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廣東話)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1 12/15 763-764頁
  • 你已讀過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你已讀過嗎?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1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豐富的資料
  • 怎樣閱讀和記憶
    神治傳道訓練班指南
  • 天天閲讀聖經而得益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5年
  • 閱讀和朗讀要用心
    神聖教育使你得益——傳道訓練班課本
  • 聖經——一本當讀之書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1年
《守》71 12/15 763-764頁

你已讀過嗎?

「讀過什麼?」你會問。《永生——在上帝之子的自由中》自從這本書在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發行以來,差不多一年已經過去了。如果你還未讀過它,何不現在就開始呢?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呢?如果你不讀,你便會錯過大量屬靈的財寶了。這本研究聖經的輔助書籍含有很豐富的聖經資料,是特別為了幫助身為耶和華見證人的你面對生活的各種難題和教導其他人而寫成的。不錯,不久之後它會成為小組研經班研討課本,但是不要等到那時才吸收這些寶貴的知識。反之你應當立刻將它由頭至尾閱讀一次以獲悉其梗概。

當然,這本書不是單為耶和華見證人而寫的。你是否正和耶和華見證人研究聖經呢?若然你便會希望把它當作「課外讀物」一般閱讀一次。它會加速你在認識上帝的旨意方面的進步。事實上,我們極力提議所有的人在未獻身之前先將這本書閱讀一次。

豐富的資料

這本研究聖經的新輔助書籍是含有很豐富的資料。例如「治理『上帝教會』的屬天方式」這章書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們在這裡只提及一個要點:當你仔細地閱讀它時,你會體會到基督徒小組的epískopos[監督]和diákonos[助理僕人]兩字都是專用的字眼,但presbýteros[長老]一字卻可以用來指一個epískopos或diákonos。

「主的晚餐——慶祝釋放的晚餐」這章書特別受到讀者的讚賞。它除了對這個問題的各方面加以解釋之外,它比以前更清楚地闡明誰應該領受晚餐的象徵物與及一個人怎樣才能肯確地決定自己應否領受。

此外,其他各書闡明耶穌說基督徒「不屬這世界」與及保羅說基督徒將「身體獻給上帝」是什麼意思,這些原則應該怎樣影響到你對職業的選擇與及你對當地的政治活動和各國間的紛爭所懷的態度。——約翰福音17:16;羅馬書12:1。

這本研究聖經的新輔助書籍含有很多精闢的解釋,其中之一是對彼得前書3:21,的說明;這節經文的一部分說:「這水所表明的浸禮……也拯救你們。」這裡所指的究竟是哪種浸禮呢?這救恩是什麼呢?是在哈米吉多頓的時候獲得拯救嗎?

再者,為什麼說,耶穌的浸禮象徵他獻身遵行他天父的旨意是不對的呢?耶穌浸入水裡再出來是代表他的死亡和復活嗎?若不是,為什麼不是呢?請讀一讀這本書,這樣你便可以找出答案了。

但是這本讀本引起最大注意的無疑是含有關於上帝的七千年安息日和年代表的第一章。關於1975年很可能標明人類千禧年的開始這點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

但是問題是:你怎樣才能抽出時間來閱讀這本良好的聖經輔助書籍呢?我們可以說這主要是體會和組織的問題。有些人撥出時間在去年的暑假讀完它。有些人則將看電視的時間撥出來閱讀《永生》這本書而簡單地解決了這問題。(以弗所書5:15,16)也許你可以將你忙碌的時間表的某些時間作更好的運用。例如,你每日有乘搭公共汽車、地下火車或火車上班,或每週參加幾次小組的聚會嗎?那麼,你何不攜著《永生》一書以便在途中閱讀呢?

或者你和你的家人可以每日在晚飯後用十至十五分鐘的時間閱讀它嗎?關於這點,守望台社社長諾爾最近收到以下的一封信:

「我和我一家很感激你去年夏天在蒙特利奧的區務大會中所作的提議:在晚膳之後尚未離開餐桌之前用一點時間閱讀《永生》這本書。這種新找到的時間使我們能夠在兩個月內讀完這本書而獲得很豐富的資料幫助我們在傳道工作方面得到更完善的裝備。現在我們利用這些時間閱讀一些以前我們忽略了的社方出版物。我們很感激你,諾爾弟兄,幫助我們注意到這些新找到的時間——不然的話,這些時間便會浪費了。」

時間是寶貴的,所以要明智地運用它。如果你有一本《永生——在上帝之子的自由中》,你的確擁有一本好書。你若利用時間至少把它迅速地讀一遍,這樣的時間是花得很值得的。當你讀到一些新資料時你可以慢下來,以消化它的資料,但是不要因為沒有時間仔細研究它就將它擱下。要現在便抽出時間閱讀它!

    中文繁體(廣東話)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廣東話)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