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伯利兹“得人如得鱼”
伯利兹是位于墨西哥与危地马拉之间的一个亚热带小国。沿海岸线对开,碧蓝的加勒比海满布环礁及珊瑚礁,形成了西半球最长的堡礁。沿岸大部分地区都气候干燥,地势平坦。但向南伸入内陆的玛雅山则高达海拔3680尺[1120米]。这个山区一度森林密布,深谷、河峡及壮观的瀑布是这一带的特色。
当地的许多遗迹及人工制品证明,该国原本是玛雅人聚居的地方。在16世纪,一群曾经是海盗,后来转以砍伐洋苏木和桃花心木为生的人开始在当地定居下来。后来,这个地方成为英属洪都拉斯的殖民地,直至1981年才成为独立的国家。
今日,伯利兹约有人口17万5000。这的确是一个多种族杂居的国家,包括有非洲裔伯利兹人(克里奥尔人)、梅斯蒂索人、玛雅人、卡凌那加人(加勒比人)、亚洲人、欧洲人及其他各种各式的人。由于伯利兹具有英国背境,所以英语是国内的官方语言,西班牙语则是最流行的第二种语言。也有许多人操克里奥尔语、玛雅语、加里富纳语及其他各种各式的语言。
伯利兹有长达175哩[280公里]的大堡礁,其上布满色彩灿烂的珊瑚、堡垒状的角塔、洞穴等,蕴藏着大量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实在令人赏心悦目、目不暇给。这些离岸的捕鱼水域是该国最大的天然资源之一。同样,伯利兹由于在种族和文化方面均多元化,遂成为一处鱼产丰富的‘捕鱼’区域。那些响应耶稣呼召,“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的人都大有收获。——马太福音4:19。
展开‘捕鱼’工作
1923年,一位于1918年在牙买加受浸的见证人詹姆斯·戈登迁往伯利兹去。他开始在邻舍及邦巴村四围撒下鱼网。他的‘捕鱼工具’包括一个满载书刊的巨型桃花心木箱子。他一手拿着这箱子,另一只手则挽着留声机。
1931年左右,一位全时的服事者弗兰黛·约翰逊从美国得克萨斯州以游客身份来到伯利兹,目的是要在中美洲国家传扬好消息。她总共逗留了六个月。当其时,她接触到一位制饼师撒迪厄斯·霍奇森,后者再将真理介绍给另一位制饼师阿瑟·兰德尔。霍奇森弟兄接续推行传道工作,直至1945年才首次有从基列受训毕业的海外传道员查尔斯·海尔及埃尔默·伊里希抵达。
翌年,守望台社社长诺尔及副社长法兰兹到访,在当地建立了分社办事处。自那时起,‘鱼网’便在伯利兹全国撒下,工作也有稳定的进展。到1989年,参与“得人如得鱼”的工作者达到844人的高峰。
在僻远地区中‘撒下鱼网’
今日,伯利兹城及其他城镇都经常有人从事宣扬王国好消息的工作,但在许多偏远的村庄和海岛却不然。龙涎香岛的圣巴勃罗在几年前的情形便是如此。
多年来,只有地区的见证人偶尔前往圣巴勃罗作简短的探访时,当地的村民才有机会听见真理。虽然见证人将许多圣经书刊留下给感兴趣的人,但却无法进一步培养当地居民的兴趣,因为他们必须返回地区去。后来,有一个四口之家计划前往需要较大的地区服务,于是来到伯利兹。他们自告奋勇迁往这个小岛。尽管当时他们要暂住在一辆旅游车内,直至住所建成为止。然而,‘捕鱼’的工作的确收获甚丰。他们开始了许多圣经研究,如今岛上已有超过20个从事得人工作的‘渔夫’了。1986年9月,在来自国内的许多见证人协助下,他们仅在一个周末便建成了自己的王国聚会所。
分社的地区也包括南托莱多区南部多个孤立的玛雅村庄。当地居民都是操凯芝及玛雅莫班语。在每年可以攀山越河的旱季,一群见证人前往探访这些村庄。他们背着需用的东西步行前往这些村庄,向当地的村民作见证,然后回去探访那些表现兴趣的人。
1968年,在这种一年一次的‘丛林旅行’中,弟兄们前往克力克撒高村庄探访。一个小女孩拾到一本题名为《导至永生的真理》的书,是一位弟兄无意中遗下的。她讲述随后发生的事,说:
“我非常喜爱这本书,但我只看过其中的几幅图画,却从没有读过书的内容。弟兄们每年一次探访我的父亲,使我对耶和华这个名字留下深刻印象。我也获悉他有一个组织。后来我开始在蓬塔戈尔达城读中学。有一天,班上的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上帝的名字是什么?我答道:‘耶和华。’这为我招来了‘自动的惩罚’(包括被记过五次及被罚作苦工,如洗厕所等)。其后,牧师召见我,吩咐我不可再用这个名字,不然便要将我开除。我于是自动退学,而且以后从没有再回去。
我另一次接触真理是在几年之后,当时我已结了婚,住在北部的科罗萨尔镇。我看见有一张纸随风飘扬,于是拾起来看看,发现这原来是一本题名为《耶和华见证人与血的问题》的册子的封面。我向一位朋友指出这乃是我无法接受的见证人信仰之一。她却对我说,也许有一日我会同意这个见解。次日,一位弟兄登门造访,说他听闻我有兴趣跟耶和华见证人研读圣经。尽管我已告诉他我其实并没兴趣,他仍向我解释,这个安排其实并不会花我太多时间,因此我便接受了他的建议。我收藏了八年的《真理》书终于可以大派用场了!
不久,我的姻亲极力怂恿外子阻止我研读圣经。后来我们迁到一条僻远的村庄去,至此便与见证人失去联络。最后,一位姊妹在逐户传道时遇到我,我于是恢复研读圣经。这时,外子千方百计阻拦我,他饮酒至酩酊大醉、大吵大闹,将我逐出屋外,或威胁要另觅新欢等。但我依然坚守立场,在祷告中全心信赖耶和华。两年前,耶和华以超乎我所期望的方式听允我的祷告。
有一天,外子带着满面伤痕回家,随即上床睡觉。当日较后的时间,他对我说:‘我也想研读圣经!’他的改变实在令我喜出望外,但却令他的家人大为不悦。他们告诉外子说:‘改变宗教便等于改变父母,因此你不再是我们的儿子了!’既然外子已经与我立场一致,我们进步得很快,终于在1987年12月5日,我俩一起在我们首次参加的特别大会日中受了浸。”
因此,即使在伯利兹的僻远地区也可以有丰富的‘渔获’。《永远在地上享受生命!》这本册子已被翻译成凯芝文。我们希望有更多住在这些村落的人都能够借着这本册子获得帮助接受好消息。那些从撒但制度的污水中获救的人正在耶和华属灵的乐园里享受着澄澈如镜的真理之水。
例如,在伯利兹城有一位年轻男子从圣经获悉耶和华的洁净标准之后,毅然放弃吸食大麻及其他毒品而受了浸。不久之后,他更成为一个全时的‘渔夫’。他也有权利以服事仆人的身分在会众中服务。另外有数以百计的人受到帮助,使自己的婚姻合法化而洁净自己的生活。另一些人则受到教导去阅读和写字,因而可以自行研读上帝的话语。因此,耶和华见证人在伯利兹的教育工作不但满足居民的灵性需要,还为社区带来了有益的影响。
拉网上船
有一次耶稣的门徒跟从耶稣的吩咐将网撒在船的另一边,结果“竟拉不上来了,因为鱼甚多”。(约翰福音21:6)同样,伯利兹响应好消息的人数目也不少,以致见证人发觉要照顾拥进组织的大群人的确是一项挑战。
当地需要大量成熟的弟兄去督导会众。目前各会众平均只得一至两位长老。此外,另一项挑战是怎样才能经常将好消息传遍国内的各部分。虽然许多地区都有公路可达,但由于缺乏公共交通工具,见证人很难前往这些地方去进一步帮助感兴趣的人士,而后者亦很难经常参加聚会。步行或划独木舟仍是前往这些僻远地区的惟一可行方法。
伯利兹的见证人也很难找到一些可供每周聚会及举行每年大会的适当设施。1987年举行的一系列“信赖耶和华”区务大会,出席人数超过2200人,相当于全国传道员数目的三倍。弟兄们在莱地维尔附近的一幅地皮上兴建了一间临时的建筑物供举行大会之用。目前,他们正策划是否可以在同一地点兴建一间永久的大会堂。
尽管挑战这么艰巨,见证人却仍然热心作出响应。他们不断增加在外勤服务方面的参与。1979年,传道员每人每月平均花8.3小时从事见证工作,但现在却每月平均用11.3小时传道。先驱的人数也有显著增加。1979年,每月平均有10位辅助先驱和12位正规先驱。但如今每月有51位辅助先驱和42位正规先驱,年龄由14岁至74岁不等。
由出席1989年3月22日的基督受难纪念聚会的杰出人数可以看出,当地还可以有更大的扩展。由于弟兄们努力邀请感兴趣人士出席这个聚会,结果如何?出席人数共达3834人——超过传道员的高峰人数四倍!看见来自许多不同背境的大群人——克里奥尔人、梅斯蒂索人、玛雅人、欧洲人、中国人、黎巴嫩人及其他种族的人——以这种方式聚首一堂的确令人大感振奋。
除此之外,该国的844名传道员正在主持一千多个家庭圣经研究。无疑,借着不断跟从会众元首耶稣基督的指引,伯利兹必然会有更多人响应他的呼召成为‘得人的渔夫’。
[第22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墨西哥湾
墨西哥
伯利兹
伯利兹市
蓬塔戈尔达
危地马拉
洪多拉斯湾
[第24,25页 的图片]
在龙涎香岛圣佩德罗兴建王国聚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