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2 5/8 28-29页
  • 怡人的黄昏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怡人的黄昏
  • 警醒!1972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什么促成薄明?
  • 黄昏薄明的阶段
  • 黄昏的现象
  • 对动植物的影响
  • 对人类的影响
  • 黄昏与晨光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7年
  • 夜
    洞悉圣经(下册)
  • 你可曾见过绿闪光?
    警醒!1996年
  • “日头将要变黑”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2
《警》72 5/8 28-29页

怡人的黄昏

《儆醒!》杂志驻瑞典通讯员报导

倘若黑夜在日落时突然降临,像关了电灯的开关掣一般,那会怎样呢?你会想念黄昏薄明吗?

对许多人说来,薄明是日中的宝贵部分。他们醉心于如锦的晚霞和逐渐昏黑的天空已黄昏的薄明曾感示艺术家产生了许多美丽的作品。

什么促成薄明?

地球外面若没有大气层围着,日头一落便会立刻完全黑暗,像关了电灯一般。在没看大气层的月球上,太阳一落下地平线时便是如此。

可是地球上,当夕阳在黄昏消失时,大气的上层还有余光未逝。地球的大气层及其中的尘埃微粒继续反映阳光,使间接的光或薄明射在地球上。因此夕阳沉到地平线下,上面的大气层光线减少时,黑夜便逐渐来临。反过来,在日出之前也发生同样的现象。这也称为薄明,或更流行地称为曙光。

地球上并非所有人都经验到同样程度的黄昏。黄昏的长短随纬度而异。例如,在赤道地带低纬度之处,日出和日落差不多与地平线垂直。太阳急急“落下”地平线,以致光线未及与地球大气的最高层接触。因此赤道附近的黄昏很短。

可是,在纬度较高的温带地方,太阳的路线与地平线相对倾斜,因此日头慢慢“落”到地平线下,直至余光不在上面的大气层反映出来为止。于是那里的黄昏便较为悠长。

在同一地方,黄昏的长短也随着季节而变化。由于地轴的倾斜,在地球绕日旋转时,日出的位置在年中逐渐变易。

黄昏薄明的阶段

薄明有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为常用薄明。它从日落开始直至太阳下到地平线六度为止。此时的天然光线可以照亮普通户外的活动,而第一颗星也出现了。

其次是航海薄明,它延至太阳沉下地平线十二度为止。此时只能看见物体的轮廓,地平线十分模糊,可以看到较亮的星。

最后是天文薄明,它终止于太阳达到地平线下十八度,这时己看不到太阳光线,“完全的”黑暗取而代之。

黄昏的现象

黄昏的天空许多时会呈现种种美丽颜色。当夕阳沉至地平线下二度时,光线变成夺目的紫色。此时的颜色变化无穷,通常很快散开及看来加强,因此使地上物体幻成紫色。紫光延至夕阳沉下地平线六度。据说紫光的产生是由散开的阳光照在六哩上空的薄雾层所致。

现在空中和地上又浑成一片美丽到无可形容的蓝色,特别以映在冬天的雪景上为然。当夕阳沉至地平线下十八度时,天际余光便逐渐消失了。

对动植物的影响

从日至夜的逐渐推移使动植物有调整的时问。有些植物在黄昏逐渐闭上叶和花,好像要在夜间藏起脆弱的部分。有些植物则开放起来以吸收或吸入日间无法得到的东西。它们显然受体内的时钟所支配,而这时钟是随光暗的改变而调整的。

动物界也有同样的情况。有些动物一到黄昏便静下来归巢睡觉了。但其他动物却起来准备夜间活动。3,000年前以色列的一位圣经诗篇执笔者曾描述动物的规律生活,并此种情形归荣耀于耶和华上帝,说:“你造黑暗为夜,林中的百兽就都爬出来。”——诗篇104:20。

对人类的影响

人类也可以从一日的这部分,黄昏,得到裨益和乐趣。它使人的头脑有时间适应将临的晚上,眼目可以作顺利的调整以适应从白昼至黑夜的改变。它令人心旷神怡,产生奇妙的满足感。“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中国有一位诗人说。

黄昏可以成为沉思的理想时候。它使人的思想进入较日常工作所要求的更高的境界。它将人的头脑导至更深刻的思维及帮助他检讨自己的心。

但有一件事必须提防。黄昏可以影响人的感情,使他迷离恍忽。他的思想也许会偏离正道,起了色心,以致用不道德的方法来寻求满足。智慧的所罗门王在圣经中箴言一书发出警告。他形容一位愚蒙的青年在街上走住妓女之家时是“在黄昏,或晚上,或半夜或黑暗之中。”——箴言7:7-9。

不错,这警告强调敬畏上帝的人要正确地运用黄昏及日中的其他时刻。他们必须思念上帝之道圣经所含的清洁崇高的原则,向怡人的黄昏的伟大创造者耶和华上帝祈求以提高自己的思想。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