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廣東話)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1 9/8 14-15頁
  • ‘上帝為甚麽取去我的孩子?’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上帝為甚麽取去我的孩子?’
  • 警醒!1991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對人毫無安慰,也不符合聖經
  • “那末,為甚麽我的孩子會死去?”
  • “我的孩子有甚麽希望?”
  • 剖析關於死亡的若干謬見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2年
  • 應該多早開始教導你的兒女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2年
  • 孩子夭折——上帝為何容許?
    警醒!1991年
  • 幫助孩子應付哀傷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1年
《警》91 9/8 14-15頁

聖經的觀點

‘上帝為甚麽取去我的孩子?’

對任何父母來説,孩子的死亡都是一件十分傷心的事。這也是一場痛苦的經驗,不是僅用言語便可以消除的。但是,假如你曾痛失親兒,而且無法明白何以上帝要把你的孩子取去,你便錯怪上帝了。這種錯誤的觀念只會增加你的憤慨而已。你需要明白真相:上帝並沒有取去你的孩子。

可是,許多人卻懷有相反的念頭。例如,一位悲傷不已的婦人凝視着一個未蓋起來的靈柩,她那17歲的兒子躺卧在其中,抗癌的治療法不但沒有把他醫好,反而把他的頭髮弄得十分稀疏。婦人轉向一位訪客,用顫抖的聲音説:“天主要湯美到天上陪伴他。”她是個天主教徒,這樣的想法是教堂多年來向她灌輸的。基督新教徒也一直把兒童的死亡歸咎於上帝。著名的基督新教改革家喀爾文在他那僅活了兩週的兒子夭折後説:“在我們幼小的兒子死亡時,上主無疑將一道痛苦的傷痕加在我們身上。”

據一個古老的猶太寓言説,有一位猶太律法師的孿生兒子在他們的父親離家後不久便死去。律法師回家時向妻子問及孩子的情況,妻子回答説:“假如有人借給你兩件貴重的珠寶,説它們在你手上時你可以隨意把玩觀賞。物主要你歸還珠寶時,你能够為這件事爭辯嗎?”他回答説:“當然不能!”於是,她讓律法師看見兩個已經死去的兒子,然後簡單地説:“上帝要取回他的珠寶。”

對人毫無安慰,也不符合聖經

創造者是否如此殘酷不仁,以致他會任意將死亡加諸兒童身上,即使他意識到此舉會傷透父母的心?絶不然。聖經的上帝是不會這樣行的。據約翰一書4:8説:“上帝就是愛。”請留意,經文不是説上帝有愛心或是上帝是仁愛的,而是説上帝就是愛。上帝的愛是如此強烈、真摯和完全,這種愛如此充充足足地洋溢在他的品格和作為裏,以致聖經可以將他稱為愛的化身。他絶不是一個僅為了“要取回他的珠寶”便不惜殺死小孩子的神。

剛相反,上帝不自私地深愛小孩子。耶穌的所言所行都完全反映出他天父的屬性。耶穌對兒童懷有親切的個人關注。有一次,他把一個小孩子擁進懷裏,並且教導門徒要像小孩子一般天真無邪、謙卑自抑。(馬太福音18:1-4;馬可福音9:36)多個世紀以前,耶和華已教導他的百姓要珍視自己的兒女,向他們施以適當的訓練、管教和照顧。(申命記6:6,7;詩篇127:3-5)他希望每個家庭相親相愛地活下去而非被死亡所拆散。

“那末,為甚麽我的孩子會死去?”

許多人認為,既然上帝是全能的,他必定在背後主宰着世上發生的每一件事,包括小孩子的死亡在内。但情形卻無須是這樣。當約伯在一場災難中喪失了十個兒女時,他以為是上帝將這場可怕的災禍降在他身上。起初他並不知道聖經向我們透露的真相。在這個事例上,罪魁是上帝的一個仇敵,名叫撒但的超人靈體。他大力折磨約伯是要迫使他放棄對創造主的忠誠。——約伯記1:6-12。

類似地,今天大部分人都不意識到撒但在世上操有多大的影響。聖經透露撒但——不是耶和華——才是這個腐敗的事物制度的統治者。正如約翰一書5:19指出:“全世界都卧在那惡者手下。”世上所有悲慘的事情絶不是耶和華所促成的。他並沒有取去你的孩子。

那麽,這是否意味到撒但奪去了你的孩子呢?他並沒有直接奪去你的孩子。當初人在伊甸園裏反叛上帝時,他便使自己臣服在撒但的統治之下了。他令自己和後代都失去了永遠、健康的生命。(羅馬書5:12)結果,我們生活在一個與上帝隔絶的事物制度裏,不得不應付聖經稱之為“在乎當時的機會”的各種情形,忍受人生種種出乎預料而且時常帶來悲哀的遭遇。(傳道書9:11)撒但正‘迷惑普天下的人’。(啟示錄12:9)他竭盡全力要使人離棄上帝。因此,他散播許多有關上帝的醜惡謊言。其中之一是説上帝用死亡使父母與兒女飽嘗分離的痛苦。

“我的孩子有甚麽希望?”

與其埋怨上帝,痛失孩子的父母不如尋求上帝在聖經裏向人提出的安慰。偽宗教使許多人對於死去的孩子的情況大感困惑。天堂、地獄、煉獄、靈薄獄——這些地方給人的感覺由不可理解至十分恐怖不等。另一方面,聖經卻告訴我們,死者是沒有知覺的,他們的情況好像熟睡了的人一般。(傳道書9:5,10;約翰福音11:11-14)因此,父母們無須擔心他們的孩子死後會到哪裏去,正如他們不會為熟睡的孩子擔心一般。耶穌曾宣布,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裏的”都要“出來”,在地上的樂園裏復活享受新的生命。——約翰福音5:28,29;路加福音23:43。

誠然,這個希望並不能完全抵消死亡所造成的悲傷。耶穌自己也曾為好友拉撒路的死亡傷心流淚——即使他在數分鐘之後便使拉撒路復活過來!但是,最低限度死亡並不一定是一了百了。耶穌和他的天父耶和華都恨惡死亡。聖經將死亡稱為‘最後的仇敵’,並且説它會被“毁滅”。(哥林多前書15:26)在將臨的樂園裏,當撒但的統治成為過去之後,死亡亦會隨之永遠消逝。死亡的無辜受害者將會復活過來。因此,當父母與死去的兒女重聚時,我們便可以説:“死亡啊,你的災害在哪裏呢?”——何西阿書13:14。

    中文繁體(廣東話)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廣東話)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