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8 6/8 16-20页
  • 你脚下的大洲——它们正在流动吗?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你脚下的大洲——它们正在流动吗?
  • 警醒!1978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大洲流动的学说
  • 学说的证据:一致性
  • 流动的磁极
  • 海床的证据
  • 海床伸展
  • 结构地块的学说
  • 这学说能成立吗?
  • 由巨大岩石构成的地球——设计成宜于生物居住
    警醒!1977
  • 海洋,平静而难驯的巨人
    警醒!1977
  • 磁力——人类强有力的仆人
    警醒!1979
  • 什么使火山爆发?
    警醒!198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8
《警》78 6/8 16-20页

你脚下的大洲——它们正在流动吗?

当你阅览大西洋的地图时,你有留意过南美洲的东岸看来与非洲的西岸恰好相配吗?你若将巴西隆起的部份拼合的非洲的几内亚湾里,从圭亚那到阿根庭整条海岸线会与迦纳至开普敦的海岸线配合得令人出奇。这两个大洲看来像一个巨型拼砌画的两个相连部份一般。

当你发觉这事时,也许会想到有一段时候南美洲和非洲或者实际是连接起来的,但后来不知怎样它们分开了。若然,你也许把这个念头当作荒诞之想,或视之为奇异的巧合而一笑置之。

但你知道大部份地质学家现在正严肃地考虑这个观念吗?自从1960年以来,这种假定各大洲实际上在地壳的地罩之上往来移动的学说已赢得了普遍的接纳。

大洲流动的学说

最先假定这学说的人并非一个地质学家而是德国的气象学家艾弗·韦基勒。他提出的理论不仅是南美洲一度与非洲连接起来,而是所有大洲曾构成一个大陆的一部份。他称这个假定的古代大陆为泛基亚(Pangaea,意思是“全地”)他发现运用大陆岩棚的外形比运用现存的海岸线更能使各大洲配合得好。

今日地质学家利用电脑把各大陆的海岸线在一个地球仪上移动以求获得最好的配合。在一个假想的古代超级大陆的典型重新组合里,北美的东南岸连接非洲的西北岸。欧亚大陆以西班牙为轴转心旋,因此欧洲的两岸紧挨着纽芬兰和格陵兰。南极洲接连非洲的东南部,澳洲则紧贴着它的另一边。

当韦基勒于1912年首次提出这个革命性的观念时,它引起了地质学家们不同的感觉。任何与科学界中流行的见解背道而驰的理论通常均不会轻易受人采纳。大洲流动的学说比平常的理论受到甚至更冷漠的接待,也许因为它的原作者并非地质学界一个成员的缘故。虽然有些少确实的证据支持这学说,可是有人以数学“证明”,地壳过硬而不可能有任何大洲的侧面移动发生。同时有人提出疑问,推动大洲移动的力量来自那里?当时没有人能够提出任何经得起剖析的解答。这种观念逐渐被有声望的科学家所不顾。

学说的证据:一致性

那末,为什么地质学家对大洲流动学说改变初衷呢?首先,各种类的证据逐渐积聚起来,使他们很难用其他方法加以解释。证据包括地质结构的相似、埋藏在现今分隔很远的各大洲中的化石的彼此相似以及地球上磁极的流动。

地质一致的一个例证是,我们获悉在上段称为古生纪的时期中,不断有冲积的沉淀物埋藏起来,后来当它们向上移动成为山脉时显露出来。堆积的红色沙岩,灰色的页岩以及煤层在北美东部阿帕拉契山系直至格陵兰的东部都有发现。在不列颠群岛的高地上亦发现这些东西。在斯堪的纳维亚的基阿连山脉以及非洲西北部的亚特拉斯山脉亦发现类似的沉淀物。在理论上的泛基亚母大陆中,所有这些岩石的形成都被认为曾经是一连串山系的一部份,而这山系的残余部份现今在三个大洲上分隔得很远。

大西洋两岸地层里所发现的化石有相似的地方,这也被用来支持大陆流动的学说。地层里含有大量鱼类的化石,陆地的植物,甚至高大的羊齿植物森林和巨大的鳞苞树木。另一个常被用来证明化石纪录一致性的例子是中型蜥蜴,一种生活于所谓古生纪的细小恐龙。这种生物的化石在非洲的西南部和巴西都有发现,可是他们却没有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发现。倘若当日南美洲和非洲接连一起,中型蜥蜴的出没区便会是一个连续的地带。

流动的磁极

更有力的证据来自研究磁极流动的神秘现象。相信地球上磁极移动是由于量度磁化的火成岩而促成的。当一块炙热的岩石在一个磁场中冷却下来之际,它的磁性减弱了,因为岩石中磁性矿物的分子按照磁场的方向而排列,这将岩石冷却时地球磁场的方向显明出来,仿佛一个“冻结的指南针”一般。

现在你也许认为所有这些冻结的指南针都会指向北方,但令人惊讶的是,不同地质学年代的岩石显示它们在许多不同的方向受到磁化。看来磁极在整个地球之上广泛而毫无目的地流动着——是故产生了“磁极流动”这个名词。

然而,若按照岩石看来相继的年代排列这些不同的方向,研究者发现从一代到另一代,磁极的确依着一个肯定的轨道走。此外,在同一个大陆其他地方量度岩石的磁性时,研究者发现它们一致地按照同一的轨道而行。

这种发现使地球物理学家陷于困惑之中。虽然没有人知道地球的磁场怎么形成,但看来它必定与地球的转动有若干关系。同时认为磁极漂离地极很远实在令人难于相信,像岩石指南针所指示一般竟然横越赤道则更不可能。当然,磁力轨道的流动可以解释为磁极的位置确定,而各大洲则流动到地球各处,但这看来更难以置信。

有一项发现使这两种看来难以置信的解释中一方占上风。这便是在不同的大陆上所量得的磁力通常显示磁极跟从迥异的途径。这不能解作磁极的移动,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北极,它自然不能同时朝几个不同的方向移动。对地质学家来说,这看来强烈地显示各大陆曾实际各自移动达数千哩之遥。

海床的证据

来自海底的新证据最后使地质学家改变初衷而相信大洲的流动。1957-58年被订为国际地球物理学年,科学家开始真正进行海床的探测。海洋学家利用精巧的声测仪器测量海床。借着测定回音的速率,他们不但探测到海床底部的冲积物,同时也察出地层下面玄武岩的深度。对于海床,他们获得一个令人惊异的结论:他们推断这些岩层并非固定的,反之它们看来在一定的疆界里不断形成,而且向整个地球扩展。

让我们查考一下导致这个惊人假说的各项发现。第一个发现的线索是大西洋中央一条狭长的山脉。从这里开始,地质学家描绘出一个大洋中央山脉系的地图,这山脉差不多环绕整个地球。一条典型的山脉从海床大约3哩(5仟米)深之处矗立,从海床至山峰约有两哩(3公里)高。一条连绵数百哩的山地分布于它的两侧。其中一个显著的特色是一个山谷从山脉之顶而下,像个裂缝一般,从而将山脉分成一对平行的山脉。

从海面而作的声音测量水深的方法已因运用测量的船只而效果大增。这些船只配备在海底钻洞的仪器。它们将内层的岩石挖上来供仔细的检查和分析,有些长达1,500尺(460公尺),岩石采自海洋的不同部份。这种测量揭露海底山脉本身仅是火成岩,它的两侧,直至60哩(97公里)的距离,只有少量或甚至没有沉淀物。再远一些便有愈来愈厚的沉淀层,达一哩之厚。

在山脉附近的海面上所作的磁力测量导致另一项惊人的发现。一条条狭长的岩石横卧着与山脉平行,其中的磁性是逆转过来的。这有如当岩石形成之际,南北极倒转过来一般。这种逆转的磁性在较早时已于火山的熔岩流中所发现,但在海洋山脉的近处,看来有一连串正常和逆转的磁极性在海床下凝结起来,对于这种神秘的转变尚没有任何解释。再者,根本没有人晓得为什么地球有一个磁场,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它会逆转。这仅是从创造物观察所得的一件事实而已。

海床伸展

地质学家以一个学说解释所有这三项发现。这个学说称为海床伸展。他们假定海洋中央的山脉是由于源自地罩的熔岩上涌而陆形成。这些熔岩从地壳的裂缝迸出来,因此海床在形成期间从裂缝的两侧移开去。新形成的岩石是洁净的,唯有新的岩石已暴露了一段时间,并且从山脉移开去,沉淀物才会慢慢积聚起来而变成显著。当地球的两极是正常之际,熔岩流出而凝结一段时间,然后两极逆转时,它又流出而凝结,因而形成了正常和逆转的磁极平行地带。

发现显示现时大西洋的海床每年伸展略多于一寸(2.5厘米),而太平洋则每年约伸展6寸(15厘米)。但假若地球在海床上以这庞大的规模形成一个新地壳,它必定将旧地壳弃除于某些地方,毕竟地球的总面积并没有增加。地质物理学家的猜测是,这种情形发生于某些边界上,在那里地壳的一部份滑进另一部份的底下,然后下降到地球赤热的内部,于其中这些地壳部份熔化而再次成为液体地罩的一部份。他们相信这并不是一种平静的过程,反之是随着地震和火山爆发而进行的。地壳在这些熔解的界线上形成深长的海沟以及高大的脉。

结构地块的学说

从一个包括海洋中央山脉和熔解界线的世界地图,地质学家把整个地球表面划分为六个庞大(和几个较小)的坚硬岩石的地块。他们假定这些地块在山脉中形成,并且像输送带一般和其他的地块移向各界线去,在那里其中一个被推进地罩底下熔化了。各大洲则在这些地块之上被带走,像浮冰上爱斯基摩人的小圆舍一般。

这称为结构地块学说,名称来自一个意为“建造者”的希腊字。大洲的流动以及海床的伸展都包括在这个较广义的学说里。

让我们查考几个例证,看看这学说怎样被用来解释地壳可见的特色。承接着南北美洲和大西洋西半部的美洲地块假定是在大西洋中央山脉形成而移向两边。沿着南美洲的西海岸,有一个较小的地块在太平洋东边隆起来与美洲地块相撞而陷于它的下面。这被假想是促成南美洲海岸边的深长海沟,并且使安底斯山脉成为全美洲最高的山峰。海洋地块的皱折引致太平洋沿岸经常发生地震。按照这学说,当较轻的岩石被带进地罩里熔化时,它从大洲地壳的裂缝涌上来而形成了安底斯山系的各个火山。

一个中央海洋山脉的详细地图表明它并非真正连续的,反之它被几个断层以直角的方式分隔开来。沿着这些变形断层,两个假定的地块在同一水平上滑动。地质学家认为这种移动所造成的碰撞乃是地震的另一个因素。最长的变形断层之一位于北美洲西海岸,在美洲地块与太平洋地块之间。这界线便是加利福利亚人所熟悉的圣安德利断层,在这个界线上,太平洋地块从西北方逼近美洲地块,每年约有两寸(5厘半)之多。所导致的压力遂引起频常的地震。

三藩市横卧于这断层上,而加利福利亚由北至南的海岸则位于其西边的太平洋地块之上。因此现时的移动若没有受到干扰,地质学家预言在某个遥远的时间,洛杉机的所在地会移至接近今日三藩市之处。

证据显示某些地方曾一度具有的气候与今日的大异其趣,这件事亦被地质学家视为与大洲流动的学说吻合。在假设的泛基亚上,现今的各大洲位于比现时远较南面的地方,南极洲则例外。北美洲和西班牙半岛都在赤道之上。南美洲,非洲,印度和澳洲均汇集于南极区之上而环绕着南极洲。

这学说能成立吗?

科学家对于寻得一个看来把各种迥不相同的资料综合成一幅统一图画的学说深感满足。他们认为这便是结构地块学说对地质学所作的贡献。但这是否意味到结构地块学说便是最后和正确的答案呢?不一定。

虽然这学说看来在各方面均颇成功,仍有许多细节的资料与它并不吻合。地质学家们对于细节的解释争论不休。随着研究继续进行下去,其中一些问题也许能以一种与学说协调的方式解答。在另一方面,也许仍有某些难以解释的事实不能与之一致。

在现时的情况下,科学家承认这学说有一个主要的缺点。引致熔岩上涌沿山脉流出的力量并没有获得解释。某些地质学家认为这是地罩内的对流所促成的,他们对于这种一般性的说明感到满意。但究竟什么造成这种对流呢?为什么它的方式会改变?一旦这个观念被人仔细考察,它便站立不住了。气体或水的对流是绕着一个中轴而发生的,它不能在一个会构成山脉的狭长岩床里形成。对流怎能促成变形断层的位置变换则更难想象。

耶鲁大学的富林特和史基拿教授在所著的《地质物理学》一书中提出以下的警告说:

“地块结构学说看来对这许多问题提供答案,因此我们被诱去相信这便是梦寐以求得以解释岭石圈(地球外壳坚实的部份,包括地壳在内)的统一学说。但我们必须小心。其他学说也曾看来极为有理,可是终久却证明是谬误的。地块结构学说仍仅是个学说而已。”

不论结构地块学说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证明真确与否,我们却有大量证据证明创造地球的造物主的伟大力量和智慧。关于他,诗篇的执笔者写道:“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诗篇102:25)几千年前耶和华向约伯所提出的问题,现代的地质学家仍旧不能回答:“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那里呢?你若有聪明,只管说罢。你若晓得就说,是谁定地的尺度,是谁把准绳拉在其上?地的根基安置在何处,他的角石是谁安放的?”——约伯记38:4-6。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