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潮观鸟记趣
《儆醒!》驻英国通讯员报道
每年大约有一千万只候鸟在欧洲西北部过冬。这些候鸟不单来自北极的天然繁殖场,有的更从加拿大和西伯利亚中部远道而来。它们取道一条横越不列颠群岛的移栖途径,东大西洋飞行路线,前往非洲,期间有更多候鸟加入移栖的行列。
英国水域有一连串超过30个河口湾,为候鸟提供可以停下来进食及休息的地方。每一个河口湾可供2万多只候鸟栖息,而位于英国东岸的沃什湾是最主要的河口湾,可以容纳25万只鸟,供应它们所需的食物。这些鸟包括:白腰杓鹬、黑腹滨鹬、塍鹬、红腹滨鹬、蛎鹬、鸻、红脚鹬和翻石鹬。河口湾提供什么食物?为什么对于鸟类来说,河口湾很重要呢?
河口湾的重要作用
河口湾是指淡水跟海水相混合的半封闭海岸部分。河口湾的水较为温暖,充满矿物质和有机养分,地球海洋中半数的生物都依赖河口湾提供维持生命所需的食物。河口湾的泥土除了有虾、沙虱及其他生物活动外,也养活了种类繁多的生物。
河口湾的泥土属于什么类型,取决于形成泥土的沉积物的大小。不同种类的泥土有个别的特种海洋生物;这些生物就是涉水鸟a的粮食。比如说,在一种泥土中,每平方米就含有数百万只不及3毫米长的小螺!此外,泥土也为软体动物、拖拉虫、钓饵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提供食物。
大潮
虽然河口湾上可能聚居了数以千计的涉水鸟,可是因为地方广阔,鸟群分散了,所以要找到它们的踪影也不容易。不过,每逢大潮的时候,情况就大大不同了。那时候海水汹涌上岸,水位上升,把沙滩和淤泥滩淹没,涉水鸟于是只好走到盐滩岸b和其他高地去。这时候,百鸟云集,种类繁多,观察它们就容易得多了。
今天早上阳光灿烂,天朗气清,大潮很快就来了。在4月这个早上,我们驱车前往一个风光如画的河口湾,其间阵阵冷风从东北方吹来。这个河口湾位于奥尔德河通往北海的出口。奥尔德河蜿蜒流经英国的萨福克郡。在这个河口湾,冬季的涉水鸟最多有一万一千多只,而既然河口湾只有半英里阔,我们可以很容易就观察到涉水鸟的活动。
沿着河流的流域是一道道凹凸不平的防波堤。有些河岸满是芦苇,有些就长满滨草。其余的地方就是一些黑不溜秋、没有什么修饰的木结构和石头。沿河逆流而上,在一幢幢维多利亚式建筑物中间,是奥尔德堡音乐节的发源地——斯内普·莫尔泰因斯音乐厅。不过,我们要往下游走,朝一个有遮盖物的地点进发。这时候风势很大,寒风刺骨,吹得人眼睛也有点痛。
我们一抵达河的尽头(图中A点),耳畔立刻传来一对反嘴鹬清脆悦耳的鸣叫,就像是欢迎我们一般。当时它们离我们不过40米,在我们这边的河口湾上。这对反嘴鹬是一对儿,正在用喙互相整理羽毛。它们各自用细长而向上翘的喙,轻啄对方的上胸。这个景象虽然好看,可是我们要继续前行,因为更好看的东西还多着呢。
涨潮
潮水这时候涨得很快,我们于是马上走到我们所选定的观鸟地点。(图中B点。)在途中,一只红脚鹬从盐滩岸上起飞,并且尖声地发出“图胡胡-图胡胡”的警告信号——真不愧为河口湾的“哨兵”!红脚鹬在朗日下展翅飞翔,翅膀上白皙耀眼的后缘,跟红色的鸟脚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一抵达目的地,就向变得越来越细小的沙滩和淤泥滩扫视了一下。
远处所见,有20只红脚鹬在悠然觅食。它们轻轻的把喙探进泥土里找东西吃,其余的红脚鹬就在较多遮蔽的地方找食物。黑腹滨鹬的喙微微往下弯,相当有特色;只见它们一小群、一小群的,紧紧靠拢在一起。它们总是贴着海边走,一边走,一边啄食泥土里的食物,一大群的凑成了一条歪歪斜斜的线。散布各处的白腰杓鹬不徐不疾的小步走着,小心翼翼地把喙探进又软又黏滑的湿软泥里。在上游较远处,有几只翻石鹬正在用它们那短而微向上翘的喙,推翻旧海岸潮水线上的碎石,从中寻找食物。
蓦地,灰鸻像按捺不住似的,发出婉转动人的啼叫——“特利-乌-伊”,声音如泣似诉,响彻四野。灰鸻飞越我们头上的时候,黑色的腋羽跟灰白的鸟腹成了明显的对比。此外,约四百只正在歇息的欧金鸻紧紧的挤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椭圆形,它们全都把头藏到翅膀下,迎风而立。有时候,欧金鸻会重新决定啄序(鸟类决定地位高低的程序),那时就不免有一番争斗了。现时大概所有欧金鸻都有一身满是斑点的冬季羽毛——伴以黑色的喙,上身和背部黑色金色互相交错,眼睛、脸孔和腹部就都灰灰白白的。我们用望远镜四下里扫视,也看见有几只剑鸻。
这时候,一大群约有一千只的凤头麦鸡忽地飘然而来。这种鸟英姿勃发,飞翔之际,别有一番风姿。凤头麦鸡和欧金鸻本来在这里以西的可耕地上栖息,因为它们比较喜欢在那一带觅食。它们到河口湾这里来不是单单为了觅食,也为了清洁和梳理自己的羽毛。
细听四周,只听见白腰杓鹬激情洋溢的鸣叫,红脚鹬那像乐曲般使人舒畅的啭鸣,还有红嘴鸥粗犷响亮的叫声。再看滩上,一对斑尾塍鹬把喙深深的钻进泥土里。此外,几只蛎鹬正在用它们那橘红色的、厚厚的喙,从泥土中啄食拖拉虫。一只独个儿的灰鸻举止优雅地走了几步,忽然止住了,右足一摇,径往猎物跑,一口就把猎物吞了下去。可是,快要涨的潮水要向它们涌过来了!
开始赶上岸了
忽然,不同种类的鸟儿都飞了起来,在空中大致按着各自的品种成群结队地飞。眼前所见,涉水鸟的队形于密集中见组织,真是好一个壮观的景象。在朗日的照耀下,侧飞着的鸟反映出千变万化的色彩——从深棕色转化成炫目的银白色,时而清晰可见,时而跟涨潮时模糊的背景混在一起。色彩由暗至明,又由明至暗,调和得恰到好处;色彩幻变之余,鸟群的队形也是变化万千的,先是仿佛椭圆的形状,接着是圆形、螺旋形,最后变成一条垂直线。大部分鸟儿最后都在潮水没有淹到的淤泥滩上降落。
过不多久,我们周围的泥滩和沙滩就会被水淹过,于是我们连忙朝河的上流走去,同行的还有一批又一批的涉水鸟尾随不舍。首先追上我们的是一小群细小的黑腹滨鹬,它们飞快地抖动着翅膀,偶尔发出短促而尖锐的啭鸣,互相照应。接着经过的是体形较大的红脚鹬,它们的队形比较广阔,姿态也比较优雅。然后飞来的是白腰杓鹬,它们的体形跟大海鸥相若,在空中飞的时候,更发出像长笛般美妙动人的鸣叫。随后而来的是一大群反嘴鹬,它们身上黑白分明的羽毛,跟蔚蓝色的天空相映成趣。反嘴鹬在河口湾的上部结集起来,长长的、暗蓝灰色的鸟足,在水面上隐约可见。
鸟的栖息地
我们加快了脚步,走到一个高地,河口湾在这里开始收窄。(图中C点。)鸟儿开始不约而同地各归各类的聚集起来。潮水不断暴涨,更多鸟挤在一起。赶上来的鸟越来越多,后来的鸟儿要找个地方站也可不容易,鸟群要不时调整位置把地方腾出来,河岸上的空间也就更加紧张了。
现在是满潮的时候。凤头麦鸡和欧金鸻已经飞回可耕地那里。留下来的鸟碍于水势,只好离开泥滩,走到旧河岸上栖息。蛎鹬不停地鸣叫,跟它们的数目根本不成比例。百鸟争鸣声中,混合着红脚鹬和白腰杓鹬的鸣叫,而现在我们头上那云雀的歌声,就脱颖而出,技压群鸟——此情此境,美妙极了。
下午这时候,涉水鸟也该歇歇,直到大潮的满潮过去;我们也走了。虽然有些鸟身处海堤后面,看不见海水,它们却会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回到淤泥滩或沙滩上去。涉水鸟的本能赋予它们智慧,对于时间掌握得分秒不差,对于潮水的涨落,它们更是了如指掌。
满潮的时候,看鸟儿怎样赶上岸着实叫人目不暇给,更何况我们是首次目睹呢!
[脚注]
a 在美国和加拿大,涉水鸟(waders,属于鸻形目)一般称为滨鸟(shorebirds)。
b 经常受潮水泛滥的土地。
[第26页的附栏或图片]
观赏鸟儿赶上岸
要好好观赏满潮的时候鸟儿赶上岸的情景,就要先找一个合适的河口湾。然后你要有河口湾地区的资料,例如涉水鸟的行踪和观赏它们的理想地点。查阅潮汐表,看看在满月或新月后接着的一个满大潮会在什么时候发生。除了交通时间外,要预算有三个小时才能够好好观赏雀鸟,并且要在满潮前两小时到达河口湾。
你要带备什么东西呢?你如果对涉水鸟一窍不通,就不妨带一本相关的书,好帮助你分辨不同的品种。一副双筒望远镜也大派用场。你很快就会看出,不同品种的涉水鸟有个别的习性,并且因应喙的不同设计而有不同的猎食方法。有没有望远镜不要紧,保暖、防水的衣服倒是不可少的!小心危险。除非你对淤泥滩很熟悉,否则不要贸然走上滩去。潮水涨得很快,很容易把人困住。而且,如果海上忽然有雾,你就很容易迷路了。你也要留意风力的大小。大风会引起假潮,无论在任何一个河口湾上,假潮都是相当危险的。
[第27页的附栏或图片]
全球主要的河口湾
在欧洲,荷兰的瓦登海是最主要的潮浸区,有时可能容纳超过四百万只涉水鸟。瓦登海向北伸展,连接日德兰半岛的西南部。在这个广阔的地区,三个优良的观鸟地点是:通往丹麦勒姆岛的堤道;德国的威悉河河口湾,一个主要的满潮栖息地;荷兰近格罗宁根的劳沃斯湾。在伊比利亚半岛上,最重要的河口湾位于葡萄牙的塔古斯河。
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的河口湾为600万至800万只移栖的涉水鸟提供食物。主要的河口湾有: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弗朗西斯科湾和洪堡湾;从加拿大温哥华的邦德里湾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的艾奥纳岛,共计200平方公里的地区;阿拉斯加州的斯蒂金河口湾和科珀河三角洲。
以下各地也是涉水鸟栖息的好地方: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玻利瓦尔角和加尔维斯顿、香港的大埔、澳大利亚东北部的凯恩斯、肯尼亚的蒙巴萨附近。
[第24页的图片]
五只蛎鹬
[第25页的图片]
红腹滨鹬从栖息地飞赶上岸
[第25页的图片]
奥尔德河口湾,英国萨福克郡
斯内普·莫尔泰因斯音乐厅
观察点B
C点
起初的观察点A
[鸣谢]
Snape Maltings Riverside Centre
[第26页的图片]
红腹滨鹬
[第26页的图片]
红脚鹬
白腰杓鹬
[第27页的图片]
上图:白腰杓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