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是怎样制造的?
“盛宴使人欢笑,美酒使人快活,但两者都需要花钱。”(传道书10:19,《现译》)这种神秘的东西——金钱——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起源的?
在许久之前,人已意识到以物易物或携带金属到各处经商并不方便。因此聪明的中国人发明了银票。后来其他国家也认为印行钞票是方便的办法。至少在理论上,钞票被认为可以换回贵重的金属——通常是黄金。
可是,金本位却有天生的瑕疵。据称自古至今所开采的黄金总值不过八百五十亿美元(以35美元一安士的旧价计算)。没有一处地方所存的这种闪闪发光的物质足以追得上人口和商业的急剧增长。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元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货币。数以亿计的美元于是落入外国政府之手。一位作家声称:“直至1965年,落入外国银行手上的美元已超过诺克斯堡所存的黄金价值。”(楷书本刊自排。)倘若各国突然要求以美元换回黄金又如何?因此美国在1971年‘关闭了黄金之窗’。虽然美国仍有大量黄金储备,但外国却不能用美元换回黄金。于是,在实际意义上,美元只靠对美国政府的坚强信心来支持。这使国际金融制度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因此,金钱的价值仅等于人们在心目中认为它有多大价值。政府所印制的钞票越多,人们便认为钞票的价值越少。但金钱的来源不仅是印制钞票的机器而已。
无中生有
“你就该把我的钱存入银行,”耶稣的比喻中的一个人物说,“等我回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一起收回。”(马太福音25:27,《现译》)甚至早在圣经时代,银行家已懂得放债收取可观的利润,并把其中一部分作为“利息”分给存款者。这样,银行家就聪明地制造金钱。
为了方便说明这件事,请想象你自己把100,000美元(或同等价值的当地货币)存入银行。另一位顾客向银行借款10,000美元开始经商。你也许以为你的存款,减去那笔贷款,使银行的资产增加了90,000美元。但银行家的想法却不是这样。银行给予借债人的款项不是10,000美元现金,反之银行只是把那笔钱存入他的户口里,让他逐渐提取。因此银行的资产并没有减少,反之银行的账目表明存款总数达110,000美元——10,000美元是无中生有的!
这种数字搬弄也许使你头痛,但却使银行家笑逐颜开。凭着这种方法,银行所贷出的款额可以超过实际拥有的资金。‘这岂不是很危险?’你也许会问。可能是的。尤其是银行贷款过于随便的话。可是,所有存户和借款人同时前来伸手要钱是罕有的事。因此银行只保留足够的现款在手上以应付逐日的业务所需便行了。
各政府也一样能够无需经过印刷机便制造大量金钱。例如,据《金钱气球》一书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搬弄一连串极为复杂的会计账目——把数字移来移去,将政府公债又买又卖,借款贷款,买了股票又答允立刻出售,卖出股票又立刻买入。……但是你若将这一切活动分析一下,便可以看出联邦储备制度其实正无中生有地制造金钱。”
你也许也在不知不觉中制造金钱。信用卡使你可以在每次用钱时借款。活期存款户口时常让你开支票透支款项。这样,金钱的供应就继续增长而加速了通货膨胀。
因此金融制度有如气泡,人们对这制度若失去信心,就很容易爆破。可是,金钱若是这么容易制造,它到了那里去呢?
[第5页的图片]
世界通货不再有黄金作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