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6 1/8 22-24页
  • 所罗门群岛的财富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所罗门群岛的财富
  • 警醒!1976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大规模准备的必要
  • 在森林背境下采铜
  • 有利于当地居民
  • 难题出现
  • 世界最大的人造矿坑
    警醒!1993年
  • 铜——久已为人所用
    警醒!1974
  • “从山里能挖出铜来”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13年
  • 蜗牛——是灾害还是美食?
    警醒!1990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6
《警》76 1/8 22-24页

所罗门群岛的财富

《儆醒!》杂志驻新几内亚巴布亚通讯员报导

你曾听过“所罗门王宝藏”,这个想象中的圣经所罗门王的财富来源吗?某些传说认为“宝藏”是在非洲或亚洲的几处地方。但在十六世纪,西班牙盛传这个庞大富源是在南方的神秘大陆上。

1568年,西班牙小型舰队的海员曼丁拿在南太平洋一带搜索这个“大陆”及其宝藏。结果,曼丁拿发现了一连串岛屿,将之题名为“所罗门群岛”。但他并没有发现藏宝使这些岛屿名不虚传。它们最多不过出产小量金矿和其他宝贵金属而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激烈战斗打破了素来的沉寂,所罗门群岛在另一方面驰名于世。现代森林争夺战的痕迹仍历历在目,战壕和遗下的生锈武器在岛上随处可见。在战后,这里看来已回复了轻松的热带生活方式。虽然近年来又发生了一连串意料不到的事件,使人想起曼丁拿的寻宝往事来。怎会如此呢?

事情开始于1963年的一天,一艘名为格里斯达号的船在所罗门群岛最大岛屿布干维的主要聚居地基尔达小镇的海岸下锚。直升机从船上甲板起飞,越过十六哩的岛屿来到班根拿谷;它曾是发现金矿的地方,虽然金矿的产量尚未达到值得大量开采的程度。可是,这时令人兴奋的字眼却是“铜”。

在1963年这日,有关方面作出决定从事进一步的采矿工作,结果使新几内亚的巴布亚岛工业大为兴旺。所罗门群岛最北部的布干维、巴加和巴布亚岛都是新几内亚自治政府所管理。

有一个时期,据估计所罗门群岛蕴藏含铜和含金的原矿达八亿八千万吨之多,这使国际企业家们大感兴趣。现时已开始发掘该处的地下铜矿。这与曼丁拿的梦想在衣袋里装满金块和闪闪生光的宝石多么不同!

大规模准备的必要

布干维岛上其实并无工业。其上的78,000居民大部分务农为生。因此,经营采矿便要作大规模的准备。首先要在班根拿谷和海岸之间敷设道路。鉴于气候和布干维山岳地带的崎岖,这并不是一件易事。

请想象一下这件事所牵涉的困难。例如当地在年中最干旱的月份也有七英寸(170米厘)雨量。此外,道路要在陡峭的山坡上迂回曲折地越过3,400尺高的山岭。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工人要将两架开路机用铁炼拴在一起,有时前面的一架在倾斜的山坡上铲泥,只赖后面的一架将其拖住以免坠落深谷里。

装置水力设备需要大量的水。这要在泽巴河上设立一个三十寸口径水管的泵房。同时为了应付二十四小时的电力需求,在亚尼华湾十六哩外建立了一个135米加瓦特的发电站。这个海湾也要挖深,好让大至40,000吨的船只能碇泊在那250尺长的码头。

这一切测量和准备工作需时九年和花费了400,000,000澳元a才可以将从布干维土壤开采的第一批宝贵金属开始运往日本、西班牙和西德的顾客手中。

在森林背境下采铜

你能想象在林木葱郁的背境下采铜的情景吗?布干维岛有一个世界最大的露天采铜场。在附近山丘上居高临下便可以看到开掘的矿场有澳洲的整个雪梨市那么大。钻孔机挖下地底达六十尺,以炸药从地下炸松泥土。

采掘工作的费用十分昂贵。它包括六副巨型电铲和五十二辆货车,每次可以运送一百吨原矿。仅是这种设备已需费13,000,000澳元。泥土一经炸松,电铲随即开动,将大块原矿铲起卸下等待着的货车上。货车的载量虽然相当高,但只要四铲原矿便可将其装满。

其次,原矿被运送到三副破碎机中的第一副。这副机每日吞入160,000吨原矿,吐出的含铜粗矿仅90,000吨。粗矿再经过第二副破碎机,吐出时成为六寸左右的小矿石。经过第三副破碎机时变成更小的矿石块。然后它们被送往一所大工场里作进一步的处理——磨碎。

十二副磨碎机中含有许多直径三寸左右(网球那么大)的钢球。钢球将矿石粉碎,这些钢球虽然颇为耐用,但在这样坚硬的作业下也不能用得很久。最近有一万一千吨钢球运抵工场供磨碎机之用。但六个月后它们便不堪再用了。

这时矿砂被送往浓缩机,放入一种称为“收集剂”的化学溶液中。当气泡进入溶液里时,收集剂连铜一起浮在表面,可以撇取出来。这些浓缩了的铜溶液现时需经过五哩半长的导管进入亚尼华湾的贮藏库中,在那里等待船舶运往海外顾客处。

有利于当地居民

在所罗门群岛采铜的利益甚丰。自1972年首次船运浓缩铜液以来,生产急速增加。在1973年,收益达158,000,000澳元之巨。谁获得这一切利益呢?

现时最大的采铜公司,澳洲的天奴有限公司,拥有百分之52的股权,巴布亚的新几内亚政府也拥有百分之20。其余的股票则在民众手上,包括新几内亚巴布亚的9,000居民,他们获得机会从这些丰富资源受惠。

其他的利益见于公司尽量雇用当地的工作人员。巴布亚的新几内亚人在各个采矿岗位均可见到;他们担任货车司机,文员甚至公司医生。此外还有工作现场训练和修习课程。

难题出现

但是采矿事业也制造了一些难题。只要看看灰黑的水色已令人意识到布干维岛目前已出现染污的难题,虽然不及世上其他工业发达国家那么厉害。现时有关方面已作出努力去应付这项难题,方法是实验以废物栽培农作物。试验场划出小块地区栽种本地蔬菜和热带生果,看看这些废物能否有用或加以什么处理才能使之成为肥料。

另一个难题是有些人要被迫放弃祖传地产。可是,他们的土地获得赔偿地价,他们遂能购买永久物业以代替村居。有人在购屋后还有盈余钱来买新式的日制货车。

虽然如此,不少布干维岛民仍大感失望,尤其是年老的一代,因为他们将祖业看得比金钱贵重。结果,在发展初期当地居民群情汹涌。防暴警察需要弹压骚动才能使工作得以进行。现时恶感还未完全消除。

另一个难题是布干维岛一部分人的强烈分离主义感情。有些人认为他们在种族方面接近所罗门群岛南部的英属保护领地多于新几内亚本土。黑皮肤的布干维人往往轻视浅色皮肤的本土居民。正如所料,有些人辩称富有的布干维岛民应该申请自行发展该岛而非与巴布亚或新几内亚其他地区合作。

这些难题如何解决呢?目前还未出现端倪。但毫无疑问地,采矿既是增加收入的来源,自然会为当地居民带来许多物质利益。较高的工资使许多人过着不同标准的生活。可是,“不同”未必“较好”。物质繁荣往往令人耽于安逸。(提摩太前书6:9,10)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的人能抵抗这种腐化的影响吗?时间会告诉你。

[脚注]

a 澳元等于1.49美元。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