:24;约翰一书3:18)对敬畏上帝的犹太人来说,真理并不是仅供人谈论的课题而已。反之,真理是一种生活方式。“真理”一词在希伯来文也含有“忠心”的意思。这个字词被用来形容一个可以信任、言而有信的人。耶稣教导门徒要怀着同样的观点去看真理。他严词谴责法利赛人的伪善,因为在他们那自以为义的言词和不义的行为之间存有很大的差距。但耶稣却以身作则按着自己所倡导的真理而生活。

      因此,所有跟从基督的人都应当这样行。对他们来说,上帝话语的真理,关于耶稣基督所统治的上帝王国的好消息,绝非仅是知识而已。真理促使他们将所学的付诸实行,推使他们按真理而生活,并将真理与别人分享。(可参看耶利米书20:9。)对第一世纪的基督徒会众来说,他们成为基督跟从者之后所采纳的生活方式有时即以“真理”或“真理的道”为人所知。——约翰二书4;约翰三书4,8;彼得后书2:2,《新译》。

      无价的珍宝

      不错,接受上帝话语的真理需要人付出代价。首先,仅是获知真理就可能令人大受冲击。《美国百科全书》评论说:“真理时常引起人的反感,因为真理既不支持偏见,也不附和谣言。”看见自己的宗教主张被揭发是错误的,尤其是这些道理是我们从深受信任的宗教领袖那里学到的话,无疑会令我们大感失望。有些人将这样的经验比作好像发现自己所信任的父母原来是秘密罪犯一般。可是,找出宗教的真理岂不比生活在幻觉中好得多吗?认识事实的真相岂不胜过被谎言牵着鼻子走吗?b——可参看约翰福音8:32;罗马书3:4。

      其次,按宗教真理而生活有时可能使我们受到以前的朋友所峻拒。世上许多人都“用虚谎取代了上帝的真理”;在这样的世界里,紧守上帝话语的真理的人看来跟别人不一样,结果他们有时遭人误解和排斥。——罗马书1:25,《新译》;彼得前书4:4。

      即使我们要为真理付出这样的双重代价,也是值得的。认识真理使我们得以摆脱谎言、幻想和迷信的奴役。如果我们按真理而生活,真理会强化我们,使我们有力量抵受各种艰辛。上帝的真理是可靠的,是有充分根据的;它给予我们希望,使我们能忍受任何试炼。难怪保罗将真理比作士兵穿着上战场的坚韧皮腰带。——以弗所书6:13,14。

      圣经的箴言说:“你当买真理;就是智慧、训诲,和聪明也都不可卖。”(箴言23:23)如果我们将真理视为相对的或甚至不存在,我们就会错过人生最令人振奋和满足的东西了。找到真理就是找到希望。认识和爱好真理就等于认识和爱戴宇宙的造物主和他的独生子。按真理而生活使我们能够过一种有目的的生活和享有内心的安宁,从今直到永远。——箴言2:1-5;撒迦利亚书8:19;约翰福音17:3。

      [脚注]

      a 四福音的记载显示,在70多处地方,耶稣采用一个独特的措辞去强调他的话是真实的。他时常用“阿们”(中文圣经《和合本》译作‘我实在告诉你们。’)一词去带出一句话。相当于“阿们”的希伯来字词意思是“肯确、真实”。《新编国际新约神学辞典》评论说:“借着用阿们去介绍自己的话,耶稣标明他的话是实在的,是可靠的。他恪守这些话,使之对自己以及对听者都同样具有约束力。这些话乃是他的威严和权柄的一项表现。”

      b “真理”一词在希腊文是阿勒特伊阿,阿勒特伊阿 源自另一个语词,它的实际意思是“并非隐藏起来”。因此,真理时常涉及将以往一向隐藏的事揭露出来。——可参看路加福音12:2。

      [第6页的附栏]

      真理会改变吗?

      鲁杰罗在《思考的艺术》一书中提出了这个问题。他的答案是,不会。他解释说:“有时真理看来改变了,但我们若进一步仔细查看,就会发觉它其实没有改变。”

      他说:“请考虑圣经第一部书创世记的作者。有许多世纪的时间,基督徒和犹太人都相信这部书只有一位作者。后来这个看法受到质疑,最后人们认为创世记的作者多至五位。后来到了1981年,学者就创世记作了一项长达五年的语言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创世记只有一位作者的可能性是百分之82,这个结果跟最初的想法不谋而合。

      “关于创世记作者的真理有改变吗?没有。只是我们的信念改变了。……不论我们知道真理还是不知道,真理并不会因此就有所改变。”

      [第7页的附栏]

      尊重真理

      “我们这时代的人凡事都想‘揭露真相’,因为他们认为没有任何人或事能真正自称是真理。这其实只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怀疑主义。尊重真理的人是与此迥异的。一个人若尊重真理,就会一方面欢欢喜喜地坚信真理确实可以找到。另一方面,无论真理在什么时候显露,他都会谦卑地接受。人若想敬拜真理的上帝,这样的开明态度是不可或缺的。对真理怀有适当尊重的人一定会忠实地对待邻舍,在言词和行为上莫不皆然。这就是我们从旧约及新约圣经里所看到的精神。”——《新编国际新约神学辞典》,第3册,901页。

      [第7页的图片]

      科学的发展有赖人揭露科学的真理

      [第8页的图片]

      真理包含王国和这个政府所带来的种种幸福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