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1 7/8 20-22页
  • 为什么有世界大战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为什么有世界大战
  • 警醒!1971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复杂的同盟
  • 国家主义
  • 帝国主义
  • 黩武主义
  • 后果
  • 前途
  • 第一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末期的前奏吗?
    警醒!1984年
  • 人为错误——引爆世界大战
    警醒!2009年
  • 萨拉热窝——1914年至1994年
    警醒!1994年
  • 1914——震惊世界的一年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1
《警》71 7/8 20-22页

为什么有世界大战

撒拉耶获、塞尔维亚、法兰士·佛迪南、泛斯拉夫主义、波士尼亚·赫萨哥温拿、加夫尼鲁·品连薛、蒙特尼哥罗——这些名字和地方在今日许多人看来非常生疏,可是在半个世纪之前举世的人都很熟悉它们,因为它们与当时各国正被卷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密切关系。

若生活在1914年春天,你很可能无法预料得到你所熟悉的世界不久便会被破坏无遗了。诚然,那时“欧洲战场”——巴尔干半岛诸国——战火刚熄,世界各国仍对其密切注视。但从表面看来世界正在和平中,且在可见的将来也会继续和平。

那末,究竟由于什么事端、环境、态度和政策,以致燃起了这场战火——一场蹂躏普世大多数国家的惨烈大屠杀呢?

近因便是奥国王子法兰士·佛迪南被人暗杀。可是一次暗杀怎可能导致如此广远的后果呢?受害者是奥匈帝国王位的假定承继人。暗杀者加夫尼鲁·品兰薛是塞尔维亚的一名学生,他在王子经过撒拉耶获街上时开枪将其射死。动机是什么呢?直至今日还未能完全确定。但这宗意外却引起了一连串的事件,在短短数星期内便将整个世界卷入战争中。

奥-匈政府向塞尔维亚政府问罪。列强——俄国、法国、德国、英国——既无法也不想阻止一场欧洲大战发生。反之,百数十年来所积聚的潜伏力量均借此发泄出来。结果是——战争!究竟什么势力发动这场可怖的战争呢?让我们检讨一下四种最主要的影响力——复杂的同盟、国家主义、帝国主义、黩武主意——然后估计一下每种力量所担任的角色。

复杂的同盟

充满危险地,一系列的同盟将各国结集成两个敌对的强大集团。法国于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败北。德国组成了若干个联盟去孤立法国以阻止其报复。首先德国与奥·匈成立两国同盟,随后意大利加入而成立三国同盟。然后德国再与俄国成立协定;在形式上看来,法国便孤立无援了。虽然协定的内容保持秘密,但人所共知这些条件包括战时的军事互助在内。

德国的新君即位后形势迅速改观。威廉二世作王之后解除了俾斯麦的首相之职。新王未能与俄国保持友好关系,而他的“军力威胁”也使英国震惊。他扩张海军而要求“分一杯羹”,这迫使英国重新估计长久以来与法国的敌对关系。日·俄大战后,俄国在远东的发展也使英国对俄另眼相看。这遂形成了第二个强大集团——俄国、法国和英国。

因此,在1914年欧洲的势力是均衡的——三对三。许多人认为这种均势是最大的和平保证。事实证明这种看法完全错了。

国家主义

我们若查考一下1914年春天的世界地图而将其与现在的地图相较,便可以看出疆土界限和政治界线都转变得多么厉害。那末,我们可以问,1914年的国界如何助长战争呢?

首先,值得留意的是那时的奥·匈帝国包括许多臣服的小国在内,它们均因失去国家独立而愤愤不平。其中尤以巴尔干诸国为然,那里的塞尔维亚希望境内的斯拉夫人都受它所管理。可是奥·匈帝国刚吞并了波士尼亚和赫萨哥温拿省,虽然当地的居民都是斯拉夫人。俄国的泛斯拉夫大联合的美梦也受到阻挠。于是俄国感觉有义务要支持塞尔维亚人。

当其时西欧也另有争执之处。在普·法战争的末期德国攫取了两个以前归法国管辖的行省。——亚耳沙斯和洛林。法国为了丧失这两个战略和商业要地而大感愤慨。同时,波兰也丧失了一块斯拉夫人居住的地方给德国,因此与俄国同病相怜。俄国垂涎亚得里亚海和爱琴海的暖水海港,但它的野心却受到阻挠。

除了上述诸国之外,倘若我们再察看一下其他国家如意大利、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等的野心,便可以看出国家主义在1900年代大大扩张而成为促成混乱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种族集团都觉得有理由要解放和联合他们的同胞。

帝国主义

在导致1914年大战的发展中,十九世纪末叶德国和意大利两个新国家的产生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它们以前只是有许多小邦组成的松懈联盟。现在,它们既已团结起来而日趋强大,历史较悠久的英·法遂感觉大受威胁。旧有的强国已在世界各处攫取了大量殖民地而从中取得原料发展工业。由于它们先入为主,后起的势力便所得无几了。

再看看1914年的世界地图,你会见到意大利和德国虽然在海外也有殖民地。可是,最好和最大的地区仍然落在英·法手上。在1900年,仅是非洲一地,这两个强国便控制了五百五十万方哩的广大地区,拥有超过六千七百万居民。在另一方面,德国和意大利仅占有一百五十万方哩的地土和一千二百万居民。

这种巨大的悬殊使德国人要求“分一杯羹”以期享有一个海外大帝国所期望获得的利益——原料、独占市场、控制投资地区和人力的供应等。由于缺乏这些利益,“贫乏”的国家觉得它们在工业竞争日趋剧烈的世界中实在难于抬头。

帝国主义的野心不仅限于殖民地方面。它也包括在本国的四邻地区建立势力范围。例如,俄国希望控制巴尔干诸国,这刚巧与奥大利对此地的野心相同。德国主张建筑柏林—巴格达铁路以图争取中东的富源,这使英国在当地的地位受到威胁。俄国也向土耳其施压力,要分享控制达达尼尔海峡之权以便让俄国的船只有个出口。

意大利不仅觊觎非洲,且也垂涎亚得里亚海东部而希望有一日使其成为“意大利的内湖”。这促成了意大利与俄国、塞尔维亚、蒙尼特哥罗和奥国的角逐。法国由于想改善它在北非的地位,以致得罪了德国和意大利,因为两者都对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野心勃勃。因此帝国主义产生了许多利害冲突而形成了一种彼此猜忌怀疑的气氛。

黩武主义

导致大战的另一有力因素是欧洲各国军备的扩展。普·法战争之后,欧洲各国采纳了德国的计划实行征兵制度。因此在1914年各国已大约拥有三百五十万正规军和数百万后备军。

当然,每个国家都宣称备战的目的仅在自卫。政客们在交涉方面也不大热心,因为他们感觉有军事力量作为后盾。但也许最危险的影响还是扩展军备所形成的态度。J.S.艾华特在他所著的《战争的根源与因素》一书中声称:“黩武主义乃是将战争视为一种高尚的光荣事业的态度。”每个国家的目标都是小心培养人民的身心去应付终会来到的战争。

因此,当塞尔维亚触怒了奥国时,奥国便决定要惩罚塞尔维亚,可是俄国却支持塞尔维亚,因此看来对奥国大有威胁。奥国于是寻求德国支持,另一方面俄国也取得法国的帮助,最后英国又只持法国。轮子这样转动下去,于是世界遂滑向战争之途而不计后果多么悲惨了。

后果

那末后果如何呢?战争一共消耗了337,980,579,657美元,死亡人数达13,000,000名,还有28,000,000人受伤。可是在人命和金钱方面的这种庞大损失有带来任何永久的良好后果吗?一位作家在1918年所作的夸口有任何根据吗?他写道:“甚至最讲求实际的钱银找换商……也要承认血流得好,钱花得好……千百万勇敢而热心的青年学会了怎样死得无畏和光荣。他们以死来教训侵略的国家,永不许它们为了黩武的目的而剥削人民……[结果]开明自由得以扩张,专制的政体则遭受毁灭。”

上述作者在1918年所作的这项评估错误到什么程度从以后的世界情形可以见之。大战并未为民主国家带来世界的安全。这场大战也绝不是使一切战争终止的战争。反之,它使许多难题变成更加恶化和复杂。1920年代发生了世界经济崩溃,随之而来的是不景气和1930年代的独裁主义兴起。然后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它其实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而已。此次大战的恶劣后果也与前次无异。此次大战的结束也有人寄予极大期望,可是不久便梦醒了。

在战后的几十年间我们仅看到不断的战祸、不景气、国际局势紧张和无政府状态日益扩大。虽然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国联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联合国一类的国际组织曾努力试图创造一个稳定的世界社会,世界情势却仍然每况愈下。

在《法兰德斯战场》一书中,作者李安·和夫论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结果说:“这场战争没有什么意义,解决不了什么,也证明不了什么……这充分表明了人类领袖们在道德和精神上的缺陷。”这些话也可以应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上。甚至各教会也未能挽回世事走下坡的趋势。侯斯敏在《美国百科全书》(1941年版)说:“只要世界仍然留在战争水平上,战争便无法避免。我们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基督教世界。虽然各国的教会在讲坛上宣扬[自己那种]基督教,各国仍然彼此虎视眈眈,准备血战。”这样的前途有任何光明希望吗?

前途

经过以往几十年的痛苦之后,许多人均纳罕最后的结果究竟会怎样。早在十九世纪的末叶已有人想到世界的苦难可能与圣经的预言相关。1914年一本刊物的编辑写道:“地球最后会被大火毁灭的古老学说,当我们看到战火蔓延整个欧洲之际便生动地浮现在脑中,好像一切文明及和平的进步都完了。”可是这场战争并没有证明是圣经所预言的哈米吉多顿。

虽然如此,诚恳的圣经研究者却的确在圣经中找出证据证明1914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年份。与今日大多数的人不同,这些圣经研究者也找出原因,知道为什么人类在解决和平与战争的难题上所作的努力继续失败。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圣经提出应许,地上的灾祸与苦难均行将终止,继之而来的是一个普世的新事物制度,在其中一切爱好和平的男女所渴望的幸福都会得以实现。

但这些事会怎样成就呢?不是借着像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战争而是借全能上帝的力量。(启示录21:1-4)一个不会有痛苦、忧伤或甚至死亡的世界!其中不会有为祸人类达4,000年之久的战争——只有永久的和平!你岂不渴望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吗?若然,请留意圣经所说,因为它是唯一能使你获致这种幸福的知识来源。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