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原則還是附和大衆——哪一樣是你的做事宗旨?
六年級學生諾里希托正參加運動比賽。突然間,他要面對一項抉擇。所有學生都要參加一個愛國儀式。他應當和同學一起參加這項看來是例行的活動嗎?
諾里希托從聖經獲悉,崇拜耶和華以外的神祇是不對的。(出埃及記20:4,5;馬太福音4:10)他也知道基督徒應當在一切世俗政治事務上保持中立。(但以理書3:1-30;約翰福音17:16)因此,儘管同學再三試圖使他改變初衷,他還是以尊重的方式堅守立場。在類似的情況下,你會怎樣做?
歸屬感
聖經指出上帝創造人是要人群居,與人相處,享受集體工作的樂趣。渴望獲得同伴、受人接納、享有歸屬感是自然不過的事。這些感覺不但使生活更加愉快,也會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平與協調。——創世記2:18;詩篇133:1;彼得前書3:8。
即使今日,某些地區的文化所強調的一致性也反映出這種天生的歸屬感。例如,日本的孩童自幼年便已受到訓練,要留意和服從大多數人的意願。世襲的傳統教導他們,與社會配合是他們最大的責任。“日本人遠較西方人喜歡群體工作,”前美國駐日本大使埃德温·賴肖爾説。賴肖爾對日本人的生活習慣一向都十分了解,他補充説:“西方人至少會向人表示個人的獨立意識,但大多數日本人卻會安於集體的模式,在衣着、行為、生活方式,甚至在思想上莫不皆然。”然而,認同感並不僅限於日本人,任何人都會有這種感覺。
面對要與人認同的壓力
盡力與人和平共處是好的。可是,盲目附和大衆卻會造成危險。為甚麽呢?因為群衆的喜好往往是與上帝認可的標準背道而馳的。聖經告訴我們:“全世界都卧在那惡者手下。”(約翰一書5:19)撒但狡猾地利用每一種可行的方法——物質主義、低下的道德標準、種族偏見、宗教偏見、國家主義等——影響大衆,使人人都偏離上帝。跟從以上的行徑實際上等於抗拒耶和華上帝和他的旨意。這正是聖經勸誡基督徒的原因:“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悦的旨意。”——羅馬書12:2。
既然基督徒生活在這個事物制度裏,必然會經常受到壓力要附和流行的見解。在這方面,年輕人特别容易受到影響。他們會有極強烈的感覺,要仿效同學的打扮和行徑。他們需要有真正的勇氣才能够向同輩解釋自己不參加若干活動的原因。然而,缺乏勇氣表明立場,可能會為他們招致屬靈的災禍。——箴言24:1,19,20。
成年人在工作的地方也面對類似的壓力。别人可能期望他們在工餘或假日參加某些社交活動。他們不參加,就會給人冷傲和孤僻的印象,結果在工作的地方便會産生不愉快的氣氛。有些人感到迫於無奈要經常超時工作,原因往往只由於人人都超時工作,公司也期望員工這樣做而已。在這些事上妥協會毁掉他們的靈性,並且妨礙他們履行别的責任。——哥林多前書15:33;提摩太前書6:6-8。
面對與人認同的壓力十分普遍,這不僅限於在學校或在工作地方。一位基督徒母親憶述,有一次,儘管她的孩子亟需管教,但她卻沒有這樣做,原因只是她覺得其他在場的家庭主婦會提出異議。——箴言29:15,17。
大衆有可能是錯的
有關附和大衆一事,聖經給以我們很多率直的勸告。例如,上帝吩咐以色列國説:“不可隨衆行惡;不可在爭訟的事上隨衆偏行,作見證屈枉正直。”(出埃及記23:2;可參閲羅馬書6:16。)以色列人並沒有時刻聽從這項勸告。有一次,在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不久,當時摩西並不在場,有些人起來,教唆亞倫和百姓製造一隻金牛犢,向它下拜,藉此向“耶和華守節”。百姓吃喝玩樂,載歌載舞,並向金牛犢獻祭。由於百姓胡作非為、崇拜偶像,有大約3000個帶頭犯事的人賠上了性命。但其他人也由於盲目附和大衆而遭耶和華降下的瘟疫所懲罰。——出埃及記32:1-35。
附和大衆而導致災害的另一個例子發生在第一世紀,事情與耶穌基督的被害有關。在善妒的宗教領袖的慫恿之下,百姓紛紛叫喊,要把耶穌處死。(馬可福音15:11)耶穌復活升天之後,彼得在五旬節向群衆指出他們犯了彌天大罪,衆人覺得“扎心”,便幡然悔悟。——使徒行傳2:36,37。
聖經原則遠較優越
正如以上的記載表明,盲目跟從流行的見解可以釀成嚴重的後果。跟從聖經的原則,並且以之作為生活的指南,無疑是好得多的選擇!耶和華説:“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55:9)在與道德和人際關係的事上——實際上,在人生的一切決定上——事實再三表明,跟從耶和華的道路比跟從流行的見解遠較優越。跟從耶和華的道路是快樂和健康生活的要訣。
且以一也為例。他研讀聖經雖有一段時間,但卻仍然跟從大多數人的行徑——一心要飛黃騰達。為了取悦上司和同事,他經常留連醉鄉,直至凌晨才休。他變得諸多要求、心胸狹窄、脾氣暴躁。他這種極端的生活方式不久就使他患上中風,身體部分癱瘓。他卧病休養期間,有機會慢慢細想自己從聖經所學得的知識,還有他以往的生活方式。結果他痛定思痛,決心今後努力把自己所學得的知識付諸實行。他毅然辭去經理的職位,改換自己的交往對象。他一心努力穿上基督徒的新品格,調整自己對物質資財的看法。結果,他的價值觀大大改變了,健康也好轉了。最後,他把一生呈獻給耶和華,接着受了浸。
要成功地不盲目附和大衆,人就必須知道有關的原則,並且完全相信這些原則是對的。俊的經驗便充分證明這點。他就讀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同學推舉他參選學生會主席。由於沒有清楚明白有關的聖經原則,他無法清楚向同學解釋自己不能參與角逐含有政治意味的職位的理由。懼怕人的心理也使他不敢透露自己是個基督徒。他充其量能够做的只是搖着頭,不斷喊着説:“我不能够這樣做。”
這次痛苦的經歷促使他認真查考基督徒不參加政治活動的原因。(可參閲約翰福音6:15。)後來,在升讀初中的時候,類似的情形又再發生。可是,這次俊早已作妥準備,並且滿懷信念地向老師解釋自己的立場。老師接納了他的解釋。此外,也有幾個同學向他詢問他那基於聖經的信仰,他們後來都表示理解他的立場。
人人皆行義之時
在將臨的新世界裏,基督便會施行統治,屆時人人都會做對的事。但到那時候,我們仍然須要謹慎,防範附和大衆的強烈傾向。我們可以從保羅的勸告得到鼓勵:“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着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脱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希伯來書12:1。
一旦要面對爭論和挑戰,你會怎樣做?你會由於懼怕人而屈膝嗎?你會附和大衆嗎?抑或你會轉向上帝的話語聖經而跟從其中的原則嗎?跟從聖經的途徑不但在現今會為你帶來裨益,而且也會使你有希望躋身於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之列。——希伯來書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