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80 11/8 21-23页
  • 喀拉哈利生活漫谈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喀拉哈利生活漫谈
  • 警醒!1980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在喀拉哈利向人作见证
  • 喀拉哈利的农业
  • 适应沙漠生活
  • 别创一格的开车法
  • “阅读”足迹
  • 生存之道
  • 怀旧
  • 纳米比亚瞬息万变的艺术杰作
    警醒!2001年
  • 行踪隐秘的沙丘猫
    警醒!2013年
  • 扩张中的沙漠——真的会像玫瑰开花吗?
    警醒!1986年
  • 荒郊迷路求生法
    警醒!1977
查看更多
警醒!1980年
《警》80 11/8 21-23页

喀拉哈利生活漫谈

《儆醒!》杂志驻南非通讯员报道

“水干了的地方”——这句话的确是沙漠的写照。有人认为它就是滋云那语‘喀拉加第’或‘喀拉哈利’一词的意思。

“没有生物的荒地”,这项描述令人联想到沙漠。可是用来形容喀拉哈利这一大片地方却并不合适。喀拉哈利位于南非开普省北部、西南非的东部和波扎那的中、西部。

这处地方有些部分是平坦的沙地,盛产灌木植物、大荆棘树和草类。其他部分例如西南非的内陆部分却有起伏的沙丘连绵多哩,植物与前者大致相同。不少沙丘高达100尺(30米)。与西南非西岸的林蔑沙漠不同地,这里的沙丘不是尖顶和零乱,而是狭长弯曲,看来很像巨大的波浪。在当地称为“街道”的平坦伸展部分以100步或300步左右的距离把沙丘逐个隔开。

驾车经过喀拉哈利时要通过干旱的河床,行在其中好像行经野生动物园。除了鼠子、壁虎、长尾猴或獴时常出没之外,有时会突然出现耳如蝙蝠的毛皮狐、有鬃胡狼、印度豹、小群大羚羊或其他羚羊。有时也许会遇见驼鸟,见到驼鸟以时速35哩(56公里)的快步追逐汽车并非奇事。豹和狮也在喀拉哈利出现。

在喀拉哈利向人作见证

耶和华见证人在这个地区的最大喜乐是来自与人分享圣经真理。这里的人通常都十分慷慨,并且非常尊重圣经。因此见证人上门探访时可能逗留一、二小时与屋主人讨论圣经。即使屋主人为了圣经问题与见证人热烈争论,他的探访若是将近进膳时间,他们也会邀请见证人分享食物。在进膳当中的交谈仅限于友善的客气话题。待饭后再回复激烈的辩论。

探访农场是一件颇为费力的事。各个家庭相隔约10至15哩(16至24公里),每家的农场通常占地19方哩(50平方公里)以上。当地没有真正的街道,往来必须越过沙丘,随着其他汽车留下的车辙而行,每人每日只能探访三或四家农庄。

喀拉哈利的农业

在这个干旱地区的农业以什么为主呢?大部分是牛、羊的畜牧,一项特别的收入来源是贩卖喀拉高羊的毛皮。卷毛的喀拉高羊羔在出生后数小时即被宰杀。那些世界著名的喀拉高羊毛皮用来制造昂贵的皮衣、帽子等。

当地的一个大难题便是要有足够的水去供应人畜。取水方法通常是钻孔深入沙中,有时深度竟达1,000尺(300多米)以上。风车或机动水泵也是取水工具。

适应沙漠生活

不用说,这里的人要适应沙漠生活。农夫们在最初迁来喀拉哈利时,往往要住在波状铁皮的临时简陋房屋里。这种房屋在白天热不可耐,晚上寒冷非常。但人们似乎已经习惯在这些情况下生活。可是,不少农场却建着大型现代房屋。这些房屋看来与四周环境并不相称,它们也缺乏现代的电器用具。

家畜在沙漠中的生活也有难题。山羊在牧地归来时,有时要用膝行而非用前蹄行走。为什么呢?原来他们由于永不行在硬地上,足蹄没有磨损而长得太长以致不宜于作正常行走。牛和绵羊也发生同样情形。因此农夫要不时为他们剪蹄。

老去的母羊无力每日行去牧地,恐防会被猛烈的太阳晒死。这意味到要在家喂饲它们。可是购买饲料又太过昂贵。这个难题怎样解决呢?

一种名为“厦鸟”的织机鸟的弃置鸟巢含有营养成分甚高的草就可供饲料之用。这些雀鸟在大树的枝上建筑巨大的巢。数十只鸟有时共用一巢,在多个进口中飞出飞入。最后这些雀鸟又飞往别处栖身,旧巢弃置不用。

别创一格的开车法

能否使汽车继续在沙上开动有时竟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可是,喀拉哈利的居民却对必备器材例如千斤顶、后备轮或修补装备等毫不在意。但他们同时对于使汽车在非常环境之下继续开动却表现出惊人的智巧。

在沙上行车的第一法则是轮胎空气不要灌得太胀。这样虽然对胎壁有害,但是能够在任何种类的沙上行走而不致陷入其中。

可是车胎戳穿了又怎样?用平常的千斤顶把车升起实在是不可能的,这样只能把千斤顶陷落沙里而已。因此他们要时常带备一块厚板,用来放在千斤顶下面。倘若忘记带备,喀拉哈利的农夫也不会被难倒。他会找一件坚硬东西,例如工具钢箱、残余木桩或石头,放在车轮损坏之处附近的轮轴下面,然后舀出车轮下面的沙。这样,他就能除下车轮,加以修理或以后备车轮补充。他的第二步骤是尽量把沙堆回轮下,又把支持轮轴硬物下面的沙舀出,使车轮复归原位。

这人若没有后备轮和修补装备又怎样呢?在以平常方法除出内胎之后,由一人用拇指和食指紧紧执住戳穿部分,用另一只手执住内胎的其余部分,把戳穿部分尽量拉出。这使他的同伴得以用一条绳子或皮带缚住伸出之处,绕圈子扯紧并行几个结。这样,戳穿的部分就被缚掉了。以沙来填充泄气内胎的解决方法看来可行,其实全无效用。

当汽车的开动装置发生故障时,喀拉哈利人很快就显出智巧。在沙上推车使其开动是不可能的。当他面对这样的难题时,就会像对付泄气轮胎一般把那车的后轮升起。然后开动点火器,转到高速齿轮。抓住没有煞掣的后轮外面,出力把后轮转动,不久机器就会开动了。

“阅读”足迹

在沙漠居民所培养的能力中最有趣味的无过于“阅读”足迹。一位老农停步察看走兽足迹或足印,告诉访客这是胡狼的足迹。再近前细看,他声称他们是两头胡狼,一雌一雄,雌的行将生产。访客不禁失笑。可是农夫提出理由,说:“看吧!一对足印较大,一对较小。可测而知是雌雄胡狼一起走动。”访客承认这点。农夫继续说:“可是,再留心察看,你便会发现较小的足印陷沙较深。这意味到较小的兽,显然是雌兽,比大的一头较重,可能走由于怀胎之故。”事实果然!看过足迹之后三天,农夫发现母胡狼已带着新生的嵬子了。

生存之道

喀拉哈利农夫听到有人失踪,后来被发现由于中暑和口渴以致在车内体力不支时表示惊异。他们评论说:“汽车的冷却器里面有的是水,他们渴得要死才是怪事。”当然,说这话的人先要肯定水里并无有毒的防冻剂才行。

提防白昼中暑的最佳方法是躲在车下而不是在车内。可是,当地若有树木,何不找一棵树遮荫呢?因为喀拉哈利的树有一种危险的毒扁虱,刺在身上使人难以抵受。

在白天的骄阳下不应行得太远。较好的方法是白天睡觉,在黄昏和晚上出行,选一颗明亮的星来定出行路方向。

怀旧

在喀拉哈利住过一段时期的人很少没有怀旧经历的。其中令人难忘的是那些强烈的对照的事物——酷热的白昼、寒冷的夜晚,连绵不断而长着青草的沙丘在外表看来荒凉,但其中充满无数种类的生物。

当太阳沉落地平线,暑热已退时令人感到无比的安舒。日落的景色绚烂壮观,红、紫、橙等颜色变幻无穷。这时壁虎发出“毕剥、毕剥、毕剥”之声,此唱彼和,空间充满它们的声音。牛群、羊群的鸣声以及一种称为‘哥安’的鸟飞上飞落,表演特技时发出的沙哑之声完成这首交响乐曲。

诚然,在喀拉哈利生活自有其本身的挑战性与酬报。沙漠并不是没有生物的荒地,而是许多可爱的生物的领域。

[第21页的图片]

弃置的鸟巢可供无力步往牧地的喀拉高老母羊作为食物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