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6 12/8 12-15页
  • 英国经济复元有什么希望?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英国经济复元有什么希望?
  • 警醒!1976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危机的背境
  • 石油难题登场
  • 能源危机打击英国
  • 保存电力的严厉措施
  • 意见冲突的急激化
  • 最大打击
  • 竞选运动
  • 结果
  • 展望
  • 今日何以发生电力危机?
    警醒!1973
  • 为何需要新能源?
    警醒!2005年
  • 石油来之不易
    警醒!2003年
  • 1914年的刺客去世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6
《警》76 12/8 12-15页

英国经济复元有什么希望?

《儆醒!》杂志驻英国通讯员报导

“欧洲病夫在一夜之间病得更重了”奥地利的《信使报》评论英国的大选结果说。这句话难然很尖刻,但很少人会否认英国的严重经济病患已延续了多时。这种病患是怎样产生的?前途有什么展望呢?

英国是个拥有五千四百万居民的岛国,大部分以工业为主。除了输入许多原料之外,有半数的粮食也倚靠外国输入。为了支付这笔开销。英国必须最低限度输出相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像一个家庭一样,一个国家若付不起应付的代价,结果便会造成经济病患、负债、甚至破产。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因收支无法平衡和付不起代价而面临一连串的经济危机。最近英国经济危机之达到最严重关头乃是由于多种因素所致。

危机的背境

虽然英国人已习惯了在危机之下生活,但很少人对这次危机的突然和严重影响有所准备。1973年夏天,全国工人就业情况极佳,保守党政府大力推行经济成长计划,向国人保证行将解决一切难题,若能限制工资和压抑英国外销货品价格的话。在1973年秋天,政府的工资政策进入第三阶段,加薪限额抑制至固定比率。可是不久之后,各大工会显然不愿接受这种抑制。他们声称物价上升得比工资更快,他们的生活水准正在下降。正如每个家庭主妇所知,物价的确上升得非常迅速。在1974年一月,英国粮食价格再上升了百分之2.9,上一年已较前上涨了百分之20;自1970年保守党政府执政以来总共上涨了百分之53。

煤矿工人、火车司机、机械工人都相率要求大幅度加薪——过于政府政策所容许的程度。显而易见地,英国的劳资争论已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石油难题登场

不久,一项全新的因素登场了——这项因素具有极大影响。石油!

阿拉伯产油国宣布要利用石油作为政治武器。方法是减产和涨价。新石油政策使已经不安定的英国经济更大受打击。

英国工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得力于廉价石油不浅。工业生产和运输差不多完全依靠石油。它是许多家庭和大部分工厂的热力来源。石油价格大幅度增加可能破坏英国的经济。

随之而来的是石油短缺,但还未至造成灾祸的程度。可是;价格却是另一回事。在1974年一月,原油价格已增加了百分之400,而中东的石油酋长还声称要继续加价。虽然汽车的汽油和货车的柴油已涨价百分之20,燃油涨价百分之75,当时石油价格剧升的全面影响还未达到打击英国经济的程度。可是在随后数月,一切赖石油去生产或运输的物品价格均纷纷上涨,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仅是石油输入一项已使英国在该年的收支上出现赤字达20亿英磅(46亿美元)之巨。

能源危机打击英国

从前年的秋天至冬天,石油难题和煤矿工人的争执使英国的能源危机受到两面夹攻。

在十一月中旬,煤矿工人拒绝超时工作,使煤的产量减少了百分之30。由于煤供应了百分之60的电力,其余的则依靠石油供给,英国的能源前途遂呈现一片黯淡。在政府看来,电力供应有完全停止的可能。仅在两年之前,煤矿工人联合罢工七周,结果迫使政府不得不让步。这次政府决定对工资政策坚持不让步。但煤矿工人却决议坚持加薪要求。

保存电力的严厉措施

在十二月初,石油供应已进入不稳定状态。英国遂发行汽油配给券。谣传粮食配给制度将在来年实施。政府呼吁驾车人士取消不必要的旅行。全国行车速度限制从时速70哩(112公里)减至50哩(80公里)。短缺更加恶化,加油站前的汽车大摆长龙,而汽油却瞬即售罄。争取汽油成了许多驾车人的生活大事。

在这种不安和不祥的气氛之下,国人等待政府设法应付。首相希斯为了确保发电厂的存煤而决定采取强硬政策。从1974年一月一日起,工商业每周仅工作三天。政府大力呼吁家庭电力消耗要尽量节约。国人只许开动一个房间的暖气,并且尽量少开电灯。求救讯号SOS被加上新的意义:“关上一些电掣”(Switch off something)。

工业大受打击,但雇主和工人之间却出现新的合作精神。一方面,雇主希望保全公司不致破产,另一方面,工人希望保全职业。虽然电力供应比正常减少了百分之60,多种工业却借着创作力和齐心合力使生产额维持百分之70或以上。当然,工人要受减少工资之苦,雇主也减少利润。数十万工人要每周停工两天。多处街灯减少了百分之50,这成为能源危机的可见征象之一。黑暗的街道使老一代的人想起英国战时的灯火管制。英国虽然看来像努力打破困境,但这种困境却是没有人希望遭遇的。

意见冲突的急激化

政府和煤矿工人从十二月至一月继续谈判。希斯首相坚持除了他的工资政策以外绝无其他解决办法。煤矿工人亦同样坚持要满足加薪要求。他们声称,工作性质的艰难、危险和对健康的损害足以成为要求加薪的理由。既然现时石油涨价已使煤在比较之下廉宜得多,显然这是坚持主张的大好时机。

到一月,一般人认为极有理由臆测政府会以宣布大选为解决办法。煤矿工人除了“加多还偿”之外拒绝作任何进一步的谈判。政府仍然希望以和工会商议及与英国工业联盟谈判为解决办法,可是这些谈判却大受工党反对,认为这仅是准备大选的政治策略,目的是要显明煤矿工人的蛮横无理而使政府居于有利地位。

最大打击

能源危机虽因冬天不甚寒冷而稍为缓和,另一危机却接踵而至——钢铁危机。钢铁工厂的存煤数量急速下降,钢铁产量也随之低落,预测在四月将会完全停业。因此,虽然工业用电每周足以供应三天,不久却会因为缺乏钢铁而停顿。

政府与煤矿工人继续争持,工人由于拒绝超时工作已达十周仍然未有结果而大表不满,于是以差不多百分之90的大多数投票通过从二月九日半夜开始全面大罢工。希斯首相由于坚持工资政策,无法对工人的要求让步,遂在二月廿八日宣布大选。

竞选运动

希斯领导下的保守党竞选口号是,“谁统治英国?”,他们声称工会中的急进极端分子无视国会,强奸民意。希斯呼召选民拥护他继续执政,并使保守党在议院获得大多数议席;这样他才有足够权力去对付通货膨胀的难题。

他的对手,威尔逊领导下的工党,也绝不相让。他们将这次大选称为骗人的选举,向希斯指出虽然他自1970以来即在国会获得大多数议席,却仍旧无法应付通货膨胀的难题。他们谴责他在说选运动中;抨击工会的好战分子是要利用人们对共产主义的恐惧来迫使粗心大意的人就范。

在三周的竞选运动期间,许多舆论调查均认为希斯的保守党始终领先,工党以少数的百分比落后。出人意外的是,自由党已逐渐崛起。在过去五十年来一直作为在野党之后,自由党已获得相当的支持。

结果

四十年来习惯于两大政党的英国期望这两大政党,保守党和工党,其中之一获得明确的胜利。但出人意外地,显然没有任何单独的政党能获得大多数议席。工党获得301席,以数票之差仅胜保守党的297席。自1931年以来,首次没有一个政党能组成一个拥有绝大多数议席的政府。希斯试图与获得14个议席的自由党合组新内阁,但以不获支持而告吹。

威尔逊趁此时机在三月五日组成四十年来首次的少数派政府。他组阁后第一件事便是解决煤矿工人的纠纷以打开全体复工之路。由于不再受以前的工资政策所限制,煤矿当局和工会的协商遂在两日之间获得结果。煤矿工人的加薪要求如愿以偿;每周工作三天的规定也在三月八日结束。全英国的人民不禁透了一口气。

展望

这次大选有什么成就呢?英国的经济病状是否能加速复元?大多数观察家说,不然。选民已经明显地弃绝了希斯的政策。在另一方面,他们又不信任威尔逊。有六百万人,占全部选民百分之20,却支持自由党,表示他们对两大政党均感失望。

欧洲各国对这项选举结果表示惊异。“少数派的政府根本无法要求全国人民作出必要的牺牲以控制局面,”巴黎的《费加罗报》说。“结果糟极了”,《法兰克福汇报》评论说。意大利的《今日报》也声称,“英国的神秘疾病”现时不仅限于经济方面,而且发生于国家机构方面。

英国报纸的评论也对前途并不乐观。《每日快报》说:“今日不论谁被选来领导英国,他也许只有数小时来回味自己的成功……摆在他面前的是战后多年来史无前例的一连串难题。”,《星期日电讯报》预测经济前途一片黯淡。它指出:“有一个问题是无可置疑的,各政党均一致强调英国经济前途的险恶,需要全民紧束裤带和自我牺牲。”

英国经济难题的险恶并不是独特的。普世许多国家也出现同样情形。解决办法并不会出自政治家或经济家之手,虽然他们已尽力尝试。世界的种种难题在很久之前已由耶稣基督所预告。他说列国会‘不知所措’以及人们‘预期将要临到世界的事就吓得发昏’。(路加福音21:25,26)但圣经的确表示有解决办法。你若渴望见到经济和其他危机有终止之日,何不向圣经寻求指引呢?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