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人
    守望台2014年 | 4月15日
    • 玛丽莲在离去前伤心地看着丈夫和年幼的儿子吉米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人

      一个人不能做两个主人的奴隶。你们不能又做上帝的奴隶,又做财富的奴隶。——马太福音6:24

      你能回答吗?

      • 哪些圣经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家庭责任?

      • 我们做怎样的决定就能表明自己唯独以耶和华为主人?

      • 我们把耶和华放在首位,做明智的决定,他会怎样赐福给我们?

      1-3.(甲)今天,为什么很多人都感到有经济压力?(乙)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些人选择怎样做?(见第17页图片)(丙)在教养孩子方面,他们有什么顾虑?

      一个叫玛丽莲a的姊妹说:“我丈夫詹姆斯每天下班回到家都累得不得了,可是他的薪水很少,只够我们一家糊口。我想减轻他的担子,也想给儿子吉米买点像样的东西,让他能跟同学一样。”玛丽莲还想帮补一下亲戚,再存点钱。她有很多朋友都到国外赚钱去了,她自己也在考虑要不要去。不过,她心里实在拿不定主意。为什么呢?

      2 玛丽莲舍不得离开家人。她担心自己一走,家人就很难维持属灵常规了。不过,她劝自己说:“别人也去国外一段时间了,他们的家人不是没有离开真理吗?”可是,她又放心不下儿子,担心自己远在他乡,能不能教好他。通过互联网真的能“照耶和华的意思管教”儿子,纠正他的思想吗?(以弗所书6:4)

      3 玛丽莲问丈夫的意见,丈夫当然不想让她走,但也表示不会阻止她。她也问过其他人有什么意见。长老和一些弟兄姊妹劝她不要离开,但有些姊妹却鼓励她去,说:“如果你爱家人,就得去。你在国外也可以继续事奉耶和华。”玛丽莲心里很矛盾,但她还是告别了丈夫和儿子,到国外工作去了。她向家人保证,自己很快就会回来。

      家庭责任与圣经原则

      4.(甲)为什么许多人选择离乡背井?(乙)他们通常把儿女交给谁照顾?

      4 耶和华不想看到他的仆人吃不饱,穿不暖。(诗篇37:25;箴言30:8)在事奉上帝的人中,自古就有一些选择离乡背井,以求糊口维生。例如,为了不被活活饿死,族长雅各叫儿子们到埃及去买粮食。b(创世记42:1,2)今天,许多人离乡背井却不是因为吃不上饭,而是因为债务缠身,还有些人是为了提高家人的生活水平。他们生活的地区经济往往不景气,于是他们选择离开家人,到外地甚至外国去。通常,他们都把年幼的孩子留在家里,由自己的父母、年纪大点的儿女或亲友照顾。虽然舍不得配偶和孩子,很多人还是觉得只有出国才能解决问题。

      5,6.(甲)耶稣的教导表明,人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安全感?(乙)耶稣教门徒祈求天父赐下什么东西?(丙)耶和华怎样赐福给我们?

      5 在耶稣的日子,许多人都处于社会底层,生活十分艰难。他们可能觉得,要是手头宽裕点,就会更快乐,更有安全感。(马可福音14:7)耶稣却劝人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钱财上,而是要仰赖耶和华,因为耶和华所赐的才有永恒 的价值。耶稣在登山宝训里提到,真正的快乐和安全感不是来自物质财富,也不是单靠人的努力就能得到的,而是基于我们跟天父的友谊。

      6 耶稣教人怎样祷告时,没有教我们要祈求生活安逸,而是教我们要祈求上帝赐“今天所需 的食物”,也就是每天的必需品。耶稣也向听众指出:“不要再为自己在地上积存财宝,……倒要为自己在天上积存财宝”。(马太福音6:9,11,19,20)我们可以深信,既然耶和华应许赐福给我们,就一定会说到做到。他不仅仅是悦纳我们而已,也会满足我们的真正需要。只有信赖仁爱的天父,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感到安全。这些都是金钱买不到的。(请读马太福音6:24,25,31-34)

      7.(甲)耶和华把教导儿女的责任交给谁?(乙)为什么父母应该合力教导孩子?

      7 先追求上帝的正义意味着要以耶和华的观点看待家庭责任。摩西律法规定,父母有责任教导儿女认识并事奉耶和华。今天,为人父母的基督徒也有责任这样做。(请读申命记6:6,7)上帝把教导孩子的责任交给了父母,而不是爷爷奶奶或其他人。所罗门王说:“我儿,你要听从父亲 的管教,不要舍弃母亲 的法度。”(箴言1:8)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耶和华的观点:父母双方都要陪在孩子身边,合力教导他们。(箴言31:10,27,28)父母每天言传身教,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特别是在属灵方面。孩子看到父母怎样事奉耶和华,听到父母怎样谈及上帝,一定获益良多。

      预想不到的后果

      8,9.(甲)父母离开孩子到外地工作,彼此间的感情往往会变得怎样?(乙)父母和孩子分隔两地,会在情绪和道德方面产生什么难题?

      8 出国前,很多人都会考虑要付出什么代价,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可是,远离家人的种种后果,有多少人能一一料到呢?(箴言22:3)c玛丽莲出国工作后没多久,就感受到与家人分隔两地的痛苦。她的丈夫和孩子也很痛苦。小吉米常常问她:“你为什么走了,不要我了?”玛丽莲本来只打算离开几个月,但想不到一走就走了好几年。她察觉到家人渐渐变了,这让她心里很难受。吉米开始抗拒她,跟她越来越生疏。玛丽莲伤心地说:“他不爱我了。”

      9 父母和孩子分隔两地,可能会产生情绪和道德方面的难题。d孩子的年龄越小,父母和孩子分开的时间越长,家庭各成员受到的伤害就越深。玛丽莲向吉米解释,自己做的都是为他好。可是,吉米却觉得妈妈抛弃了他。开始的时候,吉米抱怨见不到妈妈,但渐渐地,吉米就不想见妈妈了。玛丽莲回家探望家人时,吉米恨不得她快点走。吉米觉得,妈妈没有资格得到他的爱,他也不想听妈妈的话。跟父母分开的孩子很多都有这样的心态。(请读箴言29:15)

      玛丽莲通过视频跟詹姆斯和吉米通话

      你不能通过互联网抱抱孩子(见第10段)

      10.(甲)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寄礼物作为补偿,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乙)父母不能通过远程通讯方式做什么?

      10 玛丽莲不在孩子身边,只好寄钱寄礼物给他,作为补偿。不过,她还是发觉自己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另外,玛丽莲也无意中向孩子灌输了一种观念,让他以为金钱比什么都重要,比跟耶和华和家人的关系还重要。(箴言22:6)吉米对玛丽莲说:“你不用回来,给我寄礼物就行了。”玛丽莲看出,通过远程通讯方式,例如写邮件、打电话或视频通话,是教导不了儿子的。玛丽莲说:“你不能通过互联网抱抱孩子,在他睡觉前亲亲他。”

      玛丽莲在工作的地方被老板性骚扰

      跟配偶相隔两地,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见第11段)

      11.(甲)离开配偶到外地工作,会怎样影响夫妻关系?(乙)玛丽莲怎样看出,自己应该回到家人身边?

      11 玛丽莲跟耶和华的关系也受到了影响,她每周最多只能用一天来参加聚会和传道。此外,她跟丈夫詹姆斯之间也出现了问题。玛丽莲的老板想跟她发生关系,她常常都要应付老板的性骚扰。由于配偶不在身边,玛丽莲和丈夫碰到难题都是找别人倾诉,结果日久生情,还差点通奸。虽然他们俩还没有走到通奸这一步,但玛丽莲看出,夫妻相隔两地,根本不能按圣经所说的,满足配偶在感情上和性方面的需要。他们无法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在举手投足之间随时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情,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想法。他们也不能轻抚对方的手,深情地拥抱,不能通过夫妻间的亲密举动流露爱意,“在房事上”“尽本分”。(雅歌1:2;哥林多前书7:3,5)他们不能跟儿子一起全心全意地事奉耶和华。玛丽莲忆述:“区域大会的一个节目强调我们要经常举行家庭崇拜,才能在耶和华的大日子保全生命。我听到后茅塞顿开,明白自己应该回家去。我必须修复自己跟耶和华还有家人的关系。”

      别人的意见不一定可取

      12.跟家人分隔两地的基督徒应该听从圣经的什么劝告?

      12 对于玛丽莲回家的决定,身边的人各有不同的反应。当地会众的长老称赞她有信心,有勇气。不过,会众里跟她一样离开配偶和孩子的人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不但没有以玛丽莲为榜样,还劝她留下来,说:“你很快就会后悔的。你回去老家靠什么生活呢?”基督徒不该说这种消极的话,给同工泼冷水,倒该“唤醒年轻妇女要爱丈夫,爱儿女,……持家有道[料理家务,《和合本》]”,也就是好好照顾自己 的家,“免得上帝的话语受人诋毁”。(请读提多书2:3-5)

      13,14.为什么人需要很大的信心,才能做耶和华喜悦的事,而不是按照亲属的意愿做事?请举例说明。

      13 在有些地方,人们很注重传统,家庭观念很重,特别是觉得不可违抗父母的意愿。许多选择到外地工作的人都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为了做耶和华喜悦的事,他们要违背传统和亲属的意愿,的确需要很大的信心。

      14 请看看卡琳的经历。她说:“儿子唐唐出生时,我和丈夫正在国外工作。当时我刚刚开始学习圣经。家里所有人都想让我把儿子送回老家去,交给我父母照顾,等我们经济稳定一些,再把他接过来。”卡琳坚持要把儿子留在身边,可是丈夫和家里人都嘲笑她,还说她懒惰,不想出去工作。卡琳说:“老实说,当时我也不是完全清楚把唐唐交给父母照顾几年有什么不好。但我知道,我们才是唐唐的父母,耶和华把养育他的责任交给了我们。”后来,卡琳又怀了孕,她不信主的丈夫要她把肚子里的孩子打掉。卡琳之前做了耶和华看为对的事,信心受到了强化,因此在这次考验下也没有妥协。现在,他们很高兴能一家四口生活在一起。如果当初卡琳把一个孩子或两个孩子都交给别人带,结果可能就大不相同了。

      15,16.(甲)一个姊妹小时候有什么经历?(乙)为什么她没有把自己的女儿交给别人照顾?

      15 一个叫维琪的姊妹说:“爸爸妈妈只把妹妹带在身边,把我留给外婆照顾了好几年。后来,我终于能跟他们在一起了,可是我对爸爸妈妈的感情跟以前不一样了。妹妹可以无拘无束地跟爸爸妈妈谈心,抱着他们,跟他们很亲。我却觉得跟他们有距离,直到我长大了,还是很难跟他们说心里话。我和妹妹都答应父母,等他们老了,一定会好好照顾他们,妹妹是因为爱他们,而我多半是出于责任感。”

      16 维琪接着说:“现在,我妈妈想让我把女儿送回老家,给她带,就像她以前把我交给外婆带那样。我婉言拒绝了。我和丈夫都想亲自抚养女儿,按耶和华的意思教导她。我不希望女儿长大后跟我没感情。”维琪看出,爱耶和华,谨守圣经原则才是明智的,这比赚钱和迎合家人的意愿更重要。耶稣清楚指出:“一个人不能 做两个主人的奴隶。……不能 又做上帝的奴隶,又做财富的奴隶。”(马太福音6:24;出埃及记23:2)

      尽心竭力事奉耶和华,必蒙他赐福

      17,18.(甲)基督徒一定能够怎样做?(乙)下篇课文会谈谈什么?

      17 天父耶和华承诺,只要 我们在生活上先追求他的王国和正义,他必定会满足我们的真正需要。(马太福音6:33)因此,真基督徒是一定能够 取悦耶和华,跟从圣经原则的。耶和华保证,不管我们遇到什么难题,他必为我们“打开出路”。(请读哥林多前书10:13)我们要“热切等候”耶和华,也要“倚靠他”,通过祷告向他寻求智慧和指引,并服从他的一切吩咐。这样,他就会帮助我们渡过难关。(诗篇37:5,7)我们唯独以耶和华为主人,把他放在首位,尽心竭力事奉他,就会蒙他赐福,所做的“尽都亨通”。(参看创世记39:3)

      18 人回到家人身边后,可以怎样弥补长期分离所造成的种种难题呢?可以怎样维持家人的生计,不用跟他们分开呢?我们可以怎样怀着爱心,鼓励别人做正确的决定呢?下篇课文会谈谈这些问题。

  • 鼓起勇气,耶和华必帮助你!
    守望台2014年 | 4月15日
    • 玛丽莲和詹姆斯在机场拥抱,儿子吉米看着他们

      鼓起勇气,耶和华必帮助你!

      我们可以勇气十足地说:“有耶和华帮助我”。——希伯来书13:6

      你能回答吗?

      • 父母必须怎样做才能帮助家人亲近耶和华?

      • 家主可以怎样做,即使不用出国工作,也能养家?

      • 如果亲戚给我们压力,要我们出国赚钱,可以怎样应付?

      1,2.很多出国工作的人回老家后都要面对什么问题?(见第22页图片)

      有个叫爱德华多a的弟兄忆述:“我在国外有份相当好的工作,身居要职,能赚不少钱。不过,跟耶和华见证人学习圣经后,我看出自己必须陪在家人身边,在灵性上照顾她们,这比赚钱更重要。于是,我决定回国去。”(以弗所书6:4)

      2 爱德华多知道,这个决定能令耶和华喜悦。不过,正如上篇课文提到的玛丽莲那样,爱德华多还要修复与家人的关系。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此外,他的老家经济不景气,很难找到工作养家。他该怎样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呢?会众里的弟兄姊妹可以怎样帮助他呢?

      修复与耶和华和家人的关系

      3.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孩子会有什么感觉?

      3 爱德华多说:“我知道自己在孩子最需要指引和关爱的时候忽视了她们。我没能给她们读圣经故事,没能跟她们一起祷告,没能抱抱她们,陪她们玩。”(申命记6:7)他的大女儿安娜回忆说:“爸爸不在家,我觉得心里很不踏实。他回到家时,我只认得他的脸,认得他的声音。他抱我的时候,我觉得很别扭。”

      4.为什么家主长期离开家人后,会觉得很难在家里带头?

      4 父亲离开家人的时间越长,就会越难在家里带头。爱德华多的妻子露比说:“我要身兼两职,又当爸又当妈,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我来做主。爱德华多回来后,我要学会按圣经所说的服从他。直到现在,我有时候还得提醒自己,丈夫在家,家里的事该由他做主。”(以弗所书5:22,23)爱德华多说:“女儿习惯了有事就找妈妈,问妈妈同不同意。可是我和妻子都明白,孩子们需要看出家里的事是要爸爸妈妈一起商量才会决定的。我要学会按圣经的指引领导家人。”

      5.(甲)一个弟兄长期离开家人后,努力怎样做?(乙)这带来了什么结果?

      5 爱德华多决心尽力修补跟家人的关系,也努力帮助她们亲近耶和华。他说:“我的目标是,除了在口头上教孩子圣经真理,也要立下榜样,让她们看出,爸爸不是只在嘴上说 爱耶和华,也有行动。”(约翰一书3:18)爱德华多显出信心,耶和华有没有赐福给他呢?安娜说:“爸爸努力拉近跟我们的关系,努力做个好爸爸,我感觉跟他亲近多了。看到他在会众里尽力追求善工,我很自豪。虽然这个世界想把我们从耶和华身边拉走,但由于看见父母那么重视跟耶和华的关系,我和妹妹都很想效法他们。爸爸承诺不会再离开我们,他的确说到做到。要不然,我可能已经离开耶和华的组织了。”

      履行责任

      6.请用一个例子说明,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6 在巴尔干半岛发生战争期间,虽然生活艰难,当地有些耶和华见证人的孩子却感到快乐。为什么呢?因为父母不能出门上班,只能留在家里跟孩子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聊天。这说明了什么呢?孩子需要父母陪在他们身边,这比金钱或礼物更重要。正如圣经所说,父母的关爱和教导能让孩子得益。(箴言22:6)

      7,8.(甲)有些父母回到孩子身边后,孩子的态度也许令他们有什么反应?(乙)父母可以怎样弥补裂痕?

      7 有些父母回到孩子身边后,孩子却对他们很冷淡,或者跟他们对抗。这些父母也许心里很难受,埋怨孩子说:“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我呢?”其实,孩子有这样的态度,主要原因可能是父母离开了他们,伤害了他们幼小的心灵。父母可以怎样弥补裂痕呢?

      8 首先,要祈求耶和华帮助你体谅家人内心的感受,求他帮助你真挚地关心他们。此外,要明白问题之所以出现,你也有一定的责任。你跟家人说话时,也要承认这点。真诚地向家人道歉,也许有助于消除家人的不满。你尽力弥补对配偶和孩子造成的伤害,他们会感受到你的真诚。只要你有耐心,不放弃,就可以渐渐得回家人的爱和尊重。

      “照顾自己家里的人”

      9.为什么基督徒“照顾自己家里的人”,并不需要在这个快要消逝的世界里追求财富?

      9 使徒保罗向基督徒指出,如果年长的基督徒不能维持生计,他们的儿孙就该“报答父母和祖父母”,照顾他们。不过,保罗也提醒所有人,只要不缺乏生活必需品,有衣有食有地方住,就该知足。我们不该老想着要提高生活水平,也不该以金钱为保障。(请读提摩太前书5:4,8;6:6-10)基督徒“照顾自己家里的人”,并不需要在这个快要消逝的世界里追求财富。(约翰一书2:15-17)千万不要让“骗人的财富”或“生活的忧虑”妨碍我们和家人进入上帝正义的新世界,“抓紧真正的生命”。(马可福音4:19;路加福音21:34-36;提摩太前书6:19)

      10.为什么我们有上帝所赐的智慧,就能避免负债?

      10 耶和华知道,我们没有钱是不能生活下去的。可是,唯独上帝的智慧才能真正保护人,保存人的生命,金钱却做不到。(传道书7:12;路加福音12:15)许多人都没计算过,出国工作原来要花很多很多钱,而且到了国外工作后,也不一定能存下钱来。事实上,出国打工还可能造成很大难题。许多人回国时,欠的债甚至比出国前还多。他们非但不能用更多时间事奉上帝,反而做了债主的奴隶。(请读箴言22:7)其实,避免借债才是明智的做法。

      11.全家人按预算生活,可以怎样减轻经济压力?

      11 爱德华多知道,要好好照顾家人,就得节省开支。他和妻子仔细衡量一家人的真正需要,然后做了个预算。现在,他们按着这个预算生活,处处节约,精打细算。虽然不容易,但他们全家通力合作,不把钱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b爱德华多说:“比如,我给孩子找到了不错的公立学校,她们就不用再上私立学校了。”爱德华多希望找到一份不妨碍属灵活动的工作,他和家人都为此向耶和华祷告。耶和华怎样回应呢?

      12,13.(甲)为了养家,一个父亲怎样做?(乙)他决心过简朴的生活,耶和华怎样赐福给他?

      12 爱德华多说:“头两年,我的收入只够一家人勉强生活,有时候还入不敷出,积蓄一天比一天少。我的身体也很疲累。不过,我们一家人可以参加所有聚会,也能一起传道。”爱德华多下定决心,不会找要长期离开家人的工作,无论要离家几个月还是几年,他都不会接受。爱德华多说:“我学着做各种各样的工作,这样,一旦某个工作不行了,还可以做别的工作。”

      玛丽莲和家人在小吃摊工作,维持生计

      你能学着做各种各样的工作,好维持家人的生计吗?(见第12段)

      13 爱德华多回国后,要用更长时间才能还清债务,要还的利息也更多。不过他认为,这只是小小的代价,因为现在他可以经常跟家人一起从事各种活动,这正是耶和华希望父母做的。爱德华多说:“跟在国外的时候相比,我现在的收入还不到那时的十分之一。不过,‘耶和华的手并没有缩短’,我们从没挨过饿。我们还决定做先驱呢。过了不久,这里的经济情况竟然好转了,养家就容易多了。”(以赛亚书59:1)

      应付来自亲人的压力

      14,15.(甲)如果亲戚给我们压力,要我们出国赚钱,可以怎样应付?(乙)我们重视跟耶和华的关系,立场坚定,可能有什么好结果?

      14 在许多地方,人们觉得有责任送钱、送礼物给亲友。爱德华多说:“这是我们的文化,我们很喜欢送东西给别人。不过,送礼也要量力。我婉转地向亲戚解释,我会尽力慷慨地对待他们,但前提是要先满足我们一家的属灵需要,不影响我们的属灵常规。”

      15 不管是放弃工作回国,还是决定留在家人身边不出国,人往往都要面对很大的压力。有些亲戚一心盼望他们能寄钱回来,现在希望成为泡影,可能很生气,看不起他们,对他们很失望。有些亲戚还可能说他们自私。(箴言19:6,7)爱德华多的女儿安娜说:“我们不会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而牺牲跟耶和华的关系,这也许能让一些亲戚看出,崇拜耶和华对我们多么重要。如果我们对他们有求必应,他们又怎么能明白这点呢?”(参看彼得前书3:1,2)

      信赖上帝

      16.(甲)一个人可能会怎样“想出虚谎的道理来自欺”?(雅各书1:22)(乙)我们怎样做决定耶和华才会赐福给我们?

      16 一个姊妹离开了丈夫和孩子,只身来到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她告诉长老:“为了来这里,我们做了很大牺牲,我丈夫还放弃了长老的职分。我真的希望能得到耶和华赐福。”如果我们对耶和华有信心,按他的旨意去做决定,他当然会赐福给我们。不过,如果我们做一些违背耶和华旨意的决定,甚至为此不必要地放弃为他服务的机会,又怎能期望耶和华会赐福给我们呢?(请读希伯来书11:6;约翰一书5:13-15)

      17.(甲)为什么我们在做决定之前就要寻求耶和华的指引?(乙)我们可以怎样寻求他的指引?

      17 在做决定或许下承诺之前 就要寻求耶和华的指引,而不是之后才这样做。要祷告求上帝赐给你圣灵和智慧,引导你做正确的抉择。(提摩太后书1:7)你可以问问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我愿意服从耶和华呢?就算受到迫害也愿意服从他吗?”如果你愿意忍受迫害,那么降低生活水平又怎样呢?你愿意在这方面作出牺牲,以求服从耶和华,留在家人身边吗?(路加福音14:33)耶和华承诺会帮助你,就一定不会食言。你也可以请教长老,听听他们根据圣经提出的建议,并按照建议去做,表明你信赖上帝。长老不能替你做主,却能帮助你做明智的抉择,过快乐的生活。(哥林多后书1:24)

      18.(甲)谁要负起养家的责任?(乙)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帮助弟兄姊妹?

      18 耶和华要求一家之主负起养家的责任。很多家主选择在本地努力工作养家,而没有向压力或引诱屈膝,离开家人出国打工。我们实在应该称赞这些弟兄,并为他们祷告。有些弟兄姊妹遭遇不幸,例如受天灾影响或急需医疗费用。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实际行动表明我们关心他们,体现基督徒的真爱。(加拉太书6:2,5;彼得前书3:8)你可以在经济上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吗?你可以帮他们在本地找工作吗?你这样做,他们就不会承受那么大的压力,以致要离开家人到外地打工了。(箴言3:27,28;约翰一书3:17)

      记得耶和华必帮助你

      19,20.为什么我们可以深信,耶和华必帮助我们?

      19 圣经劝勉我们:“不要贪爱钱财,要以现在所有的为足。上帝说过:‘我决不离弃你,决不撇下你。’所以我们可以勇气十足地说:‘有耶和华帮助我,我决不害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希伯来书13:5,6)我们怎样看出这番话千真万确呢?

      20 有个住在发展中国家的弟兄做了长老很多年,他说:“人们常常说,耶和华见证人很快乐。别人也留意到,就算是贫穷的耶和华见证人也穿得挺不错,看起来生活条件比一般人还好。”这不是让我们想起耶稣对先追求王国的人所作的应许吗?(马太福音6:28-30,33)天父耶和华爱你,想把最好的给你和你的孩子。圣经说:“耶和华的眼目环顾全地,要显大能帮助那些全心归向他的人。”(历代志下16:9)耶和华给我们的诫命,包括跟家庭和金钱有关的诫命,全都对我们有益。我们谨守遵行,就表明自己爱他,信赖他。正如圣经所说:“我们遵守上帝的诫命,就是爱他了,况且他的诫命并不是沉重的负担”。(约翰一书5:3)

      21,22.你为什么决心信赖耶和华?

      21 爱德华多说:“我很后悔自己曾经离开妻子和女儿,但我知道时光不能倒流,所以一直努力向前看。我以往的很多同事现在都很有钱,但他们一点也不快乐,有很多家庭难题。我们一家却很快乐!我很欣赏有些留在本国工作的弟兄,他们虽然很穷,却以属灵的事为生活重心。我们都体验到,耶稣所作的应许绝对可靠。”(请读马太福音6:33)

      22 要鼓起勇气,服从耶和华,全心信赖他。要好好履行责任,照顾家人的属灵需要,表明你爱上帝,爱配偶,爱儿女。这样,你就必体验到耶和华帮助你。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