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5 5/8 4-7页
  • 解开“冰人”之谜的线索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解开“冰人”之谜的线索
  • 警醒!1995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他是怎样保存下来的?
  • “携带来福枪的中古骑士”
  • 厄茨与当时的社会
  • 洞悉“冰人”的心志与时代
    警醒!1995年
  • 冰封木乃伊
    警醒!1995年
  • 斧头
    洞悉圣经(上册)
  • “从山里能挖出铜来”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13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5年
《警》95 5/8 4-7页

解开“冰人”之谜的线索

多个世纪以来,厄茨一直躺在美好的安息之所。他在海拔3200米的峡谷上长眠,那儿长年积雪,但由于藏身之处是凹陷的,所以邻近冰川的移动对他并无损害。他的尸体要是与巨型冰块冻结在一起,那么,冰川移动时,就会把尸体折断,并且将其冲走。很可能,凹陷处起了保护作用,所以遗体得以保存完整。

在尸体近处,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看来是他日常使用的器具:缺掉弦线的紫杉木弓、载有14支箭的箭囊(两支可供使用,其余的尚未制成)、刀身用燧石制成的匕首、斧子、框架(相信是用来制造简陋背包的)、皮袋、桦树皮容器、残破的衣服,以及其他器皿和用具。

锡米拉温人(他的别名)给掘出来的时候,仍然身穿衣服,脚上有皮革制造的鞋子,里面塞满了稻草作御寒之用。在头部近处,有一件用禾草织成的“席子”。看来在一个晚上,“冰人”感到疲累,加上受了一点寒,所以安静地睡着,没想到自己竟长眠下去,直到数千年后才得以‘重见天日’。考古学家弗朗切斯科·费代莱说,这项发现代表了“某一时代、社会和生物群体的粗略写照”;他把锡米拉温人称为“时代储囊”。

他是怎样保存下来的?

至于厄茨怎可能在那些环境下,经过这么长的时期,仍然保存完整,专家的意见莫衷一是。《自然界》周刊说,“据称藏尸的坑地起了保护作用,即使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尸体能够保存完整始终是个奇迹。”据目前一般认为,最合理的说法是,尸体得以保存下来是由“三件不大可能发生的事”共同促成的:(1)天然的皱缩(脱水)过程迅速完成;这是由寒流、阳光和焚风(一种又干又热的风)产生相互作用而造成的;(2)一场大雪很快把他覆盖起来,不为食肉动物所见;(3)凹陷处起了保护作用,冰川的移动对他并无损害。可是,有些人连这个解释也认为不能置信,并且坚称在阿尔卑斯山这边,焚风根本不会吹到这样的高山地带。

然而,关于“冰人”,有些资料是确凿不移的。业已确定的事实包括:他身高160厘米,重50公斤,年龄介乎25至40岁之间。他的个子精瘦结实、体格强壮;棕色的头发梳理整齐,显然是经常修剪的。最近对尸体组织样本所进行的DNA试验证实,在遗传结构上,他与欧洲中北部的同时代居民并无分别。磨损的牙齿显示,他吃的是粗糙面包;此外,由于衣服藏有好些麦粒,这暗示他隶属农业社会。饶有趣味的是,连他的死亡时间也可以确定下来,他是在夏秋交接期间死去的。怎可能断定呢?原因是,他的口袋还剩有各种各样的野李,全部都是在深夏成熟的;这些野李也许是他最后一批贮粮。

“携带来福枪的中古骑士”

厄茨究竟揭露什么?关于这项发现所引起的种种问题,意大利《考古》杂志将其概括如下:“他是战士还是猎人?他与外界隔绝,还是跟同伴集体旅游呢?他是否和少数同伴正途经这些山脉前往别处?……是否只有他一人埋藏在这些冰雪中?我们可以期望附近还有其他尸体吗?”为了探知这些问题的答案,学者主要集中研究在锡米拉温山所发现的物件,并且尝试阐释各样物件的含义。至于厄茨为什么会涉足海拔3200米的高处,学者提出的理论各有不同,但每个理论都给其他细节否定了。且让我们考虑几个例子。

人只要看看没有装上弦的弓和箭,就会立刻联想到他是个猎人。事实真的就是这样吗?也许是的,但考古学家克里斯托弗·伯格曼指出,弓背差不多长达1.8米,“这个长度绝不适合他的身量”,即使“用来狩猎在阿尔卑斯山脉出没的野生鸟兽,这弓也明显是过大的”。他为什么会拥有一张用不着的弓呢?此外,人如果要攀山越岭,就通常会把过重的行装卸下,正如《自然界》周刊所评论,“尤其令人费解的是,在14支箭当中,有12支是未制成的,弓也尚待完成;其他武器(匕首和斧子)却由于长期使用,已变成残破了。”

在尸体近处发现的斧子又怎么样?起初有人认为斧子是青铜制的,但化验结果显示,这把斧子其实是紫铜制的。鉴于这种种原因,许多考古学家都同意把厄茨的年代定为铜器时代初期,即公元前三至四千年。《奥杜邦》杂志声称,“碳-14年代测定试验……证明,他生于4800至5500年前。”a可是,有些专家却认为,依其他物件看来,他生活的时代可能还要早一点。显然,要把锡米拉温人界定为古代某一文明的人是不可能的。论到那把铜斧,一位考古学家指出,厄茨“所拥有的武器非常先进,远远超出同时代的技术水平。这好比我们发现了一个携带来福枪的中古骑士一样。事实上,在那个时代,只有东方的社会才流行使用铜制品”。

此外,正如我们从上文看出,在“冰人”的时代,斧子可能是非常珍贵的物品。至于其他制品,例如装匕首的套子,件件都很精致,显然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可是,如果厄茨真的是显要人物,是一位族长,为什么他会孤零零一个人死去呢?

据《大众科学》月刊所载,因斯布鲁克大学的康拉德·施平德勒认为:“关于身上的刺花,起初以为是神秘的纹身图案,但这些花纹其实跟磨损的膝关节和踝关节,以及退化的脊椎完全相配。‘冰人’的医师可能采用以下的疗法:轻轻灼伤患处,然后把一些草药灰擦入伤口里。”

最近在芝加哥举行的法医学专家会议,有些专家提出这个意见:厄茨可能曾遭毒打,并且流了很多血;为了逃避追捕者,他不得不躲藏起来,期间不幸死去。证据显示,他断了几根肋骨,颔骨也给打碎了。可是,专家却不能确定,他是在什么时候受伤的——生前还是死后。《考古》杂志提出以下的问题:假如他真的死于暴力,“为什么他的器具,甚至‘贵重’的”——例如铜斧等——“通通都原封不动呢?”

研究人员认为,由于现有的资料不足,所以未能完全了解真相,尚待解答的问题仍有很多。不过,事实表明,厄茨所隶属的文化不但井井有条,结构也相当复杂。

厄茨与当时的社会

据说在锡米拉温人的时代,阿尔卑斯山区已有人居住;根据在这些山区发现的物件,学者提出各种见解,试图把锡米拉温人所居住的社会描述出来。考古学家告诉我们,与其他山区相比,虽然有些山区的确较为先进发达,但大部分的技术革新方法,例如紫铜加工术,都是源于中东一带的。

根据学者推断,厄茨可能在阿迪杰河流域的农村居住。阿迪杰河把意大利半岛和中欧连接起来,因而成了重要的商船航线。在阿尔卑斯山这边,有许多小村落散布在不同的山区,甚至在海拔2000米的高山地带也发现有小村落。在这段时期,一般农村都是由三四间房屋组成的,最大的农村可能会有数十间房屋。哪一类房屋呢?业已掘出的房屋地面差不多总是用板结的泥土建造的。这些居所并没有任何间隔,房子中央通常设有炉床,有些还附设烤炉。屋顶也许是人字形;在阿尔卑斯山的湖泊附近也发现了类似的民居,这些房屋是打桩建造的,也属同一时期。每所没有间隔的茅舍可能容纳一个家庭。

在这些社区,牧民和农民之间会有怎样的接触?毫无疑问,他们彼此接触是为了通商。例如,在锡米拉温山发现的斧子,跟远在南面的加尔达湖边所制造的类似;这把斧子可能是交易商品。厄茨也备有一些燧石;对阿迪杰河谷一带的商队来说,燧石是珍贵的商品。此外,居民还要按季节把牲畜迁徙,这些大规模的迁移活动是必需的。现今蒂罗尔的牧人仍有这样做,他们带领畜群越过阿尔卑斯山的通道,寻找新的草地。关于“冰人”的身世,还有其他结论吗?

[脚注]

a 你若想知道有关碳-14年代测定法的不可靠程度,可参阅《儆醒!》1987年4月8日刊,12-16页,以及《生命——从何而来?进化抑或创造?》一书,96页,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

[第5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在意大利边境内的锡米拉温冰川所发现的“冰人”

德国

奥地利

因斯布鲁克

瑞士

斯洛文尼亚

意大利

博尔扎诺

锡米拉温冰川

亚得里亚海

[第7页的图片]

X记号代表厄茨葬身之地。内图:1.铜斧,2.燧石刀,3.也许是护身符,4.木柄上的鹿角尖形部分

[鸣谢]

Foto: Prof. Dr. Gernot Patzett/Innsbruck

Fotos 1-4: Archiv Österreichischer Alpenverein/Innsbruck, S.N.S. Pressebild GmbH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