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83 2/8 25-27页
  • “要说什么才好?”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要说什么才好?”
  • 警醒!1983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第一个障碍——个人的思想
  • 作积极的听者
  • 心的艺术
  • 谈话的酬报
  • 改良交谈的技巧
    神圣教育使你得益——传道训练班课本
  • 交谈是一门艺术
    警醒!1995年
  • 谈话的艺术
    警醒!1976
  • 能造就人的谈话
    神治传道训练班指南
查看更多
警醒!1983年
《警》83 2/8 25-27页

“要说什么才好?”

培养谈话的艺术

“学校里其他的孩子似乎都知道应该说些什么。他们时常都有适当的话可说。别人也对他们感觉兴趣。但是我就不同了,”一位多年来饱受害羞之苦的青年说。他所描述的正是普世千百万人有同感的景况。

“我在人群当中会手心发汗、胃里作呕,神经紧张,头脑一片空白。我说些什么才好呢?我喜欢别人,希望与人沟通,于是尝试这样行。结果由于紧张之故,只是杂乱无章地说些索然无味的话。事后我感到比未开口时更糟。”

有时你自己或所爱的人也会有类似的感觉。不少人发觉很难越出“你好吗?”的谈话范围。在沟通方面的失败可见于愈来愈深的寂寞以及“沉默的”家庭日益增加一事。

在谈话方面拙口笨舌的原因何在?事情可能和一个人的教养有关。此外,今日许多人趋于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很少关怀。同时,尽管外向的人很多,但害羞的人也不少。詹巴杜(P. G. Zimbardo)博士所著的《羞怯》一书报道,一项以五千人为对象的调查透露,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声称他们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曾害羞,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则自认目前害羞。

在论及另一个难题时,一位作者说:‘我们选择扭开电视机使各人不用开口。’鉴于观看电视对家庭的影响,在意大利一个讨论大众知识的会议席上一位发言人作出不同凡响的建议:“要每周一次关闭所有电视台。”为什么呢?他说这样会“使家人再度交谈,恢复一种久已失去的习惯。”

这一切情况使许多人无法培养谈话艺术。可是,这个难题有方法可以克服吗?

第一个障碍——个人的思想

“有两个观念是我必须从脑中排除的,”上述的青年报道说。“首先,我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我过度忧虑别人对我所说的话有什么想法。我以为别人一定会瞧不起我。其次,我时常以为别人总是批评我所说的每一句话。”什么可以帮助他克服这样的感觉呢?

他后来听到一个圣经演讲,讲者表示真爱“不求自己的益处”,而且“凡事相信。”这项劝告帮助他开始信任别人,不贸然认为别人怀有不良动机(即使有些人颇难相处),对别人较多接近,结果他便不再像以前那么以自我为中心了。——哥林多前书13:4-7。

只想到自己的兴趣使有些人谈个不休。另一方面,有些人则仿效美国政治家柯立芝(Calvin Coolidge),他是以完全不顾谈话艺术知名的。有人曾经问他为什么参加这么多餐会,但却看来十分厌倦。他答道:“人总要在某处吃饭的。”不错,有人认为在集会中的责任仅是填饱肚腹而已!

使言谈有趣需要有资料可说才行。因此要在知识上充实你自己。阅读报章或杂志(例如本刊)时留心或作点笔记可以使你增加知识,也使别人乐意聆听。

作积极的听者

“我必须承认自己在聆听方面有一个常见的弱点,”一位妇人写道。“我时常喜欢向朋友提出劝告。她们有时打电话对我诉苦,希望有人分忧。她们所期望的只是有个人同情地倾听而已,可是,我却热心地立刻提出十五个解决方法。”这位妇人发现她的朋友们很快就终止谈话。

同样的情形可能发生在任何不愿作积极的听者的人身上。与其思想下一回要说些什么、打断讲者的话柄、终止别人谈话或顾而言他,不如作一位优良的听者去耐心地倾听。没有人可以同时作两件事而全神兼顾。一位家庭主妇表达许多已婚女性的感想说:“我们不相信一个人在阅报时可以留意听我们说话。……我们不相信一个人穿起睡衣、洗过浴、刷净牙齿、躺在床上闭着眼睛而仍说他正在听着我们谈话。”

作为一个积极的听者,你应该以大部分时间望着对方,以词语或姿势(例如点首)表示你对他所说的话感觉兴趣。不时表示明白对方的处境。(例如,“我知道你有怎样的感觉。”)提出一些机巧和中肯的问题。不要迟疑不敢请对方解释。人们往往乐意把事情解释清楚。

当然,学会和应用若干谈话技术颇有帮助。但若要精通谈话的艺术,就不仅是熟习一套法则便行了。

心的艺术

除非心里充满对别人的仁爱关怀,否则脑里有许多话要说也可能是个劣等的谈话者。圣经提议说,“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立比书2:4。

敏于留意别人的感受和兴趣乃是培养谈话艺术的要诀。可是,这种敏感应当不但借着对别人表示关怀,同时也借着我们所说的话反映出来。显然,粗暴和‘伤人的言词’不会表示爱心。有时甚至闲谈也能造成伤害。——提多书3:2。

例如,星期三下午缝纫中心的一群妇女在闲谈中论及新近迁来该区的一家人有个“吸毒女儿”的丑事。其中一位妇人后来热心地在谈话中向一位传道员的妻子提及这件事。

“事情还有另外一面,”传道员的妻子反驳说。

“那次集会你没有在场,”对方坚称。“你若在场,你——”

“不,我曾在那里——在他们的屋里,”传道员的妻子回答。“她并不是他们的女儿——也没有任何亲属关系。他们非亲非故,她只是个可怜的女孩,由于久病和痛苦不堪,结果医生使她成为鸦片恶习的牺牲者。这家人试图治好她。他们为此而放弃自己的家园——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最近才发现这件事——借着一位医生的帮助。”

那位妇人突然起立要离去。为什么这样匆忙呢?‘我必须去告诉其他妇女这件事美好的另一面,’她难为情地红着脸说。不错,在“闲谈”所论及的事件中往往有另外的一面。

因此,要勒住舌头不说可以破坏别人名誉的话。不要伤害别人的美誉。(参阅箴言16:27,28。)请自问一下:我所说的话有多少是对别人不利的?经过忠实的自我检讨之后,你也许会看出有调整的必要。

谈话的酬报

谈话可以帮助你与别人接近和认识更深。家庭可以成为更巩固。夫妻和父母子女之间的隔膜会较小。吸收别人的智慧可以增加知识。青年人可以从长辈的谈话中汲取他们多年的人生经验。生活会变成更加有乐趣。

因此,谈话的艺术是值得培养和运用的。

[第26页的附栏]

你是个优良的谈话者吗?

● 当三五成群交谈时,你的谈话是否占了百分之五十的时间?

● 当一位朋友的心情兴奋或恶劣时,你能感觉到吗?

● 你的谈话是否以一个题材——你自己——为主?

● 你有把刻薄误以为机智吗?

● 你对于粗鲁无礼和坦率开朗是否混淆不清?

● 你有探询别人的兴趣吗?

[第27页的附栏]

谈话艺术一得

怎样开始谈话

● 自我介绍。

● 谈论当时彼此同享的一项经验。

● 给予衷心的称赞。

● 请求或提出帮助。

怎样使谈话继续下去

● 提出问题。例如关于事实的问题——“今日气温是否已达到华氏80°以上?”或讯问意见——“你觉得这个地区的治安正变得越来越差吗?”

● 鼓励人谈及他自己。“你在那里长大?你喜欢你的工作吗?这种工作是怎样入门的?”

● 提供你个人的故事或益智的“消息。”

● 避免提出不当的批评,但对别人的谈话可以自由表达你的感想或反应。

● 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离去。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