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7 6/22 16-18页
  • 河畔瑰宝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河畔瑰宝
  • 警醒!1997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蜻蜓的飞行本领
  • 复眼遮头
  • 蜕皮羽化
  • 反驳进化论的证据
  • 空中飞龙
    警醒!1973
  • 蜻蜓的翅膀
    警醒!2010年
  • 读者之声
    警醒!1998年
  • 不可思议的昆虫——令人类的飞机相形见绌
    警醒!199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6/22 16-18页

河畔瑰宝

《儆醒!》驻西班牙通讯员报道

我每次沿着河边漫步,或在湖畔溜达,都会寻找我心爱的宝石——有红的、蓝的和绿的。我无意间瞥见一颗伏在叶子上,静止不动。有时我又看见另一颗在水面盘旋,或像飞镖般在眼前掠过。我一心寻找的宝石就是蜻蜓。在昆虫世界,蜻蜓犹如闪烁耀眼的“直升机”。

多年前,我穿过树林的时候,在水流缓慢的小溪旁,意外地发现了这些飞行宝石。在阳光照耀下,蜻蜓成群飞跃,时而闪现,时而消失。有的是鲜蓝色,像金属一样闪闪发光;有的是青黄色,灿烂夺目。我花了一小时观赏蜻蜓在空中翩翩飞舞。它们把林中空地变为小型舞场。从那时起,我就对这种飞虫心醉神迷。

我对蜻蜓的认识越深,就越觉得它们姿容美艳、大有用处。我初次知道,原来蜻蜓跟豆娘有别。蜻蜓飞得很快,形状比豆娘大;豆娘体形纤细,飞行力较弱。两者的分别在于展翅的方式。蜻蜓静止的时候,两对翅膀通常平展。豆娘休息的时候,把翅膀合在一起,直立背上。a

我很想知道蜻蜓怎样在飞行中捕食蚊子,它们的动作多么利落。我自己就连厨房墙上的大苍蝇也拍不到。我不禁自忖:“这种飞虫在什么方面比我优胜呢?”蜻蜓有两个长处:它们不但善于翱翔,还有锐利的目光,叫警卫员羡慕极了。

蜻蜓的飞行本领

西班牙人给蜻蜓起了个“直升机”的绰号。但说真的,这样的类比其实贬低了蜻蜓的飞行能力。它们在空中表演特技飞行,动作那么灵活,一时令人眼花缭乱。有几种蜻蜓能‘一飞冲天’,飞行速度每小时55公里。它们既能在空中盘旋,又能在一刹那间快速转向,不论前后左右。根据科学家的计算,蜻蜓每次在空中急转,身体必须抵受达2.5G的重力。

蜻蜓有两对柔韧的膜状翅膀。翅膀虽然显得纤弱,每秒钟却可以拍打多达40下,连碰撞也抵挡得住,而且损伤甚微。生物学家罗宾·伍藤形容蜻蜓的翅膀是“设计精致、手工纤巧的杰作”。

他说:“我们越熟悉昆虫翅膀的功能,就越发看出翅膀的设计多么精美。……从技术角度来看,几乎没有飞行机械能媲美昆虫的翅膀。”难怪航空工程师现正深入研究蜻蜓的飞行本领。

复眼遮头

蜻蜓的飞行本领超越群伦,视力也一样不同凡响。两个巨大的复眼几乎遮住整个头部。每个复眼由多达3万个六角形单位构成,各单位分别传送影像到脑部,犹如眼中的小眼。这并不是说,蜻蜓能在同一时候看见盈千累万的影像。人眼能够‘一目了然’,看见全貌;复眼只能感觉动作、图案、对比和形状。

所有这些视觉印象都要经过分析才能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所以,蜻蜓有百分之80的脑功能是用来分析视觉资料的。它们的目光非常敏锐,一眼就看到20米外的蚊子,几乎没有其他视力系统能比得上。黄昏时分,光线暗淡,人眼很难看见的小飞虫,热带蜻蜓竟能轻易把它捕获。

蜻蜓像飞镖般掠过河边的草木,其间迅速作了无数的飞行决定。蜻蜓能够应付裕如,是因为在一秒钟内,复眼能接收多达100个清晰的影像,超过人眼所能看见的五倍。在一秒钟内,电影放映24个影像,但在蜻蜓眼中,这不过是一连串的硬照罢了。

蜕皮羽化

从外表看来,谁也料想不到,蜻蜓幼体成虫后会变得美丽动人,还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水生的稚虫从卵孵出后,一直留在池塘或溪流里,几乎静止不动,伺机捕食靠近身旁的猎物。幼虫期的长度因种类而异,有的持续好几个月,有的长达几年。在发育过程中,稚虫蜕皮多次,最后爬出水面,依附河边的芦苇。这时候,稚虫的形态出现了奇特的变化。

表皮自胸部裂开,一只发育完整的蜻蜓从内里爬出来。像蝴蝶一样,首次露面的成虫得等候数小时,直到翅膀变得坚硬才能开始新的生活。再过几天,蜻蜓就可以凭本能捕食飞虫,掌握复杂的飞行技术。

刚羽化的蜻蜓迅即成为捕食蚊蝇的空中高手。蜻蜓每天捕食相当于自身体重的昆虫,对防治害虫相当有用。雄性蜻蜓多半有自己的小地盘,它们密切巡视,以防敌虫侵入领域,夺去粮食供应。

有几种蜻蜓捕食蚜虫或甲虫,其他种类则捕食小蛙。有一种热带豆娘竟以蜘蛛为食物。豆娘在巨大的圆蛛网附近盘旋,看见小蜘蛛在网上爬来爬去,从圆形织网蛛丢下的碎块捡食物,就伺机把它们吞掉。

反驳进化论的证据

不少支持进化论的科学家都认为,蜻蜓是最原始的飞虫。法国发现了一块化石,据说是蜻蜓的翅印,翅展长达75厘米!这是人类熟悉的昆虫当中最大的,比现有的蜻蜓还要大两倍有多。

我不禁自忖,“就人类所知,这种飞虫的结构异常复杂。它一下子就出现,而且发育完整。这又怎么可能呢?”《异类——昆虫生活探索》指出,“在原始无翅的昆虫和有翅昆虫之间,根本找不到任何过渡阶段的昆虫化石。”很明显,蜻蜓是一位设计大师的聪颖杰作。

蜻蜓分布世界各地。它们沿着高山湖边、赤道附近的沼泽,甚或郊区游泳池的水面飞行觅食。

在非洲一个热带海滩,我见过蜻蜓成群飞跃。我也见过皇蜻蜓单独飞行,在它们偏爱的欧洲池塘上空不断盘旋。在菲律宾,我划着独木舟穿过树木茂盛的峡谷,明耀迷人的豆娘甚至飞落我光溜溜的手臂上,伴我前行。

蜻蜓也许是世上最精致的飞行机器之一,但令我心醉的并不是它们的飞行本领,我总觉得它们仪态万方,婀娜多姿。它们在空中翩跹起舞,给池塘和河畔平添不少生趣。这种“宝石”有其妙处,就是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观赏。

[脚注]

a 蜻蜓偶尔也会改变姿势:两对翅膀向下倾斜,身体向上朝着太阳。这样,它们就可以把向阳的面积减到最少,从而降低体温。

[第16,17页 的图片]

蜻蜓一般比豆娘大;静止的时候,蜻蜓的翅膀平展,豆娘则把翅膀合在一起,直立背上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