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与生活聚会手册》参考资料——2019年5月
5 月6-12日
上帝话语的宝藏 | 哥林多后书4-6章
《“我们决不放弃”》
(哥林多后书4:16)所以,我们决不放弃。我们外在的人虽然渐渐衰败,内在的人却实在天天更新。
《虽然困倦,却不致一蹶不振》
16 当然,注意属灵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我们跟耶和华上帝有亲密的关系,即使身体疲乏,也永不会觉得崇拜耶和华是令人厌倦的事。耶和华“加力量给疲倦的人,赐充足的能力给软弱的人”。(以赛亚书40:28,29)使徒保罗体验到这句话多么真实。他说:“我们决不放弃。我们外在的人虽然渐渐衰败,内在的人却实在天天更新。”(哥林多后书4:16)
17 请留意,“天天”一词暗示,我们每天都要善用耶和华所赐的一切。一个姐妹从事海外传道工作已经43年了。她一直忠心耿耿,虽然有时身体疲倦,灰心气馁,却从没有一蹶不振。她说:“我习惯很早就起床,好向耶和华祷告,阅读他的话语,然后才开始一天的工作。正因为天天谨守这个常规,我才能忍耐到现在。”只要我们经常祷告,天天向耶和华倾心吐意,并沉思他的崇高特质和美好应许,耶和华就必赐力量扶持我们。
(哥林多后书4:17)我们所遭遇的患难是短暂而轻微的,却能为我们带来极其重大、万世永存的荣耀。
忍耐
紧记不忘基督徒的希望,期待享有无罪永恒的生命,也是十分重要的。就算基督徒受迫害至死,这个希望也不会落空。(罗5:4,5;帖前1:3;启2:10)跟将要实现的伟大希望相比,目前所受的苦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罗8:18-25)任何苦楚不管在目前多么难受,但比起永恒的福乐,其实都是“短暂而轻微”的。(林后4:16-18)人紧记考验只是暂时的,紧紧持守基督徒的希望,就不会因失望而对耶和华上帝不忠。
(哥林多后书4:18)我们所注视的,不是看得见的,而是看不见的。因为看得见的是暂时的,看不见的却是永恒的。
挖掘属灵宝石
(哥林多后书4:7)但我们的这个珍宝,是放在瓦器里,可见超凡的力量不是出于我们,而是出于上帝。
《他们“使耶和华笑逐颜开”》
这是中央长老团成员戴维·斯普莱恩发表的演讲,内容根据哥林多后书4:7发展。经文提到的“珍宝”是什么?是知识?是智慧?他说:“都不是,使徒保罗所说的珍宝是指‘把真理显扬’的‘职务’。”(哥林多后书4:1,2,5)斯普莱恩弟兄提醒学员,他们在过去5个月努力学习,就是为了作妥准备去执行一个特别的传道任务。这个任务十分值得重视。
斯普莱恩弟兄解释,“瓦器”是指我们的血肉躯体。他把泥土造的瓦器跟黄金造的器皿作对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少使用黄金器皿,但却常常使用瓦器。如果我们把贵重的东西放在金器里,别人就可能会把不少注意力放在那个器皿之上。斯普莱恩弟兄说:“你们不该令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你们身上。作为海外传道员,你们应该将自己视为平凡的瓦器,带领人归向耶和华。”
(哥林多后书6:13)所以,请你们也开阔心胸来报答我们。我把你们当做儿女才这样说话。
《不断加深弟兄之爱》
7 我们又怎样呢?我们可以怎样“开阔心胸”,显出弟兄之爱?同龄和同种族的人也许很容易就能彼此表现弟兄之爱。在消遣方面,那些志趣相投的人会经常花很多时间在一起。如果我们由于兴趣不同而很少跟一些弟兄姐妹来往,我们就有必要“开阔心胸”了。我们最好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很少跟亲密同伴以外的人一起传道和交往?在王国聚会所里,我是不是很少跟新人来往,因为我觉得他们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做我的朋友呢?我有没有跟会众里的所有人,不论男女老幼问好呢?”
经文朗读
(哥林多后书4:1-15)我们既然得蒙慈悲,领受了这个职务,就决不放弃。2 我们弃绝了暗昧可耻的事,不行事诡诈,不破坏上帝话语的纯正,只把真理显扬,让各人在上帝面前凭良心判断我们。3 假如我们宣扬的好消息真的被帕子遮蔽了,那只是在灭亡的人当中被遮蔽。4 这些不信的人被现行制度的神弄瞎了心眼,结果基督虽有上帝的形像,这些人还是看不见基督荣耀好消息的光辉。5 我们向来不是传扬自己,而是传扬基督耶稣是主,自己为了耶稣却是你们的奴隶。6 上帝说过:“要有光从黑暗里照出来。”他已经照亮我们的心,使我们借着基督的脸,认识上帝的荣耀。7 但我们的这个珍宝,是放在瓦器里,可见超凡的力量不是出于我们,而是出于上帝。8 我们四面受压,却不致陷于绝境;心里迷惘,却不致走投无路;9 受迫害,却没有被弃;倒下来,却没有灭亡。10 我们随时随地身受死亡的威胁,就像耶稣所遭遇的一样。这样,耶稣的一生也就体现在我们身上了。11 我们虽然活着,却为了耶稣时刻面对死亡,好让耶稣的一生也体现在我们必死的身上。12 这样看来,死亡正作用在我们身上,生命却作用在你们身上。13 经上记着说:“我信从了,所以我这样说。”我们既然有同一种信心的精神,也就照样信从,所以也这样说话。14 我们知道,上帝既然使耶稣复活了,也必使我们和耶稣一同复活,使我们和你们一同侍立在他面前。15 一切都是为你们而做的。这样,既然有更多人感谢上帝,分外恩典也就越发增多,结果荣耀归于上帝。
5 月13-19日
上帝话语的宝藏 | 哥林多后书7-10章
《救灾工作也是我们的职务》
(哥林多后书8:1-3)弟兄们,我们现在把上帝赐给马其顿各地会众所得的分外恩典告诉你们。2 他们处于困境,大受考验。可是他们满心喜乐,在极度贫困下,格外显得慷慨。3 我可以作证,他们所做的是按着他们的能力,甚至超过了他们的能力。
《“上帝喜爱欢欢喜喜地施与的人”》
首先,保罗告诉哥林多人,马其顿人怎样在响应赈济弟兄方面立下优良的榜样。保罗写道:“他们在苦况中大受试验的时候,喜乐之大、贫穷之深,竟叫他们在慷慨方面越发富足。”马其顿人无须别人敦促才慷慨解囊。保罗说,他们反而“屡次主动恳请,再三求我们准他们作仁慈的施与”。鉴于马其顿人本身“贫穷之深”,他们所表现的由衷慷慨更是难能可贵。——哥林多后书8:2-4。
《赈灾职务》
公元46年左右,犹地亚发生了一场大饥荒。当地粮食短缺,物价飞涨,住在那里的犹太裔基督徒没钱买食物,眼看就要断粮了。不过,他们体验到了耶和华的保护,是以往的基督徒没体验过的。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呢?
(哥林多后书8:4)他们自觉自愿,再三恳求我们让他们捐助圣民,在周济的事上有分。
《赈灾职务》
4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谈到,基督徒负有双重职务。虽然这封信是写给受膏基督徒的,但他的话也对“另外的绵羊”十分重要。(约翰福音10:16)一方面,我们的职务是“劝人跟[上帝]和好的职务”,也就是传讲王国好消息和教导人成为基督徒。(哥林多后书5:18-20;提摩太前书2:3-6)另一方面,我们的职务也包括为弟兄姐妹服务。保罗特别提到“周济的事”。(哥林多后书8:4)在“劝人跟[上帝]和好的职务”和“周济的事”中,“职务”和“事”译自同一个希腊语词“迪阿科尼阿”。明白这一点十分重要,为什么呢?
5 保罗用同一个希腊语词来指这两件工作,是想说明赈灾工作是基督徒会众执行的职务的一部分。保罗此前说过:“职务各有不同,主却是相同的。能力各有不同……。这一切都是同一股圣灵发挥力量的结果。”(哥林多前书12:4-6,11)保罗表明,会众执行的各项职务都是“敬奉上帝”。(罗马书12:1,6-8)因此,他认为应该拨出时间“周济圣民”。(罗马书15:25,26)
6 保罗也帮助哥林多的基督徒看出为什么救济工作是他们的职务,也是崇拜上帝的一环。基督徒救济同工,是因为“顺从基督的好消息”。(哥林多后书9:13)他们很想实践基督的教诲,因此向同工伸出援手。保罗说,基督徒向同工所做的善行就是上帝赐给人的“非凡的分外恩典”。(哥林多后书9:14;彼得前书4:10)关于帮助处于困境的弟兄姐妹,包括救济他们,《守望台》1976年6月1日刊说:“无可置疑地,耶和华上帝与他的爱子耶稣基督对这种服务十分重视。”没错,赈灾工作的确是敬奉上帝的一种重要方式。(罗马书12:1,7;哥林多后书8:7;希伯来书13:16)
(哥林多后书9:7)各人要照心里所决定的去做,不要勉强,不要作难,因为上帝喜爱捐得快乐的人。
《王国工作的经费来源》
10 首先,我们自愿捐献是因为我们爱耶和华,想“做他眼中喜悦的事”。(约翰一书3:22)耶和华很喜欢崇拜他的人甘心乐意地捐献。让我们来看看使徒保罗的话。(请读哥林多后书9:7)真基督徒不该勉强自己或出于被迫才捐献。相反,他应该“照心里所决定的去做”,也就是说,他考虑过有捐献的需要,也考虑过自己可以怎样满足这种需要。这样的人是耶和华所爱的,因为“上帝喜爱捐得快乐的人”。另一个译本把这句话翻做“上帝喜欢乐意奉献的人”。
挖掘属灵宝石
(哥林多后书9:15)愿感谢归于上帝,他白白给人的恩赐实在难以言喻。
《上帝白白给人的恩赐催逼我们》
2 保罗知道,耶稣牺牲了完美的生命,上帝所有的美好应许就一定会实现。(请读哥林多后书1:20)也就是说,耶和华通过耶稣向我们表现的良善和忠贞之爱,都包括在他白白给我们的恩赐中。这样的恩赐实在令人惊叹,人无法完全用言语去形容或表达出来。2016年的耶稣受难纪念聚会,即将在3月23日星期三举行。我们准备参加这个聚会时,要想想上帝的这个恩赐。这么特殊的恩赐该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这会推动我们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
(哥林多后书10:17)“夸耀的人该因耶和华而夸耀。”
《骄傲总是不对的吗?》
在基督教希腊语圣经,译作“自豪、得意(欢腾)、夸耀”的希腊动词考卡奥迈 可以表达正面和负面两种意思。举个例,保罗说,我们“既然有希望得享上帝的荣耀,就该欢腾”。此外,他劝告说:“夸耀的人该因耶和华而夸耀。”(罗马书5:2;哥林多后书10:17)保罗的意思是,我们当以有耶和华作为我们的上帝而自豪;这种感觉促使我们为他的美名和美誉雀跃欢腾。
经文朗读
(哥林多后书7:1-12)亲爱的弟兄,我们既有这些应许,就该洁净自己,除去各样玷污身体和心灵的事物,敬畏上帝,完全圣洁。2 你们心里当容纳我们。我们没有亏负过谁,没有败坏过谁,也没有占过谁的便宜。3 我说这话,不是要谴责你们。我说过,你们常在我们心里,甘愿同生共死。4 我可以放胆对你们说话。我夸耀你们的事。我满怀安慰,尽管我们吃尽苦头,我还是格外充满喜乐。5 我们到了马其顿以后,身体还是得不到安舒,遭受种种磨难,外有冲突,内有忧惧。6 可是,上帝能安慰沮丧的人。他使提多来了,在我们身边安慰我们。7 其实不但因为他在我们身边,还因为他从你们那里得了安慰,就使我们也得到安慰。他向我们报告你们的渴望、哀恸,以及为我而发的热心。这一切使我格外欣慰。8 所以,尽管我先前那封信使你们伤心,我也不后悔。我起初确实有点后悔,因为我知道那封信使你们伤心了一会儿。9 可是,现在我很高兴。我高兴不是因为你们伤心,而是因为你们伤心而悔改。你们出于敬神的态度而伤心,就不会因我们而有什么损失了。10 因为人出于敬神的态度而伤心,终必悔改而得救,永无遗憾;可是人只为了世俗的因素而伤心,就必招致死亡。11 请看,你们出于敬神的态度而伤心,这件事激励你们显出多大的热诚!你们努力辩白,大发义愤、敬畏、渴望、热心,除掉污名!在这件事上,你们处处证明自己是清白的。12 我虽然写了那封信给你们,却不是为犯过的人写的,也不是为受害的人写的,而是要使你们对我们的热诚显明出来,让上帝和你们大家看见。
5 月20-26日
上帝话语的宝藏 | 哥林多后书11-13章
《保罗“身上被扎了一根刺”》
(哥林多后书12:7)况且主所赐的启示太多了。所以,我身上被扎了一根刺,免得我过度自高。这根刺就是撒但的天使。他不断掌掴我,免得我过度自高。
《虽然软弱,却大有力量》
耶和华上帝的另一个忠仆恳求上帝除去他身上的“一根刺”,就是一个持续困扰他的考验。使徒保罗三次恳求上帝除去这个考验。不管考验是什么,它就像一根刺一样叫保罗难受,可能令他在耶和华委派的工作上失去喜乐。保罗说忍受这根刺就好像不断被掌掴一样。耶和华回答说:“我的分外恩典够你用了,因为我的力量在人软弱的时候就显得完美。”耶和华没有除去保罗身上的这根刺。保罗必须竭力应付,但是他接着说:“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大有力量。”(哥林多后书12:7-10)保罗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哥林多后书12:8,9)为了这件事,我曾经三次恳求主,希望这根刺离开我。9 可是主实实在在对我说:“我的分外恩典够你用了,因为我的力量在人软弱的时候就显得完美。”所以,我最喜欢夸耀自己软弱的一面,好叫基督的力量像帐幕一样覆庇我。
《耶和华把圣灵赐给恳求他的人》
17 上帝回应保罗的祷告,说:“我的分外恩典够你用了,因为我的力量在人软弱的时候就显得完美。”保罗说:“所以,我最喜欢夸耀自己软弱的一面,好叫基督的力量像帐幕一样覆庇我。”(哥林多后书12:9;诗篇147:5)保罗体验过上帝通过基督给他有力的保护,好像有帐幕庇护一样。今天,耶和华以类似的方式回应我们的祷告。他保护自己的仆人,仿佛设一个帐幕,为他们遮风挡雨。
18 当然,有帐幕庇护不等于说雨不再下,风不再刮。但有帐幕,人就得到某个程度的保护,不致饱受风吹雨打。照样,“基督的力量”庇护我们,不等于说考验不再临到我们身上,逆境艰辛不再困扰我们。不过,“基督的力量”能保护我们的灵性,使我们不致被世上的有害事物掳去,或被这世界的统治者撒但击败。(启示录7:9,15,16)也许你正面对一个始终没“离开”你的考验。即使这样,你也可以肯定耶和华知道你在奋力搏斗,并且回应“你呼求的声音”。(以赛亚书30:19;哥林多后书1:3,4)保罗说:“上帝是信实的,必不让你们受引诱超过你们能忍受的。在你们受引诱的时候,他必打开出路,使你们能忍耐得住。”(哥林多前书10:13;腓立比书4:6,7)
(哥林多后书12:10)我为了基督,乐意忍受软弱、侮辱、穷乏、迫害、困境。因为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大有力量。
《“他加力量给疲倦的人”》
8 请读以赛亚书40:30。我们必须承认,无论我们多有才能,单靠自己的能力无法完成所有的事。就以使徒保罗为例,他能做许多事,但是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当他向上帝倾诉心里的感受时,上帝回答他说:“我的力量在人软弱的时候就显得完美。”保罗了解这点,所以他说:“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大有力量。”(哥林多后书12:7-10)保罗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9 保罗明白自己没有上帝的帮助,能做的事就很有限。上帝的圣灵能在保罗软弱时加添力量,还能让他完成许多事,而这些是他本来无法凭自己的能力去完成的。今天,我们要是得到耶和华的帮助也能大有力量!
挖掘属灵宝石
(哥林多后书12:2-4)我认识一个人,是跟基督联合的。十四年前,他忽然被接到三重天去。当时他带着身体被接上去,还是没有带着身体被接上去,我不知道,只有上帝才知道。3 我确实认识这个人。可是他究竟带着身体被接上去,还是不带着身体被接上去,我不知道,只有上帝才知道。4 他忽然被接到乐园里去,听见了人说不出来、也不可说出来的话。
《读者来函》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2:2说的“三重天”,很可能是弥赛亚王国。这个王国就是彼得后书3:13提到的“新天”,由耶稣基督和14万4000位助理君王组成。
保罗提到“三重天”时用了“三重”这个字眼,是为了强调弥赛亚王国是一个比所有政府卓越的政权。
保罗在异象中“被接到乐园里去”,这个“乐园”很可能是指新世界里:(1)地上的乐园,(2)规模更大的属灵乐园,和(3)天上的“上帝乐园”。
(哥林多后书13:12)你们要用圣洁的吻彼此问好。
亲吻
“圣洁的吻”早期的基督徒,弟兄之间很可能都用“圣洁的吻”彼此问好(罗16:16;林前16:20;林后13:12;帖前5:26),或用“爱心……亲吻”问好(彼前5:14)。早期基督徒的这种问候方式也许跟古希伯来人以亲吻问好相同。虽然圣经没有提供细节,但“圣洁的吻”或“用爱心……亲吻”显然表明,基督徒会众中洋溢着友爱和团结的美好精神。(约13:34,35)
经文朗读
(哥林多后书11:1-15)但愿你们能容忍我一点点无理。其实你们现在就要容忍我了!2 我像上帝一样深切关怀你们,亲自把你们许配了一个丈夫,把你们像贞洁的处女一样献给基督。3 不过,我怕你们被人用手段败坏了思想,失去对基督应有的诚恳和贞节,就像蛇用诡计诱惑了夏娃一样。4 如果有人来传另一个耶稣,不是我们所传的;或者向你们传另一种精神,不是你们学习过的;又或者传另一套好消息,不是你们听见过的,你们倒能轻易容忍。5 可是我认为自己没有一样比不上你们那些超等使徒。6 就算我没有口才,也绝不是没有知识。这一点,我们在各样事上都向你们清楚表明了。7 我谦卑自抑,让你们受到显扬,又欢欢喜喜地把上帝的好消息白白传给你们,难道我这样做犯了罪吗?8 我接受其他会众的供给,像抢夺了他们的财物一样,无非是要服事你们。9 我在你们那里虽然有所缺乏,却从没有成为你们任何一个人的重担,因为从马其顿来的弟兄补足了我所欠缺的。我向来克己,丝毫没有成为你们的重担,将来我还是这样。10 在亚该亚一带,谁也不能阻止我这样夸耀。在基督面前,我敢说这是真的。11 为什么呢?难道我不爱你们吗?上帝知道我很爱你们。12 我现在做的,将来还要做,好叫那些想找口实的人找不到任何口实,不能说他们所夸耀的职任跟我们的一样。13 这样的人是假使徒,行事诡诈,假扮基督的使徒。14 这也不足为奇,因为撒但也时常假扮光明的天使。15 所以他的仆人时常假扮正义的仆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可是他们做了什么事,就必有什么结局。
5 月27日-6月2日
上帝话语的宝藏 | 加拉太书1-3章
《“我就当面反对他”》
(加拉太书2:11-13)后来,矶法来到安提阿。因为他该受责备,我就当面反对他。12 起初,从雅各那里来的人还没有来到,矶法一直跟外邦人吃饭。但那些人一到,他就退缩,跟外邦人隔离,因为怕那些仍然墨守割礼的人。13 其余的犹太人也跟着他装假,结果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
《你有跟耶和华一样的正义感吗?》
16 请读加拉太书2:11-14。彼得犯错是因为他惧怕人。(箴言29:25)虽然他很清楚耶和华对非犹太裔基督徒有什么看法,但耶路撒冷的犹太裔基督徒一来到,彼得就害怕这些受过割礼的人会轻看他。使徒保罗也曾参与公元49年的会议,他看见彼得的行为,就当面指责彼得很虚伪。(使徒行传15:12;加拉太书2:13)那些因为彼得的行为而受冒犯的非犹太裔基督徒会怎么做呢?他们会因此被绊倒吗?彼得会因此失去宝贵的服务职责吗?
(加拉太书2:14)可是我一见他们的行为不符合好消息的真理,就当众对矶法说:“你身为犹太人,既然也摈弃了犹太人的生活方式,过着外邦人的生活,现在怎么还要强迫外邦人采纳犹太人的规矩呢?”
《爱耶和华的人,“什么都不能使他们绊倒”》
12 由于惧怕人,彼得曾经跌倒,犯下大错,但事后仍旧忠于耶和华和耶稣。比方说,他曾经当众不认主耶稣,不是一次,而是三次。(路加福音22:54-62)另一次,彼得没有一视同仁地看待所有基督徒。他的做法仿佛表示,外邦基督徒比不上受过割礼的犹太裔基督徒。使徒保罗清楚看出,会众当中绝不可有阶级之分,彼得的态度大错特错。保罗当面劝诫彼得,免得其他弟兄仿效他。(加拉太书2:11-14)彼得因此恼羞成怒,放弃永生的比赛吗?没有。他认真考虑保罗的劝告,改正错误,继续朝着终点前进。
挖掘属灵宝石
(加拉太书2:20)我已经跟基督一同挂在柱上。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而是跟我一同活着的基督。现今在肉身活着的我,是靠着信上帝的儿子而活;他爱我,为我舍了自己。
《在患难中继续忠贞事奉上帝》
20 间接的攻击又该怎么应付呢?我们可以怎样克服消极的情绪?一个有效的方法是:仔细想想基督献出的赎价。使徒保罗就是这么做的。他有时也会情绪低落,但他明白基督是为罪人,不是为完美的人而死的。保罗知道自己是个罪人,他说:“[我]是靠着信上帝的儿子而活;[基督]爱我,为我舍了自己。”(加拉太书2:20)没错,保罗相信基督献出的赎价,看出自己能从基督的赎价受益。
21 同样,基督献出的赎价是耶和华给你的恩赐,明白这件事能对你大有帮助。这不是说,你的消极情绪会因此自动消失。我们有些人可能要长期抵抗这种间接的攻击,直到新世界来到。但要记住,我们只要不放弃正道,就必定得到奖赏。上帝的王国快要为全地带来和平,使所有忠心的人恢复身心完美,现在我们比以往更接近这个大日子了!因此,即使我们要经历许多患难,也要决心奋力进入上帝的王国。
(加拉太书3:1)无知的加拉太人啊,耶稣基督挂在柱上的情景,既然已经活现在你们眼前,究竟又是谁迷惑了你们呢?
加拉太书
保罗在信中说“无知的加拉太人啊”,但这并不足以证明他仅是对加拉太北部的高卢人说话。(加3:1)其实保罗只是责备会众里某些人,提醒他们不该听信墨守摩西律法的犹太人的谬论。提倡谬论的人妄图证明,自己称义是因为遵守摩西律法,而不是因为信基督而称义的新约。(2:15-3:14;4:9,10)在种族方面,“加拉太各地的会众”(1:2)里有犹太人,也有非犹太人;非犹太人包括受过割礼的归信者和没有受割礼的外邦人,其中肯定有一些凯尔特人的后裔。(徒13:14,43;16:1;加5:2)由于他们所住的地方叫加拉太,保罗就统称他们为加拉太人。从信的内容来看,保罗写信的对象是这个罗马行省南部他所熟悉的基督徒,而不是北部与他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看来他甚至从未到过行省的北部。
经文朗读
(加拉太书2:11-21)后来,矶法来到安提阿。因为他该受责备,我就当面反对他。12 起初,从雅各那里来的人还没有来到,矶法一直跟外邦人吃饭。但那些人一到,他就退缩,跟外邦人隔离,因为怕那些仍然墨守割礼的人。13 其余的犹太人也跟着他装假,结果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14 可是我一见他们的行为不符合好消息的真理,就当众对矶法说:“你身为犹太人,既然也摈弃了犹太人的生活方式,过着外邦人的生活,现在怎么还要强迫外邦人采纳犹太人的规矩呢?”15 我们生来是犹太人,不是外邦的“罪人”。16 但是我们知道,人称义是因信基督耶稣,不是靠遵守律法。所以连我们犹太人也信了基督耶稣,好叫我们称义是因信基督,不是靠遵守律法,因为没有人能靠遵守律法在上帝面前称义。17 我们力求借着基督而称义,如果到头来还是罪人,基督不就是为罪服务吗?当然不是!18 如果我把自己所推倒的再建立起来,就证明自己是犯法的人了。19 由于律法,我已经“死”去,脱离律法,好叫我“活”过来归附上帝。20 我已经跟基督一同挂在柱上。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而是跟我一同活着的基督。现今在肉身活着的我,是靠着信上帝的儿子而活;他爱我,为我舍了自己。21 我不会把上帝的分外恩典置之不理。如果正义是借着律法才有的,基督就实在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