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84 12/8 15-17页
  • 我遭遇难题时可以向那里求助?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我遭遇难题时可以向那里求助?
  • 警醒!1984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应该向同辈求助吗?
  • 你的父母又如何?
  • 寻求基于圣经的帮助
  • 为什么父母不了解我?
    青年人所提出的问题——有实效的答案
  • 我有心事应该向人倾诉吗?
    警醒!2000年
  • 为什么父母不了解我?
    警醒!1984年
  • 我怎样才能使父母了解我?
    警醒!198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4年
《警》84 12/8 15-17页

青年人问……

我遭遇难题时可以向那里求助?

“母亲发现她那11岁的儿子自缢身亡。”这样的新闻报道岂不令人痛心吗?请想象一下,在这么年幼的时候竟然遭遇无法解决的难题。可是,据报美国每年约有2,000名年龄在10岁至19岁之间的少年实际自杀而死——数字比10年前多出一倍。企图自杀的青年数目也许达50倍之多。

“我并非真正想死,”一位曾经认真考虑自杀的16岁少女承认说。“我只想结束痛苦和从头开始。”大多数青少年都没有打算自杀。可是我们必须承认,许多人由于在感情上极度痛苦而感到生无可恋。与别人(包括父母在内)的关系破裂或紧张,强调性方面的自由和学校里的种种难题只是我们可以举出的少数几个麻烦而已。在面对令人惶惑的难题时,你向谁求助呢?

应该向同辈求助吗?

一项以14岁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他们对别人的信赖次序如下:(1)同性朋友,(2)父母,(3)异性朋友,(4)学校顾问,(5)教师。正如《青春期:从童年至成年的过渡时期》一书评论说:“在青春期中的人显然许多时向朋友或报纸专栏作家寻求帮助和指导,他们的朋友也许和他们一样无知,而专栏作家提出的答案也许对个人的特别难题并不适用。”

安东尼便曾因难题向同辈求助。像大多数少年一样,他渴望受人接纳,但他在年龄相若的同辈面前极度自卑。这个13岁的男孩希望穿着趋时的衣服以求赢得别人的好感。这样行需要金钱。他于是和少年朋友们商量。朋友提出什么解决方法呢?他们教他去公司偷窃及持刀行劫。结果他到15岁已被捕四次而在狱中度过不少时间。

在向同辈寻求劝告方面,你的经验如何?像安东尼的经验一样,结果引起更多难题吗?在圣经时代,智慧的所罗门王有一个儿子曾犯过同样的错误。当罗波安继承父亲所罗门作王统治时,民众恳求他减轻他们的负担。罗波安首先和老年人商议,他们劝他要留意民众的呼求。可是他不但没有听从老年人的劝导,反而和“那些与他一同长大的少年人”商议。他们怂恿国王对人民说,“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结果:一场叛变使以色列国分裂为二。——列王纪上12:8-17。

罗波安吃了苦头之后才学得教训,发觉不是基于经验和智慧的劝告可以导致许多痛苦的后果。那末,谁对你真正了解,能够给你正确的忠告而是你可以向之求教的呢?

你的父母又如何?

有人问苏珊她在十余岁遭遇难题时怎样寻得忠告,她毫不犹豫地说:“与父母沟通意见!我从未想过和朋友商量。即使在幼小的时候,无论和父母商量什么,我都获得答案。”与父母沟通乃是她的生活方式。

你也许认为这种家庭关系是不切合现实的。有些人觉得向父母请教是冒险的事。你若不遵行父母的指示,他们就可能发怒了。“我若和母亲讨论关于性的问题,”14岁的柏施叹息说,“她就会认为我已有性经验而非仅是问问。”根据在1981年所作的调查透露,美国大多数少男少女都希望父母听过他们的解释之后才下判断。

例如,16岁的彼特莲娜为了有些朋友无情地讲她的闲话而大受困扰。“我时常在早晨6时醒来便伤心痛哭,”彼特莲娜说:“但我认为妈妈不会了解我。我不想以自己的难题去麻烦她。”

但不久彼特莲娜就意识到无法独力处理难题,于是将秘密告知母亲。“我感觉如释重负,”彼特莲娜继续说,“妈妈留心倾听,她知道要怎样行去解决难题。在一切获得解决之后,我才知道她对这样的重大难题早有经验。她的经验正是我所需要的。”

你若想精通烹饪的技术、弹奏乐器或操作复杂的机器,你岂不会向经验有素的导师求教吗?处理复杂的生活事务岂不更需这样行吗?请记得父母可以根据丰富的经验去帮助你解决难题。

不错,父母可以对子女成为一项良助。谁比父母更加了解你?谁比他们更清楚你的能力,同时更知道你的弱点?当你需要将良好的忠告付诸实行时,谁能够给你所需的支持?

诚然,未必所有父母都能机巧地与儿女讨论难题。原因时常是由于双方长时期彼此缺乏沟通,但突然遭遇巨大的难题需要应付。因此要努力改善沟通。‘要将你的心’归与妈妈或爸爸。在平时向他们倾心吐意。结果你们会养成良好的关系,使你能够轻易地解决细小的难题,并在充满了解和爱心的气氛中应付重大的难题。——箴言23:26。

寻求基于圣经的帮助

“突然间我的整个世界被弄得天翻地覆,”姬尔说。她18岁时父母决定离婚。不久之后,她那19岁的唯一兄长在车祸中丧生。两个月后她获知父亲患了不治的癌症。当姬尔前往探视父亲时,母亲由于嫉妒把她关在户外;她没有衣服更换,也没有任何用品。她向谁求助呢?

她成为耶和华见证人已有相当时日。她很体会小组的长老在她多事的早年对她所表示的关怀。她毫不犹豫地致电一位长老解释自己的处境。长老和家人开放他们的家,在地下室为她预备一个栖身之所;她在那里过了一年多的日子。

“我在感情上的痛苦是这么强烈,以致我有时不禁想道:‘我究竟做着什么?活下去有什么用处?’”姬尔解释。可是,长老夫妻用圣经帮助她看出必须保持崇高的道德标准,不应以沉迷于宴乐和性不道德作为逃避感情创伤的方法。他们的帮助很有功效,因为姬尔现今已享有幸福的婚姻和安定的生活。

但是你也许会觉得讨论某些棘手的难题颇难为情。这正是18岁的艾莲的感觉。“我时常对男孩子存着幻想。既然没有人对我表示兴趣,我很渴望获得男人的爱情,”艾莲承认。“可是我看得出这种感情可以招致什么结果,我的六个姊妹中已有五个养过私生子。可是我却羞于和任何人谈论这种强烈的感情。”可是,小组的一位长老留意到她似乎遭遇重大难题,于是主动地与她谈论。他对她表示关注,于是和妻子一起每周和她讨论圣经。借着这样的帮助,艾莲能够处理自己的感情难题。

今日艾莲在回顾以往时纳罕何以当时没有采取主动去寻求帮助。“你们中间有[在灵性上]病了的呢,他就该请[小组]的长老来。”圣经敦促说。(雅各书5:14)可是,当时艾莲自惭形秽,因此害怕向长老求助。现在她向怀有同样感觉的青年人提出忠告说:“切勿怀有这样的想法,长老的确关心我们!”艾莲若没有获得基于圣经的帮助,今日的处境会怎样呢?她答道:“我会仍和旧日的女友们一起,现在可能已成为未婚妈妈了。”

不错,上帝的确关心青年人——包括你在内!他已仁爱地在家庭制度和基督徒小组中作出适当的安排。你若尚未熟悉在你当地的王国聚会所里富于帮助的小组安排,我们邀请你与当地的小组取得联络。不错,有不少人曾以人生的各种难题向之求助。他们已经历到这种帮助所带来的极大舒解。”

“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亏损。”——箴言13:20。

[第16页的图片]

若要成为音乐家,你会找一个与你年龄相若的人作教师吗?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