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儿女养成不自私的态度
“谢扶利,你喜欢帮我收拾你妹妹的玩具吗?”一位母亲如此询问她的小儿子。你也会邀请儿女去做对家人有益的事吗?
如所周知,使孩子转离自私的途径并非易事。事实上,我们生来便是自私的。一个新生婴儿在想要什么的时候就吵着要。他不肯稍为忍耐,从有时婴儿啼哭不止以引人法意一事可以见之。
可是,父母若给予慈爱的关怀和指导,孩子便会开始关怀别人。他的自私倾向会日渐减少。不用说,这件事需要父母方面付出许多时间与努力。但久而久之,作持续不懈努力的父母便会看见成果。
父母以身作则
不论父母们喜欢与否,他们的儿女均会模仿他们。因此在不自私方面立下榜样是重要的。一位父亲评论说:“我们那十岁大的儿子在幼时便看见我们帮助别人。现在当我们帮助有所需要的人时,他也希望参加。我们看见他不需受到敦促即为别人作点小事,这表明他如此行并非仅是为了取悦我们的缘故。”
他的妻子补充说:“丈夫若以慷慨待妻子,从旁留意的孩子也会照样待母亲。我在儿子身上看出这是真确的。”
关于父母对物质财富所怀的态度对儿女的影响,这位母亲也作出令人感兴趣的评论。她解释说,“我们的儿子从未听见过我们为金钱争吵,也从未听见我们说,‘买不起这样或那样’。这并不是说我们的经济充裕;事实正好相反。但我们对身外物并不着急,他也因此而感到安全。我们观察到有些家庭,由于父母不断为金钱而争吵,儿女遂流于自私,于是在他们当中便会为了小事而发生争执。”
事实往往是,一个自私的孩子从父母所得的爱护不是过多而是太少。孩子若在需要帮助时能依靠父母的帮助,他长成时通常会乐于助人。孩子若从父母获得慈爱,他长成时便会富于爱心。不错,以大多数而言,孩子在幼时受到什么待遇,那便是他在将来待人的根据。
可以对孩子施行的训练方法
从小训练孩子是最重要不过的。孩子在早年若受到适当训练去为他人设想,则施与和帮助别人便会成为自然。
有人看到一位母亲将这项原则付诸实行。她时常提醒她的小儿子说:“现在你已有了两毛钱,你喜欢放一半在自己的小猪储蓄箱里,另一半放在妹妹的储蓄箱里吗?”
“好的,妈妈”,他乐意地答道。
种籽已经撒下了,若有适当的浇灌,它便能成为将来采取仁爱行动的根据。
其他的父母们则透露在讨论家庭事务时让儿女参加。父亲作最后决定,但儿女可以自由发表意见,这些意见会受到考虑。一位十三岁女儿的父亲声称这样可使儿女感到在家庭活动和决定上有分,因而培养出仁爱和不自私的精神。他举例说:“最近我和女儿一起去买鞋。她看上了一双颇为合意的,但听到价钱之后,她说:‘啊,爸爸,我不要这么贵的。要一双廉价的便行了。’你会感到我认为她了不起是件奇事吗?”
另一父亲也作出类似的解释,他透露怎样与妻子试图帮助自己儿女作明智的决定。“趁他们仍然和我们在一处的时候”,他指出,“我们可以察出他们在思想上的任何缺点,并加以帮助。”为了举例说明,他描述最近的一项餐桌讨论。
“我们讨论到汽车问题”,父亲回忆说,“我们的长子是个汽车迷,他声称倘若有钱便会买一辆小跑车,并举出牌子名字。我记得当时说:‘阿荣,买一辆车是可以的,可是小跑车的空间容不下妻子儿女,是吗?’
“他答道:‘爸爸,“妻子和儿女”,你的话是什么意思?我还未结婚呀。’
“‘孩子,我知道,但总有一天你要考虑到他们,是吗?你为将来计划是好的,可是你应该考虏到你的计划可以造益或妨碍别人,你以为对吗?’
“‘是,我以为你是对的。跑车的座位不多,但拥有一辆跑车实在不错。’
“‘还有,孩子,你所想要的那种跑车颇为昂贵。你可以驾着漂亮的汽车四处兜风,享受一段好时光,但你的家人却要挨饿。我确信你不想这样行。’
“‘爸爸,当然不想。我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我知道你的本意并非如此。但我也知道你看见邻舍有许多人如此行,牺牲家人的需要以供自己享受。’
“他沉思了一会,然后说:‘爸爸,我以为你是对的。好,当我有力量的时候我买一辆房车好了。但这件事为时尚远,是吗?’
“‘是的,孩子,可是你现时的思想会模铸你将来的计划。因此最好是甚至在现时也朝正确的方向思想。’”
这正是你指导儿女为他人设想的方法吗?你是否在闲暇的时候以自然、慈爱的方式如此行?这样的方式比严厉的训话更有成功机会。同时,你若以体贴、同情的态度提出讨论,你的儿女会感激你考虑到他们的感情而更加乐于接受训示。
以不自私态度对待年老和年幼的人
在对待祖父母和其他长者方面,儿童有许多事可以学习。他们可以读书给视力不佳的老人听。他们在家庭游戏或活动上可以包括老人在内。体力缓慢下来并不意味到他们在心智上也缓慢。
甚至在家庭以外的公众场合,孩子们也可以受到鼓励去关怀和帮助老人。他们可以受到鼓励在公共汽车和火车上让座给老人。他们可以不打断别人的谈话和不独占谈话以向人表示敬意。不错,孩子们不应像世上有些地方一般惯于将老人视为厌物,反之他们可以学习从老人所常有的智慧和经验获益。
孩子们也应该受到父母勉励,对年幼弟妹表示仁爱的关怀。否则,他们便可能会为新生婴儿占了母亲的时间而愤怒。一位六岁儿子的母亲指出:
“我从怀着女儿时便时常提及她的名字,她在我儿子心中已成为真实的人物。当她出生时,他十分热心帮助我照顾她。多年之后,他告诉我们他多么高兴添了个小妹妹。”
父母若是机巧地为儿女准备接待新生婴儿,便会发现自己不必担心,一位七岁女孩的说法可以为例。当有人问及她是否喜欢她的婴儿妹妹时,她答道:“啊,我爱她。我喜欢帮助妈妈照顾她。只有在她哭喊时我才不高兴。我以为她被宠坏了。”在回答如何应付时,她说:“啊,她一懂得我说话时,我便要和她谈谈。”
兄弟姊妹互相嫉妒或愤恨是常见的事。借着避免表示偏爱和留意解释行动的原因,父母可以大大消除这项难题。一位有三个子女的母亲评论说:
“在儿女渐长时,年幼的两个儿女对长兄获得额外的衣服或礼物表示愤懑不平。可是我们解释当他长到相当年龄,他便比他们有更多的需要。我们提出保证,他们到长大时也会获得同等待遇。现在我们的女儿也到了这个年龄,她体会到这句话的真实性。”
为他人服务带来益处
你能赠送给儿女的最大恩物便是为他人服务的愿望,为了别人的需要而付出时间、同情和关怀。请考虑一位十二岁男孩所学得的教训:
“邻近一位男孩子在不久之前痛遭父丧,我为他感到难过。我希望帮忙他做一点事,于是和我父亲商量,他提议请他一起参加我们的家庭活动。于是我邀他前来我家,但他现时似乎不愿和任何人一起。可是我继续尝试。”
你的儿女会这样行吗?他们关怀别人吗?你们若加以鼓励,他们便会如此行。
不错,孩子们若受到鼓励去培养不自私的态度,他们会获得许多益处。他们会有幸福感和安全感。他们会较为安定和平衡。他们会有较佳的准备,在将来成为较好的丈夫,妻子以至父母。那时他们便会体会到主耶稣基督的话的确不错:“施比受更为有福”。——使徒行传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