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1 10/8 14-17页
  • 为什么会变成如此?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为什么会变成如此?
  • 警醒!1971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现代科技的崛兴
  • 影响人的环境
  • 染污与人口俱增
  • “消费者社会”的发展
  • 揭露基本的原因
    警醒!1971
  • 资源短缺严重到什么程度?
    警醒!1975
  • 人口爆炸——多大的威胁?
    警醒!1984年
  • 所有的人将住在那里?
    警醒!1971
查看更多
警醒!1971
《警》71 10/8 14-17页

为什么会变成如此?

关于人类环境受到破坏的一切悲观预言、严重警告和苦闷唠苏都不能改变事实。唯有找出真正的症结所在和加以补救才能带来纾解。

这颗行星如何及何时开始变成一个垃圾堆呢?为什么人要任由地球沦落到这种悲惨的程度呢?

基本地说来,这可以归咎于两件事:(1)现代科技产生了大规模的工业和迅速的交通(2)人口爆炸。这是显而易见的近因。但幕后还有更基本的原因存在。

让我们看看情形究竟怎样以及难题根深蒂固到什么程度。

现代科技的崛兴

大多数研究家认为染污的增加与所谓工业革命有关。它开始于二百多年前十八世纪的中叶。在此之前每五个人中有四个是耕农。农人家庭自耕而食,自织而衣,时常自制家私和甚至农具。市镇和乡村是他们的贸易中心。工匠在家中或小店里居住和工作,制造金属(五金器具),印刷书籍报纸,镶嵌珠宝,制造银器,和贵重衣物、皮革、木器等;这都是一般耕农无力自制的。他们用制成品向农人购买粮食,不时也有商人收购产品运往外地以换取他们认为奢侈品的外国货物。

有两项因素在许多地方特别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结构:资本和科学发明(科技)。但是还有第三种势力促使这两项因素连接起来。

正如《世界百科全书》(1970年版,第10卷,185页)说:“使科学与金钱携手合作的势力可能是对生活享受的要求日高。”起初人们也许要求相当简单的东西,男人喜欢新发明的机器所制的工具,女人喜欢机织的步。随着产品的日增,欲望也随之增高。

机器——纺线机、织布机、蒸汽机、铸铁炉、变流机和滚转机——都是十分昂贵的。只有少数资本充足的人才可以买得起。他们于是要兴建工厂,预备特别的建筑物去设置机器,并且雇请工人接受训练去运用这些机器。投资既然巨大,投资者自然也决心要弋厚利。工业一兴旺,人们于是离开田地,小工匠店和家乡而成为工厂工人。工厂则纷纷在城市兴建,因为那里的燃料和公值较帘。染污的基本模式现在已具体可见了。

随着时间过去,更快、更复杂和更自动的机器日增,早期的机器遂成为过时。但新机器同时需要更多的电力和更大量的燃料。以往的手制品转变成机织品的也与来与多。个别经营的工匠数目日减。小型商店和工厂若赶不上工业技术的进步便会被竞争者以更迅速的大量生产所击倒。

蒸汽火车和后来燃烧汽油的内燃机的发明使工业更为增长。由于运输变成更快速及廉宜,工厂可以扩大销场,产品遂愈运与远,同时也可以从更远的地方运来原料和燃料。结果庞大的工厂纷纷兴建,规模较小的若非被排挤便是被吸收。

这一切发展被人誉为“进步”。可是这种进步却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它使人类生活的质素受到严重的影响。

影响人的环境

在纷纷建立的工业市镇中,工厂往往建在有利地位,如何近河之处和水滨等。它们将废物冲入河里或倒在附近。(一间工厂所倒出的废物可能等于一个拥有超过100,000居民的市镇所倒出的。)出产重要金属的矿藏和煤矿被挖的地穴愈来愈深,若用“剥掘开采法”,则将山冈夷平,地面被掘成洞穴如麻,许多方里的地方均变成一片荒凉。后来油井在染污作用方面甚至担任一个更大的角色。铁路穿山越岭,火车一直进入城市中心而带来了腾腾的烟雾和轧轧的吵声。起初人们感觉这一切非常令人兴奋。即使后来失去新奇的感觉,人们已习惯于这样的环境而安之若素了。

利用化石燃料——煤和后来的石油产品(汽油和火油)——的发展在工业进步方面担任一个重大角色。化石燃料比早期的燃料(柴和菜油)更易运输及蕴藏更大的火力。可是,由于它们不能彻底燃烧,它们亦将更多各种气体——一氧化碳、氧化硫、碳氢化合物,氧化氮——以及若干固体微粒送进大气层中。仅从少数烟囱或家庭烟突中放出的烟并不致造成显著的损害。可是烟囱的数目增加到许多倍之后,真正的危险遂开始被人清楚察觉了。

结果在有些地方,例如1930年在比利时的缪士谷,1948年在美国宾雪法尼亚州的杜鲁拿及1952年在伦敦,发生间歇性的空气停滞或大雾,以致这些气体中所含的毒素造成了不幸的后果。杜鲁拿在发生烟雾的第三日有5910人生病——差不多占该市居民的半数。伦敦在大雾的一周和次周,死亡率比平时高出4000宗。今日在世界的许多大城市中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患者眼痛和肺部不适,同时气肿、支气管炎和肺癌的患者数目也大增。他们也许不立即死亡。可是寿命却必然减短了。

科学技术同时伸展到其他两方面:农业和战争。由于人力供应的减缩,农场逐渐成为机械花及应用化学肥料和杀虫剂。这使农产的收成大增,可是染污也随着加增。战争武器的科学发展,特别是核子弹,带来了辐射染污的新危险。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1963年,各核子国作了四百次以上的核爆。自1963年禁止核试的条约签订以来也有三百次以上的地下核爆。今日东南亚有大片森林地区因越战所用的脱叶剂而沦为荒凉。

染污与人口俱增

以前地上的人口需时数千年,直至1850年,才达到十亿的大关。可是到1930年世界人口已增至二十亿了,今日则已达到三十六亿,而且估计在以后三十年将增加两倍。各城市需要容纳激增的大量人口。在1740年,英国总共只有略超过6,000,000人。今日仅是伦敦一市已超过此数。

“人口爆炸”促使工业革命力图增加产品和扩大经营。人口既大增,对电力——工厂、家庭和运输方面——的需要也愈大。新建的城市逐渐蚕食四周的耕地。邻近城市的土地时常深受其害,若非受到染污便是被人过度耕种以致失去肥沃。粮食须要由愈来愈远的地方运来。

人们希望逃避城市的烦嚣,于是转向郊区发展。由于私家车纷至沓来,染污亦随之大增。新公路网在各处兴建,愈来愈阔的混凝土或沥青路向四围伸展,将以前一度青翠的乡村地方取而代之,《时代杂志》说:“每年仅是美国一地便有1,000,000亩生产氧气的树林被改为公路。”今日在巴西的圣保罗市,每人仅有半方码的青绿地方。空运既然发达,飞机场也侵占了大幅土地,同时增加了大量空气染污。

诚然,工业城市有一个时期在改善环境方面相当成功。今日很少城市像1843-1844年的曼彻斯特一样糟,城中有一个地区每212人才有一个厕所!可是现在我们却见到不仅有些地区沦为城市的贫民窟,同时整个地球——陆地、水和空气都变成污秽不堪。

“消费者社会”的发展

大规模的工业需要有一个经常的市场去推销其产品。在工业革命的早期许多时发生不景气现象,因为新兴的大量生产机器常使产品供过于求。大工厂无法像早期私人手工业一般随时调整以适应供求率。私人手工业的工人时常有两三种手艺,有时甚至兼任农作。

“人口爆炸”只能抵消这个难题的一部分。它并未能满足工业界不断“增长”的野心。因此厂家随设法刺激和培养需求。为了鼓励人购买,他们大登广告、推出新款的制品或将产品稍加改良而使旧款制品看来落伍。他们的目的是要助长人们的欲望过于供应人们的真正需求。他们所设计的货品时常寿命十分有限,借此使人年年要求新的东西。由于这种“有计划的过时”,价廉变成比物美和耐用更为重要。

这一切产生了一个所谓的“抛弃”社会,任何制品用过一会就随即抛弃了。若要改变这种浪费习惯便会使许多国家的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由此你可以看出一个极为复杂而根深蒂固的难题怎样已经形成。它是逐渐形成的,牵涉到许多代人的生活。但这一切却有一个基本的原因。它是什么呢?

[第16页的图表]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3,000,000,000

2,000,000,000

1,000,000,000

现在世界人口仅于15年内便增1,000,000,000,以往却需时5000年才达到第一个十亿大关

1971 世界人口超过3,650,000,000

洪水

4026 公元前 3000 2000 1000 公元 1000 1971

早期人口数字估计

[第15页的图片]

工业革命吸引了千百万人离开田地往工厂工作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