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使徒行传 18
  •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使徒行传内容概要

    • K. 保罗的第二次传道旅程(15:36-18:22)

      • 保罗和巴拿巴分道扬镳(15:36-41)

      • 保罗选了提摩太作为传道旅程的同伴(16:1-5)

      • 在异象中看见一个马其顿人;传道工作扩展到欧洲(16:6-10)

      • 在腓立比,吕底亚成为信徒(16:11-15)

      • 保罗和西拉在腓立比被关进监狱(16:16-24)

      • 狱吏一家受浸(16:25-34)

      • 保罗要求官员正式道歉(16:35-40)

      • 保罗和西拉到了帖撒罗尼迦(17:1-9)

      • 保罗和西拉到了比里亚(17:10-15)

      • 保罗到了雅典(17:16-22上)

      • 保罗在亚略巴古发表的演讲(17:22下-31)

      • 人们对保罗的演讲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成为信徒(17:32-34)

      • 保罗在哥林多传道(18:1-17)

      • 保罗经以弗所回到叙利亚的安提阿(18:18-22)

    • L. 保罗的第三次传道旅程(18:23-21:17)

      • 保罗出发去加拉太和弗里吉亚(18:23)

      • 能言善辩的亚波罗得到百姬拉和亚居拉的帮助;亚波罗到了亚该亚(18:24-28)

      • 保罗到了以弗所;有些人重新受浸,这一次是奉耶稣的名(19:1-7)

      • 保罗在以弗所传道教人(19:8-10)

      • 在以弗所,尽管邪灵猖獗,耶和华的话语却节节得胜(19:11-20)

      • 以弗所爆发骚乱;民众冲进剧场(19:21-34)

      • 以弗所的书记官使民众安静下来(19:35-41)

      • 保罗到了马其顿和希腊(20:1-6)

      • 在特洛阿斯,犹推古死而复生(20:7-12)

      • 保罗从特洛阿斯去米利都(20:13-16)

      • 保罗勉励以弗所的长老们要留意自己,也要留意上帝的羊群(20:17-38)

      • 保罗在前往耶路撒冷途中的经历(21:1-14)

      • 抵达耶路撒冷(21:15-17)

使徒行传 18:1

  • 哥林多 又译“科林斯”。哥林多是古希腊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城市之一,位于现代城市科林斯西南面大约5公里处。哥林多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十分富裕而重要的城市,主要是因为地处独特的战略位置,也就是位于连接希腊中部和南面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地峡上。哥林多不仅掌控着希腊北部和南部之间的货物往来,还控制着地中海东西方向的海上交通,因为经哥林多地峡走水陆联运通道,比绕过希腊航行要安全得多。在凯撒奥古斯都执政期间,亚该亚(罗马人对马其顿以外的希腊地区的称呼)成为罗马元老院直辖行省,哥林多被立为行省的首府。(另见徒18:12的注释)保罗到哥林多的时候,许多犹太人已经在那里定居,并设立了一个犹太会堂,还吸引了一些希腊人成为信徒。(徒18:4)公元1世纪作家亚历山大城的斐洛的著作表明,古代哥林多城确实有犹太人居住。此外,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考古学家在朝向莱凯阿姆港的城门附近发现了一块大理石的过梁,上面刻着古希腊语的铭文,意思是“希伯来人的会堂”。有些学者认为这块过梁属于保罗生活的时代,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属于更晚的时代。(另见附录B13)

多媒体资料

  • 奥斯蒂亚城里的犹太会堂

  • 哥林多——一个繁荣的大都会

索引

  • 检索手册

    《作见证》148页

    《洞悉圣经》(上册)1210页

    《感示》210,214页

  • 出版物索引

    《作见证》 148;《洞悉上》 1210;《感示》 210, 214;

    w66 9/15 560

使徒行传 18:2

  • 亚居拉 亚居拉和他的妻子“百姬拉”都是忠贞的基督徒,是跟保罗一起工作的伙伴。(罗16:3)《希腊语经卷》总共6次提到亚居拉和百姬拉,而且每次都是同时提到夫妻两人。(徒18:18,26;林前16:19;提后4:19)在圣经原文里,百姬拉的名字有两种拼法,保罗使用的是较短的拼法,路加使用的则是较长的拼法,也就是她名字的指小形式。一个罗马名字有不同的拼法是很常见的。大约在公元49年或公元50年初,罗马皇帝克劳狄下令要所有犹太人离开罗马,亚居拉和百姬拉就搬到哥林多。保罗在公元50年秋季抵达哥林多后,就跟这对夫妻一起工作,因为他们的职业都是制造帐篷。保罗在当地建立新会众时,无疑得到了亚居拉和百姬拉的协助。亚居拉“生在本都”,而本都是小亚细亚北部靠近黑海的一个地区。(另见附录B13)

多媒体资料

  • 罗马皇帝克劳狄

脚注

  • *

    又译“义大利”。

参考经文

  • +徒 18:24, 26; 林前 16:19; 提后 4:19

索引

  • 检索手册

    《作见证》137页

    《洞悉圣经》(上册)106,855,1210页

    《洞悉圣经》(下册)691,965页

    《警醒!》

    2011/4刊11-12页

    《守望台》

    2003/11/15刊19-20页

    1996/12/15刊22页

    1990/7/15刊18-19页

    《感示》206页

    《上帝的话语》61-62页

  • 出版物索引

    《作见证》 137;《洞悉上》 106, 855, 1210;《洞悉下》 691, 965;《警》 4/11 11-12;《守》03 11/15 19-20;《守》96 12/15 22;《感示》 206;《守》90 7/15 18;《话语》 61-62;

    w69 2/15 126; w64 9/15 556; w63 6/15 372

使徒行传 18:3

  • 制造帐篷 希腊语是ske·no·poi·osʹ,在这里指保罗、亚居拉和百姬拉的职业。关于这个希腊语词指的到底是哪一门手艺,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是制造帐篷,有的说是编织毛毯或制作绳索,但不少学者认为“制造帐篷”的可能性比较高。保罗来自西利西亚(Cilicia)的大数,当地以出产一种用羊毛制成的毛料著称,这种毛料称为西利西毛料(cilicium),是制作帐篷的原材料。(徒21:39)公元1世纪的犹太人认为,即使孩子将来会接受高等教育,先学习一门手艺并不是有失体面的事。因此,保罗可能在年少的时候就学会如何制造帐篷。据说西利西毛料又硬又粗,很难剪裁和缝纫,所以制造帐篷是很辛苦的工作。

参考经文

  • +徒 20:34; 林前 4:11, 12; 9:14, 15; 帖前 2:9; 帖后 3:8, 10

索引

  • 检索手册

    《作见证》148-150页

    《洞悉圣经》(下册)509-510,1178页

    《守望台》

    2012/11/1刊15页

    2009/3/1刊27页

    2003/11/15刊19-20页

    1996/12/15刊22-23页

    1992/12/1刊28-29页

    1990/7/15刊18-19页

    1987/5/15刊18-19页

    《警醒!》

    1991/10/8刊26页

  • 出版物索引

    《作见证》 148-150;《守》12 11/1 15;《洞悉下》 509-510, 1178;《守》09 3/1 27;《守》03 11/15 19-20;《守》96 12/15 22-23;《守》92 12/1 28-29;《警》91 10/8 26;《守》90 7/15 18-19;《守》87 5/15 18-19;

    w64 7/15 443; w64 12/1 719

使徒行传 18:4

  • 演讲 又译“跟人推理”,希腊语是di·a·leʹgo·mai。这个希腊语动词的定义是“论述”或“交谈”,既可以指发表有教导作用的演讲,也可以指跟人互动、交流思想。这个希腊语词还出现在以下经文:使徒行传17:2,17;18:19;19:8,9;20:7,9。

参考经文

  • +徒 17:2
  • +太 4:23

索引

  • 检索手册

    《圣经问答》第88篇

    《洞悉圣经》(上册)473页

    《洞悉圣经》(下册)514页

    《守望台》

    1999/3/15刊15-16页

  • 出版物索引

    《圣经问答》 88;《洞悉上》 473;《洞悉下》 514;《守》99 3/15 15;

    g77 7/8 13; w73 12/1 729; w66 7/1 396; w62 3/15 189; w61 12/15 754

使徒行传 18:5

  • 把全部精力都用来传讲上帝的话语 又译“全神贯注于上帝的话语”。从这个时候开始,保罗把全部时间都用在传道工作之上。

参考经文

  • +徒 15:27; 17:14
  • +徒 16:1, 2; 帖前 3:6
  • +徒 17:2, 3; 28:23

索引

  • 检索手册

    《作见证》151页

    《洞悉圣经》(下册)637页

    《月报》

    2001/4刊3页

    《守望台》

    1991/8/1刊28页

  • 出版物索引

    《作见证》 151;《洞悉下》 637;《月报》 4/01 3;《守》91 8/1 28;

    w62 11/1 657

使徒行传 18:6

  • 保罗就抖抖衣服 保罗向住在哥林多的犹太人传讲关于基督的好消息,他们却拒绝接受这个拯救生命的信息,于是保罗在他们面前抖抖衣服,表示他们要自负责任。保罗已经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不再需要为他们的生命负责。(另见本节经文的注释:你们如果灭亡,就要自己承担血债)这样的举动在圣经里也有先例。尼希米对回到耶路撒冷的犹太人说话时就曾“把衣襟抖空”,借此表示不遵守诺言的人会被上帝弃绝。(尼5:13)保罗在皮西迪亚的安提阿也曾做出类似的举动,他在反对他的人面前“拍掉脚上的尘土”。(另见徒13:51;路9:5的注释)

    你们如果灭亡,就要自己承担血债 直译“你们的血要归到你们头上”。一些犹太人不肯接受关于耶稣就是弥赛亚这个信息,保罗对他们说这句话是要表示,无论他们有什么下场,他都不用承担责任。《希伯来语经卷》里也有类似的话,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明知做某件事就会丢掉性命,但还是执意去做,那么他就要为自己丧命一事负责。(书2:19;撒下1:16;王上2:37;结33:2-4;太27:25及脚注)保罗说完这句话后接着说“我是清白的”,意思是“我是无罪的”或“我不用担负任何责任”。(另见徒20:26的注释)

参考经文

  • +太 10:14
  • +结 3:18; 33:4
  • +徒 20:26
  • +徒 13:46; 28:28; 罗 1:16

索引

  • 检索手册

    《作见证》151页

    《洞悉圣经》(下册)1210页

    《守望台》

    1996/10/1刊21-22页

  • 出版物索引

    《作见证》 151;《洞悉下》 1210;《守》96 10/1 21-22;

    w60 6/15 186

使徒行传 18:7

  • 离开会堂,去了…… 又译“从会堂转移到……”。这句话的意思是,保罗把传道工作从会堂转移到提提奥·犹士都的家。从这个时候起,犹士都的家看来成了保罗在哥林多执行传道工作的中心。不过,保罗仍然住在亚居拉和百姬拉的家里。(徒18:3)

    提提奥·犹士都 经文说这个住在哥林多的信徒是“崇拜上帝”的,这表明他可能是个归信了犹太教的人。(另见徒13:43;16:14的注释)

索引

  • 检索手册

    《作见证》151页

    《洞悉圣经》(下册)1000-1001页

    《警醒!》

    1991/10/8刊26页

    《守望台》

    1990/7/15刊18-19页

  • 出版物索引

    《作见证》 151;《洞悉下》 1000-1001;《警》91 10/8 26;《守》90 7/15 18-19

使徒行传 18:8

参考经文

  • +林前 1:14

索引

  • 检索手册

    《作见证》151页

    《洞悉圣经》(上册)796-797页

  • 出版物索引

    《守》25.03 6;《作见证》 151;《洞悉上》 796-797

使徒行传 18:9

索引

  • 检索手册

    《作见证》152-153页

    《守望台》

    1997/11/1刊11页

  • 出版物索引

    《作见证》 152-153;《守》97 11/1 11

使徒行传 18:10

参考经文

  • +耶 1:8, 19; 太 28:20

索引

  • 检索手册

    《作见证》152-153页

    《守望台》

    1997/11/1刊11页

  • 出版物索引

    《作见证》 152-153;《守》97 11/1 11

使徒行传 18:11

索引

  • 检索手册

    《感示》217-218页

  • 出版物索引

    《感示》 218

使徒行传 18:12

  • 亚该亚 在《希腊语经卷》里,亚该亚指的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范围相当于希腊的南部,首府是哥林多。公元前27年,凯撒奥古斯都重组了希腊地区的马其顿行省,并从中划出一个称为亚该亚的新行省,从那时起“亚该亚”用来指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大陆的中部地区。亚该亚是罗马元老院辖下的行省,由行省总督管理,施政中心设于首府哥林多。(林后1:1)《希腊语经卷》还提到了亚该亚行省的另外两个城市,就是雅典和坚革里。(徒18:1,18;罗16:1)亚该亚北面邻接马其顿,圣经常常同时提到这两个行省。(徒19:21;罗15:26;帖前1:7,8;另见附录B13)

    行省总督 罗马元老院辖下行省的首长称为“行省总督”。本节经文提到迦流是亚该亚的行省总督。路加这样称呼迦流非常准确,因为在公元前22年~公元15年间以及公元44年之后,亚该亚都是元老院辖下的行省。(另见徒13:7的注释)在德尔斐发现的铭文就提到了行省总督迦流,这个考古发现不仅证明路加的记载准确可靠,还有助于确定迦流的任职时期。

多媒体资料

  • 哥林多城里的审判座

  • 包含迦流名字的铭文

索引

  • 检索手册

    《作见证》152-153页

    《洞悉圣经》(上册)473,723-724,1210页

    《洞悉圣经》(下册)163,235-236,614,683页

    《新世界译本》(修订版)1839页

    《守望台》

    2012/5/1刊23页

    1990/7/15刊19页

    《警醒!》

    1991/10/8刊25-26页

    《感示》292-293页

  • 出版物索引

    《作见证》 152-153;《新世》 1839;《守》12 5/1 23;《洞悉上》 473, 723-724, 1210;《洞悉下》 163, 235-236, 614, 683;《感示》 292;《警》91 10/8 25-26;《守》90 7/15 19;

    g77 7/8 14; w74 8/1 464; w69 2/15 126; w66 6/1 350; w64 11/1 651

使徒行传 18:13

参考经文

  • +徒 24:5, 6

索引

  • 检索手册

    《作见证》153页

  • 出版物索引

    《作见证》 153

使徒行传 18:14

索引

  • 检索手册

    《作见证》153页

  • 出版物索引

    《作见证》 153;

    w64 11/1 651

使徒行传 18:15

参考经文

  • +徒 23:29; 25:19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64 11/1 651

使徒行传 18:16

索引

  • 检索手册

    《作见证》155页

  • 出版物索引

    《作见证》 155;

    w64 11/1 651

使徒行传 18:17

参考经文

  • +林前 1:1

索引

  • 检索手册

    《作见证》153页

    《洞悉圣经》(下册)354-355页

    《守望台》

    2008/5/15刊32页

    1990/7/15刊19页

  • 出版物索引

    《作见证》 153;《洞悉下》 354-355;《守》08 5/15 32;《守》90 7/15 19

使徒行传 18:18

  • 坚革里 哥林多的两大港口之一,位于哥林多东面约11公里处,在哥林多地峡的撒罗尼克湾一侧。坚革里是哥林多通往希腊以东地区的港口,而位于地峡另一边的莱凯阿姆港则是通往意大利及希腊以西地区的港口。今天,在盖杰里亚斯村附近仍然可以看到坚革里的遗迹,包括一些建筑物和防波堤。罗马书16:1提到,坚革里有一群基督徒会众。(另见附录B13)

多媒体资料

  • 古代的坚革里港

参考经文

  • +罗 16:1

索引

  • 检索手册

    《作见证》152,154页

    《洞悉圣经》(上册)755页

    《洞悉圣经》(下册)270页

    《守望台》

    2008/5/15刊32页

    1990/7/15刊19页

  • 出版物索引

    《作见证》 152, 154;《洞悉上》 755;《洞悉下》 270;《守》08 5/15 32;《守》90 7/15 19;

    w66 6/1 349

使徒行传 18:19

参考经文

  • +徒 17:2

索引

  • 检索手册

    《感示》221页

  • 出版物索引

    《感示》 221;

    w66 7/1 396; w62 3/15 189

使徒行传 18:21

  • 如果是耶和华的意思 这句话要强调的是,不管我们正在做或计划做什么事,都需要考虑上帝的想法。使徒保罗一直把这条原则谨记在心。(林前4:19;16:7;来6:3)门徒雅各也曾在信里劝勉弟兄姐妹说:“如果是耶和华的意思,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件事,做那件事。”(雅4:15)“如果是耶和华的意思”这类话,不应该只是空话。这样说的人如果是真心的,就必须尽力按照耶和华的旨意去做。这句话也不一定每次都要说出来,很多时候只要在心里这么想就足够了。(另见徒21:14;林前4:19;雅4:15的注释以及附录C3的简介和徒18:21)

索引

  • 检索手册

    《作见证》160页

  • 出版物索引

    《作见证》 160

使徒行传 18:22

  • 上耶路撒冷 直译“上去”。尽管这里的希腊语原文没有直接提到耶路撒冷,但保罗上去的地方显然是这座城。耶路撒冷位于海平面以上750米,圣经也常常说崇拜上帝的人“上耶路撒冷”。事实上,当经文明确地说耶路撒冷就是目的地时,往往都会用这里直译为“上去”的希腊语动词a·na·baiʹno。(太20:17;可10:32;路18:31;19:28;约2:13;5:1;11:55;徒21:12;24:11;25:1,9;加2:1)此外,意思为“下去”的希腊语动词ka·ta·baiʹno也出现在本节经文。在谈到离开耶路撒冷时,有些经文用的就是这个动词。(可3:22;路10:30,31;徒24:1,22;25:7)

多媒体资料

  • 凯撒里亚

参考经文

  • +徒 8:40
  • +徒 15:36

索引

  • 检索手册

    《作见证》154页

    《洞悉圣经》(上册)97页

  • 出版物索引

    《作见证》 154;《洞悉上》 97;

    g73 3/8 30

使徒行传 18:23

多媒体资料

  • 使徒行传——保罗的第三次传道旅程(徒18:23-21:17)约公元52~56年

参考经文

  • +徒 16:6; 加 1:1, 2
  • +徒 14:21, 22; 15:32

索引

  • 检索手册

    《作见证》160页

    《感示》218页

  • 出版物索引

    《作见证》 160;《感示》 218;

    g73 9/8 5

使徒行传 18:24

  • 亚波罗 一个犹太裔基督徒,看来在“亚历山大”长大。当时,亚历山大城是罗马帝国埃及行省的首府,也是高等学府的集中地,以城中一座规模宏大的图书馆闻名。在罗马帝国里,亚历山大是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有许多犹太人在那里居住。不论对犹太人还是希腊人来说,亚历山大都是数一数二的文化和教育中心。《希伯来语经卷》的一部希腊语译本,即《七十子译本》,就是在亚历山大译成的。亚波罗之所以“非常熟悉圣经”(即熟悉《希伯来语经卷》),可能就是跟这个背景有关。

参考经文

  • +徒 19:1; 林前 1:12; 3:5, 6

索引

  • 检索手册

    《洞悉圣经》(下册)666-667页

    《守望台》

    1996/10/1刊20-21页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下》 666;《守》96 10/1 20-21;

    km 4/80 1; w61 12/15 758

使徒行传 18:25

  • 受过教导 原文用的希腊语动词ka·te·kheʹo的字面意思是“让声音下到……”,可能包含口头教导的意思。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上帝的话语,让圣经的真理进入学生的头脑和内心,这样学生也能胜任教导别人的工作。(参看加6:6,那节经文两次使用了这个希腊语动词)

    耶和华的道路 下一节经文使用了一个意思相同的词组,即“上帝的道路”。基督徒生活的重心就是崇拜独一的真神耶和华,以及信从他的儿子耶稣基督。使徒行传把这种生活方式简单地称为“主道”。(徒19:9,23;22:4;24:22;另见徒9:2的注释)在福音书的记载里,意思为“耶和华的道路”的希腊语词组出现了四次,全都引自以赛亚书40:3,而那里的希伯来语原文就使用了代表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字母。(另见太3:3;可1:3;路3:4;约1:23的注释)“耶和华的道路”这个词组还出现在士师记2:22和耶利米书5:4,5。(另见徒19:23的注释以及附录C3的简介和徒18:25)

    充满神圣力量,满腔热诚 又译“靠着神圣力量满腔热诚”,直译“靠着普纽马沸腾”。译作“满腔热诚”的希腊语词的字面意思是“沸腾”,在这里用来比喻散发出或洋溢着热情。看来,希腊语词pneuʹma(普纽马)在这个词组里指上帝的神圣力量,这股力量能推动或促使人去做跟上帝旨意一致的事。(另见可1:12的注释)然而,普纽马也可以指一个人内心的推动力,这股动力促使人以某种方式说话和做事。因此,这句话可能是把这两种意思结合了起来,表达的是:一个人在上帝神圣力量的引导下显出热心,满腔热诚地做正确的事。不过,有些人认为本节经文里的这句话只是个惯用语,用来描述一个人非常热切、特别热心。如果是这样,这也许就能解释为什么亚波罗在还不熟悉奉耶稣的名施行的浸礼时,就可以被描述为“靠着普纽马沸腾”。无论如何,亚波罗的内心必须受上帝神圣力量的引导,他才能满腔热诚地做正确的事,并乐意接受更准确的知识。(另见词语解释“鲁阿;普纽马”)

    约翰的浸礼 接受约翰浸礼的人公开承认自己犯了罪,违犯了法典。这套法典是耶和华通过摩西颁布的,犹太人也承诺会遵守这套法典。(出24:7,8)不过,既然摩西法典在公元33年五旬节后已经失效,约翰的浸礼自然也不再有效。(罗10:4;加3:13;弗2:13-15;西2:13,14)此后,唯一受耶和华认可的浸礼,就是耶稣吩咐门徒施行的浸礼。(太28:19,20)这里记载的关于亚波罗的事,发生于公元52年左右。

参考经文

  • +可 1:4; 徒 19:2, 3

索引

  • 检索手册

    《洞悉圣经》(下册)666-667页

    《守望台》

    2010/6/15刊11页

    1996/10/1刊20-21页

    《上帝王国的宣扬者》149页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下》 666;《守》10 6/15 11;《守》96 10/1 20-21;《宣扬者》 149;

    w73 11/1 658; w69 9/1 522; w65 4/15 231; w61 12/15 758

使徒行传 18:26

参考经文

  • +罗 16:3; 林前 16:19

索引

  • 检索手册

    《作见证》159页

    《守望台》

    2010/6/15刊11页

    2003/11/15刊18-19页

    1996/10/1刊21页

    1990/7/15刊19页

  • 出版物索引

    《作见证》 159;《守》10 6/15 11;《守》03 11/15 18-19;《守》96 10/1 21;《守》90 7/15 19;

    w81 9/15 19; km 4/80 1; w79 8/15 28; w78 12/1 10; w65 4/15 231

使徒行传 18:27

  • 上帝的 尽管这里的原文是一个定冠词,而不是意思为“上帝的”的希腊语词,但很多学者都同意这里说的就是“上帝的”。在使徒行传里,“分外恩典”这个词组最常跟“上帝”一词联系在一起。(徒11:23;13:43;14:26;20:24,32)

索引

  • 检索手册

    《守望台》

    1996/10/1刊21页

  • 出版物索引

    《守》96 10/1 21

使徒行传 18:28

参考经文

  • +申 18:15; 诗 16:10; 赛 7:14; 弥 5:2

索引

  • 检索手册

    《守望台》

    1996/10/1刊21-22页

  • 出版物索引

    《守》96 10/1 21-22;

    w64 10/1 580; w61 12/15 758

译本对照

点击经节数字,查看该节经文在其他圣经译本中的译法

总类

徒 18:2徒 18:24, 26; 林前 16:19; 提后 4:19
徒 18:3徒 20:34; 林前 4:11, 12; 9:14, 15; 帖前 2:9; 帖后 3:8, 10
徒 18:4徒 17:2
徒 18:4太 4:23
徒 18:5徒 15:27; 17:14
徒 18:5徒 16:1, 2; 帖前 3:6
徒 18:5徒 17:2, 3; 28:23
徒 18:6太 10:14
徒 18:6结 3:18; 33:4
徒 18:6徒 20:26
徒 18:6徒 13:46; 28:28; 罗 1:16
徒 18:8林前 1:14
徒 18:10耶 1:8, 19; 太 28:20
徒 18:13徒 24:5, 6
徒 18:15徒 23:29; 25:19
徒 18:17林前 1:1
徒 18:18罗 16:1
徒 18:19徒 17:2
徒 18:22徒 8:40
徒 18:22徒 15:36
徒 18:23徒 16:6; 加 1:1, 2
徒 18:23徒 14:21, 22; 15:32
徒 18:24徒 19:1; 林前 1:12; 3:5, 6
徒 18:25可 1:4; 徒 19:2, 3
徒 18:26罗 16:3; 林前 16:19
徒 18:28申 18:15; 诗 16:10; 赛 7:14; 弥 5:2
  •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 阅读 新世界译本 (nwt)
  • 阅读 新世界译本 (bi12)
  • 阅读 和合本 (sbi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使徒行传 18:1-28

使徒行传

18 此后,保罗离开雅典,来到哥林多,2 遇见了一个生在本都,名叫亚居拉+的犹太人,刚带着妻子百姬拉从意大利*来,因为克劳狄下令要所有犹太人都离开罗马。保罗到他们家去,3 跟他们一起住,一起工作+,因为他们的职业也是制造帐篷。4 每逢安息日+,保罗都去会堂演讲+,劝导犹太人和希腊人。

5 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下来后,保罗就把全部精力都用来传讲上帝的话语,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6 可是犹太人不断反对他,诋毁他,保罗就抖抖衣服+,对他们说:“你们如果灭亡,就要自己承担血债+,我是清白的+。从今以后,我要到列国的人那里去了+。”7 于是他离开会堂,去了提提奥·犹士都的家,这个人崇拜上帝,他的家就在会堂隔壁。8 会堂主管基利司布+和他一家都成了主的信徒。许多听见好消息的哥林多人也都相信了,受了浸。9 一天晚上,主在异象里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说,不要闭口不言。10 我会与你同在+,没有人能下手伤害你,因为我还要在这座城里召集许多子民。”11 于是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教人学习上帝的话语。

12 迦流做亚该亚行省总督的时候,犹太人合谋攻击保罗,把他押到审判座前,13 说:“这个人教唆别人用不合法的方式崇拜上帝+。”14 保罗正要说话,迦流就对犹太人说:“犹太人啊,要是有人做了错事或犯了什么严重的罪,我当然应该耐心听你们把话说完。15 但如果你们争论的,只是一些字眼、名称和你们的法律+,那你们就要自行处理,这些事我不想审理。”16 于是迦流把他们从审判座前赶走。17 他们就抓住会堂主管所提尼+,在审判座前打他。这一切迦流都没有插手。

18 保罗继续住了一段时间,然后向弟兄们道别,启航去叙利亚。百姬拉和亚居拉也陪他一起去。在坚革里+,保罗把头发剃短,因为他曾经许下一个誓愿。19 到了以弗所,保罗让他们留在那里。他自己进了会堂,跟犹太人推理+。20 大家再三请求他多住一段时间,他却不答应,21 向他们道别说:“如果是耶和华的意思,我就会再回到你们这里。”于是他从以弗所启航,22 下到凯撒里亚+,然后上耶路撒冷问候会众,再下安提阿去+。

23 他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就出发去加拉太一带和弗里吉亚+,在一座又一座城里巩固所有门徒的信心+。

24 有一个生在亚历山大的犹太人,名叫亚波罗+,到了以弗所。他能言善辩,非常熟悉圣经,25 受过教导认识耶和华的道路。他充满神圣力量,满腔热诚,正确地讲解和教导关于耶稣的事,可是他只熟悉约翰的浸礼+。26 他在会堂里勇敢地向人传道。百姬拉和亚居拉+听过他的话,就私下找他,更准确地向他讲解上帝的道路。27 后来他想要到亚该亚去,弟兄们就写信给当地的门徒,请他们接待他。他到了那里以后,对那些因上帝的分外恩典而成为信徒的人帮助很大。28 他说话充满信念,公开证明犹太人完全错了,引用圣经证明耶稣就是基督+。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