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4 5/8 5-8页
  • 月球——有什么发现?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月球——有什么发现?
  • 警醒!1974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各种发现
  • 进入轨道决非偶然
  • 辨明“某些东西”
  • 被造成“较小的光体”
  • 月亮
    洞悉圣经(下册)
  • 登月飞行怎么了?
    警醒!1975
  • 月亮何以会发光
    警醒!1972
  • 月亮支配你的生活吗?
    警醒!2000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4
《警》74 5/8 5-8页

月球——有什么发现?

人类往返月球的确带回若干令人惊异的资料。在科学方面有很多出乎意外的发现。其中之一是关于月球本身;以前人们认为它是个相当简单的天体。

但事实却不然。美国航空及太空总署月球科学副主任阿伦比博士说:“在我们所获悉的新事中,也许具有最深意义的一点是月球是个非常的天体——并不像许多人所以为一般仅是块‘顽石’而已。太阳神的飞行任务促使许多科学家重新作研究。他们需要多年时间才能提出受一般人接纳的新概念。”

各种发现

既然月球不是一块简单的“顽石”,那末认为月球本来是从地球表层抛出的流行学说又如何呢?最近有一项科学报导说:“认为月球是从地球上部地壳飞出来的观念,事实上已由于太阳神飞行所发现的结果而寿终正寝了。”——《纽约时报》1972年十二月四日。

至于月球的构成,太阳神16号的飞行发现月球物质富于铝和钙。月球岩石含有游离的铁。太阳神11号所采的岩石标本发现有六十八种已知的元素。月球岩石的构成原料与地球岩石大致相同,但不同的是成分的比例。

例如,在月球岩石发现的铀和钾含量比典型的地球岩石达四倍之多。一般月球岩石所含的钛比最富于钛的地球岩石多一倍。证明月球起初的确“不属地球”的不是元素的本身而是各种元素的组合成分。正如一位月球科学家说:“字母虽相同,文法却各异。”

太阳神12号在1969年的发现证明月球有磁场存在。较早的无人太空船却探测不到月球上有磁力存在。

月球表面温度的升降发现从华氏250°至华氏零下280°不等(摄氏约121°至零下173°)。在月球钻孔透露温度随深度逐渐增加,大约每尺(30公分)增加一度。但月球核心是半融解抑或冷凝状态则依然未明。月震探测显示核心处于半融解状态。可是,根据从月球表面及月球轨道上磁力计的测定结果,有些科学家则认为月球中心已冷凝到相当程度。

至于搜寻地球以外的进化生物,登月飞行己清楚表明月球上绝没有生物或甚至类似生物的东西被发现。科学家曾用显微镜察究月球岩石和土壤,希望发现任何活着或以前活着或化石一类的物质。但月球上什么生物也没有发现。

你会纳罕月球的年龄吗?较早时候太阳神飞行带回的岩石被鉴定为年龄约33至37亿年。可是,一块柠檬大小的岩石都估计存在了46亿年。月球土壤则估计有42至49亿年的历史。因此《科学世界》在1970年二月十六日评论说:“几位研究家证实月球约有46亿岁。地球和陨石的年龄也大约相同。”

现在一般科学家都同意认为月球的年龄与整个太阳系相同,包括地球在内。值得注意的是,这证实了圣经在创世记2:4所说的话;该节经文表示天、地是在大致相同的时期形成的。

进入轨道决非偶然

人类太空探险所发现的月球特色之一是:月球决不能凭借机遇或碰巧进入轨道。关于这项发现,西尔顿在《赢得月球》一书中评论说:

“我们应该记得,必然有些东西使月球按照现时的轨道环绕地球飞行。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正如太阳神太空船在一百哩(160公里)的高空每九十分钟环饶地球一次,它必需以时速18,000哩(3万公里)飞行才能留在轨道上,因此月球也要有些东西使其获致所需的精确速度才能使这么重的一团物质保持轨道的高度。例如它决不能以胡乱的速度和方向从地球飞出去。我们首次试将人造卫星射入轨道时便发现了这个道理。我们发现除非卫星达到某个高度以某个速度循着某条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轨道飞行,否则便不能产生所需的离心力,与地球的重力场保持微妙的均衡而使其留在理想的轨道上。

“例如,1958年三月五日我在旧坎拿威鲁角观看探测者2号升空,它本会成为美国的第二个轨道卫星。一切工作均进行顺利,但在试图获得所需的精密速率、高度和速度的第四和最后阶段上均遭遇困难。这次卫星并未能获致复杂困难的综合条件,结果卫星很快便跌回地球的大气层。……

“卫星进入轨道所需的速度每次不同,随卫星的高度或重量而有所改变。物体离地球愈远,环绕地球所需的时间也愈长。根据月球的距离和重量,称为公转周期所需的时间约为27.3日。结论是——人们在考虑月球的起源时很少留意到这点——一件物体若由各种因素偶然凑合成正确条件而使其留在轨道上,这看来是极少可能的事。一定有‘某些东西’使月球保持特定的高度、轨迹和速度。问题是:‘某些东西’究竟是什么?”

辨明“某些东西”

使月球留在永久轨道上的“某些东西”是一种没有智力的力量吗?请考虑一下,不但我们的月球,同时也想想太空中的所有天体。我们看到天体的运行。这是怎么发生的呢?尤其是鉴于物体本身若不加外力便会静立不动?物体若要移动,它岂不是要受到推动才行吗?再者,这种推力必需来自物体之外,因为物体并不是自我推动的。

我们在观察太空的物体之际,很有趣地,我们留意到它们的运行是周而复始的。它们在轨道上运行得如此经常和精确,以致人借着观察太阳、月亮、行星和星辰便可以在海上航行。某个天体在任何特定时刻会行到什么精确位置均可以在事前算出。《世界百科全书》说:“航海家随身携带一本称为《航海历》的书。这本书指出每个天体在某个日子时辰会在某个特定位置上出现。它指出天体在任何时候垂直落在地球上的位置。借着观测星辰的方向或方位,及测量它在地平线上的角度,航海家可以算出他离开该星在地球上的位置有多远。”

考虑到这一切事情——物体运动,正确的轨道运行等——我们可以看出有一种外来的支配、引导力量存在;这个力量知道天体若要留在永久的轨道上就需要有什么精确的速率、高度和速度。宇宙中必然有一位立法者存在以订立法则支配那本来静止不动的物体的运动。这位立法者必然有高超的智力才能使这些物体,如我们的月球,继续在轨道上运行。

因此我们看出推使物体运动的力量不可能仅是没有智力的“东西”。反之这必然是一位有智力的设计者,他使一切天体彼此有关,协调一致地运行而没有相碰或相撞之虞。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次曾说:“我只求能够沉思一下有知觉的生物永恒不息地使自己的族类生存下去的奥秘;对我们可以模糊地看见的宇宙中神奇的结构思索研究,并且谦虚地试图对自然界所表现的智慧了解甚至最细微的一部分,我便感觉满足了。”

因此世俗科学家们所谓的一切“自然”都显示出超卓的智慧。既有智慧就必然有一位有个性的个体存在。而这位个体便是促成物体运动的伟大力量。他使本来静止不动的物体获得最初的推动和指引,遂能周而复始地运行无间。当我们想到在运行中的天体多么庞大时,这位个体必然具有极大的能力。

这位个体在圣经中称为“上帝”。古代诗篇的执笔者承认诸天有一位设计者和创造主说:“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基督的使徒保罗也作下相同的结论,说:“因为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万物的就是上帝。”——诗篇19:1;希伯来书3:4。

论到这位决定太阳、月球与地球的相互关系的智慧造物主,圣经说:“上帝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创世记1:16。

被造成“较小的光体”

月球探险的另一项杰出发现是月球的确被设计为“较小的光体”。月球的探测透露月球上“玻璃多得出人意料之外”。

据考察月球表面所作的估计,它的“土壤”中含有大约百分之50的玻璃微粒。这些玻璃微粒有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有泪珠形或哑铃形的。玻璃球的大小从极细的小粒至小石弹不等,在光线照射之下特别闪闪生辉。

甚至月球的岩石也显示出它们被造成供反光之用,因为岩石上有许多藏着玻璃的小孔。当太空探险研究家西尔顿初次看到月球岩石时,他凝视着那像柠檬大小,闪耀着玻璃碎片的岩石说:“岩石本身看来像灰色的炭。在我身旁的男子说他若在停车场上见到这块岩石,决不会屈身将其拾起来。但我却会。因为我会被那闪光的碎片所吸引;它们对着我眨眼,好像是活的一般。”——《赢得月球》

不错,灰色的月球岩石上的玻璃质球体闪闪生光,很像细碎的金刚钻!有些岩石满盖着飞溅的玻璃碎粒,好像加了釉一般。

在地球的土壤中,天然玻璃十分罕见,因此月球表面含有这么多的玻璃的确是极不寻常的事。那末,何以有这么多的玻璃在月球上呢?圣经透露上帝将月球造成一个:“较小的光体”或“夜间的光”。月球上细小的玻璃珠的作用好像公路旁反光的玻璃珠一般,汽车前灯一照便闪闪发光。覆盖月球岩石的玻璃碎粒也有助于月球的反光作用,石穴内所藏的玻璃物质亦然。

事实上,在月球的发现证实了圣经论及月亮的话:它是上帝所创造的,目的是要造益人类和作为发光体。

可是人类的火箭己越过月球,进而探测其他行星了。这种行星探测有什么发现呢?

[第6页的图片]

科学家从太空飞行获悉若要将卫星射进轨道环绕地球飞行,便需要算出精密的高度和速度。月球环绕地球的轨道又如何呢?它也需要一项无法偶然获致的精密计算。

[第8页的图片]

图示的玻璃小球体(放大了3,300倍)是人所获悉的月球秘密之一,即月面的土壤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由这种物质构成。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