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81 6/8 24-26页
  • 天主教导师激怒教皇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天主教导师激怒教皇
  • 警醒!1981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长久以来的争论
  • 天主教会凭什么权威采取行动?
  • 孔格的见解
  • 天主教会的见解
  • 谁是对的——教会抑或孔格?
  • 新闻剖析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0年
  • 天主教徒对教会表示忧虑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1年
  • 那一样更重要——你的教会抑或上帝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0年
  • 天主教会中出现戏剧化的新形势
    警醒!1975
查看更多
警醒!1981年
《警》81 6/8 24-26页

天主教导师激怒教皇

《儆醒!》杂志驻德国通讯员报道

宗教问题很少像前年十二月梵帝冈废除汉斯·孔格在德国吐炳根大学教授天主教神学的许可令一般长久占据报章篇幅和这么吸引德国人的注意,这件事立刻引起如火如荼的抗议和支持。

一份天主教的周刊把这件事称为“对一位世界知名、爱好争论、富于攻击性、头脑敏锐的神学家的非难”,使“整个西方宗教世界”感受到“深长的震击”。什么促使梵帝冈采取这样的行动呢?

长久以来的争论

汉斯·孔格在1928年出生于瑞士,在罗马攻读,1954年获授教士职位。早在1957年,他所写的神学博士毕业论文已使正统派天主教徒大为震惊。他在论文中辩称二十世纪欧洲著名基督新教神学家卡路·伯夫所倡导的基督教赦罪教义与天主教道理如出一辙。

1967年,现任吐炳根大学教义学和普遍神学教授的孔格出版了一本题名为《教会》的书。他的非正统见解立刻受到梵蒂冈当局反对,教廷邀请他前往罗马澄清这件事。孔格拒绝前往,声称教廷的权力主义态度会阻遏公平和开明的审理。三年之后他出版了一本书,题名为《永不犯错?一项疑问》,出版的时间正值教廷采纳教皇永不犯错的教义的100周年纪念,孔格声称这项教义已受到公开的质询。

这时他的书销路颇广。在1974和1978年出版的书成了最畅销书。在1978年的书中,孔格讨论一项“稳当”的问题:上帝存在的证据,有人认为争论已有低沉的迹象。但在1979年春季,他又出版了一本书,题名为《教会——仍在真理之中吗?》并且为奥古斯德·希士拿所著的一本反梵帝冈的书《教皇怎样变成永不犯错》撰写序文。宗教争论的将残火焰于是重新挑旺,而且这次比前激烈得多。

因此梵帝冈的裁定虽是迟迟未来,却不是完全出乎意外的。这项裁定是“汉斯·孔格教授在他的写作中已偏离了罗马天主教信仰的主要真理,因而再不能被认为是一位天主教神学家或担任教导角色。”

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项行动并非把孔格逐出教会,甚至容许其保留教士职位,祇是不许他教导天主教神学和训练人成为教士而已。

天主教会凭什么权威采取行动?

1933年,德国和梵帝冈订立协约。由尤金尼奥枢机主教皮薛利(后来成为教皇庇护士十二世)和希特拉政权的副首相佛兰兹·培宾签署,协约准许天主教会在德国享有若干特权和利益以换取教会对政府的若干让步。1957年德国联邦宪法法庭裁定该项协约在现行法律之下仍然有效。

协约第22项规定“天主教导师的任命……须经当地主教和当地州政府彼此同意。”这意味到若非教会许可,谁也不能受命教导天主教神学,甚至在州立学校任教也不行。

此举引起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孔格虽非正式代表天主教会,但他能否以该大学的神学系成员身分继续教导神学?抑或该大学必须把他调往其他部门,教导非宗教的题材呢?

吐炳根大学的神学系教授团起而大力支持孔格,但到了2月又要求他辞去神学导师之职。孔格的教课遂被取消,他声称对他们始而支持,继而“采取这项行动表示遗憾。”

孔格的见解

孔格否认自己是个不满的异端者——不错,天主教会尚未指控他是个异端者。目前他没有反对教会及其教皇制度,也没有叫天主教徒不信天主教。相反地,他在写给教皇保禄六世的信中承认“批评教会”,但声称“此种批评是基于爱心的。”他自称批评的根据乃是教皇若望廿三世在1962年梵帝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中所表达的愿望,“让教会吹进一些新鲜空气。”

“进步的”天主教徒迅速支持孔格所倡导关于节育、妇女担任教士职务和教士独身等的改革提案。同时对若干项教义提出疑问,例如教皇永不犯错、基督和上帝“在本质上合而为一”,处女生育等,他所触及的题材都是许多天主教徒认为难以相信的。他提议教会政制采取较为民主方式,让主教在决定教会方针方面有较大权限,他的提议获得广泛支持。

孔格说他从未以教廷的正式发言人自居。反之,“作为天主教会内部的神学家”,他认为自己的发言是“对无数天主教徒的正当关怀。”他问道:“在经济上这么富裕以及在组织方面进行顺利的教会代表们在什么时候才会意识到数十万天主教徒静静地离去……乃是要求严格自我检讨的警报呢?”

天主教会的见解

慕尼黑的约瑟枢机主教拿辛格解释教会的见解,说:“人人都有权发展自己的主张并将之表达出来……但不是人人都有权声称自己的主张是天主教会教理的表现。……[孔格]从事研究和调查是可行的。教会拒绝承认他是个教理解释者也是可行的。”

教会声称以孔格这样的著名人物绝不应向教会公然挑战。他对教会的教条提出疑问已经造成混乱以及在天主教徒当中引起不安。有人认为教会早该采取行动。《时代》杂志引述一位梵帝冈当局者的私人谈话,说:“若望保禄二世正在采取严厉措施,他首先剔出魁首”,其次也许是荷兰的神学家史格里别克和士干伦伯或巴西的神学教授利安拿杜·波夫。

谁是对的——教会抑或孔格?

从他们的立场看来,双方的论据无疑各有见地。但有两件事却令人费解:双方的争论都是诉诸非基督徒的方法,和没有以圣经的确凿证据去支持本身立场。

天主教的《现代基督徒》周刊以“双方的错误”为题声称教会在处理这件事上犯了“懊悔的错误”,并补充说:“孔格教授也要受到若干程度的咎责。……他的尖刻言辞已损害到弟兄间的信心。”

《汉堡晚报》以更加率直的语气说:“在这些圣者们当中没有温和的辩论,没有人以说服和倾听为特征,在爱的精神中探求真理。特征之一乃是攻击和伤害。”

对于一个声称以“被骂不还口”的基督为基础的教会(彼得前书2:23),以及对于一位声称他的“批评”是“基于爱心”的著名神学家来说,这是我们理应期望他们表现的态度吗?

显然,面对内部分裂因素的教会正竭力维持自己的权威。孔格则企图以自己认为应该实行的主张改造教会。

可是双方都失败了,在什么方面?在各自为了拥护本身立场而提出的数百页资料中,充实的圣经论据被迫居于次要地位,教会传统、流行意见、属人的智慧和哲学分析等反而占先,这是绝不应该的。

你若是个诚恳的天主教徒——或基督新教徒——在这件事上不知何所适从,你若是“被各种道理之风摇撼,飘来飘去,”便应该转而依靠圣经作正确的指南。阅读它、研究它、接受乐意助你明白圣经的人的帮助。圣经,只有圣经,是“上帝所感示”和“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而有益的。”——以弗所书4:14;提摩太后书3:16。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