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游日本葡萄园
《儆醒!》杂志驻日本通讯员报道
十二月的一个早晨,我骑着脚踏车,身上裹着厚厚的冬衣,冒着严寒前往山梨县甲府盆地佐野芳博先生的葡萄园。它坐落在东京以西的75英里(120公里)之外。群山和小丘依然存留着红色和金黄的秋之残迹。较远的山峰复着初雪。放眼望去,高达12,390英尺(3,776米)、巍然矗立的富士山已雪盖峰巅。
将近到达园庄时先有一头犬出迎,随着的是佐野先生。像当地其他园庄一样,他的园庄规模并不大。事实上,那里的葡萄园平均面积只有一又三份一亩(.6公顷)。他解释说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许多农民由于富裕地主的横征暴敛而变成赤贫。但在战后,地主要把土地划分给贫农。于是许多农民遂拥有所耕的土地。
葡萄怎样传入日本
据参考文献所载,在公元前120年左右,葡萄从里海一带沿着著名的“丝路”传入中国。后来日本门户开放,接受中国的影响。大约在公元718年,一位佛教僧人行基将葡萄种子从中国带往日本。
另一项报道是,有一位佛教僧人雨宫勘解由在1186年发现山梨县甲府附近的胜沼地方长着特别大粒的野生葡萄。他把葡萄树带回佛寺园地种值,长出又大又甜的葡萄。此后他将葡萄树的插枝与当地的农民共享,此说于是包括在山梨县的葡萄栽种史之内。
葡萄栽种法
“你能约略告诉我当地的葡萄栽种法吗?”我问主人。
佐野先生听到这个问题时眼里闪出热诚的光辉。他一开始讲述,你就听得出他对这种工作异常爱好。
“山梨县具备出产优质葡萄的一切条件。小丘一带的砂砾土壤有利于排水。在海拔750英尺(229米)的高地,晚上十分清凉,日间却相当温暖。在收获期间微风吹拂和湿度低降使葡萄树较为干燥而得以免除疾病。”
“我留意到葡萄的生长离地颇高,”我插口说。“原因何在?”
“这种情况和日本在葡萄生长季节天气多雨有关,”他解释说,“因此葡萄树长高得很快。一棵葡萄树可在一季之内长到12英尺(4米)高。倘若葡萄树低到接近地面——像雨量较少的葡萄出产国一样——所有养分就会存在树里,使树身粗肥,但健康较差。树的抗病力会较强,葡萄园的工作也较易。
“当地种植葡萄的另一项特征是温室。在仲冬期间,不少农民用塑胶覆盖部分葡萄园,燃着火油炉以保持温暖。这样行可以刺激树木生长,在五月或六月就可结出果实,比七月和八月的正常收获期为早。因此这样行既有经济上的利益,又可延长农民的作业期。
“可是,以正常而论,葡萄在冬季应该休息。在十二月,我们施以化学肥料和堆肥,然后我们从事修剪,切去上一年三分之二的枝子。在天气转暖的三月,我们喷上防虫防病的农药,再行施肥。葡萄树在四月开始发出新芽。在新藤长出时要疏落地把卷须附在棚架的铁线上。到五月,在芬芳的小白花束长出之前两星期,使之成为无核葡萄的工作就开始了。”
“无核葡萄?”我感觉好奇。
“不错。通常我们使用美洲葡萄。首先把花束切小,然后逐一将之侵入一种称为赤霉酸的生长荷尔蒙之中。这是植物中的天然荷尔蒙,它促使植物异常茁壮,但会妨碍种子生长,结果成为无核葡萄。一个月之后再浸入荷尔蒙中,这次荷尔蒙使葡萄长得更大。
这时葡萄已长成为一串串而可以盖上纸帽了。每串分别以纸或塑胶盖封着以保护葡萄不受杀虫剂、飞鸟和疾病侵害。到六月再行稍加修剪以预防植物过度生长而夺去葡萄串的精力。大多数种类葡萄的收获季节从七月后期至八月,有些可以延至九月。这时我们把葡萄从树上摘下,装箱上市。”
日本人的葡萄吃法
在日本,种植葡萄主要是作为水果享用而非酿酒。日本每年生产葡萄五十万吨以上,作为酿酒所用的不及百分之10。有些品种,例如甲州种葡萄,的皮很韧,吃时要去皮,但核可以全部吞下。可是,大多数葡萄,甚至薄皮的品种,通常都是去皮去核才吃的。
当我向友人佐野先生道别时,我自感对于日本的葡萄种植比前所知较多。我对于耶和华为了人的幸福和利益而创造的种种美物,包括葡萄在内,也加深了感激之心。——创世记2:9,16;利未记26:5。