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从“绿色革命”获得最大利益?
当一般人读到“绿色革命”所带来的惊人丰收时,他会作下什么结论呢?他大概会认为有愈来愈多的贫民有米果腹,饥民的数目便会日益减少了。
事实果然如此吗?很不幸地,情形并非如此。需要最殷的人并未获得最大益处。我们从农业专家解释种植高产量新品种所需的条件便可以看出理由。
条件之一是,据印第安那大学病毒学教授佛拉沙解释,新种“需要大量施肥”才能大量生产。因此肥料成为必需品。但在落后的国家里,肥料未必能大量供应。
即使肥料供应充足,也要农民有力量购买才行。贫穷国家的农民大多数本身便十分贫困。因此,通常获得较大利益的是买得起肥料的小康农民而不是挨饥抵饿的赤贫者。
更急切的需要
还有一样需要甚至比肥料更为急切。在《印度的绿色革命》一书中,作者法兰克尔声称:“粗短型小麦种植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充分的水量供应。事实上,在植物的长成周期内作定时灌溉乃是获致高产量的基本条件。”禾稻甚至比小麦更需要水。
灌溉与降雨不同。新种谷物无法依靠不确定的降雨。它们需要经常的灌溉。因此确保水量供应是必需的。灌溉的水可能以引水道从河流引来。但贫穷的地方往往没有这些设备。大多数的地方是用水泵从地下抽水上来。
这一切都需要科学技术;挖掘运河需要有机械;制造水泵需要有工厂。再者,法兰克尔说:“此外,新麦还需要复杂的农业设备才能获致最高产量,如:改良的犁、圆锄和耙以保持士壤水平的正确[否则灌溉便不切实际];播种机和施肥机作浅土种植和保持苗与苗间的间隔均等;此外也需要有植物保护设备以防止锈病和其他植物病。”
谁有力量购置这一切设备呢?唯独那些原已相当富有的农民。
请留意保护设备是不可少的。这包括要大量运用杀虫剂以保护新谷。杀虫剂不但需要金钱购买,同时本身是一种染污物。可是,滥用杀虫剂的人往往以两害相衡取其轻为借口。饥民所关心的不是杀虫剂的长远祸害。他只希望获得食物果腹。然而,在后来要付出代价却是无可避免的。
概括这些条件,《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声称:“只要靠新种并不能改革农业。若要充分发挥新种的遗传性能,非有灌溉、大量肥料和杀虫剂不行。”这一切都需要金钱。这正是又穷又饿的人所缺乏的。
分配不均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印度的绿色革命》一书声称:“新科技的利益分配得非常不均。”
《保存生命的方程式》一书支持这项结论,说:
“我们可以说‘绿色革命’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我们必须记得印度有四分之三的耕地是没有灌溉设备而以‘干地’耕作法为主的。主要为了这个理由,该国有很大部分土地尚未受到绿色革命所影响;在同样广大的地区中,只有小部分是‘沙漠的绿洲’。
“受绿色革命影响的仅是少数而非大多数人,不仅由于环境因素,同时也因为大部分农民缺乏资源。……可望而不可即的改革在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造成了可能导致骚乱的难题。这便是绿色革命的高度评价中阴暗的一面。”
因此,总收获和总收入虽有增加,分配却甚为不均。例如,在印度的两大产麦地带,拜哈省和尤塔·柏勒第殊估计有百分之八十的耕地面积是八亩以下的。这意味到农民大多数没有本钱去博取新科技的利益。在真正有急需的人当中,只有较少数蒙受利益。事实上,据说印度有一亿八千五百万务农为生的人其田地都在五亩以下。
同时,在许多贫穷国家中,佃农的耕地都不是自置而是从佃主租来的。近年来土地价格飞涨。在接近“绿色革命”有所收效的地带,地价往往涨至三、四或五倍。结果租值亦随之飞涨,佃农更加难于谋生。有些地主看出新的农作物有利可图,遂决定自己耕种。于是地主将佃农逐出,使他们沦为无地可耕的工人。
农村地方无地工人的数目大得惊人。仅在印度一地,无地可耕的人据说达一亿以上。队此之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贫民拥挤在都市中。
在印度,这些无地的工人加上耕地不及五亩的贫农共达差不多三亿人!这占了印度农村人口的大部分。他们大多数过着赤贫的生活,平均收入据说每人每年仅得200卢比(约21美元)。
结果如何呢?《印度的绿色革命》声称这“其实将[贫民的]经济情况导致完全恶化的地步。”一位经济学家在《保存生命的方程式》一书中写道,‘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因此,“绿色革命”所能帮助的仅是一些最不需要帮助的人。在全球的落后的国家中,这形成了一个极为棘手的难题。
“绿色革命”可能变为“红色”
难题的广泛程度从印度总理甘地夫人的话可以见之。在对印度各省省长发表的演说中,她说:“现时的警告是,绿色革命除非与基于社会公平的革命相辅而行,否则绿色革命便无法保持绿色。”
弦外之音是绿色革命可以变成“红色”,意即变成共产主义以反抗贫穷、饥饿和不平。这是一件曾经屡次发生过的事。穷人目击自己的环境日益恶化,而别人,特别是富人,却因新科技大有所获,于是愤然反抗。
我们不应该以为这仅是一个国家的特殊情况而已。反之这其实是普遍的情形而不是例外。哥伦比亚一位农业部官员在该国的粮食会议中告诉与会者说:“绿色革命正避开需要最殷的人。它加深了‘有’与‘无’之间的鸿沟。”
此外,澳洲的《通报》周刊说:“粮食供不应求主要不是一个农业难题而是一个经济难题。事实上,大多数人贫穷到无力购买他们所需的较好食物,即使有这样的食物供应。”不错,甚至在美国也有此种情形存在。政府一方面付钱给农民以抑制生产,同时却有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营养不足,买不起适当的食物以维持良好健康。
鉴于这种情况,联合国粮食农业机构首长波尔玛在不久之前发表的一项报导中声称:“农产的增加在分配方面变得愈不均匀,结果在过去数年,饥饿与营养不足的人在数目上反而不断增加。”
[第8页的图片]
“印度的绿色革命”一书解释仅有少数人从中获益,大多数穷人却愈来愈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