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廣東話)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8 8/15 3-4頁
  • 為甚麽人互不信任?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為甚麽人互不信任?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時代的標徵
  • 信任是可以恢復的!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 你可以懷著信心向誰求助?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6年
  • 越發堅信上帝的正義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 現在便加強你對未來的信心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7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守》98 8/15 3-4頁

為甚麽人互不信任?

“今時今日,你真的能够信任别人嗎?”你也許聽過一些吃了不少虧的人提出這個問題。不過,假如你自己也在人生路途上經歷過若干挫敗,為此愁煩不安,你可能也會這樣問。

無可否認,世界各地的人都普遍不信任公共機構,也不信任别人。不過,他們表現這種不信任的態度,許多時是有理由的。試問誰敢奢望政客恪守獲選前所許下的諾言?1990年,有人向德國1000名學生作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當中有百分之16.5相信政客能够解決世上的難題,但表現懷疑的學生卻多出一倍。大部分學生説,他們既不相信政客有能力解決難題,也不相信他們願意這樣做。

《斯圖加特新聞》報説:“有太多政客只顧自己的利益;自己得着好處之後,也許會想及那些投票選舉他們的人,但僅是也許而已。”其他國家的人也同意這個看法。《歐洲人報》説,“青年人對政客抱着懷疑態度是有道理的,他們的長輩何嘗沒有這個感覺。”這份報章指出,“選民經常把執政黨推下台。”它繼續説:“只要你花點時間跟[那裏的]年輕人在一起,就會立即發覺他們毫無自信,生活漫無目的。”可是,如果一個民主政府得不到公衆的信任,所能成就的事就非常有限了。前美國總統甘迺迪有一次説:“成功政府的基本條件是,有公信力。”

至於對財經界的信心,許多人眼見經濟情況突然惡化,發財大計轉眼成空,都感覺不知所措、舉棋不定。1997年10月世界股票市場經歷劇烈波動,一份新聞雜誌談及“一種越來越嚴重,有時甚至違反理性的不信任”,以及“缺乏信任已蔚然成風”。這份雜誌同時説:“在[一個亞洲國家],人與人之間已完全失去信任,以致政治制度的存亡……看來也大受威脅。”簡而言之,它闡明一件事實:“國家的經濟狀況完全有賴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此外,宗教也沒有贏得人的信任。德國宗教刊物《當代基督徒》慨歎説:“民衆對教會的信任繼續下降。”從1986到1992年,表示對教會十分信任或至少相當信任的德國人,數目已從全人口的百分之40降到百分之33。事實上,在前東德地區,這個數目跌至不及百分之20。另一方面,對教會不大信任甚或完全不信任的人,在前西德的數目從百分之56增至百分之66;在前東德,這個數目更增至百分之71。

顯然,一般人已不僅對社會三個主要部分——政治、經濟和宗教——失去信心,對執法機構也一樣。刑事法例漏洞百出,要公正地執行法律變得越來越困難,加上法庭的裁決時常令人質疑,大大動搖了不少人的信心。據《時代》週刊説:“目前的司法制度再三讓危險罪犯逍遙法外,令警方和大衆深感不滿,對司法制度信心盡失。”此外,警察貪污舞弊、粗暴殘忍,使人甚至對警方的信心也大打折扣。

在國際政治方面,和平談判胎死腹中,休戰協議屢次告吹,足以顯示雙方互不信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比爾·理查森,一針見血地指出令中東和平無法實現的癥結。他言簡意賅地説:“因為大家互不信任。”

此外,在較個人的層面,許多人甚至不信任自己的近親密友。通常人每逢遭遇難題,就自然而然地向近親密友尋求同情和安慰,但現在情勢已不同了。情形跟希伯來預言者彌迦所描述的情況十分類似:“不可信靠鄰舍,也不可信任朋友,要守住你的嘴唇,不可向躺在你懷中的妻子透露。”——彌迦書7:5,《新譯》。

時代的標徵

最近有人引述德國心理學家阿瑟·菲希爾説的這番話:“事實上,人們對社會發展和個人前途的信心,在各方面都顯著減少。年輕人懷疑社會的各種制度是否能够幫助他們。無論是對政治、宗教還是其他組織,他們都全無信心。”難怪社會學家烏爾里希·貝克談及,一般人對存在已久的權威、機構和專家普遍抱有“懷疑態度”。

在這種環境裏,人傾向於規避、抗拒所有權威,純粹按照自己的標準而生活。他們全不理會别人的勸告,獨斷獨行、自作主張。有些人變得過度多疑,對那些他們認為無法信任的人不屑一顧。這種態度助長了一種歪風,正如聖經説:“到了最後的日子,就會有難以應付的兇險時代。因為到時人會專愛自己,貪愛錢財,自負,高傲,褻瀆,不服從父母,忘恩,不忠貞,毫無親情,不願意達成協議,毁謗人,漫無自制,兇悍,不愛良善,出賣别人,剛愎自用,氣焰囂張,愛享樂不愛上帝,有敬神虔誠的形式,卻沒有體現敬神虔誠的力量。”(提摩太後書3:1-5;箴言18:1)今日人們互不信任,的確是時代的標徵,也是“最後的日子”的標徵。

在這個互不信任的世界裏,以上描述的人如恆河沙數;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人根本無法充分享受生活的樂趣。如果我們認為事情會有好轉的希望,這會是個合乎現實的想法嗎?今日這種缺乏信任的情形,是可以克服的嗎?如果可以,難題會怎樣和在甚麽時候獲得解決?

    中文繁體(廣東話)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廣東話)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