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着上帝王國的希望而撒種守望台1980年 | 12月15日
-
-
進行,第三次收成發生於夏季的末了,而且由始於陰曆七月(提斯利月)十五日的收藏節或住棚節加以紀念。(出埃及記23:14-17)比喻並沒有説明收成的時候是指這三個收成時期的那一個而言。但是,姑勿論所撒的是甚麽種子,種子究竟預表甚麽呢?
22.種子若並非預表基督教會的成員,則預表甚麽?這些“種子”的生長是我們所無法控制的嗎?
22 耶穌的比喻説所撒的種子發芽長大,然後“穗上結成飽滿的子粒”。我們已留意到所撒的種子並不預表基督教會的成員。正如下一篇文章表明,撒在地上的種子預表撒種者個人的品質,態度及為上帝王國服務的能力。他必須滋養這些“種子”,彷彿從地裏吸收養料一般。這些個人的特徵長至可以收成的成熟地步是一段漸進的過程。這是我們需要留意的事,因為這件事並非我們所不能控制的。
-
-
適合王國的果子收割守望台1980年 | 12月15日
-
-
適合王國的果子收割
1.在耶利米書4:3,4,耶和華促請人留意甚麽事?
耶和華在耶利米書4:3,4説:“要開墾你們的荒地,不要撒種在荆棘中。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哪,你們當自行割禮,歸耶和華,將心裏的污穢除掉;恐怕我的忿怒,因你們的惡行發作,如火着起,甚至無人能以熄滅。”耶和華對與他立了約的百姓指出他們惡劣的内心情況。
2.種子落在荆棘叢中的比喻怎樣表明我們對於我們在其中從事屬靈撒種的環境應當十分小心?
2 類似地,耶穌基督在一個比喻中談及將種子撒在荆棘中所導致的令人失望的結果。他在馬太福音13:1-9和馬可福音4:1-9提及撒種者所撒的種有些落在有荆棘種子的地方。他無法從這些地方獲得任何收成,因為荆棘長出來將穀苗擠住了,以致無法有任何穀物收成。(路加福音8:4-8)這表明我們對於我們從事屬靈撒種的環境必須十分留意才行。
3.在馬可福音4:26-29的比喻中,種子代表甚麽?像第一世紀的基督徒一樣,今日的基督徒在自己的品格方面必須培養甚麽?
3 在馬可福音4:26-29所載的關於撒種者和種子的比喻中,種子代表性格的各種品質。耶穌對那些拒絶聽從撒種者的比喻和其他比喻的猶太人説:“上帝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馬太福音21:43,45,46)據這節經文透露,人可以結出上帝王國的“果子”。(路加福音3:8)與王國的果子有關的是聖經所謂的‘聖靈的果子’,那便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温柔、節制”。(加拉太書5:22,23)在第一世紀,從使徒保羅的書信獲得勸勉的基督徒必須撒播代表基督徒品質的“種子”;這種子是需要滋養的,正如今日的基督徒必須在與上帝王國有關的方面也同樣行一般。他們必須將這些個人品質培養到成熟、完滿的地步。——撒迦利亞書8:12;雅各書3:18。
4.代表基督徒的個人品質的“種子”需要受甚麽所滋養?
4 通常人在穀物完全成熟時便加以收割。但是撒播這些“種子”的基督徒選擇將種子撒在甚麽地方以求最後獲得理想的收成呢?他希望自己的收成能獲得上帝的嘉許,這樣他便可以在與上帝王國有關的方面蒙上帝悦納。正如實際的種子需要有土地,同樣地,基督徒品質的種子,“聖靈所結的果子”,也需要有適當的生長環境。——箴言18:1。
5.正如路加福音8:14所強調,我們若想獲得期望的收成就必須對甚麽十分小心?
5 請回想一下耶穌論及撒種者將種子撒在四種泥土上的比喻。(馬可福音4:3-20;路加福音8:5-15)這個比喻表明,撒種者若想獲得收成,就必須小心為種子選擇適當的環境。正如耶穌解釋種子落在荆棘叢中一事的意思説:“那落在荆棘裏的,就是人聽了,走開以後,被今世的憂慮、財富和宴樂擠住了,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路加福音8:14,《新譯》。
6.保羅怎樣在加拉太書5:7-9促請人留意不良環境的影響?
6 使徒保羅論及加拉太基督徒的話與耶穌的話完全一致;他曾對這些基督徒論及‘聖靈的果子’,但他同時發出警告,他們正受到不良環境的有害影響。他説:“你們向來跑得好,誰攔阻了你們,使你們不信從真理呢?這種勸誘不是出於那召你們的。一點麪酵能使全團麪發起來。”(加拉太書5:7-9,《新譯》;馬太福音13:33)當時加拉太的基督徒正受到一些鼓吹猶太教的人所影響;這些人並沒有全心接納基督的全部教訓,反之,他們“塞住了耳朵,閉住了眼睛。”(馬太福音13:14,15,《現譯》;加拉太書5:10)基督徒必須避免和棄絶這種妨礙他們靈性進步的交往。
7.對於不良環境對哥林多基督徒所生的影響,保羅怎樣表示類似的關注?
7 使徒保羅也擔心哥林多的小組沒有培養‘聖靈的果子’,因為他在寫給他們的信中説:“我怕我來的時候,見你們不如我所想的,你們見我也不如你們所想的。又怕有紛爭、嫉妒、惱怒、自私、詆毁、讒言、狂傲、混亂的事。”(哥林多後書12:20,《新譯》)保羅提及有些人説,“我們就吃吃喝喝罷,因為明天我們便要死了。”他有充分理由接着發出警告説“不要受騙。不良的交往會破壞有用的習慣。”——哥林多前書15:32,33,《新世》。
8.為甚麽雖然基督徒有時睡覺,他性格的各種品質仍會繼續形成?為甚麽他無法根據最先發出的“苗”肯定知道最後的結果會如何?
8 種子落在其中的土地具有上帝所賜的能力去滋養麥子或荆棘;像土地一樣,基督徒選擇在其中培養性格的各種品質的環境也會對他有或好或壞的影響。即使他在這樣的環境中睡覺,環境影響的律則仍然會無可避免地對他發揮作用,直至所長出的東西由於個人的收割時候來到而可以用鐮刀割下。耶穌論及這件事説:“地生五穀是自然[和逐漸]的,先長苗,後吐穗,最後穗上結滿了子粒。”(馬可福音4:28,《新譯》)在撒種者看來,植物的生長差不多是無法察覺的,而且植物藉着一種為他所無法了解的力量而生長。芽會逐漸朝着一個方向或另一個方向生長,首先像苗的葉片一般,然後像麥的穗子,最後則像結滿子粒的穗。
9.麥子和稗子的比喻怎樣表明,當撒種者在某種環境中撒種時,他對最後的結果並不肯定?
9 當種子最初發芽長苗時,撒種者從事物的外表看來可能並不確知他會獲得怎樣的收成。在苗生長的早期,他可能並不肯定所長出的是甚麽。他只是記得他所撒的是甚麽種子。且舉個例説明:耶穌在馬太福音13:26-30關於麥子和稗子的比喻中説:
“到了發苗吐穗的時候,稗子也顯出來。僕人都前來問家主:“主人,你不是把好的種子撒在田裏麽?那些稗子是從那裏來的呢?”他回答:“這是仇敵所作的。”僕人問他:“你要我們去拔掉它嗎?”他説:“不用,因為拔稗子的時候,恐怕也把麥子連根拔出來。收割之前,讓它們一同生長。到了收割的時候,我會吩咐收割的工人先拔掉稗子,捆起來,留着焚燒,卻要把麥子收進我的倉裏。”(《新譯》)
10.在任何一種環境中,我們在何時才能清楚看出撒種所産生的結果?
10 因此,我們撒下了我們的品格特性的種子之後,起初我們也許看不出土地所生出來像苗一般的東西是甚麽。直至後來,當子粒成熟之後,我們才可以清楚看出我們所撒下的種子從泥土裏長出甚麽來。
11.除了泥土的物理特徵之外,甚麽因素在決定泥土所長的東西的質素方面也很重要?
11 對於最後所産生的東西,泥土是個重要因素。耶穌説:“地生五穀是自然的,先長苗,後吐穗,最後穗上結滿了子粒。”(馬可福音4:28,《新譯》)在關於四種泥土的比喻中,耶穌只描述泥土的物理特徵。但是在決定收成的質素方面,泥土的化學性質也十分重要,例如泥土屬於酸性抑或鹽性,施過無機肥料抑或有機肥料等。
12.因此,土地或泥土預表甚麽?
12 既然土地在植物的生長及其質素方面擔任如此重要的角色,土地代表我們處於其中的社會、道德和宗教環境;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培養代表我們的個人特性的種子,而這自然牽涉到人。a這是一件值得我們慎為選擇的事。
我們在其中培養性格特徵的環境
13.甚至在基督徒小組中,怎樣也可能有些環境對基督徒靈性的正當生長並無益處?
13 甚至在基督徒小組裏,可能有些環境或交往對人的靈性並非最有幫助。有些新近從俗世出來以浸禮象徵他們獻身給上帝的人可能將一些他們仍然保留的東西——若干程度的俗世精神——帶進小組裏。我們應當記得,使徒保羅以下的一段話是對一個基督徒小組寫的:“我先前寫信給你們説,不可與淫亂的人相交。……但如今我寫信給你們説,若有稱為弟兄,是行淫亂的、或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罵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這樣的人不可與他相交,就是與他吃飯都不可。”——哥林多前書5:9-11。
14.保羅怎樣在加拉太書6:7,8警戒基督徒不要在錯誤的方向撒種?
14 此外,同一位使徒對小亞細亞羅馬行省的加拉太小組寫道:“不要自欺,上帝是不可輕慢的。人種的是甚麽,收的也是甚麽:順着自己的肉體撒種的,必定從肉體收敗壞;順着聖靈撒種的,必定從聖靈收永生。”(加拉太書6:7,8,《新譯》)一個自稱為基督徒的人可能順着墮落的肉體而撒種。試圖在一種迎合墮落肉體的俗世環境中培養自己的性格品質。
15.因此,關於在基督徒小組裏找尋我們的環境,有些甚麽問題發生?
15 今日,我們在小組裏是否喜歡與一些仍然表現俗世精神的人來往呢?他們經常縱情作樂,並且想有小組的其他成員與他們一同如此行,希望藉此為他們的放蕩行為尋得若干藉口。我們是否讓我們在小組裏的社交環境或交往阻礙我們在永生的賽程上跑得好呢?我們容許小組裏一些仍然表現俗世精神的分子説服我們與他們行走同一的途徑,因為這樣行會迎合我們墮落肉體的喜好嗎?
16.若要成功地通過考驗的日子,我們對於自己所處的環境必須考慮到甚麽?
16 起初我們的放蕩途徑所産生的影響可能很難察覺,以致别人尚未能看出我們最後會表明自己是怎樣的基督徒。這乃是因為“土地”,或我們選擇在其中活動的環境,結出果子來是逐漸的。“苗”在旁觀者看來似乎沒有甚麽不妥,並非對人有危險或有害。我們在晚間睡覺,早上起來,我們個人的特徵繼續無可制止地逐漸形成,究竟以甚麽方式我們並不很清楚。我們若繼續跟從這條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途徑,便會導致一項無可避免的結果——我們的個人特徵的完全形成。我們容許自己受其薰陶的環境(像土地一般)對此深具影響。我們‘用鐮刀割下的收成’會使我們有能力成功地通過報應日子所帶來的考驗嗎?
17.關於我們將自己性格品質的種子埋於其中的環境,我們不應當忘記甚麽?
17 我們千萬不要忘記,像“土地”或泥土一般,我們個人特徵的種子埋藏於其中的環境會影響到我們的發展。這可能使我們成為與我們開始撒種時所希望獲得的收成大異其趣。
18.民數記11:4-34提出甚麽關於不良交往的例證?
18 甚至在耶和華的百姓當中,人也可能受到不良交往的影響。一個歷史例證發生於摩西日子以色列人在西乃曠野中的時候。我們記得有一“大群外族人”與以色列人一同離開埃及渡過紅海。(出埃及記12:38,《當代聖經》)關於這些非以色列人,摩西先知告訴我們説:
他們[以色列人]中間的[外族]人大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