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乱世儿女
    警醒!1996年 | 8月22日
    • 乱世儿女

      逃难是怎么一回事?试想想,你本来过着安舒的日子,但晴天霹雳,生活顿时起了剧变。一夜间,友邻竟成了仇敌。士兵快要来到,他们准会把你的财物劫掠一空,又把你的住所烧掉。你必须在短短十分钟内收拾行装,赶快逃命。由于路途遥远,你只可以携带细小的旅行袋。你会把什么放进其中呢?

      你仓皇出逃,外面枪林弹雨,炮火声不绝于耳。其他人也在逃难,你于是跟着大伙儿走。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你不但饥餐渴饮,而且累得要命,惟有连拖带走地前行。如果要活下去,你即使精疲力竭,也得拼命地往前走。既然无处安身,你只好露宿野外,在田间搜寻食物。

      你想投奔一个太平的国家,边防卫兵却不许你进入国境。他们搜查你的旅行袋,把贵重物品一一没收了。你转往另一个边防检查站,这回终于获准入境。你给安置在肮脏的难民营里,营地四面围起有刺的铁丝网。虽然周遭的人跟你一样备尝艰辛,你却感到孤单寂寞,茫然不知所措。

      由于只身在外,你非常惦念家人朋友。你发现自己要完全倚赖外间的援助。营内没有工作可做,简直百无聊赖。你不但要竭力对抗沮丧、绝望的感觉,还要抑制怒火。你为前途发愁,深知难民营不过是临时安身之所。难民营始终不是自己的家,反而像个等候室或仓库,挤满了不受欢迎的外地人。你不禁纳罕,有关方面会不会强行把自己遣返原居地呢。

      今天,千百万人都饱经以上的凄风苦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难民专员办事处)指出,环球各地有2700万人因逃避战乱、迫害而流亡国外。此外,另有2300万人在国内无家可归、无处安身。总之,世界上每115人就有1个被迫出逃,而大部分都是妇孺。为了逃避战祸,难民被迫流离失所,任凭机遇摆布。但说来遗憾,世上没有国家愿意收容他们。难民遭人厌弃,不是在于他们的为人,而是在于他们的身分。

      难民问题正好表明,世界各地动荡不安,简直乱得一团糟。难民专员办事处声称:“难民是社会解体的最后征兆。某一国家出现社会动乱、政局不稳,要知道情况有多严重,从一连串的前因后果就可见一斑,而难民就是最后而又最明显的一环。整体看来,难民就是人类文明的指标,把当前的状况显示出来。”

      不少专家指出,难民问题日益恶化,严重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他们的数目有增无已,似乎永无休止。这样的情况是什么促成的?有任何解决方法吗?接续的文章会探讨这些问题。

  • 难民涌现
    警醒!1996年 | 8月22日
    • 难民涌现

      人类历史充满了战争、饥荒、迫害等事,可说劣迹昭彰。所以,长久以来人类一直有民众外逃避难的现象。过去,不少国族曾伸出援手,给予逃难者所需的庇护。

      古代的阿兹特克人、亚述人、希腊人、希伯来人、穆斯林,以及其他族群也有谨守法律规定,向避难者提供庇护。2300多年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写道:“外侨既已跟同胞、家人分离,大众理应对他关怀备至,神灵也会大大保佑他。所以,务要采取一切措施,以防外侨蒙冤受屈。”

      在20世纪,难民人数剧增。为了救助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遗下的150万个难民,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难民专员办事处)在1951年正式成立。这个办事处预计只会维持三年,因为当局认为,余下的难民只要寻得庇护,在避难国家安顿下来,很快就可融入当地社会。安置难民的工作一旦完成,这个组织就可以解散。

      可是,数十年来,难民人数不断增加,难以抑制。到1975年,他们的数目已上升至240万。1985年,流离失所的难民多达1050万。到1995年,从难民专员办事处获得保护和救助的人数激增至2740万!

      许多人本以为冷战结束后,全球的难民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不过,他们的希望破灭了。众国族因为旧仇宿怨、种族歧见而变得四分五裂,结果冲突连连爆发。国家饱受战火蹂躏,人民不得不外逃避难,他们深知本国政府既不能,也不会给予他们庇护。举例说,1991年,差不多有200万伊拉克人涌进邻邦。自那年以来,逃离前南斯拉夫的难民估计有73万5000人。卢旺达共有730万人口。1994年,该国爆发内战,半数以上的国民被迫离乡背井。约有210万卢旺达人逃往邻近的非洲国家避难。

      难题为何日益恶化?

      难民人数日增,是由好几个因素促成的。在一些地方,例如阿富汗和索马里,国家政府垮台后,大权就落入武装民兵组织手中。他们见东西就抢,把农村地区洗劫一空,人民因此大起恐慌,仓皇逃命。

      在其他地方,错综复杂的种族纠纷、宗教歧见激化成武装冲突。交战各方旨在把平民百姓驱逐出境。论到前南斯拉夫的战事,联合国一名代表在1995年中嗟叹说:“提起这场战争,许多人都觉得,很难理解其中底蕴:交战者是谁、为何要出兵。作战期间,一方有大批难民逃往国外,三星期后另一方又有大批民众出逃。有些人密切注意战事发展,连他们也认为很难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齐射火箭发射器、导弹、火炮等现代武器具有高度破坏力,不但使战场尸横遍野,还把冲突范围扩大。结果,难民与日俱增。近年来,世界上约有百分之80的难民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他们逃往邻近的发展中国家寻求庇护,其实这些邻邦也自身难保。

      在多场冲突中,民众所以外逃避难,是因为粮食实在短缺。护送救援物品的部队也许中途出事,挨饿的百姓不得不离乡背井,搜寻食物充饥。《纽约时报》留意到:“在许多地方,例如非洲之角,由于干旱频仍、战争此起彼伏,土地已大受破坏,不再适宜耕种了。盈千累万的人离开家园,到底是为了逃避饥饿还是逃避战乱,这个问题已变得无足轻重。”

      千百万人流离失所

      列国虽然原则上同意提供庇护,但由于难民人数众多,各国政府不知所措。古埃及也有类似情况出现。为了逃避持续七年的大饥荒,雅各举家逃往埃及寻求庇护。法老不但欢迎他们在国内安家落户,还让他们住在“国中最好的地”上。——创世记47:1-6。

      后来,以色列人生养众多,“满了那地”。埃及人于是苛待以色列人,以求抑制他们的增长;不过,“[埃及人]越发苦害他们, [以色列人]越发多起来,越发蔓延;埃及人就因以色列人愁烦。”——出埃及记1:7,12。

      类似地,现今难民人数有增无已,列国正大感“愁烦”。各国政府最关注的就是经济负担。给千百万难民提供庇护,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这一切都需要庞大花费。在1984年至1993年间,难民专员办事处每年的开支从4亿4400万美元增至13亿美元。这笔经费大都是由富国捐助的;在这些富国当中,有的正面临财政困难,国家经济在走下坡。捐赠国有时抱怨说:‘单是救济国内露宿街头的穷人,已令我们吃不消。更何况全球难民的人数势必上升,我们又怎有能力照顾这些难民呢?’

      问题为何会变得复杂?

      难民投奔富国后,时常发觉环境异常复杂。出于经济原因,成千上万的外国人纷纷移居富国,使形势变得对难民不利。经济移民跟难民不同,他们无需逃避战乱、迫害或饥荒。刚相反,他们旨在摆脱贫穷,一心追求安舒日子。这些移民常常佯作难民,向庇护组织虚报资料。结果,名副其实的难民获得公平听讯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a

      有人把难民和移民比作两股人流,多年来一直并行地涌进富国里。可是,各国对移民入境管制日益严格,经济移民的出路给堵塞了。迫于无奈,这股人流只好跟难民汇合,结果难民潮暴涨,并且泛滥成灾。

      经济移民深知,申请庇护的过程可能旷日持久,但分析过后,他们始终认为这样做稳操胜券。当局要是接纳庇护申请,他们当然“胜利”了,因为移居地的经济发展比原籍国蓬勃得多。即使申请遭当局驳回,这些移民也操了胜券:既可以挣得一笔金钱,又可以把自己所学得的技能带回祖国去。

      难民人数日益增多,假难民也有增无已,他们源源不绝地向外国涌流。许多国家都把他们拒于门外。有的国家不许逃难人群越过边境。其他国家立法严加管制,并引进繁覆手续,这些措施跟断然拒绝难民入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另一些国家强行把难民遣返。难民专员办事处所出版的一份刊物评论说:“不论是名副其实的难民还是经济移民,两者数目都不断增多,无从抑制,给源远流长的庇护传统带来莫大冲击,这个历时3500载的传统快要消失了。”

      仇恨与恐惧

      难民还要面对另一个难题,那就是本地居民的排外情绪,一种对外国人充满恐惧和憎恶的主观情绪。许多国家的人民都认为,外地人会损害他们的民族特性、文化习俗和就业机会。这样的恐惧有时会通过暴力发泄出来。《难民》杂志说:“在欧洲大陆,每隔三分钟就有一个种族主义分子发动攻击,逃难人群的收容中心往往成了攻击的目标。”

      中欧一份海报把当地居民对外地人所怀的深仇大恨表露无遗。在环球多个国家地区,这样的敌对行动正不断在人民心中引起共鸣。海报的信息充满恶意,旨在丑诋外国人:“这些人就像我们身体上的脓肿一样,既讨厌又痛苦。这个族群毫无文化修养,也缺乏道德标准、宗教理念。这群乌合之众到处流浪,一味打家劫舍。他们蓬头垢面,满身虱子,要不是露宿街头,就是栖身火车站。就让他们收拾肮脏的破衣,一去不返吧!”

      在大部分难民看来,要是有选择余地,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得过“一去不返”。他们倒是归心似箭,一心想着回乡跟亲友团聚,过着安宁、正常的生活。可是,他们实在无家可归!

      [脚注]

      a 1993年,仅仅在西欧,各国政府就耗费了116亿美元,处理寻求庇护的个案,并安置合格的申请者。

      [第6页的附栏或图片]

      难民苦不堪言

      “你可知道,每个晚上盈千累万的难民儿童都要饿着肚子睡觉吗?你又是否晓得,每八个难民儿童就只有一个曾在学校念书?这些儿童多半从没看过电影,甚至连公园也没有踏足过,到博物馆参观就更不用说了。许多难民儿童都是在拘留营或隔离营内长大的。他们有些甚至从没见过牛,也没有看过狗。许许多多的难民儿童都以为,人种青草的目的是供人食用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草地是供孩子玩耍、追逐的地方。救助难民是我的职责,但这些无辜受累的儿童就最教我难堪。”——绪方贞子,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