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真理克服传统而节节胜利
一百年前,圣经在大多数的英国家庭里均备受重视。1611年出版的《英王雅各译本》成为该国新教传统的一部分,它深受人们所喜爱和尊重。故此,当守望台社的首任社长罗素于1891年初次探访英伦三岛时,他对英国人的“宗教热诚”留下深刻印象。他把该国描述为一块“庄稼成熟,等候收割的田地”,并且体会到急需培植这种兴趣以及在这个国家分派更多圣经书刊。
为了应付这项需要,罗素在伦敦设立了一间书籍分销处。到1898年圣经研究者(耶和华见证人在当时的名称)已有九个小组在英国建立起来。守望台社的第一个分社办事处于两年后,即1900年,在伦敦设立,它于1911年迁往克雷文台。邻近的伦敦会所成为许多历史性大会的举行地点。宣扬福音的工作在全国积极展开。
然而,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时,情形已渐渐改观。传统宗教所获的支持已大不如前,这种一蹶不振的情况一直延续至今。当时有谁料到70年后的今日,历史悠久、拥有众多宏伟教堂、紧守传统习俗和庆典的英国教会竟然有为数达百分之75的教友在年满20岁之前便相率离开教会?有谁料到苏格兰教会的教友锐减至不及一百万或仅占全人口百分之18?或威尔斯有许多教堂竟然变成车房、超级市场或康乐中心?可是,今日的情况确是如此。
在另一方面,有谁料想到在1984年竟然有超过9万5,000名活跃的耶和华见证人在英国从事传道?或料想到他们的1,170个小组正在执行一项前所未见的兴建计划?但事实是有目共睹的。我们怎样解释这种看来矛盾的发展呢?英国的耶和华见证人何以会日益兴盛?他们在今日正面对什么挑战?
圣经真理的力量
谚语有云:传统根深蒂固。即使如此,对圣经的热爱却推使许多过去曾大力支持教堂的人毅然摆脱传统的枷锁。其他人亦让圣经真理在他们的生活上发挥力量使他们作出改变。事实上,从以下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圣经的真理如何在英国克服传统而节节胜利。
一位老年女子是英国教会的忠实支持者,她一生均以热爱圣经闻名。虽然她认识及钦佩社区里的一群见证人,但却从不敢与他们深谈宗教的问题。可是,当邻近的一个小组研经班开始研读《你能够永远生活在地上的乐园里》一书时,她却应邀参加,并且对所讨论的资料留下深刻的印象。自从这个聚会开始,她一直经常出席,并且开始参加在王国聚会所举行的聚会。后来教会的牧师上门探访她,问及为何不见她上教堂,她坦率地解释她永不会重返教堂了,因为她近几个星期从圣经所学得的知识比她在教堂86年所学到的还多。
“与见证人交谈导致犯人自首,”《西威尔斯卫报》以此为标题报道以下的事件。一名30岁男子因盗窃罪而被捕。他指示律师在法庭上“不认罪”。可是,在出庭受审前他开始与耶和华见证人研读圣经。结果如何?在最后一分钟,他竟向法庭“认罪”!法官团的主席在结案陈词时宣称:“我们很高兴知道你决心从今以后奉公守法。”他的妻子对丈夫在生活上作出如此巨大的改变表示十分欣慰,她惊叹道:“这无疑是最佳的生活方式!”
圣经真理造福儿童
多年来,只有单亲是见证人的家庭时常引起一项争论;有些人声称儿女的权利受到剥夺,尤其在庆祝传统的宗教节日方面。可是,最近高等法院所作的判决却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引起争论的问题,说:
“[耶和华见证人]的信仰和行为绝无任何不道德或惹起社会人士反感之处。由于我们所处理的是一个不受大众欢迎的教派,人们很易犯的一个毛病是:过度渲染儿童跟从母亲成为耶和华见证人便会在福利方面受到危害。”
耶和华见证人的儿童非但没有蒙受损失,反而由于所获得的基督徒训练和教导而时常赢得别人的称许!例如,苏格兰格拉斯哥的一位老师留意到他们“是好学生,并非因为他们有过人的才智而是由于他们自幼便受到教导如何安坐,聆听及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行。”此外,他也指出见证人少年通常较为平衡,因此他认为他们更有能力应付少年时期特有的各种难题。
‘先求上帝的王国’
这些孩童长大之后又如何?他们年轻时所受的训练在较后的生活对他们有好处吗?现在英国总共有三百五十万人失业,对那些在生活上将属灵事务置于首位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一项考验。然而,正如耶稣所应许,‘先求上帝的王国’的确导致丰盛的酬报;以下的经验证明他所言不虚。——马太福音6:33。
当一个见证人青年正在全时服务和俗世职业之间权衡取舍之际,一间工程公司向他提出一份条件优厚的工作,但他必须于星期二及星期四晚上进修特别的课程。这个青年决定坦白表示,由于自己是耶和华见证人,他必须在这两个晚上参加小组的聚会。经理想知道:“你究竟将哪一样置于首位?”青年不愿妥协,于是婉拒了这份优差;反之他找了一份兼职以维持生活,并且开始从事全时的传道工作。
这位青年现在以海外传道服务为目标。他回顾自己在以往四年从事愉快、报酬丰富的活动,但目睹许多同辈大学毕业后仍然赋闲在家。其他人则变成自暴自弃。当初向他提供职位的公司又如何?它后来因破产而倒闭。
并非只有年轻人才适合从事全时的传道工作。英国北部一位有家室的见证人男子决定作经常先驱,于是售去自己蒸蒸日上的生意,转而找寻一份兼职。他的四名儿女也仿效他的好榜样,其中三人毕业后便立即从事先驱工作,年幼的女儿则打算毕业后也加入他们的行列。母亲也借着参加辅助先驱工作而立下榜样;当环境许可时,她会每月运用60小时或更多时间从事传道工作。
在英国,辅助先驱工作有良好进展。1984年五月,参加辅助先驱的见证人数目达到1万2,108人的新高峰。在苏格兰的一个小组里有一名受药物影响而天生畸形、无手单足的23岁弟兄,试想象当这个弟兄带头申请作辅助先驱时,这在小组里激发了多大的热心。借着小组所提出的仁慈帮助,他能够从事逐户见证工作。
多种族社会所提出的挑战
英国虽然幅员有限,在有关传统、语言和方言等问题上的挑战也不少。例如在威尔斯,虽然多数人都晓英语,但他们仍喜欢说自己的乡谈,威尔斯语。在威尔斯一些偏远的地区,有少数人只会说威尔斯语。为了帮助他们,社方最近出版了若干威尔斯文的圣经研读刊物,初步的报告显示反应良好。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降,有相当数目的英国前殖民地公民拥入英国。除了巨量来自西印度群岛的人以外,报告显示现在有超过一百万名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的亚洲裔人在英国定居。对耶和华见证人而言,他们所操的不同语言构成一项有趣的挑战。虽然圣经书刊亦有用他们的两种主要文字——古亚拉提文及潘渣比文——印行,要冲破这道初步的障碍也殊不容易。有些见证人决心学习这些语言及尽量了解他们的社会及宗教传统,他们在这些地区里受到热烈欢迎。
结果,伦敦的一份报章(Garavi Gujarat)报道说:“有许多古渣拉人(Gujaratis)打破了印度教的阶级障碍而成为耶和华见证人。”《温布来中周报》(Wembley Midweek)的一个大标题声称:“圣经打破了阶级障碍。”但那些冲破藩离的人确要面对巨大的家庭压力,尤其在奉父母之命嫁娶的传统方面。一位印籍少女便曾面对这种情况,她对那位被选作她未来夫婿的男子作了一次很详尽的见证。后来该男子决定取消婚约,因为她的宗教信念太强。后来她取得父母同意与一位印籍见证人结婚。现在他们有一个团结的家庭而一同事奉耶和华。今日,有超过500名亚洲裔的见证人在英国各地活跃地传道,其中有35人更成为全时的传道员!
为未来而建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几个月,最初的几间王国聚会所在哈劳市及伊福市的近郊兴建。现在,仅在伦敦一地便有140个小组,包括4个希腊语小组,2个意大利语小组及1个西班牙语小组;此外还有中文、古亚拉提文、日文、葡萄牙文及潘渣比文等的研经班。在物业价格飞涨的环境下,找寻新王国聚会所的挑战愈来愈大。
然而,两日兴建王国聚会所的计划却加速了事情的进行。欧洲第一间速成的聚会所在诺坦普顿的密兰镇兴建。若干在这项允推独步的建筑工程方面经验丰富的见证人远道从美国和加拿大前来专责督导工程的进行。邻近一间学校的校长特许学生每隔一段时间便前往地盘实地参观工程的进行;他誉之为“社区一项深具挑战性的伟大事业”。不但如此,它更是一项国际性的合作计划,大约有500名志愿人员一齐参与,有些甚至远道来自日本、印度、法国和德国等地。
在英国,这种团结一致的精神引起了不少好评。耶和华见证人已不再被视为无关重要的少数团体了。他们予人的印象是一个有明确目的,努力为未来而建造的团体。正如英国教会的一位教士指出,他们“是一个有效率,满腔热诚的组织。”他进一步评论说:“他们有丰富的圣经知识,熟悉圣经内容,并且能够熟练地引用经文。他们的普通成员看来也受过极优良的训练。”耶和华见证人之能够团结精诚和充满活力是因为他们的信仰和信息全以圣经为权威。在今日,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在1980年代的英国,圣经仍是销量最多的书籍,人们对它仍深怀尊重。诚然,现代人们已不再像百年前一般怀有十分强烈和明显的“宗教热诚”。可是,借着紧守圣经的真理,英国的耶和华见证人正在收割丰盛的庄稼。总共有187,709人聚集起来参加1984年的基督受难纪念——在参加人数方面,这是个新高峰!故此,见证人深信在这个重视传统的国家里仍会有数以万计的人拥护圣经真理而在这个事物制度临近结束之际成为真实的上帝耶和华的敬拜者。——马太福音24:3,14。
[第27页的地图或图片]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不列颠
苏格兰
格拉斯哥
英国
诺坦普顿
伦敦
威尔斯
[第29页的图片]
英国诺坦普顿速建的王国聚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