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王者的宝石
在多国的语言上,翡翠一名暗示绿色。可是,在纯粹的状态中,玉是白色的。其中所含的杂质却使它呈现多种颜色,如红、黄、浅紫、棕、黑以及罕有的蓝色。一般人将之视为“中国宝石”,但却没有证据证明它是从中国采掘的。
今日,最宝贵玉石莫过于在中国最后的清朝所驰名的“皇帝”翡翠。在满清王朝于1911年被革命推翻之前十二年左右,在这广大国土上,很少有大过衣钮的玉器或装饰品是从皇帝翡翠制作出来的。
你曾接触过玉器吗?你熟悉它的冷硬而柔软的品质吗?你也许会问,“一种物质怎能又坚又柔的?”
在现代一种名为摩士衡量的相对硬度测定上(从滑石的1度至金刚钻的10度),玉具有6.75和6.50的两项表现。由于玉是坚硬的,它需要高度琢磨。琢磨的结果使玉的表面产生柔软感。玉一经琢磨便变成滑不留手和触手冰冷。
玉的名称适用于两种矿,即软玉和硬玉。由于钙、镁和水的相互作用,角闪石软玉比硬玉在较近地土表层处形成。它仅是镁的矽酸盐。古代中国的玉器艺术品是软玉而非硬玉。
硬玉是辉石,亦即铝的矽酸盐,中国在1784年之前还未广泛加以利用。据称硬玉是在那年从缅甸输入的。在此之前四年,缅甸在莫江68哩(110公里)外的吐模高原,地质学家实际调查的现场,发现硬玉。在此之前的江河下游地域仅有鹅卵石和石子发现。但现在已发现了采玉的矿源。由于季候风的影响,年中仅能在采玉场工作数月。从缅甸地土采掘的10,000石子(实际是大石)中,可能只有一块是品质上乘的。
除了中国皇帝之外,翡翠也是其他帝王的宝石。例如,俄国王朝末朝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石棺中便藏有黑色斑纹的翠玉。翠玉上的深绿色背景有规则地现上黑色的石墨,即我们铅笔上的“铅”。
另一时代和地方的一位统治者,见到西班牙人郝提斯爱金胜于爱玉而觉得难以置信。这位著名的阿兹特克族王帝在有人问他时会把翡翠、绿玉和鸟的翠羽置于黄金之上。他的翡翠是硬玉,只在复合矽酸盐的透辉石方面与缅甸的硬玉有所分别。据说现时在墨西哥以浮园知名的苏湛米高是阿兹特克族琢玉细工的主要中心。
阿兹特克诸王发现翡翠使人联想到国鸟的美色。在另一半球上,中国皇帝把玉称为翡翠,也是另一种翠鸟、鱼狗的名。
中国在十八世纪从缅甸输入硬玉之前、中国人在什么地方得到软玉呢?据传说在二千多年前,“龙泪”在中国的土耳其斯坦和阗地方的大戈壁沙漠形成一条十四尺(四公尺)的石板。因此,玉(软玉)必定是1272年,马哥孛罗在和阗地方所见,并将之描述为“碧玉和玉髓”的东西。有些软玉在现代仍出产于西伯利亚的贝加湖。
不错,毛利语所谓‘绿石’,缅甸语所谓‘高仙’,阿兹特克的死语言所谓的‘高兹托’或‘滑苏’——便是中国的王者宝石。在古代中国的篆书中玉字含有三条水平线和一条垂直线,代表三块玉板系在一条线上。今日,玉字除去一小点便是王字。这一小点乃是永久的宝石‘玉’与‘王’的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