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8 3/8 3-4页
  • 科学到底有多可信?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科学到底有多可信?
  • 警醒!1998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科学的兴起
  • 科学真的可以解决你的难题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5年
  • 科学与宗教兼收并蓄
    警醒!2002年
  • 科学的进步
    警醒!1983年
  • 超越科学所能穷究的范围
    警醒!1983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8年
《警》98 3/8 3-4页

科学到底有多可信?

《儆醒!》驻澳大利亚通讯员报道

科学实在建树良多,从医学、工程学、通信学到其他的学科,科学的贡献都令不少人对它欣赏不已。人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总离不开科学的发现。很多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不惜献出毕生的精力;不少科学家也竭诚工作,努力以改善人的生活为己任,他们都配得世人的礼赞。事实上,作家托尼·莫顿更认为:“科学无疑是现代文明的其中一条支柱。”

不过,既然人在衡量生活上每一个范畴的真正价值时,都需要抱着持平的态度,同样,衡量科学的价值也不例外。我们现在看看另一位作家的评论。这个作家对科学在我们生活所起的作用并不是一面倒的赞美。细想他的话可以帮助我们用持平的目光看科学。刘易斯·沃尔珀特在自己的著作《科学超越常理》里说:“一次又一次的调查证实,不少人对科学感到兴趣和神往之余,也怀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就是以为科学可解决一切难题;另一方面,有些人却怀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觉得科学令他们又惊又怕。……从事科学工作的人,总被人视为是集冷漠刻板无情于一身的技术员。”

科学的兴起

科学实验每逢涉及要突破新境界,总免不了要冒点儿险。不过,只要这些新发明足以使人认为当初冒险是值得的,大众对科学又会有多一重信心。在一定程度上,科学界一面陶醉于过去的成功所带来的荣耀,一面又冒更多更多的险;很多人出于一股懔然之心和热诚,于是把科学视为解决人类种种难题的灵丹妙药。结果,世人每每提到“科学”“科学化”这些词语时,心里想到的,就是绝对的真理。

《美国研究》这份材料评论:“消费者只要[在广告上]看见穿着实验室白袍子的科学家,就会在客观上有一种信心,认为这种产品在‘科学上’比其他产品优越。这种现象产生于20年代,到30年代更是明显。1928年《民族》杂志的一篇社论叹道:‘在社交场合里,通常只消说一声“科学证明”,就什么争论也可以解决了;同一句话也可以令从牙膏到冰箱的任何商品风行一时。’”

可是,科学总是等同绝对的真理吗?自古以来,科学的发现同时也招徕猛烈的反对。有些异议其实是无的放矢的,有些却看来言之成理。比如说,伽利略的发现就引起了天主教会的愤慨。至于有关人类起源的科学理论,无论在科学界还是信奉圣经的宗教界都掀起了轩然大波。因此,难怪每有新的科学发现,反应总是毁誉参半的。

一句古老的拉丁谚语说:“无知是科学[或知识]的惟一敌人。”现在情况已经改变了,因为科学正四面受敌,经受着前所未见的攻击,但敌人并不是无知的。虽然在很多人心目中,科学向来是不容怀疑的,但现在有些一度支持科学的人却倒戈相向,群起质疑科学。可以说,越来越多追随科学的人摇身一变,成了审判科学的法官、陪审员,成了对科学执行死刑的行刑人。现今学习科学的大殿堂往往成为争论的场所。科学所以遇上这样的困境,原因之一是以往科学界的某些学者的欺诈及贪污行径给揭发了出来。

结果,世人从来没有像现在那样,这么经常想及这个问题:“凡是科学都总是确实可信的吗?”至于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提出这个问题,下一篇文章会概述部分原因。

[第4页的精选语句]

科学总是等同绝对的真理吗?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