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精读本》
  • 马太福音第22章注释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马太福音第22章注释
  •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 相似资料
  • 马可福音第12章注释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 路加福音第20章注释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 使徒行传第2章注释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 路加福音第4章注释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查看更多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马太福音第22章注释

马太福音

第22章注释

22:1

比喻 见太13:3的注释。

22:11

婚宴的礼服 由于这是王室的婚礼,王作为主人可能会为客人提供特别的礼服。如果是这样,客人不穿礼服就显示对主人十分不敬。

22:13

咬牙切齿 见太8:12的注释。

22:15

陷害他 直译“使他不能脱身”,就像鸟被网罗网住一样。(参看传道书9:12;《七十子译本》在传道书9:12用了同一个描述捕猎活动的希腊语词,来翻译一个意思为“用网罗网住”或“使不能脱身”的希伯来语词。)法利赛派的人说了很多奉承的话,然后又不怀好意地提出问题(太22:16,17),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诱使耶稣说出一些可以用来对付他的话。

22:16

希律党徒 见词语解释。

22:17

人头税 这是一年一次征收的税,税额很可能是一枚第纳流斯钱币,相当于工作一天的工资。罗马政府向所有登记了户口的人征收这种税。(路2:1-3)

凯撒 又译“皇帝”。耶稣在地上执行传道职务期间,在位的罗马皇帝是提比略。不过,除了指在位的罗马皇帝,“凯撒”一词也可以用来指罗马政府及其委任的代表,后者就是保罗说的“在上的当权者”,以及彼得说的“君王”和君王任命的“总督”。(罗13:1-7;彼前2:13-17;多3:1;另见词语解释)

22:18

虚伪的人 见太6:2的注释。

22:19

第纳流斯 一种罗马银币,上面有凯撒的头像,是犹太人向罗马政府缴纳“人头税”时使用的钱币。(太22:17)在耶稣的时代,工人每天做农业工作12个小时的工资,通常是一枚第纳流斯钱币,也就是一银元。《希腊语经卷》的原文在描述金额或价值时,通常会用第纳流斯作为单位。(太20:2;可6:37;14:5;启6:6)在当时的以色列,人们会使用多种铜币和银币,包括在泰尔铸造、用于缴纳圣殿税的银币。但人们在向罗马政府缴税时,使用的看来是刻有凯撒头像的第纳流斯银币。(另见词语解释以及附录B14)

22:20

谁的像,谁的名号 当时常用的第纳流斯钱币的正面,有罗马皇帝提比略(公元14-37年在位)头带桂冠的像,以及拉丁语铭文“提比略·凯撒·奥古斯都,神君奥古斯都之子”。(另见附录B14)

22:21

属于凯撒的要给凯撒 根据圣经的记载,耶稣只在这个场合提到过罗马皇帝。本节经文以及平行记载马可福音12:17和路加福音20:25都记录了这件事。“属于凯撒的”既包括人民因政府提供的服务而缴纳的费用,也包括人民应该向政府表现的尊重和适当的顺服。(罗13:1-7)

给 直译“归还”。凯撒铸造了钱币,因此有权要求人民归还其中一些。不过,凯撒无权要求人民把自己的一生甚至生命献给他,效忠于他。“把生命、气息和一切赐给所有人的”是上帝。(徒17:25)因此,只有上帝才有权要求专一的爱戴。人只应该把生命“归还”给上帝,献身给他,效忠于他。

属于上帝的要给上帝 “属于上帝的”包括一个人对上帝全心全意的崇拜,倾尽全部生命的爱,以及忠贞不渝、毫无保留的服从。(太4:10;22:37,38;徒5:29;罗14:8)

22:23

复活这回事 希腊语是a·naʹsta·sis,字面意思是“起来”或“站起来”。在《希腊语经卷》中,这个词出现了大约40次,基本上都用来指死人复活。(太22:31;徒4:2;24:15;林前15:12,13)以赛亚书26:19提到死去的人“会活过来”,《七十子译本》就用了a·naʹsta·sis的动词形式来翻译这个意思为“活过来”的希伯来语动词。(另见词语解释“复活”)

22:25

留下的妻子就给了他的兄弟 见可12:21的注释。

22:29

圣经 这里指的是《希伯来语经卷》。

22:31

复活的事 见太22:23的注释。

上帝……说的话 耶稣在这里谈到的,是耶和华与摩西在大约公元前1514年的一段对话。(出3:2,6)当时,亚伯拉罕已去世329年,以撒已去世224年,雅各已去世197年。尽管如此,耶和华却没有说“我曾是”他们的上帝,而是说“我是”他们的上帝。(太22:32)

22:32

他不是死人的上帝 最早期和最可靠的抄本都支持现在这个译法,但有些抄本重复了“上帝”一词,因此这句话也可以翻译为“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有些圣经译本就采用了这样的译法。有一部《希腊语经卷》的希伯来语译本(即附录C中的J18),在翻译这句话时用了代表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字母,译作“耶和华不是死人的上帝”。(参看出3:6,15)

而是活人的上帝 见可12:27的注释。

22:34

使……哑口无言 这个希腊语动词也可以翻译成“使……住口”,直译“给……戴上嘴套”。对于这些虚伪狡猾的人,这个说法十分恰当。耶稣的回答无懈可击,让撒都该派的人无言以对。(彼前2:15及脚注)

22:37

你要……爱 在这里译作“爱”的希腊语动词是a·ga·paʹo(阿格帕奥),相关的名词是a·gaʹpe(阿格配)。在《希腊语经卷》里,这两个词总共出现了超过250次。约翰一书4:8说“上帝就是爱”,原文用的就是名词a·gaʹpe。圣经表明,上帝是爱的至高典范,他的爱基于原则、毫不自私。上帝在表达爱的时候积极主动,体贴周到。他的爱牵涉到承诺和行动,而不仅是一种感觉或感情。人能通过刻意选择效法上帝来显出这种爱。(弗5:1)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在这里提到的两条最大的诫命,可以要求人显出这种爱。在这里,耶稣引用的是申命记6:5。在《希伯来语经卷》的原文里,用来表达“爱”的词主要是动词ʹa·hevʹ(阿赫卜)和ʹa·havʹ(阿哈卜),以及名词ʹa·havahʹ(阿哈巴)。这些希伯来语词的词义,包含了上面提到的希腊语词的意思。当用来指对耶和华的爱时,这些词表达的意思是,人渴望毫无保留地爱上帝,专一敬奉他。耶稣把这种爱十全十美地展现出来。他表明,只是感觉自己爱上帝还不算爱上帝。对上帝的爱应该主导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他的所有思想、言谈和行为。(另见约3:16的注释)

全心 用作比喻时,“心”通常泛指内心的一切,包括人的思想、感情、态度和动机。不过,当跟“意”(头脑)和“生命”同时出现时,“心”看来专指人的感觉、愿望和感情。在本节经文里,“心”“意”“生命”这三个词的意思有所重叠,并不互相排斥。这样的表达能以最有力的方式强调,人对上帝的爱应该是完完全全、毫无保留的。

全意 “意”指头脑或思维能力。人必须运用头脑来认识上帝,加深对上帝的爱。(约17:3;罗12:1)这里引用的是申命记6:5,希伯来语原文用了“心”“力”“生命”这三个词,但马太福音的希腊语文本用的却是“心”“意”“生命”。这样做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在古希伯来语中,没有一个专门的词用来指头脑,这个概念通常包含在“心”一词里。(申29:4;诗26:2;64:6;另见本节经文的注释:全心)不过,希腊语中却有一个专门用来指头脑的词。因此,当希伯来语文本出现“心”一词时,希腊语《七十子译本》经常用对应头脑这个概念的希腊语词来翻译。(创8:21;17:17;箴2:10;赛14:13)那么,马太为什么没有用意思是“力”的希腊语词呢?因为译作“力”的希伯来语词既可以指身体的力量,也可以指思维能力。总而言之,这几个希伯来语词和希腊语词的意思是有所重叠的,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不同的福音书执笔者在引用申命记的经文时,用词并不是一模一样的。(另见可12:30和路10:27的注释)

全部生命 直译“整个普绪克”。(另见词语解释“尼发希;普绪克”)

耶和华 这里引用的是申命记6:5,在希伯来语原文里,经文出现了代表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辅音字母(相当于英语的YHWH)。(另见附录C)

22:39

其次的 在马太福音22:37,耶稣直接回答了法利赛派的人提出的问题。但在本节经文里,他进一步扩展这个话题,引用了第二条诫命。(利19:18)耶稣表明,这两条诫命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整套法典和先知书的话都可以用这两条诫命来总结。(太22:40)

爱人如己 译作“人”的希腊语词的字面意思是“附近的人”,既可以指住在自己附近的人,也可以指任何跟自己有接触或来往的人。(路10:29-37;罗13:8-10;另见太5:43的注释)

22:40

整套法典和先知书 见太5:17的注释。

基于 直译“系于”。这个希腊语动词的字面意思是“系在……上面”,在这里用作比喻,意思是“以……为基础”。耶稣的话表明,包含十诫在内的摩西法典以至整部《希伯来语经卷》,都是以爱为基础的。(罗13:9)

22:42

基督 又译“弥赛亚”。(另见太1:1;2:4的注释)

22:43

在神圣力量指引下 译作“神圣力量”的希腊语词是pneuʹma(普纽马)。(另见词语解释“鲁阿;普纽马”)

22:44

耶和华 这里引用的是诗篇110:1,在希伯来语原文里,经文出现了代表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辅音字母(相当于英语的YHWH)。(另见附录C)

在你脚下 意思是“在你权下”。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