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飞龙
在炎热的仲夏,田野和池塘上空变成了供昆虫世界中最令人惊异的飞行者之一——蜻蜓——大演身手的舞台。
由于蜻蜓的两对翅膀在太阳下闪闪生光,你可以看到它们或前或后地飞翔、翻滚、回旋和俯冲。刹那间它们以高速陡直上升,然后猝然下降,掠过池塘的水面。这种惊人的创造物甚至可以向后飞行,或在半空盘旋,像直升机一般。
可是爱好阳光的蜻蜓并不仅是以飞翔为乐。这些空中‘发电机’正利用飞行技术去填饱那无法满足的胃口。事实上,蜻蜓先生可以在半小时内吃掉具体重相等的食物而仍然饥饿。
在为口奔驰之际,蜻蜓表现出独特的习性。有些种类的觅食范围较大,其他的则世代相传跟随一定的途径。较大的蜻蜓喜欢霸占地区,以振翼的鸣声赶走其他蜻蜓。有时侵入的蜻蜓勇敢地不为振音所动,于是两者便迎头相遇了。它们彼此盘旋作势,虽然时直升上半空,也保持同一的姿势。
不论它们在空中盘旋抑或停在一处,蜻蜓都留意着心爱的食物;蚊和蚋。飞蛾和马蝇也是它们的美点。由于它们的身体纤长作针状,许多人认为蜻蜓会刺人,但事实并不然。蜻蜓不但对人无害,而且造益于人甚大,因为它们吃掉大量蚊蝇。
蜻蜓攻击昆虫时会使对方全无招架之力。它有六条多刺的腿,合起来像个篮子;蜻蜓在空中兜住猎物,吸干其身体,然后转而追捕另一猎物。蜻蜓吃东西狼吞虎咽,据云能在两小时内吃掉四十只马蝇。一只蜻蜓被人发现在口中有一百只蚊!难怪这种饕餮的昆虫享有“飞龙”的雅号。
交尾和水中生活
可是有一个时期蜻蜓却留意飞翔技术过于觅食。这便是在交尾季节。敌对的雄蜻蜓为了引起雌虫的注意而在空中战斗。它们在这种决斗中表现出最出色的飞行技巧。有些种类的蜻蜓却较为稳健,只作一种求爱的舞蹈便算了。
它们一经找到配偶,雄蜻蜓实际将雌虫挟持而去。在交尾时,两蜻蜓一前一后地,雄的挟着雌的后头部在空中飞翔。雌蜻蜓在交尾时将腹端伸展至雄蜻蜓的第二胸前接受一个精液袋。
卵子受精后,雌蜻蜓便在池塘水面或水草上产卵。蜻蜓产卵的数目多少还未有定论;但有人曾经发现仅是一丛便有110,000个卵之多。
卵子在水中或草中停留几天。然后子代便诞生了。它们是奇异的动物。除了一出生就食欲甚强之外,这种称为蛹的东西与父母并不相似。它们在薄薄的肠壁中有个鳃。鳃不但能吸收氧气,而且在蛹遭遇困难时可以帮助它快点逃走。在感到危险的时候,蛹立刻从塘底拔足飞遁,从鳃中喷出一道水而可以射到几寸以外。
蛹的最不寻常之处恐怕是觅食方法了。蛹不像它那善飞的父母;它举动迟缓,因此要等待蚊子或鱼子的幼虫游近前来。然后,它突然伸出藏在头下的下唇。下唇的尖端有个利爪,攫住那漫不经心的猎物,将之拉进蛹的口里。这条下唇有节可以伸缩自如,运用起来与人臂相似。中间的节好像人肘,使下唇易于伸缩。
当下唇在用不着和折回身体下面时,一件不寻常的事发生了。蛹的利爪像强盗的面幕般罩住面部。这种服装对那些细小的水中动物多么合适!
空中生活
在差不多5,000种蜻蜓中,多数的蛹要一年时间才完成水中生活。可是,也有需时二至五年的。在这段时期里,它们要经过十至十五次的蜕皮。其间发生许多变化;复眼中六面水晶体的数目增加;触角获得新的关节;腿上的长毛脱落;胸上生出翅垫。这些改变仅是转为成虫的准备而已。
由蛹变成空中生物的最后阶段通常在晚上开始。它爬上水面,附在岸边或树茎上。六条腿上有十二个钩子,可以攀得很牢。它伏着不动一些时候,直至身体完成变形为止。
最后在胸后部面爆开一个裂口,那不安的蜻蜓挣扎着要脱出蛹壳外。首先它的四只湿翅像扇子般向后折叠,随后散布在透明组织的网状静脉里面的血液逐渐膨胀,将身体推出壳外。
新出壳的蜻蜓颜色浅谈。后来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可与飞蛾和蝴蝶比美。它的颜色范围有如分光谱中的彩虹——棕色、淡紫、绀青、绿色、天蓝、深红、朱红、淡红、天青、红色和象牙色等。
蜻蜓在脱出盔甲形的壳后要等待大约五小时才可以让身体和翅硬化。翅膀一旦有力飞行,蜻蜓立即一飞冲天。它以后永不再用腿行走。它已变成空中生物了。
强有力的飞行家
今日最大的蜻蜓是热带的一种,翅幅达七寸半之巨。它是昆虫世界中最优秀和最强有力的飞行家之一。事实上,据说这种熟练的飞行家的飞行时速达五十至六十哩!
翅的力量由占蜻蜓体重四份之一的运动肌肉供给。这些肌肉每分钟振动翅膀1,600次,使蜻蜓能够作长程飞行。这些飞行家如此善飞,以致轮船乘客曾观察到它们飞到非洲海岸175哩外的重洋中。有一种蜻蜓在200哩海外的一个岛上定居。
它们飞往远方是为了干旱或缺粮而迫得迁徙。这种迁徙规模有时大得令人惊奇。1839年有数以百万计的蜻蜓沿着欧洲大部分河流漫天迁徙。在美国,1881年它们大举南迁,天空为之遮盖得昏黑。
可是这些优秀的飞行家必须时刻留神。它们永远受着雀鸟、青蛙和鱼的威胁。为了抗拒这些掠夺者,蜻蜓必须有敏锐的视力。它们那占去头大部分的眼睛可以看得很远。造物主将它们设计成每只眼所含的水晶体数目与15,000个人的眼睛相等!它们可以同时看到所有方向。它们是远视的,三十尺以外的蚊子逃不了它们的眼光。
既有这样的视力,蜻蜓差不多可以躲避任何追捕者,包括人在内。要捕捉这些灵敏的飞行家并非易事。可是在日本,孩子们却别出心裁地不用网捕捉。反之他们在长发的一端系上小石,抛掷到蜻蜓绕圈子的空中。蜻蜓若抓住小石,长发便会缠着它的身子,石子的重量则使它坠落地面。
这些精力充沛的生物虽然能躲避大部分仇敌,可是温带的蜻蜓却逃不过秋天的冷风。蜻蜓的寿命很短,只能渡过春、夏的温暖月份。在秋天你便会看到它们瑟缩于植物的茎或叶上,冷得失去知觉。它们仅在日中最暖的时候飞行。寒霜一降便结束了它们的生命,原野和河流的上空遂不再见到它们那蹁跹的舞姿了。
可是生命之链并未终止。池塘和溪流下面受到保护的蛹却继续成熟。炎夏一临,它们又脱颖而出成为空中飞龙新的一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