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廣東話)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6 1/22 15-17頁
  • 如果朋友闖了禍,我該怎麽辦?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如果朋友闖了禍,我該怎麽辦?
  • 警醒!1996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我可以挽救他’
  • 你可以怎樣提出幫助
  • 裝作若無其事?
  • 力不從心
  • 我的朋友犯了錯,我該不該說出來呢?
    警醒!2008年
  • 上帝請你成為他的朋友
    你能成為上帝的朋友!
  • 朋友為什麼要傷我心?
    警醒!2000年
  • 如何幫助患病的朋友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0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6年
《警》96 1/22 15-17頁

青年人問……

如果朋友闖了禍,我該怎麽辦?

十四歲的謝莉説:“我的好朋友脱離組織,不再是基督徒了。我覺得非常痛心。我曾苦口婆心地設法鼓勵她!”a

你可曾有個密友闖了禍,或漸漸過一種有問題的生活方式嗎?約翰尼説:“我和克里斯很要好。我們是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竟然離家出走,使我大吃一驚。我覺得有責任要把他找回來,所以整夜駕車到處去找他。”

聖經警告在末世的日子,不論老幼,人人都會面對很大壓力。(提摩太後書3:1-5)所以難怪不時有年輕的基督徒失足跌倒。但如果事情發生在你所愛的人身上,你便可能感到懸慮不安;你會既傷心,又氣憤,但又同情他。你渴望幫助你的朋友,但你可以怎樣行?

‘我可以挽救他’

聖經説:“你們該知道,凡使罪人轉回、離開錯路的,就能救罪人的魂免致死亡,又能遮蓋許多的罪。”(雅各書5:20)但這是否意味到你要肩負起這項責任呢?不一定。你朋友的父母才對他負有主要的責任。b(以弗所書6:4)聖經進一步在加拉太書6:1説:“弟兄們,即使有人不知不覺失足了,你們有屬靈資格的人,也要懷着温和的靈,嘗試矯正這樣的人。”會衆的長老在這方面特别具備資格。他們比你更有經驗去幫助他。

你必須意識到,年輕人的人生經驗頗有限。(可參閲希伯來書5:14。)所以要合理地承認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限度,不要試圖螳臂當車。(箴言11:2)請想想一個名叫麗貝卡的青年。她曾設法幫助一個染上毒癮的男性朋友,對方是她的一個親屬。她回憶説:“我感到很大壓力,因為他信任我過於自己的父母。我設法幫助他,他卻使我大失所望。最後我看出自己已無能為力,……我無法挽救他。”麗貝卡最後促請他向一些有資格幫助他的成年人求助。

年輕的馬修也有類似的經歷。但他一開始便承認自己的能力限度。他談及一個闖了禍的朋友説:“他向我傾訴難題,但我叫他去告訴自己的父母。這比我為他分擔難題好得多。”

你可以怎樣提出幫助

這絶非意味到你只能袖手旁觀,但也要因應環境。你的朋友可能想向你吐露心事,而你也自然想盡力支持他和聽他訴苦。(箴言18:24;21:13)但可能他已過着一種有問題的生活方式。所以較適當的做法是你主動告訴他,雖然你關心他,但卻絶不認同他的錯誤行徑。

另一種情況是,一個朋友可能承認自己的確犯了嚴重的過失,但他卻要求你為他保守秘密。可是,聖經説:“千萬不要……分擔别人的罪;自己要保持貞潔。”(提摩太前書5:22)如果你的朋友已病入膏肓而急需獲得醫治,你豈不會堅持要他去見醫生嗎?同樣地,如果他犯了大錯,他就需要獲得屬靈的幫助。替他保守秘密只會在靈性上殺死他,甚至會對會衆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你有義務要正視這個問題,將難題告訴會衆的長老。——可參閲利未記5:1。

年輕的卡羅蓮有一個誤入歧途的朋友,他向父母撒謊。於是卡羅蓮毅然採取果敢的行動,她説:“我限他兩星期内去見長老。要不然,我便會告發他。但這樣行絶不好受。”本文起頭談及的約翰尼便曾表現類似的果敢態度。他在憶述他的朋友時説:“我發現他跟一個女孩子同居時,我大感驚訝。他也在朋友家中跟其他人飲酒、吸煙。”約翰尼極力勸他改邪歸正,並且敦促他向會衆的長老求助。

你的朋友未必一定體諒你的好意。聖經告訴我們,年輕的約瑟看見兄弟行差踏錯時,他“將他哥哥們的惡行報給他們的父親”。兄長們當然不會喜歡他這樣行。事實上,‘他們就恨約瑟’。——創世記37:2-4。

裝作若無其事?

可是,如果你裝作若無其事的繼續跟你的朋友來往,這便會削弱你對他的幫助。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33警告基督徒,要避免跟一些行差踏錯的人來往。跟這些人密切往來,只會把你累垮了!

年輕的莫琳從好友莎莉秘密約會一事學到痛苦的教訓。莎莉不但太年輕不適宜結婚,而且跟她約會的男孩子也不是基督徒。莫琳故意不理會這件事,繼續與莎莉來往。結果怎樣?莫琳説:“最後,莎莉也替我撮合了一個世俗的男孩子,我們開始約會。”慶幸的是,莫琳及早從會衆的長老獲得幫助,不致泥足深陷。

琳恩為了要維繫她與一個名叫貝思的女孩的友誼,也曾面對同樣危險的處境。她回憶説:“我以為自己可以挽救她,但其實只是枉費心機。我與她一起上夜總會。我知道這樣行是錯的,但又不想傷害她。她的難題將我弄得精疲力竭。我一直保守秘密,滿以為難題會逐漸過去,但其實卻變得越來越大。”後來她的朋友貝思竟遭跟她約會的年輕男子所殺。這宗悲劇對琳恩彷如晴天霹靂,當頭棒喝。

忠於朋友看來是義不容辭的。可是,如果你的朋友實際跌落一個強力的漩渦而快要溺斃,你會親自跳下去救他嗎?這樣行只會同歸於盡。理智的做法是將一個救生圈抛給他。同樣地,你也需要一方面幫助對方,同時又要跟他們保持適當的距離。——猶大書22,23。

如果你的朋友被會衆開除,你就必須跟他保持距離。聖經吩咐我們“不可再跟他來往”。(哥林多前書5:11)雖然你仍會關心他,也會盡力幫助他,但卻絶不應附和他的惡行;相反,要忠於耶和華。(詩篇18:25)你必需保持堅定才可以推使他重新檢討自己的行為。更重要的是,你的忠貞行徑可以取悦耶和華。——箴言27:11。

力不從心

雖然你竭力幫助他們,但很多時都會勞而無功。麗貝卡在論及她的朋友時憶述:“我設法幫助他, 甚至寫信給他,但總是石沉大海。”卡羅蓮也花了多月的時間,設法幫助一個誤入歧途的朋友。但她“開始覺得自己能力實在有限”。

我們必須意識到,“各人都要為自己的事向上帝交帳”。(羅馬書14:12)雖然以切合實際的方式分擔别人的重擔或個人難題是適當的,但你絶不能背起别人的“擔子”,意即他對上帝所負的責任。聖經説:“各人都要負起自己的擔子。”(加拉太書6:5)你朋友有權作出個人的選擇,你無須為這件事負責。

話雖如此,眼見自己的朋友自甘墮落無疑是一件痛苦的事。一位名叫邁克的年輕男子在談到失去一個朋友時説:“這件事使我非常痛心。我跟馬克和他的父母很要好。我感到十分沮喪。”

失去知己的確是一件痛苦的事。但你可以將事情向一個你信任的人傾訴,這會對你大有幫助。(箴言12:25)麗貝卡説:“憑着父母的幫助,我得以渡過痛苦的難關。”你也可以在禱告中盡情向耶和華上帝傾訴你的感受。(詩篇62:8)卡羅蓮在仔細分析過事情之後説:“向耶和華禱告,並向人傳道使我大得安慰。我也盡力跟會衆的其他成員保持親密的關係,尤其是一些年長的姊妹。最後我看出對方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必須繼續過自己的正常生活。”如果你也這樣行,你肯定可以幫助自己,也許同時可以幫助你那行差踏錯的朋友。

[腳注]

a 人名經過删改。

b 為了簡單起見,我們會用男性稱謂來代表那些沒有指名道姓而泛指一般行差踏錯的朋友。

[第17頁的圖片]

要鼓勵你的朋友尋求幫助

    中文繁體(廣東話)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廣東話)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