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是胆的杀蛇能手
獴这种动物个子很小,全身是毛,很难看出它是个杀蛇能手。然而,作家R·O·皮尔斯说:“也许蛇最大的死对头……就是獴了。”皮尔斯继续说:“这小家伙体积虽小,胆量却不比任何野生生物逊色。……它袭击蛇的本领真是了不起。”
这种异常英勇的动物究竟是怎样的?獴属于一个颇为庞大的家族,分布于非洲、亚洲和南欧各地。这种个子细小的哺乳类动物有多个类别以及40多个品种,从体长仅30厘米多的侏儒獴以至东南亚体长1.2米的食蟹獴不等。大多数獴均脚短、尾长而长满浓密的毛。它那修长的身体给又粗又厚的毛包裹着,毛色从灰至褐不等。它们的耳朵很小,鼻子通常是尖的。
有些獴是夜间出没的动物,其他的却在日间出来活动,而且喜欢群居。例如黄獴,群居的数目可能多至50只。它们以什么地方为家?它们主要住在地下的洞穴里或岩石的裂缝中。有时它们自己动手挖掘巢穴,但许多时仅以其他动物所弃的洞穴为家。据称它们甚至曾搬进空置的白蚁堆和蚁丘中居住。
虽然獴的样子看来并不凶恶,但请别弄错:它是食肉动物——机灵、勇敢、行动敏捷。它所喜爱的食物包括昆虫、甲虫、蠕虫、蜗牛、蜥蜴、青蛙、蟹、蛋和水果。獴不但聪明机智,而且诡计多端。举个例,据称条纹獴会表演这个把戏:它们用后脚挺直站立,然后向侧倒下。为什么呢?为了诱使好奇的珍珠鸟走近,然后突然跳起来将它们攫住!
可是,使獴广为人知的乃是它的杀蛇本领。
蛇獴大战
这只小动物真的能打败一条可怖的眼镜蛇吗?南非作家劳伦斯·范·德·波斯特在他所著的《猎者心》一书中描述一场蛇獴搏斗,他说:“我曾见过[一只獴],从头至尾身长不及33厘米,也许仅有13厘米高,它竟向一条约1.8米长的眼镜蛇挑战。经过多个回合,蛇以灵活的身手和声东击西的招数一次复一次地向獴进击,仅差一毫米便击中要害。最后獴快步冲上前,从蛇背后抓住它的颈项,立即咬透蛇的脊椎。”
小小的獴凭着它那十足的自信和勇气,以快如闪电的身手避过蛇的袭击,结果击败了自己的死对头。
给蛇咬一口
然而,獴是否不会受蛇的毒液所影响?并不是完全不受影响。但若要杀死一只獴,就需要有大量毒液才行。一位权威人士说,要杀死一只獴,所需的毒剂比杀死一只兔子的毒量大八倍。因此,獴给蛇咬死是很罕见的事。
较有可能的是,獴因为吃了毒蛇而死!不错,将恶敌置诸死地以后,胜利者便将其——从头部开始——饱餐一顿。《野生动物国际百科全书》说:“人曾找到数只死去的獴,验尸结果表明它们吃了一条蛇,而蛇的毒牙刺穿胃壁,结果毒液进入循环的血液里。”
可是,獴虽是眼镜蛇的克星,但在击杀奎蛇方面却不是那么成功。原因之一是,它们未能对奎蛇的毒液产生免疫能力。再者,奎蛇的袭击能力比眼镜蛇较敏捷。
獴可以作宠物吗?
可是,不要就此以为獴是生性恶毒的动物。刚相反,有些品种的獴经人驯养后成为聪慧可爱的宠物。布鲁斯·金洛克在《獴的魅力》一书中对他所养的宠物,一只名叫皮帕的条纹獴,作了一项趣味盎然的描述。a皮帕十分淘气,爱玩许多小把戏,因此时常是整家人的开心果。它的一个把戏是獴常玩的,作者的家人第一次看见时,人人都禁不住捧腹大笑。作者就所发生的事作了以下的描述:
‘皮帕找到一块白色的圆贝壳,然后它移到一个适当的位置,它的背碰到我们的一个野餐箱,它用前爪紧握贝壳,上下前后不住挥动,有点像棒球投手准备投球一样。突然它跳起,在两只后脚之间把贝壳往后投掷,贝壳啪的一声——像发射手枪的响声一般——撞在野餐箱上。我们终于恍然大悟。原来皮帕凭着本能企图击破贝壳,所用的方法跟獴击破鸡蛋时所用的方法一样。’
我们这个全身是毛的朋友既可爱又可畏。虽然它不时担任的杀蛇角色也许使我们有点心寒,它那滑稽的把戏却为我们带来了不少欢乐。
[脚注]
a 金洛克声称:“大多数品种的獴都是夜间出没的动物,因此不宜于作宠物。”
[第18页的图片鸣谢]
Johannesburg Zoological Gard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