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系列文章序言
    警醒!1989年 | 3月8日
    • 对地球上大多数人来说,“你属于哪一个宗教?”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被以往发生的事所命定的。多个世纪之前,政治的勾心斗角、宗教的战争和殖民地的扩展把世界的宗教地图重新加以规划。

      可是,生在千百年前的一位征服者、君王或皇帝应该决定你属于哪个宗教吗?你的宗教信仰应该由历史变动或出生地点去决定吗?

  • 你应该让出生地点决定你的宗教吗?
    警醒!1989年 | 3月8日
    • 你应该让出生地点决定你的宗教吗?

      你说话的方式、饮食的习惯、衣服的款式和睡眠的方式——所有这一切,很可能视乎你在什么地方出生而定。虽然我们也许未曾察觉,我们的根源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模铸我们的习惯、思想和信仰。

      玛利亚是个西班牙人,她是天主教徒,因为她在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出生。马丁是个路德会的新教徒,因为他生于德国北部的吕贝克市。阿杜林在西贝鲁特出生,因此他是个回教徒。

      今日,他们和其他千百万人一样各自属于自己的宗教。事实上,人属于某个宗教时常仅是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所造成的结果而已。他们也许并不察觉,他们的宗教可能是在多个世纪之前由一位政治领袖一时的兴致所决定的。

      莱塞蒂的例子便是这样。她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黑森林的一个村落出生,受浸成为路德会的信徒,因为村里的人世世代代都是沃坦堡(Württemberg)公爵的忠顺子民,而公爵是个基督新教徒。她如果在大路下边不远之处出生,她就可能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了,因为那处的村落是受一位信奉天主教的统治者所管辖的。

      这些人为的宗教藩篱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的宗教革命时代。经过一段充满宗教动乱和冲突的悠长时期之后,大家同意每个统治者可以决定治下人民应信什么宗教。他们的论据是,既然人民意见纷纭,就只好让君主作决定了。

      有些倒霉的村民在宗教方面要转来转去,因为相继而来的统治者所信的宗教时常改变。其他镇邑的居民则被硬性划分宗教信仰,因为疆界恰巧穿过镇上。

      并非所有带头倡导基督新教的君主都是为了虔信之故。例如一向拥护天主教的英王亨利八世因为教皇拒绝批准他与第一个妻子离婚而大感恼怒。他的解决方法很简单——与罗马脱离关系而自立为英国教会的元首。他期望人民忠顺地跟从,大多数人都终于这样行。

      有时,整个国家都在传教士率领之下“改宗”,而传教士是随着外国侵略者接踵而来的。在墨西哥,第一批方济会托钵僧在西班牙征服者之后数年抵达。他们声称,虽然初时不懂当地语言,但仅在30年内,就已为500多万土人施洗。一位历史家把这种全国改宗形容为‘集强迫、残酷、愚昧和贪婪的大成,偶尔受突发的想像力和慈善所补赎。’因此当日的欧洲列强任意在宗教上和政治上把世界加以划分。

      在此之前几个世纪,回教征服者占领了北非、中东和亚洲的广大地区,结果使这些地方的大多数人民都成为回教徒。

      今日,人类在宗教上四分五裂的历史理由已多半被人遗忘;虽然如此,大多数人都留在出生地方的宗教之内。可是,我们所‘选择’的宗教应该由机遇去决定吗?宗教应该仅是由祖先传下的东西吗?抑或应该是经过考虑而作出的理智决定?查考一下第一世纪的基督教有助于解答这些问题。

      [第20页的图片]

      亨利八世决定了千百万人的宗教

  • 早期基督教绝不是机遇的产品
    警醒!1989年 | 3月8日
    • 早期基督教绝不是机遇的产品

      在第一世纪,神的数目既多,种类也不少。罗马帝国的公民从摇篮至坟墓都依靠男神和女神去援助和保护。

      古巴保护新生婴孩,奥斯柏高增强幼儿的筋骨。艾第安那指引他学行,费保连纳斯教他说话。他在战场上受玛尔斯所保护。他病了则获得艾鸠拉佩斯照料。死了之后,冥府之神奥郝斯会看顾他。

      每个著名城市和部落都以它的守护神自豪,罗马皇帝天天烧香,他本人也以神的化身自居。东方亦流行崇拜多神,供奉米特拉(日神),伊西斯(生殖女神),阿西利斯(埃及太阳神)的庙宇到处都是。甚至自称崇拜隐形的全能上帝的犹太人也分裂成许多教派。

      就在历史上的这个时刻,当宗教混乱不堪之际,耶稣基督出现了。他以一件新事教人:一个给全人类信奉的宗教,一种超越种族和国家分歧的宗教。这种宗教以关于全能上帝的真理为基础。真理使人得享自由摆脱迷信与虚谎的束缚。(约翰福音8:32)正如耶稣向彼拉多解释说:“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约翰福音18:37)他怎样完成这件伟大的工作呢?

      向“灵性贫乏”的人传道

      曾有人指出,大规模使人改宗的方法基本说来只有两种。其中之一是传福音给一般平民,然后由平民向上伸展。另一个方法是以上流社会——甚至上流社会的领袖——为目标,然后凭借权威或势力向下伸展。后一种方法为天主教、基督新教和正教等教会所乐用,但耶稣和门徒却甚至从没有想过要使用此法。

      耶稣向大众传道时一开始就解释他要把注意集中在“灵性贫乏”(实际的意思是“灵性求乞者”)的人身上。这些乃是谦卑自抑、渴慕公义,关心“灵性需要”的人。——马太福音5:3,《英王占姆士译本》;《新世界译本参考圣经》注脚。

      因此,有一次耶稣的使徒传道归来之后,基督说:‘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马太福音11:25)耶稣的传道工作大部分在加利利——卑微的渔夫和农人的家乡——进行而不是在法利赛人和犹太贵胄的大本营犹太地进行。

      耶稣本人来自拿撒勒;这个城市寂寂无名,从未产生过任何重要人物。拿但业问:‘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么?’(约翰福音1:46)但是,他的所见所闻使他能够克服地方偏见,因为他具有开明的头脑。另一方面,高傲的法利赛人却夸称:‘官长或是法利赛人,岂有信他的呢?’——约翰福音7:48。

      基督徒的信仰绝非仅凭机遇决定

      耶稣的目标是要打动人的心和说服人的头脑。他教导门徒去找寻配得的人,留在他们家里,以便有足够时间使他们成为真挚的信徒——如果他们愿意的话。有些住在撒玛利亚乡村的人听见基督的教训,便说:“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约翰福音4:42。

      每个归信基督教的人在听见和考虑过所听到的一切之后,都要作出理智的选择。由于必须正视反对,他一定要有坚强的信念才行。早期基督徒全被逐出会堂,这意味到要受当地社区所排斥。

      此外,每个门徒都感到有义务要维护他那新获得的信仰,并且将其与别人分享。第二世纪的基督教批评家克理索曾嘲笑基督徒说,“工人、鞋匠、农夫,最不学无术和粗鲁的人,都成了热心的福音宣扬者。”——可参看约翰福音9:24-34。

      这种使人改宗的方法和传道的热心使基督教迅速扩展。不久之后,基督教成了一种跨国宗教而非地方宗教。耶稣曾明令吩咐门徒要向人传道,‘直到地极’。——使徒行传1:8。

      诚然,第一批基督徒是犹太人。根据上帝的旨意,传道最初仅在犹太人当中进行。耶路撒冷成为众使徒聚集的中心地点,他们在这个地方指挥初期的教会。由于这缘故,基督徒时常被第一世纪的人恶意地诬蔑为犹太人,虽然犹太人其实是对基督徒逼迫得最厉害的人。一位罗马历史家把基督教丑诋为有害的迷信。

      彼得在为第一位非犹太人施浸之前宣布说:‘我真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使徒行传10:34,35)因此,基督徒凭借无可动摇的信念所策动的热心,把基督的信息传遍罗马帝国。迫害绝不能消灭这些基督徒,不少人甘愿由于不肯舍弃所选的宗教而被处死。他们的热心和虔诚与二十世纪基督教国的冷漠判若云泥。

      在信仰方面,可能由于较少人特意作出选择,所以便缺乏热心的精神吗?你若仍然把宗教信仰视为关系重大,何不郑重考虑下一篇文章呢?

      [第21页的图片]

      古代罗马崇拜许多神,例如战神玛尔斯,大神朱庇特和药神亚克里比阿等

      玛尔斯

      [鸣谢]

      Drawing based on Mansell Collection

      朱庇特

      [鸣谢]

      Drawing based on a display, British Museum

      亚克里比阿

      [鸣谢]

      Drawing based on a display,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Athens

  • 你自作选择——抑或让别人为你选择?
    警醒!1989年 | 3月8日
    • 你自作选择——抑或让别人为你选择?

      柏德鲁在8岁之前所崇拜的是玛利尔威神,据称是人类和地球的创造者。他害怕尤鲁泽,据说是一切罪恶和疾病的先锋。他也力图避开布鲁威的恶计,因为据称他是冥府女神。

      柏德鲁是瓜希罗族人,而瓜希罗族是委内瑞拉多个印第安部落之一。他一向尊奉祖先传下来的宗教,后来有一天,当地学校的教师作了安排要他领洗成为天主教徒。

      “没有人在事先和我商量,我对自己的新宗教根本一无所知。”柏德鲁解释说。“但我知道要采纳这个新宗教并不困难,我在日常行为方面不必作出什么重大改变。我对新宗教也很忠心,因为我在12月总拨点时间去望弥撒。”

      尽管属于两个不同的宗教,柏德鲁对两者都未曾作过刻意的选择。选择是别人为他作的。他这种经验在许多世纪以来发生过无数次。事实上,在今日世上的五十亿人当中,只有少数人在宗教方面自作选择。世人所信的宗教通常是父母传下来的,正如他们的容貌、特性或所居的住宅是祖传的一样。

      他们自行选择

      不过,我们遗传所得的东西总是最好的吗?我们也许尽力改善仪容。我们也许努力修饰父母遗留下来的住宅。我们有时甚至要艰苦奋斗去克服遗传所得的劣根性。

      由于这缘故,世界各地有些人正对祖先遗传下来的宗教再加考虑。他们并没有把这样行视为背弃一些必须无条件加以珍视的家庭传统,反之,他们对属灵事物的渴慕促使他们寻求较好的东西。弘子的例子便是这样,她的父亲是日本一间佛寺的和尚。

      弘子解释说:‘我幼时惯常在严寒的冬夜提着灯笼在村里积雪的街道上走来走去。父亲行在我前头敲鼓念经。从早年开始,苦行和佛教仪式已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可是,弘子的传统宗教并没有使她快乐。“我所提出的许多问题从未获得令我满意的解答。死者在身后改变名字,在墓前念了佛经之后就把墓碑当作生物对待,据称能施魔术保护信徒的纸符,以及其他许多佛教仪式使我大感困惑。

      “我听说我们是属佛教中最开明的宗派。可是,我的问题仍然未获解答。我确信在某处地方必定另有高见。我的希望是能够自由地查考一个宗教,而这个宗教是能够向我提供所有答案的。”弘子涉猎多个东方宗教,依然未感满意。后来,借着耶和华见证人的帮助,她从圣经获知全能的上帝便是创造天地的主宰,于是她在童年提出的问题便获得答案了。

      她的例子实际应验了先知耶利米的话:“你们要寻求我,而寻见;你们若全心地寻找我,我就给你们找着,……这是……主……说的。”——耶利米书29:13,14,《吕译》。

      弘子认为自行选择是值得的,即使所选的宗教不同于父母的宗教。她解释说:“我已获得启迪而大感欣慰。困扰我多年的恼人问题如今已一扫而空。”可是,不论你对于父母的宗教是否感觉满意,自行选择仍然是必要的。

      何以应该自行选择

      我们若停下来考虑一下这件事,大多数人都会同意,像宗教这么重要的事是不宜只凭机遇决定的。老实说,甚至在日常事务上,我们也试图尽量支配自己的生活。谁愿意成为环境的牺牲者?

      你若头痛得很厉害,你会在各种药丸中随手取几粒,不先小心察看标签就吞服下去吗?

      你若选购新衣,你会在店中随手取出第一套,就贸然假定它必然对你最合身吗?

      你若购买一辆二手车,你会连引擎也不看就买下它驾走吗?

      你也许认为,‘只有傻瓜才会这样行。’这些事情是不能当作儿戏的。可是,对我们许多人说来,人生最重要的决定之一——我们到底信奉哪个宗教——却是由机遇、久被遗忘的历史发展或我们的出生地点代我们决定的。

      要明智地问问自己:‘我的宗教是怎样获得的?是我毫无疑问地从别人接受过来的?抑或是我刻意所作的理智选择?’圣经其实鼓励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使徒保罗劝勉哥林多人“你们应当察验自己,是不是持守着信仰,也应当考验自己。”——哥林多后书13:5,《新译》。

      另一方面,有些人受到感动把自己所受的宗教教育重新考虑一下。圣经提及一位名叫提摩太的青年,他的母亲和外祖母以合乎圣经的方法教养他为一个犹太教的信徒。到某一个时候,他们调整自己的思想成为基督徒。保罗在多年之后提醒他“要持受所学习、所确信的。”(提摩太后书3:14,《吕译》)提摩太这样受到鼓励要留在他所接受的基督教信仰——但在亲自作过彻底查考之后才接受。

      驻居比路(塞浦路斯)的罗马省长士求保罗无疑曾敬拜罗马的诸神。然而,他听过保罗传道之后“很希奇主的道,就信了”。——使徒行传13:12。

      在这两个例子中,当事人都根据上帝的话语作过彻底查考之后才作出决定。你何不仿效士求保罗和提摩太所采取的途径呢?他们当中一个改变了自己的宗教,另一个则没有;但两者都亲自找寻真理而如愿以偿。可是,由于传统、恐惧或偏见,有些人也许犹豫不敢采取这样的步骤。

      作选择是一项挑战

      宗教传统根深蒂固,因此,不少人安于古老的习俗与教条。有些人也许说,“一经成为天主教徒,就永远是天主教徒。”也许你对自己的信仰也有同样的想法,宁愿跟从传统过于接受自己所不熟悉的事物。当然,在未曾分析过传统的价值之前就贸然将之抛弃实属不智。保罗告诉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凡你们所受教的传统教训,……都要执守。”(帖撒罗尼迦后书2:15,《吕译》)另一方面,耶稣警告说宗教传统可以使我们偏离上帝,废弃他的话语圣经。(马太福音15:6)传统并非总是可以信赖的。

      随着知识增长,在医学、科技等方面的传统程序许多时受到修正甚或取代。在这些事上大多数人都具有开明的头脑而有助于促进改良。即使我们认为自己的宗教传统起源于上帝,但圣经却警告我们说,‘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反之,‘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上帝的不是。’(约翰一书4:1)圣经建议我们‘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帖撒罗尼迦前书5:21)有价值的传统经过审察之后仍能屹立不移。

      选择宗教的另一个障碍是恐惧。我们时常听见人说,‘我从不与人讨论宗教或政治!’。由于我们害怕发现自己受人误导或者害怕别人对我们有什么想法,于是我们便找借口不采取行动。在耶稣的日子,许多人承认他的教训极有价值,但却不肯承认他是弥赛亚,‘恐怕被赶出会堂。这是因他们爱人的荣耀,过于爱上帝的荣耀。’——约翰福音12:42,43。

      在耶稣的日子,有许多人因为向头脑狭隘的宗教圈子的压力屈膝,以致失去成为基督门徒的独特权利。诚然,逆流而泳是需要勇气的。要与众不同也绝不容易。可是,如果你迟疑不作选择,别人就必然为你作选择了。

      排‘外’的偏见也能阻碍人作大公无私的审察。在耶稣的日子,弥赛亚由于是拿撒勒人而被人轻视,也为了出于加利利而被人讥嘲。二十世纪的偏见也与此类似。——约翰福音1:46;7:52。

      ‘那不过是标奇立异的美国宗教之一而已!’里卡多在耶和华见证人邀请他查考一下自己的信仰时,最初的反应便是这样。他的拉丁美洲背景使他对任何带有美国色彩的东西都存有戒心。可是,他的偏见被见证人所提供的证据打消了。最重要的是,他亲自见到见证人的确将基督教实践出来。见证人所表现的真正爱心和信心使他深受感动。——参看25页附框。

      抛弃了初时的偏见之后,里卡多同意另一位观察者的说法;这位观察者为文阐述耶和华见证人“在组织和传道工作方面……比任何团体更近似原始的基督徒社会。”里卡多现在认为,开明的头脑乃是作最佳选择所必需的。

      你会选择什么?

      本文开头所提及的柏德鲁克服了传统观念、恐惧和偏见,亲自查考圣经。初时他满心疑惑,因为他对一般宗教大感失望。他解释说:‘我们所信的玛利尔威和天主教的神(他甚至不知道神的名字)都没有为我带来快乐。‘但他终于选择成为耶和华见证人,在36岁时受浸归信。他说:‘帮助我的人所表现的爱心和忍耐,以及我从圣经所获得的满意解答,乃是决定的因素。’

      你有勇气效法柏德鲁的榜样吗?不论你信的是什么宗教,千万不要只靠机遇为你作决定。相反,要亲自以上帝的话语证明什么是真理,耶稣所倡导的独特、宝贵的真理。在这方面,耶和华见证人很乐意提供协助。他们恳切地邀请你留意约书亚的话:‘你们可以选择你们所要事奉的。’——约书亚记24:15。

      [第25页的附栏]

      耶和华见证人一种‘美国宗教’?

      不少怀有国家主义思想的人士对任何被视为外国或舶来的东西都怀有戒心或恐惧。这种心理甚至使他们对其他宗教的看法也受到影响。

      耶和华见证人许多时成为这种偏见的受害者,被人称为一种美国的宗教。是‘美国制造’的,因此要加以拒绝。但这是合理的反应吗?

      事实真相如何?

      1.在与人口的比例方面,耶和华见证人在加拿大、哥斯达黎加、芬兰、牙买加、波多黎各、赞比亚以及其他许多地方的数目都比在美国的为高。

      2.耶和华见证人不仅是个国际团体,而且是超国家的,意即超越国家藩篱或种族权益。值得留意的是,耶和华见证人在克服种族、部落、国家的偏见方面获致很大的成功。在南非、以色列、黎巴嫩、北爱尔兰和其他饱受宗教动乱所苦的国家均有例可援。黑人和白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前度天主教徒和基督新教徒,凡是现在成为耶和华见证人的,都在大会和王国聚会所里和衷共济地一起工作和一起崇拜。

      3.他们以200多种文字印发圣经书刊。例如,《守望台》以103种文字,《儆醒!》以54种文字印行,每月印行数量超过4800万本。

      4.耶和华见证人的世界总部虽然设在纽约,但他们在美国的人数只占全数百分之23。

      5.正如耶路撒冷是早期基督教一个方便的策划中心,同样,在这个世界战争和动乱的时代,美国是最方便的策划中心,由此将好消息传往世界各地。经验表明他们的总部若设于其他任何地方,他们的工作就必然会被偏见、禁制或缺乏原料所扼杀了。但总部设在纽约并非意味到见证人是一种‘美国宗教’,正如早期的基督徒虽被指控为犹太人的宗教,但其实却不是。

      不公平的迫害

      清楚表明他们具有超国家观点的一项事实是,各种政治制度均对他们猛烈抨击。在以往,他们曾在美国被人诬蔑为共产党徒,在共产国家里则被指控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务!

      例如,在1950年代,美国有一份报章撰文说:‘波兰共产党员资助“耶和华”代表。’一间美国电台的报道则说!“苏联卫星国[波兰]政府鼓励及资助见证人。”在爱尔兰,暴民曾讥嘲见证人:‘共产党!’‘滚出去!’

      目前,见证人在波兰和其他共产国家受到禁制,不少人为了信仰而被监禁。有些见证人甚至被指控隶属于美国中央情报局所支助的间谍网。关于见证人在苏联的处境,在1976年移居西方的布科斯基(Vladimir Bukovsky)作了以下的描述:“一日黄昏,我在伦敦碰巧留意到一间建筑物,门前有个牌子写着:耶和华见证人……我大感错愕,差不多达到惊惶的程度。在苏联,你只在监狱和集中营里才会碰到‘见证人’。在这里,人们真的能够进去与他们一起喝杯茶吗?我的比喻也许有点不伦不类,可是请想像一下,这好比你经过一间大厦,有个招牌写着‘科萨诺斯特拉,黑手党总部。’在我的祖国,见证人被严令通缉,有如黑手党在其他国家里被通缉一般。”

      这些简短的例证足以表明许多没有偏见的观察者已经意识到的事——见证人本身绝不怀有国家主义思想或政治偏见。他们的信仰是超国家的,因为他们希望效法绝无偏私的上帝。——使徒行传10:34。

      [第23页的图片]

      你会不先看标签便随手取食第一种药丸吗?

      [第24页的图片]

      你的宗教是你生来就信的,抑或是你自己选择的?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